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2.11 KB
- 文档页数:16
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样本中特定蛋白质或其他
分子的存在。
酶联免疫法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原
理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定的
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底物来检测酶的活性,从
而确定待检测物质的存在或浓度。
酶联免疫法主要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
接竞争ELISA等几种类型。
直接ELISA直接将被检测的抗原或抗体
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与其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通过酶的底物来检测酶活性。
间接ELISA则是在固相载体上吸
附抗原后,再加入特异性抗体和酶标记的抗体,以增强检测的灵敏度。
竞争ELISA则是将待检测的抗原与酶标记的抗原竞争结合,通
过竞争程度来检测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间接竞争ELISA结合了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的特点,可以用于检测抗体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药工业等领域。
它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成本
低廉、高通量性和可定量性等,因此被广泛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药物残留、植物病原体和基因工程产品等。
同时,酶联免疫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可能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等。
因此,在使用酶联免疫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结合具体的实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颜色反应或荧光信号,从而得到定量或半定量的结果。
下文将详细介绍ELISA的原理、反应步骤以及其应用领域。
一、ELISA的原理ELISA的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它包括固定期(Coating)、阻断期(Blocking)、结合期(Binding)、洗涤期(Washing)和检测期(Detection)五个关键步骤。
1. 固定期(Coating)首先,在微孔板中将待测物固定在表面,这一步又称为固相抗原法。
通常使用多糖、蛋白质等具有反应性的物质将待测物固定在微孔板上。
固定完毕后,洗去多余的待测物。
2. 阻断期(Blocking)为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和降低背景干扰,需要在上一步后加入阻断缓冲液,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鱼明胶等,使孔洞表面被占满,阻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
3. 结合期(Binding)加入待测样本和特异抗体,特异抗体可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一般将待测物样本加入微孔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使抗原与特异抗体发生结合。
4. 洗涤期(Washing)在结合期后,需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洗涤缓冲液通常使用含有洗涤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次数及力度需充分保证去除干净。
5. 检测期(Detection)在洗涤期后,加入与特异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兔IgG。
经过孵育后,待测物与酶标记二抗形成复合物。
最后,加入底物使酶催化反应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
二、ELISA的应用领域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医学研究ELISA被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肽、抗体和核酸等。
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体内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该技术结合了酶学和免疫学的原理,通过酶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抗原或抗体检测的结果转化为颜色或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快速、准确的筛查。
ELIS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首先,将待测的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到特定的酶标板孔中,使其与酶标抗体预先固定在孔中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结合。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接下来,加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酶标抗体溶液,使其与孔中已结合的抗原或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再次进行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最后,加入酶底物,酶与酶底物反应产生可测量的色素或荧光信号。
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信号的强度,可以定量地测定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ELISA技术在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诊断中,ELISA常用于检测和筛查疾病标志物,如病毒抗体、癌症抗原、药物残留物等。
在生物学研究中,ELISA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细胞因子、激素、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
在药物开发中,ELISA可用于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研究,评估药物的药效和药物浓度。
ELISA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由于ELISA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即在特定抗原或抗体的两侧分别固定特异性抗体,从而增加了目标物与抗体的结合机会,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此外,ELISA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此外,ELISA的结果可以通过颜色或荧光信号的定量测量,使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然而,ELISA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ELISA对样品的处理和操作要求较高,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其次,ELISA对抗体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抗体,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 利用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键结之特性,对检体进行检测;由于结合于固体承载物(一般为塑胶孔盘)上之抗原或抗体仍可具有免疫活性,因此设计其键结机制后,配合酵素呈色反应,即可显示特定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并可利用呈色之深浅进行定量分析。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测定抗原主要有:1、竞争法(Competition method):本法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我们把抗原和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的这个过程,称为包被 (Coated),也可叫做致敏。
