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新城-石景山高端服务区规划图
- 格式:pdf
- 大小:374.28 KB
- 文档页数:3
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2020目录第1章.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
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2004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规模。
【周精选】盘点石景山未来的地铁线路规划!咱石景山未来都有哪些地铁线路呢,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总结一下,咱石景山列入规划范围的轨道交通。
眼前咱石景山年底即将通车的~那首先得说的就是1中低速磁悬浮S1线预计2017年底通车全线设站8座可与6号线西延换乘北京市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示范线(S1线)西段工程西起门头沟新城西南角的石门营站,沿京原路(规划三石路)西侧敷设,之后线路向东依次跨越京原路、莲石路至规划沙石坑西侧路路北,而后向北沿规划滨河路南延路中间敷设至规划石龙路,沿石龙路南侧布置,跨西六环、永定河后,进入首钢厂区北侧,沿既有京门铁路南侧敷设至石景山区苹果园站。
线路全长10236米,其中高架段9953千米,隧道段283米,共设车站8座,全部为高架站。
在石门营站北侧设车辆段一处。
根据北京市市规划部门发布的6号线西延工程最新规划方案,两线将参考1号线与八通线的换乘方式,分别在金安桥站和苹果园交通枢纽2站实现换乘,届时乘客可选择在苹果园交通枢纽换乘1号线、6号线和S1线,也可选择在金安桥站换乘6号线、S1线、规划M11线。
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是一条连接北京城区与门头沟区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线。
线路跨石景山和门头沟两个行政辖区,西南起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门营村,东北至石景山区苹果园地铁站。
线路全长约10公里,沿途共设车站8座(含已命名车站“苹果园站”),现已确定的7座车站站名预案如下:1.石门营站。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门营村,在石龙南路(规划名称)北侧高架设置,因石门营村得名。
2.小园站。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小园村,龙林路(规划名称)东北侧,因小园村得名。
3.栗园庄站。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栗园庄村,莲石湖西路(规划名称)与新城大街(规划名称)交口处,因栗园庄村得名。
4.上岸站。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上岸村,金安路(规划名称)与新城大街(规划名称)交口处,因上岸村得名。
5.曹各庄站。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曹各庄村,石龙路(规划名称)与金沙街(规划名称)交口处,因曹各庄村得名。
门头沟新城规划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目录第1章. 总则 .......................... 3 1.1. 规划背景 ...................................................... 3 1.2. 规划总论 ...................................................... 4 1.3. 规划定位 (5)第2章.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6)2.1. 城乡经济发展 ..................................................6 2.2. 产业发展与布局 (6)2.3. 社会事业 (8)2.4. 文化发展战略 (8)2.5.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绿化 (9)2.6. 保护区和保护地 (10)2.7. 旅游发展纲要及规划布局 (11)第3章.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 14 3.1. 城镇体系与空间总体布局 ....................................... 14 3.2. 城镇规划要点 ................................................. 15 3.3. 村庄规划和建设 ............................................... 17 第4章. 新城发展布局研究 .............. 20 4.1. 新城总体功能布局 ............................................. 20 4.2. 用地规划 ..................................................... 22 4.3. 城市防灾 ..................................................... 25 第5章.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 29 5.1. 综合交通体系 (29)- 1 -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5.2. 供排水规划...................................................32 5.3. 能源动力规划 (35)第6章. 规划实施 ...................... 40 6.1. 新城分区规划与控制........................................... 40 6.2. 近期实施..................................................... 41 6.3. 实施政策与机制.. (44)- 2 -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第1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 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石景山区如何打造国际组织中心近日,国家发改委从全国37个“十二五”期间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中,择优遴选包括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内的10个地区作为示范试点,并将向全国推广其试点改革的经验。
获此殊荣,石景山可谓名至实归。
试点期间,石景山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服务业增加值从2022年的168.4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288.2亿元,增长71.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7%,较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区域具有了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看石景山面临的发展形势,作为中心城区的石景山,随着首都战略布局的调整,区域的未来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疏解任务,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区面临更加严格的禁限环境下,石景山集聚要素的难度加大。
虽然拥有服务业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石景山需重新审视自身功能定位、基础条件及发展机遇,谋求新的发展格局。
挑战与机遇新形势下,石景山区还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
一方面,在北京严控规模的背景下,石景山区庞大的可开发建设空间面临二难选择。
从石景山未来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规模看,“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是北京市区内唯一可大规模、联片开发的区域,其规划可开发利用建设用地及未建用地规划总建筑面积存量巨大,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等占有较大体量。
作为中心城区,石景山必须严格控制增量,但是区域内庞大的可开发建设土地及建筑空间,其开发建设必然与严控的任务要求存在冲突。
另一方面,在北京严控规模的背景下,石景山区人口调控的任务也异常艰巨。
根据北京市的人口调控目标,到2022年石景山区的常住人口要在2022年65万人的基础上减少到55万人以内,降幅15%。
但2022年末,石景山区域内常住人口就在65万人,“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每年约增加5000人,到2022年将增加3万人,新首钢规划区内可容纳的居住人口约5.7万人,规划就业岗位约15万个,未来人口调控的压力可想而知。
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2020目录第1章.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
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2004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规模。
门头沟新城19街区方案深化研究及局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招标文件【(度财务报告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供应商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行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三个月内出具的资信证明;若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供应商出具了政府采购投标担保函,则可不用提交上述财务报告和资信证明。
