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64468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56
下肢骨折护理的那些事彭玙婕发布时间:2023-06-21T02:17:00.119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彭玙婕[导读] 下肢骨折通常是指股骨、胫腓骨、跟骨、足跗骨的骨折。
资中县中医医院四川内江 641200下肢骨折通常是指股骨、胫腓骨、跟骨、足跗骨的骨折。
其中股骨骨折又分为股骨干、股骨近端、股骨粗隆间及股骨颈的骨折,而股骨远端含有骨髁间、股骨髁上的骨折。
在胫骨与胫腓骨中,包含胫腓骨骨干骨折、胫骨近端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远端踝关节骨折。
人体最大的籽骨则是髌骨,也易于出现髌骨骨折,综上所说,下肢骨折所涵盖的骨折种类较多,随之而来对护理的要求相对较高,以便促进患者的骨折尽快愈合。
1.什么情况下会下肢骨折?骨折,主要是因暴力、劳累损伤等所致的骨骼某个部位,出现脱位或断裂的情况,往往发生在儿童或老年群体颇多,然而中青年则是多由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事故则会出现骨折。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有一个部位发生骨折,少数患者也会在暴力因素等影响下,出现多个部位的骨折,基本上经过对患者的及时救治、科学的护理干预,大多数患者都可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但也有少数患者因救治不当,或者后期的护理不当,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致残率相对较高。
当患者发生下肢骨折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动的限制,严重还会出现膀胱尿道血管的损伤,乃至大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故而对患者的及时治疗与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由此加快患者的骨折愈合进程,促进其健康状况得以积极的改善。
2.下肢骨折的护理方法有哪些?2.1功能锻炼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而言,经过临床有效的救治后,展开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以便促进其基础生理功能的逐渐恢复,预防肌肉萎缩。
然而,锻炼强度需以患者自觉无痛、不疲劳为准则,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与身体条件,来适当的增加锻炼强度。
但是因患者的骨折康复时期不同,所以锻炼方面也不相同。
2.1.1早期骨折骨折的早期通常为发生骨折后的1~2周,此阶段患者的骨折端极为不稳定,很容易发生错位、局部的淤血、肿胀乃至肌肉变形等情况,所以早期功能锻炼,要以预防肌肉萎缩为锻炼目的,来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其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消除局部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其中下肢骨折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创伤之一。
下肢骨折若处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掌握正确的下肢骨折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下肢骨折的急救要点,旨在帮助人们在面对此类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和良好的预后。
一、现场判断与评估当发现有人可能发生下肢骨折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对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判断其是否清醒,以了解其整体的生命体征情况。
检查受伤部位,观察是否有明显的畸形、肿胀、淤血、开放性伤口等症状。
注意询问患者受伤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通过初步的判断和评估,大致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包括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腓骨骨折等。
不同类型的骨折其表现和处理方式可能会有所差异。
二、制动与固定制动是下肢骨折急救的关键步骤之一。
制动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同时也为后续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没有专业固定器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临时固定方法:1. 夹板固定:选用木板、硬纸板、树枝等较为坚硬的材料,将其放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用绷带或布条进行捆绑固定。
要确保夹板与肢体紧密贴合,避免松动。
2. 书本固定: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木板等,可以将书本叠放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用绷带或布条进行固定。
3. 肢体临时悬挂:对于上肢骨折,可以将受伤的上肢用三角巾等悬挂于胸前;对于下肢骨折,可以将受伤的下肢适当抬高,用绷带等进行简单固定。
如果有专业的固定器材,如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等,则应按照其使用方法进行正确固定。
固定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能过紧或过松,以确保骨折部位能够稳定,但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
三、止血与包扎下肢骨折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及时止血和包扎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