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而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我们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所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因此,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之类的测定常用此法。
该法的优点是快,因为只有一个保温洗涤过程。
但需用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为其缺点。
2、双抗体夹心法:本法首先也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后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测样品,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存在,即可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经保温孵育洗涤后,即可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欲测的抗原必须有两个可以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因为其一端要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作用,而另一端则要与酶标记特异性抗体作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名词解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免疫学技术和酶学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ELI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质(抗原或抗体)结合,在固定的固相支持物上进行特异性结合。
通常情况下,ELISA方法包括四个主要步骤:涂覆、孵育、洗涤和检测。
1.涂覆:将特异性抗体或待测物质固定在微孔板的底部或其他固相材料上。
涂覆后,待测物质能够与后续加入的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2.孵育:将待测样本加入到涂覆好的微孔板中,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能够与固定在底部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3.洗涤:通过反复加入缓冲液并倒掉的方法,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以减少干扰。
4.检测:加入与被测抗原或抗体结合的酶标记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随后,再加入酶底物,使酶催化产生反应物。
根据反应物的产生量,可以定量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ELISA方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高效地进行大规模样本的处理和分析。
根据具体的检测目的和待测物质性质的不同,ELISA方法可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夹心ELISA等不同类型。
此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改进的ELISA方法,如荧光ELISA和化学发光ELISA等。
ELISA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肿瘤标记物等。
此外,ELISA方法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如筛选药物靶点、评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在生物学研究中,ELISA方法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表达水平的检测和鉴定、细胞因子测定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标准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蛋白质或其它
分子的存在。
这种分析方法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原理。
以下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一般标准步骤:
1. 准备微孔板:将酶标板的孔洞涂覆有抗原或抗体,使其吸附
在微孔板上。
2. 样本处理:将待检样本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清洗等。
3. 加入样本:将处理好的样本加入到微孔板中,使抗原或抗体
与样本中的目标物质结合。
4. 免洗步骤:根据实验需要,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免洗步骤来清
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5. 加入检测抗体:加入检测抗体,用于与目标物质结合。
6. 再次免洗步骤:如有需要,进行免洗步骤来清除非特异性结
合物质。
7. 加入酶标记抗体:加入酶标记抗体,它与检测抗体结合形成
复合物。
8. 加入底物:加入底物,使酶作用并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9. 反应停止:加入反应终止剂停止酶反应,停止信号产生。
10. 信号检测:使用酶标仪或其他测量设备测量底物反应产生的
信号强度。
11. 数据分析:根据标准曲线或其他定量方法,计算样品中目标
物质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ELISA的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样品类型
等因素有所差异,以上所述仅为一般标准步骤。
酶联免疫吸附法标准一、概述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试剂和操作步骤等标准要求。
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在固相载体上标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与样品中的靶分子结合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靶分子抗体,最后通过底物显色反应观察结果。
根据颜色深浅程度可以判断样本中靶分子的浓度。
三、试剂1. 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纯化溶液:需经过质量控制,确保其准确性和特异性。
2. 酶标抗体的纯化溶液:应选择合适的酶标记抗体,以增强颜色反应的敏感性。
3. 洗涤液:用于去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4. 底物及终止液:用于颜色反应,可根据需要配置不同颜色的底物和终止液。
5. 其他所需辅助试剂:如缓冲液、防腐剂等。
四、操作步骤1. 准备试剂和设备:按照试剂说明书准备好所有试剂和设备,并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 包被抗原或抗体: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制备成酶标板。
3. 加样:分别加入待测样品、标准品和阴性对照品,每个样品需设复孔。
4. 温育:将酶标板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使抗原抗体反应充分进行。
