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规划图(2017年—2035年)
- 格式:pdf
- 大小:12.98 MB
- 文档页数:25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说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8)第五章用地安排与指标落实 (10)第六章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2)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14)第八章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 (19)第九章村庄土地利用控制 (22)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5)表1 妙峰山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7)表2 妙峰山镇耕地保有量情况表 (28)表3 妙峰山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到2020年) (29)表4 妙峰山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30)表5 妙峰山镇重点建设项目列表 (31)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2)一、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32)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33)三、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35)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依照《门头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妙峰山镇建设用地安排和耕地保护的相关要求,特编制《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为全镇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促进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各业用地保障。
第二条规划任务根据妙峰山镇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遵循《门头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对妙峰山镇土地利用的要求,剖析镇域土地利用特征,确定本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与目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明确主要用地安排与管制,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加强山区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保障全镇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2020目录第1章.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
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2004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规模。
门头沟新城规划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目录第1章. 总则 .......................... 3 1.1. 规划背景 ...................................................... 3 1.2. 规划总论 ...................................................... 4 1.3. 规划定位 (5)第2章.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6)2.1. 城乡经济发展 ..................................................6 2.2. 产业发展与布局 (6)2.3. 社会事业 (8)2.4. 文化发展战略 (8)2.5.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绿化 (9)2.6. 保护区和保护地 (10)2.7. 旅游发展纲要及规划布局 (11)第3章.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 14 3.1. 城镇体系与空间总体布局 ....................................... 14 3.2. 城镇规划要点 ................................................. 15 3.3. 村庄规划和建设 ............................................... 17 第4章. 新城发展布局研究 .............. 20 4.1. 新城总体功能布局 ............................................. 20 4.2. 用地规划 ..................................................... 22 4.3. 城市防灾 ..................................................... 25 第5章.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 29 5.1. 综合交通体系 (29)- 1 -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5.2. 供排水规划...................................................32 5.3. 能源动力规划 (35)第6章. 规划实施 ...................... 40 6.1. 新城分区规划与控制........................................... 40 6.2. 近期实施..................................................... 41 6.3. 实施政策与机制.. (44)- 2 -门头沟新城规划文本第1章. 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 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来了!2017-09-29 23:5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
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9•【字号】门政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门政发〔2022〕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现将《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依照执行。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2022年4月19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二〇二二年四月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市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水平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门头沟区立足新版北京城市总规赋予的“三大功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突破,奋力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新篇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门头沟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主动探索新形势下生态治理新模式,积极谋划碳中和路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恢复、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1年-2035年)》《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门头沟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30)》《北京市门头沟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文旅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需求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体验产业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一、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一轴、两核、四带、四区、八组团”旅游空间。
延伸拓展西长安街中轴线,以109国道新线为“发展轴”,拓展京冀产业联系,形成核心带动效应,推进门头沟新城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斋堂镇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两核”建设,打造京西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高地。
加快建设沿永定河展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旅游带、以古商道为串联的古道文化旅游带、门头沟城区至斋堂镇的门斋铁路列车观光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四带”。
聚焦打造以斋堂镇为核心的古村古道文化休闲名区,协同打造北部高端民俗文旅区、南部煤业矿业文旅区与西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四区”。
升级打造潭柘寺-戒台寺-定都峰-九龙山组团、京西大峡谷-百花山-灵山组团、爨柏-灵水-黄草梁组团、妙峰山-樱桃沟-玫瑰园-神泉峡组团、珍珠湖-南石洋-碣石沟组团、清凉界-十八潭-落坡岭-北岭组团、大台矿山文化组团、京西商旅古道组团等“八大旅游景区组团”,构筑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争取3到5年内打造1到2个区域内具有发展标杆效应的5A级精品景区。
着力提升传统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理顺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发展壮大京西旅投公司,整合区域闲置旅游资源,盘活龙门涧、南石洋大峡谷等传统景区。
围绕景区建设精品民宿,争取到2025年精品民宿游客年均增长率、精品民宿收入增长率保持增长,到2035年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二、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空间—业态体系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挖掘精品旅游产业全链条附加值,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实施游客汽车“后备箱”工程,研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收入。
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2020目录第1章.总则1.1. 规划背景第1条.规划编制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
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2004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规模。
北京13个区分区规划-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 2035年)2019年11月序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密云区委、区政府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了《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任务的深化落实,是指导密云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生态立区为根本,坚持绿色发展,守护好绿水青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创新、和谐、富裕的美丽新密云。
保障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传承历史文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统筹,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坚持开门编制规划,汇聚各方智慧,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目录总则 (1)第一章落实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与规模 (3)第一节功能定位 (3)第二节发展目标 (5)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二章完善功能和空间体系,加强全域空间管控 (9)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和城乡体系 (9)第二节建设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新城 (11)第三节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13)第四节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管控 (14)第三章珍惜山水林田湖草,构筑高质量生态空间 (16)第一节构建全区生态安全格局,确保首都绿色屏障 (16)第二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水环境 (17) 第三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19)第四节构建大山林地、大水源地的生态景观格局 (20)第五节强化科学安全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 (22)第六节探索共建区域协同治理机制 (26)第四章生产空间绿色创新,实现区域产业协同 (28)第一节坚持绿色创新的发展思路 (28)第二节实施腾笼换鸟,积极引导存量用地转型升级 (29)第三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聚力重点功能区 (30)第五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4)第一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职住平衡发展 (34)第二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36)第三节构建复合完善、优质便捷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41)第六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强化山水城市特色 (44)第一节构建“一个重点、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44) 第二节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全域旅游服务“金名片” (47)第三节塑造望山见水、绿城共融、舒朗有致的城市风貌 (48) 第七章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5)第一节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55)第二节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 (60)第三节建设稳定高效的城市安全体系 (66)第四节建设科技惠民、共享便捷的智慧城市 (69)第五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 (70)第八章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72)第一节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72)第二节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 (73)第三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76)第九章明确实施路径,促进减量提质发展 (79)第一节明确减量任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发展 (79)第二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81)第三节划分规划单元,加强规划实施统筹引导 (82)第十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84)第一节健全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 (84)第二节完善精治共治法治的城市治理体系 (85)第三节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6)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87)附表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89)附图 (91)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立区,守护绿水青山,构建首都北部生态屏障。
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7。
8%,较“十二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持续推进,PM2。
5年均浓度降低至32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末下降58%。
综合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较“十二五”末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以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为主导方向的绿色高质量产业体系加速培育,全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1。
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2倍,中关村门头沟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自棚改攻坚战打响以来,累计交付使用45145套棚改安置房,实现3。
17万户群众搬迁上楼;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
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较“十二五”末提高0。
35岁,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完成低收入村脱低目标。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绿水青山门头沟”品牌形象更具魅力,地区生态涵养功能更加强化,门头沟区率先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示范区、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山水的典范区,与首都一道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实现高标准提升,为青山绿水蓝天的大国首都底色不断增光添彩,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彰显,高水平建成“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
——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高精尖产业结构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高水平建成“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文化发展实现更深层次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京西特色历史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建成“底蕴深厚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