(6)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12个月内任何一个月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以及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12个月内任何一个月依法缴纳税收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若不能提供需予以合理说明)。
(7)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自4月4月(度财务报告复印件加盖公章,或供应商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行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三个月内出具的资信证明;若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供应商出具了政府采购投标担保函,则可不用提交上述财务报告和资信证明。
七、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12个月内任何一个月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以及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12个月内任何一个月依法缴纳税收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若不能提供需予以合理说明)。
八、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完成类似项目情况十、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表十一、拟投入项目人员汇总表十二、投标人中小企业声明函(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十三、证明文件(省级以上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具的属于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十四、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十五、后续服务能力(格式自拟)技术部分一、对招标项目需求的理解二、现状分析三、相关规划及研究解读四、研究方案工作纲要3、现场踏勘(1)招标人不统一组织标前会,也不统一组织投标人对现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考察,投标人可自行组织现场踏勘,踏勘现场所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自己承担。
在现场考察过程中,投标人如果发生意外人身亡、财务或其它损失,招标人概不负责。
(2)投标人提出的与投标有关的任何问题的时间、方式以及招标人回复问题的时间,应按“投标人须知”的有关要求执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所属分类:HOT北京城市提问添加摘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是指关于北京的未来城市规划,将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目录[隐藏]• 1 概述• 2 发展目标• 3 发展阶段• 4 人口规模• 5 空间布局• 6 城镇结构•7 交通规划•8 城市环境•9 城市绿化•10 市政系统•11 城市安全•12 旧城保护•13 基础设施•14 社会意见•15 参考资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概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中心城用地规划图北京历史上有过6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大调整。
上一次城市规划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时限设计为1991年-2010年。
然而,离到期还有6年时间的今天,北京城市发展已经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速度,朝着更为快速、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一改以往提了几十年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定位,而将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指明了北京未来16年的发展方向,对人口、空间、交通、市政、绿化、旧城保护等各项重要问题做出了解答。
按照新规划,到2020年,将发展新城11个,疏解中心城区压力,北京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而中心城区则控制在850万人以内。
并且新规划提出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城市职能中心。
本次规划在对新时期北京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着力突出新城规划、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四个重点内容,同时对城市安全问题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发展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7。
8%,较“十二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持续推进,PM2。
5年均浓度降低至32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末下降58%。
综合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较“十二五”末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以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为主导方向的绿色高质量产业体系加速培育,全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1。
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2倍,中关村门头沟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自棚改攻坚战打响以来,累计交付使用45145套棚改安置房,实现3。
17万户群众搬迁上楼;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
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较“十二五”末提高0。
35岁,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完成低收入村脱低目标。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绿水青山门头沟”品牌形象更具魅力,地区生态涵养功能更加强化,门头沟区率先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示范区、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山水的典范区,与首都一道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实现高标准提升,为青山绿水蓝天的大国首都底色不断增光添彩,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彰显,高水平建成“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
——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高精尖产业结构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高水平建成“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文化发展实现更深层次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京西特色历史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建成“底蕴深厚的魅力之城”。
门头沟新城规划 XXXX-2020目录第1章.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XXXX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XXXX)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
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XXXX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规模。
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目录第1章.总则 (4)1.1.规划背景 (4)1.2.规划总论 (5)1.3.规划定位 (6)第2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7)2.1.城乡经济发展 (7)2.2.产业发展与布局 (7)2.3.社会事业 (9)2.4.文化发展战略 (9)2.5.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绿化 (10)2.6.保护区和保护地 (11)2.7.旅游发展纲要及规划布局 (12)第3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5)3.1.城镇体系与空间总体布局 (15)3.2.城镇规划要点 (16)3.3.村庄规划和建设 (18)第4章.新城发展布局研究 (21)4.1.新城总体功能布局 (21)4.2.用地规划 (23)4.3.城市防灾 (26)第5章.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30)5.1.综合交通体系 (30)5.2.供排水规划 (33)5.3.能源动力规划 (36)第6章.规划实施 (41)6.1.新城分区规划与控制 (41)6.2.近期实施 (42)6.3.实施政策与机制 (45)第1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