5. 洗涤:用洗涤液清洗酶标板表面,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6. 添加底物:加入酶标抗体,继续温育并洗涤。
7. 显色反应:加入底物溶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8.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显色反应。
9. 检测与分析:用酶标仪测量各孔的光密度值,根据标准曲线的绘制得出待测样品中靶分子的浓度。
五、注意事项1. 应严格控制试剂和样本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洗涤时应彻底,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 注意观察显色反应的时间和颜色深度,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5. 对于特殊样本(如血浆、组织匀浆液等),应在实验前进行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基本步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其基本步骤包括固相化免疫反应、酶标记物检测、底物显色和测定结果的分析。
一、固相化免疫反应固相化免疫反应是ELISA的第一步,通常使用微孔板作为固相载体。
首先,在微孔板的孔中添加特定抗原或抗体,使其与孔壁结合形成固相。
然后,将孔中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封闭,以防止后续步骤中的非特异性结合。
此步骤旨在固定待测物质,使其能够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二、酶标记物检测酶标记物检测是ELISA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将与待测物质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物加入孔中,并与待测物质发生免疫反应。
酶标记物可以是酶抗体复合物,也可以是酶标记的抗原。
典型的酶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
该步骤的目的是通过酶标记物的存在来检测待测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三、底物显色底物显色是ELISA的关键步骤之一,用于检测酶标记物的存在。
在这一步骤中,将适当的底物加入孔中,与酶标记物发生化学反应。
底物的选择取决于酶标记物的类型,常见的底物有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和pNPP(对硝基苯磷酸盐)。
化学反应的产物可呈现颜色变化,例如TMB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会变成蓝色。
颜色的强度与酶标记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间接反映待测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四、测定结果的分析测定结果的分析是ELISA的最后一步,通过测量底物显色反应的光密度来定量分析待测物质的浓度。
通常使用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来测量吸光度,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将吸光度值转化为待测物质的浓度值。
ELISA的结果可以是定性的(阳性或阴性),也可以是定量的(浓度值)。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种酶联免疫技术。
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
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下简称ELISA):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
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
常用的ELISA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
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
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用于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的酶须具有下列特性: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中,辣根中含量最咼,从辣根中提取的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由无色酶蛋白和深棕色的铁卟啉构成的一种糖蛋白(含糖量18%),分子量约40000,约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pH3-9,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多在pH5左右。
此酶溶于水和50%饱和度以下的硫酸铵溶液。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又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目前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和免疫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
该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原理,能够高灵敏、高特异地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对临床诊断、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抗原和底物的相互作用来检测特定物质的存在。
在双抗夹心法中,试验基本步骤如下:1. 用待测抗原溶液在固相酶标记抗体包被的微孔板上,充分接触和结合。
2. 经洗涤后,底物溶液被加入,并与酶标记抗体包被的复合物结合。
3. 底物受酶催化分解后,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光密度,间接测定抗原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标本处理、试剂选用、仪器操作等一系列实验细节,这些都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不同类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包括间接法、夹心法、竞争法和直接法等。
在这次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双抗夹心法。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抗原与固相酶标记抗体和液相抗体结合,从而提高了对待测抗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这种方法在免疫学研究、传染病诊断和药物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除了双抗夹心法,间接法通过检测待测抗体也是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在实验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样本特性,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临床诊断、疫苗研制、传染病监测、生物药品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高灵敏、高特异地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为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临床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定。
