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推和拉 1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推和拉》教案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教学重点认识推力和拉力。
教学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玩具车、课本、水杯、粉笔盒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第4站,你们想知道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学生回答(想)教师:那我们就赶快进行探索吧!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二、新授活动:认识推和拉1、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手推和拉这些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使用学乐师生拍照的典型成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成果(教师使用学乐师生拍照的典型成果展示)师:你用手推拉这些物体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我用手推小汽车,小汽车动了。
生:……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看法概括一下。
生:这些物体原来是不动的,推拉使他们运动起来。
师:“不动”在科学上叫静止,“动”叫做运动。
静止和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和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知识真棒,希望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出色。
师:看老师在干什么?生:推粉笔盒,拉粉笔盒。
师:无论是手推粉笔盒,手拉粉笔盒都需要在几个物体之间发生?生:两个。
师:哪两个?生:手和粉笔盒。
师:推和拉都是手对粉笔盒施加的力,所以我们就说推和拉都是力。
师:那推和拉这两个力是完全一样的吗?他们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推和拉的练习,找出其中的答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推和拉》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二、重点难点
感受推力和拉力,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三、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利用你身边的任何一件物体试着推一推,拉一拉,感受一下什么是推什么
是拉。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和拉,举几个例子
2.合作探究
(1)按照教材第32页制作一只纸蝙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装饰。
制作完成后,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和同学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试着自己总结一下推和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和同学共同讨论推和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交流结果。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
小学四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与运动”第一课。
本单元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推和拉》一课是重点。
本课围绕推和拉这两个比较常见的动作,从观察、体验、制作等方面进行教学,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自然界非生物体运动的最根本动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体验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情感态度目标: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法和学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材料与用具: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平头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师:早就听说宁安路小学四(3)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老师就来验证一下,看你们是不是名不虚传?给你们出道难题,听好了:把科学书放在课桌上,在保证书不离开桌面的基础上,你能把它移动到课桌的前端和后端吗?2、如果用手来做,做什么动作会使书向前移动?做什么动作会使书向后移动?请你试着做一做。
3、谁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刚才的动作?(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向前推时,书向前移动;向后拉时,书向后移动。
)4、引出课题: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9课“推和拉”。
(板书课题)二、观察发现1、师:不知同学们注意观察了没有?刚才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就用到了其中一个动作,是什么?(推)那当同学们下课走出教室的时候会用到另外一种动作,那是什么?(拉)生活中有很多种情况都会用到推和拉,推和拉都是一种力,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推和拉》教案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4.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感受推力和拉力,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PPT材料与用具:纸、彩笔、剪刀、沙包等。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第9站,你们想知道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学生回答(想)教师:那我们就赶快进行探索吧!出示PPT2教师走过去把书橱抽屉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或关上呢?学生回答。
教师:关上是要用到推,开抽屉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二、新授1.看图回答问题出示PPT 3教师:大家翻开书P30,看书上这幅图,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学生看图并回答。
教师:受到推力或拉力的物体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
出示PPT 4 使用‘学乐师生’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结论: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出示PPT 52.活动1:感受推和拉出示PPT 6--8教师:我们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板书力)它们是两个什么样的力呢?想感受一下吗?学生回答。
(想)教师:做过推手掌和拉手臂的有戏吗?大家想做吗?学生回答。
(想)(1)学生活动教师:我们就做这两个游戏,感受推和拉。
小组讨论,每个游戏你们想怎样做?游戏中应注意什么?教师:谁来说一说游戏中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
(表扬注意安全很好,同学们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任务来做游戏。
学生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推和拉冀教版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标:(⼀)科学探究⽬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案及改变物体运动⽅向的⽅法;2、能够⽤实验证明⾃⼰的猜想;3、能够正确的描述实验中产⽣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法。
2、愿意与其他⼩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
(三)科学知识⽬标:1、能说出物体在⼒作⽤下可以由静⽌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哪种⼒作⽤的结果。
(四)STSE⽬标:联系⽣活实际,举出更多的⼒使物体运动发⽣改变的例⼦。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设计更多种使⼩球动起来的⽅法。
认识物体运动⽅式。
教学难点:找出物体的运动是由哪种⼒作⽤的结果。
教学准备:纸杯、乒乓球、橡⽪筋、⽔、塑料挡板等。
教学过程:(⼀)导⼊:1、教师提问导⼊:同学们,我们在前⼀课《常见的⼒》中都认识了哪些⼒?(引导学⽣回忆前⾯学的⼒,通过⽣活中常见的⼒揭⽰课题,为后⾯做铺垫。
)2、学⽣思考,并回答⾃⼰知道的⼀些⼒。
如推⼒、拉⼒、弹⼒等。
(⼆)探究过程。
1、教师出⽰⼩球,引导学⽣设想:怎样能让静⽌的⼩球动起来?你能想出多少种办法?2、学⽣设计让⼩球动起来的⽅案并做好记录。
学⽣进⾏思考⾃⼰想到的办法,与⼩组同学交流、讨论并把设计⽅案记录下来。
(引出研究的问题,引导学⽣设计多种⽅案,激发探究欲望,点燃学⽣思维⽕花,使学⽣思维得到预热,为探究做准备。
)3、学⽣⽤实验验证⾃⼰的设计⽅案。
每组选出代表上讲台领取所需材料。
利⽤实验材料,⼩组合作进⾏实验验证,并把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
⼩组实验记录表(通过⼩组合作进⾏实验培养学⽣科学探究能⼒、实践能⼒、合作学习能⼒、使学⽣动⼿与动脑结合起来。
)4、学⽣汇报实验结果,并做总结:(1)你们⼩组分别⽤了什么⽅法使⼩球动起来?(2)⼩球是怎样运动的?(3)每种⽅法分别⽤到了什么⼒?(培养学⽣善于观察,分析并能⽤语⾔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
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
3•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一张、彩笔、剪刀、纸团、木块、粉笔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课时安排:用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约用8分钟。
实施过程:先由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推和拉,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看一看图中的人做什么,判断哪些活动用推,哪些活动用拉。