HIV抗体检测、甲型肝炎抗原检测等都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完成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还被应用于药物和疫苗的开发和监控过程中,能够全面地评价新药和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一直以来都是肝脏疾病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主要包括肝纤维化指标α2-MG和ALT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已经成为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首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对特异宿主物质(如肿瘤酶,血清蛋白等)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再用活性抗体对特异物质的抗体进行检测,从而测定样品中某特异物质的浓度的实验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实验流程主要分为七个步骤。
摘要:
第一步:将 Elisa 的板子放在石英培养皿里,用微量移液器从管内取出特异宿主物质(如肿瘤酶,血清蛋白等),将其缓慢移液至 Elisa 板子上(有多种不同形式的Elisa 板,根据測试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来决定板子的类型),使得每个池中均有特定数量的特异宿主物质。
第二步:用抗宿主物质抗体制备样品,将样品中的宿主物质与板中的宿主物质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
第三步:用抗免疫复合物抗体,将免疫复合物增强,更好地复合到抗体上。
第四步:在抗免疫复合物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结合上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将特异宿主物质从免疫复合物中沉淀出来。
第五步:在强酸性溶液中,将沉淀出来的特异宿主物质,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确定当前特异宿主物质的浓度。
第六步:加入酶襵显剂,将样品中的特异宿主物质評估出来,再将其与标准物质的浓度做比较,可以得出结果。
第七步:通过计算、整理得出最终结果。
总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可靠而且高效的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方法,其简便易行的实验流程、灵敏度高和结果准确精确。
应用范围广,且常用于癌症诊断,肝纤维化活性变化诊断,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等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测定有机物,
如抗原、抗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简便以及具有可靠性和重复
性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迅速灵敏的一种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和血清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等生物学领域。
ELISA是一种通过生物反应检测抗原还是抗体的技术。
它利用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
具有特异性地传导信号,进而加以测定。
从实验步骤上来看:将待检样品经过酶处理及离
心等步骤放入酶联免疫反应杯内,先把杯内的物质表面包覆一层特异性抗体,留存为有特
定特征的抗原受体网;然后将样品加入杯中进行反应,引起免疫反应;最后检测反应结果,依据结果来判断抗原是否存在于样品中。
传统的ELISA号称半定量技术,利用快速、简便、可靠重复性等一系列优点,在临床
医学及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等尤其受到重视,且其可以检测到比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放射免疫分析(RIA)轻量级微量抗原能量及比色试验更低等浓度的抗原。
ELISA也可以在针对一种抗原和多种抗体检测时使用,因为反应杯上可以印刷多种抗体,形成多个反应区域,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分布情况,该方法常称为靶向ELISA。
一般情况,本试验不会受样品的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适合检测各种样品。
ELISA的缺点在于相对RIA,其测定结果范围较窄,量程较短,因此其在被检样品浓
度范围较大时,检出限不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定义 (3)2.原理 (3)2.1抗原抗体反应 (3)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3.ELISA的类型 (5)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3.3间接法测抗体 (6)3.4竞争法测抗体 (7)3.5竞争性测抗原 (7)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3.7ABS-ELISA法 (8)4.ELISA试剂的组成 (9)4.1固相载体: (9)4.2包被的方式 (9)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4.4包被的条件: (10)4.5洗涤液: (10)4.7酶的催化性; (11)4.8结合物的制备 (11)4.9结合物的保存 (12)4.10酶的底物 (12)4.11酶反应终止液 (12)4.12参考标准品 (13)4.13加样: (13)4.14保温 (13)4.15保温方式: (13)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4.17洗涤 (14)4.18显色 (14)4.19比色 (14)4.20酶标比色仪 (15)4.21结果判定 (15)4.22定量测定 (16)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1.定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2.1.1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
实验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摘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等优点,是生物化学等领域检验的常规测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ELISA间接竞争法对牛奶中鼠抗氯霉素(CAP)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鼠抗氯霉素检测60 年代初期,Averameas 及Ram 等在不破坏酶的催化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活性或蛋白质结构的前提下,利用特殊的交联剂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连接在一起,后来又用酸性磷酸酯酶(AP)与抗体(Ab)结合,这些结合物统称为酶标记物或酶结合物,被用于抗原或抗体的示踪、定位或定量测定,从此建立了免疫酶技术。
1971 年瑞典的Engvall 和荷兰的Van Weeman 等人使抗体与溴化氰激活的纤维素结合或使抗体吸附于聚苯乙烯试管上制成固相免疫吸附剂(固相载体),再与免疫酶技术结合,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
1974 年Voller 等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作为吸附载体吸附抗体(抗原),再与相应的酶标记物结合,使ELIS A 操作更方便,易重复,灵敏度可高达ng (10-9g)至pg(10-12g),并且所需仪器设备简单,因而成为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测定方法之一,原则上ELISA 可用于检测一切抗原、抗体及半抗原,可以直接定量测定体液中的可溶性抗原。
在实际应用方面可作疾病的临床诊断、疾病监察、疾病普查、法医检查、兽医及农业上的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等。
因此,它和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及传染病学等方面密切相关。
ELISA 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诊断的免疫分析技术。
ELISA 的原理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标记酶的抗体来检测目标抗原或抗体。
ELISA 的种类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ELISA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接 ELISA:将待测样品直接加入固定在微孔板上的抗原或抗体上,然后用标记酶的抗体检测。
夹心 ELISA:微孔板固定一层捕获抗体,待测样品通过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结合,然后用标记酶的抗体检测。
竞争性 ELISA:待测样品与标记抗原竞争结合固定在微孔板上的抗体,标记抗原和待测样品结合量成反比。
ELISA 的步骤ELISA 的主要步骤包括:抗原或抗体固定: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
样品孵育: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板,进行孵育。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样品。
添加标记抗体:加入标记酶的抗体,再次孵育。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标记抗体。
底物反应:加入底物,酶促反应产生有色产物。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酶促反应。
测量吸光度:测量有色产物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样品中抗原或抗体浓度成正比。
应用ELISA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诊断:检测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毒、乙肝)、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标志物等。
研究:研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免疫应答、药物开发等。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抗生素等。
环境检测:检测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
注意事项进行 ELISA 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使用的抗体必须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样品准备:样品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去除干扰物质,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优化条件:ELISA 反应条件(如孵育时间、温度)应经过优化,以获得最佳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背景信号:应使用阴性对照进行检测,以去除背景信号的影响。
质量控制:应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定义 (3)2.原理 (3)2.1抗原抗体反应 (3)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3.ELISA的类型 (5)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3.3间接法测抗体 (6)3.4竞争法测抗体 (7)3.5竞争性测抗原 (7)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3.7ABS-ELISA法 (8)4.ELISA试剂的组成 (9)4.1固相载体: (9)4.2包被的方式 (9)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4.4包被的条件: (10)4.5洗涤液: (10)4.7酶的催化性; (11)4.8结合物的制备 (11)4.9结合物的保存 (12)4.10酶的底物 (12)4.11酶反应终止液 (12)4.12参考标准品 (13)4.13加样: (13)4.14保温 (13)4.15保温方式: (13)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4.17洗涤 (14)4.18显色 (14)4.19比色 (14)4.20酶标比色仪 (15)4.21结果判定 (15)4.22定量测定 (16)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1.定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2.1.1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
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
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2.1.2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
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因此,在很多时候,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不需分离待测物。
2.1.3最适比例只有当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是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以沉淀反应为例(Ab量固定,Ag量递增)图(1)该理论的支持者网格学说,其成立的三个条件:➢抗原多价,抗体双价;➢二则比例合适;➢Ag/Ab过剩。
当抗原抗体浓度比例合适时,抗体的两个Fab段分别结合两个Ag分子,相互交叉结合连接成巨大的网格状立体聚合物,沉淀可见,如图b。
Ab/Ag过剩时,过剩方的结合价得不到饱和,大多数游离存在,只形成小分子复合物,沉淀不可见,如图a,c,d。
图(2)2.1.4敏感性化学比色法的敏感度为mg/mL水平;酶反应测定法的敏感度约为5-10μg/mL;免疫测定中凝胶扩散法和浊度法的敏感度与酶反应相仿;标记的免疫敏感度可提高数千倍,达ng/mL水平。
如HBsAg,其敏感度可达0.1ng/mL。
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由于各种抗原成分,包括小分子的半抗原,均可用以制备特异性的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利用此抗体作为试剂就可测试标本中的抗原,因此免疫测定的应用范围极广。
3.ELISA的类型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三个必要的试剂:➢免疫吸附剂:固相的抗原或抗体;➢结合物: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底物:酶催化的此物。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测抗原、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图(3)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抗原,例如HBsAg、HBeAg、AFP等。
只要获得针对受检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以用于包被固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而建立此法。
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标结合物。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间接法。
乙肝标志物中抗HBsAg的检测常采用本法。
本法关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应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3.3间接法测抗体间接法的优点是只要变换包被抗原就可利用同一酶标抗抗体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方法。