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或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推或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的结论。
一、感受推和拉活动目标:1.能与同学使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产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1•活动在室内进行,用15分钟。
先帮助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他们分别做什么活动?每个活动应该怎样做?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规则:(1)教学设计3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为裁判,交替进行。
(2)教学设计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
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教学设计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2•分组活动。
活动中要按规则进行,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设计理念:为了贯彻执行《科学课程新标准》提出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操场为活动地点,让学生在宽敞的场所尽情地去活动、观察、研讨,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技能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教学时间: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活动过程:预备运动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推和拉-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意义;2.能够区分推和拉、向前和向后的方向;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推和拉的区别。
教学重点:1.推和拉的定义;2.区分推和拉的方向;3.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推和拉的区别。
教学难点:1.理解推和拉的本质区别;2.能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要素分析:要素相关知识推和拉定义、区分物体运动、位置运动方向、位置描述\ 实际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看下面的图片,它们都在运动,请问哪些是被推的,哪些是被拉的? picture12.学生思考:–被推的物体是:_____,方向是:_____–被拉的物体是:_____,方向是:_____3.引导学生理解推和拉:–继续观察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推和拉都可以让物体运动,但是它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推是指用力将一个物体从后面推起,让它向前运动。
–拉是指用力将一个物体从前面拉起,让它向后运动。
4.引导学生区分推和拉的方向:–拿出棉绳或橡皮筋等物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推和拉的区别,并感知它们的方向。
–操作一:先拉着绳子,然后再把物品拉起来,这叫做 ____(拉) 。
–操作二:把物品放在桌子上,用手把它往前面推,这叫做 ____(推) 。
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并能够描述出来:–给定一个物体所在的位置,让学生描述它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6.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探讨推和拉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7.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定义、区别和方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应用推和拉的场景。
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推和拉、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和方向,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推和拉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推和拉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
3.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材料准备:
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一张、彩笔、剪刀、纸团、木块、粉笔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课时安排:
用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约用8分钟。
实施过程:
先由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推和拉,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看一看图中的人做什么,判断哪些活动用推,哪些活动用拉。
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或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推或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的结论。
一、感受推和拉
活动目标:
1.能与同学使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产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
1.活动在室内进行,用15分钟。
先帮助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他们分别做什么活动?每个活动应该怎样做?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规则:
(1)教学设计3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为裁判,交替进行。
(2)教学设计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
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教学设计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2.分组活动。
活动中要按规则进行,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3.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样做?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谁举出的例子多。
二、纸蝙蝠
活动目标:
1.能照图制作纸蝙蝠。
2.能够让纸蝙蝠动起来,从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制作纸蝙蝠的主要过程。
实施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纸蝙蝠的材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1.教师演示预先做好的纸蝙蝠,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讨论如何制作纸蝙蝠,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1)教学设计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教学设计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教学设计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教学设计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
(5)教学设计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2.指导学生按步骤认真细致地进行制作。
成品完成后,提示学生装饰自己的纸蝙蝠,可用彩笔给自己的纸蝙蝠绘制出漂亮的图案。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用图或文字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纸蝙蝠,并把推或拉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三、看谁得的分数多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体会力有大小和方向。
2.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投沙包比赛。
3.加深对快与慢相对性和理解。
实施过程:
建议课下分组进行,每组4人,活动时间为20分钟。
1.活动准备
(1)教学设计说明活动规则。
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轻重、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投进某一个自选的圆圈内,根据圆圈内的分值而得分。
②摘到圆圈外不得分。
③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轮流进行或同时进行。
④每组设计制作一份活动记分表。
(2)教学设计准备活动材料。
2.学生游戏活动
3.交流评价
讨论怎样做才能把沙包投到理想的位置。
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用到用力大小、方向、沙亿民落位置的远近等术语,引导学生体验到对物体的大小、方向不同,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落点会不同。
拓展知识
做拉手臂游戏时获胜的一方,他的手臂拉力一定就大吗?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做这样的实验:把两个测力计的钩挂在一起,由甲乙两个学生各用一只手拉测力计。
你会发现,尽管甲乙双方拉来
拉去各有胜负,但是,两个测力计的读数是相等的。
原来,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那么,拉手臂取胜的秘密在哪里呢?要取胜就要增加脚和地面的磨擦,身体向后倾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