3.4竞争法测抗体图(4)当抗原材料中的干扰物质不易除去,或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原时,可用此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3.5竞争性测抗原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缺乏可作为夹心法的两个以上的位点,因此不能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可以采用竞争法模式。
其原理是标本中的抗原和一定量的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
标本中的抗原含量越多,结合在固相上的酶标抗原越少,最后显色也越浅。
小分子激素、药物等多用此法。
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以IgM抗体为例。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非特异性IgM,以及特异性IgG 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的测定。
捕获法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原理是先用抗人IgM(μ链)抗体包被固相载体,使血清中所有IgM(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IgM)均固定在固相上,经洗涤去除IgG后,再测定特异性IgM。
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检测各类早期感染的特异性抗体IgM。
3.7ABS-ELISA法ABS为亲和素(avidin)生物素(biotin)系统(system)的略语。
亲和素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60000,每个分子由4个能和生物素结合的亚基组成。
生物素为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244。
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衍生物素-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可与蛋白质和糖等多种类型的大小分子形成生物素标记产物,标记方法颇为简便。
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其亲和力较抗原抗体反应大得多,两者一经结合就极为稳定。
由于一个亲和素可与4个生物素分子结合,因此如把ABS与ELISA法可分为酶标记亲和素-生物素(LAB)法和桥联亲和素-生物素(ABC)法两种类型。
两者均以生物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代替原ELISA系统中的酶标抗体(抗原)。
在LAB中,固相生物素先与不标记的亲和素反应,然后再加酶标记的生物素以进一步提高敏感度。
在早期,亲和素从蛋清中提取,这种卵亲和素为碱性糖蛋白,与聚苯乙烯载体的吸附性很强,用于ELISA中可使本底增高。
从链霉菌中提取的链霉亲和素则无此缺点,在ELISA应用中有替代前者的趋势。
由于ABS-ELISA较普通ELISA多用了两种试剂,增加了操作步骤,在临床检验中ABS-ELISA应用不多。
4.ELISA试剂的组成ELISA试剂中有三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免疫吸附、结合物、酶的底物。
常见的组成如下:➢已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免疫吸附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结合物);➢酶的底物;➢阴性对照品或阳性对照品,参考标准品;➢结合物及标本的稀释液;➢洗涤液;➢酶反应终止液;4.1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抗体或蛋白质抗原吸附其上后仍能保留原来的免疫学活性。
聚氯乙烯,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高,但空白值也略高。
良好的ELISA板应该是吸附性能好,空白值低,孔底透明度高,各板之间、同一板各孔之间、同一条各孔之间性能相近。
4.2包被的方式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称为包被。
蛋白质与聚苯乙烯固相载体是通过物理吸附结合的,靠的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上的疏水基团与固相载体表面的疏水基团间的作用。
这种物理吸附是非常特异性的,受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浓度等的影响。
大分子蛋白质较小分子蛋白质通常含有更多的疏水基团,故更易吸附到固相载体表面。
不易吸附的非蛋白质抗原,可用间接包被的抗原经固相抗体的亲和层析作用,包被在固相上的抗原纯度大大提高,因此含杂质较多的抗原也可采用捕获包被法。
亲和素生物素,即用亲和素先包被载体,加入生物素化的DNA,这种包被方法均匀、牢固,已扩大应用于各种抗原物质的定量测定。
脂类物质,无法与固相载体结合,可将其在有机溶剂(例如乙醇)中溶解后加入ELISA 板孔中,开盖置冰箱过夜或冷风吹干,待酒精挥发后,让脂质自然干固在固相表面。
优点: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均由此得以改善,重复性也好,抗原用量少,仅为直接包被的1/10乃至1/100。
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合成多肽抗原是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多肽片段。
一般只含有一个抗原决定簇,纯度高、特异性也高。
但由于分子量太小,往往难于直接吸附于固相上。
借助于偶联物与固相载体的吸附,间接地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
包被用抗体:IgG对聚苯乙烯有强吸附力,其联接发生在Fc段上,抗体结合点暴露于外。
取材于抗血清或含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液,须除去杂抗体后才能用于ELISA,以保证试验的特异性。
腹水中单抗的浓度较高,特异性亦较强,因此不需要作吸收层析处理,直接包被。
在某些情况下,用多种单抗混合包被,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4.4包被的条件:Ph9.6碳酸盐缓冲液;pH7.2磷酸盐缓冲液;Ph7-8 Tris-HCl缓冲液;加入包被液后,在4-8℃冰箱中放置过夜,37℃中保温2小时。
包被浓度随载体和包被物的性质可能有很大的变化,每批材料需通过实验与酶结合物的浓度协调选定。
一般蛋白质的包被浓度为10ng/mL-20ug/mL。
封闭:在包被后,用高浓度的无关蛋白质溶液再包被的过程。
封闭让大量无关的蛋白质充填这些空隙,从而排斥ELISA后步骤中干扰物质的再吸附。
常用的封闭剂:0.05%-0.5%BSA;10%的小牛血清或1%明胶;脱脂奶粉,比较价廉,可以用高浓度(5%)。
4.5洗涤液:在板式ELISA中,常用的稀释液为含0.05%吐温20磷酸盐缓冲液。
4.6结合物:即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是ELISA中关键的试剂。
4.7酶的催化性;抗体(抗原)的免疫活性;含有或少含有游离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物要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合物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备结合物时所用纯度较高的IgG,以免在与酶联结时其他蛋白的干扰。
最好用层析纯化的抗体,这样全部酶结合物均具有特异的免疫活性,可以在高稀释度进行反应,实验结果本地浅淡。
在ELISA中用酶标抗原的模式不多,总的要求是抗原必须是高纯度的。
酶纯度高,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专一性强,性质稳定,来源丰富,价格不贵,受检标本中不存在相同的酶。
酶结合物保留活性部分和催化能力,底物易于制备和保存,价格低廉,有色产物易于测定等。
在ELISA中有HRP,AP,葡萄糖氧化酶,β-D-半乳糖苷酶和脲酶等。
HRP是一种糖蛋白,含糖量约为18%,分子量为44000,是一种复合酶,由主酶(酶蛋白)和辅基(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是一种卟啉蛋白质。
4.8结合物的制备酶标记抗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戊二醛交联法和过碘酸盐氧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