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9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参考资料(一)音乐的声音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乐是听觉艺术,其最基本的构成就是声音。
但是并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构成材料。
在音乐体系中用到的声音,是无数人经过长期实践精选出来的、最能够体现人类感情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一个固定的乐音体系,又经由几十代音乐大师之手,创作出了无数优美、动人、振奋人心的传世佳作。
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从听觉角度来讲,声音主要由四种属性——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即常说的音色)。
其中: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源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来决定的。
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也就越高。
反之则低;音的长短是由发音源振动时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的。
持续的时间越长,音越长,反之则短;音的强弱取决于由发音源的振动幅度(振幅),幅度越大,音越强,幅度小音就弱;而发音源的材质、形状及泛音数的多少则决定了音色。
声音的以上这四种属性,在音乐的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又以“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比如一首歌曲,本来是由人声演唱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改编为器乐曲、并且减小音量,虽然改变了音的长短和音色,但是仍然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它的旋律。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乐曲中每个声音的长短、高低随意的改变,其原来的旋律马上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面目全非呀!由此可见,无论是创作、演奏、歌唱的时候都应该对声音的高低(音高)和长短(即后面要谈到的“时值”、“节奏”)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并不是总是规则的,所以声音又有“乐音”和“噪音”之分。
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反之则称为噪音。
在音乐中,用的最多的是乐音,但是这并不代表噪音就不属于音乐的组成部分,乐队中的大部分节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属于噪音,但它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甚至成为了现代通俗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还需要再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纯正的音在响,而是许多个声音的结合,我们称之为“复合音”。
第三单元激励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教课方案撰写人:徐燕萍一、教课目的(一)倾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育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喜好。
(二)感觉、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
认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区及音乐风格形成的原由。
b5E2RGbCAP(三)对照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认识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
(四)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感觉、体验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风格和特点。
难点:对照《老六板》和《中花六板》,认识江南丝竹加“花彩”的创作手法,进而感觉体验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
p1EanqFDPw三、教课内容安排:(一)本节课以倾听《中花六板》为要点内容,对照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认识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
DXDiTa9E3d(二)倾听《娱乐升平》,感觉广东音乐的风格。
(三)学习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认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队的编制及其特点乐器。
四、教课资源建议(一)充足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成效好的版本赏识。
(二)教师自己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自己可以给学生范奏。
带学生演唱,正确的掌握好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神韵与风格特点。
RTCrpUDGiT(三)指引学生自主采集音乐作品及有关资料。
(四)上网查阅认识更多的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曲目,介绍网址:5PCzVD7HxAjLBHrnAILgxHAQX74J0XLDAYtRyKfEZzz6ZB2Ltk五、教课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用比较的方法,指引学生对照剖析谱例,让学生认识作曲上的创作手法。
(二)利用钢琴和演唱,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深对“花彩”的体验和认识。
(三)教师指引学生自主学习采集、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知识、曲目,制作成答题卡片,采纳比赛或抢答的方式进行稳固学习。
音乐赏析模式音乐赏析是一种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的方式,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以及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音乐赏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音乐赏析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赏析模式,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结构分析模式。
结构分析是音乐赏析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来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过程。
在结构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主旋律、副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构思和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魅力。
二、历史背景分析模式。
历史背景分析是音乐赏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通过了解音乐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历史背景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特点、音乐风格、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以及它们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历史背景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表达分析模式。
情感表达分析是音乐赏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手法和艺术效果来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在情感表达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主题、情感表现手法、情感变化和情感高潮等,以及它们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情感表达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情感魅力。
四、文化内涵分析模式。
文化内涵分析是音乐赏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来理解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魅力。
在文化内涵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等,以及它们对音乐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诗乐相彰--歌曲艺术》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
课标引领1、感知、探究歌曲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聆听中外经典艺术歌曲、合唱作品,在参与和探究学习中感受不同风格声乐作品及其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
了解作品创作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加深对人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人声的音色特点。
2、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主题或合唱片段,学会用美妙的音色表现内心情感,积累演唱经验。
3、感知中国现当代艺术歌曲、合唱作品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中华民族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树立家国情怀、打开国际视野。
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聆听中外经典艺术歌曲、合唱作品,感知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体会人声的独特魅力,体验音乐情绪、感受音乐意境及音乐风格。
进一步认识独唱、合唱的分类及特点,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1.艺术表现:在聆听歌曲的基础上,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演唱歌曲的主题或片段。
用歌声表现歌曲的语言美和旋律美的完美结合,表达作品的思想意境,2.文化理解:学习《大江东去》、《大漠之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中国声乐作品,感知中国现当代声乐艺术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中华民族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化,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重归苏莲托》、《夜莺》、《命运女神》等国外经典声乐作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文化背景。
教材分析1.第五单元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大,难易有别。
作品在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且既有中国作品,也有外国作品;既有早期作品,又有现代作品。
由于课时有限,基于大单元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曲目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整合,利于学生走近经典音乐的美好世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歌曲能否“先声夺人”,除了靠配上美妙悠扬的曲子外,歌词是否“动听”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下修辞手段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
1.压韵古人写诗作赋讲究压韵,现在有些歌词语言很美,不失活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意识地在句尾运用同韵的字。
如: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
”(《中华民谣》)②“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③“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会用行动表示,承诺一辈子,付出了坚持,行动永远不太迟。
”(《爱就一个字》)④“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⑤“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一直到老。
”(《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以上歌词音节匀称,节拍有致,在歌曲中造成前呼后应的音韵和谐状态。
2.叠音又叫“重合”或“复字”,恰当运用叠音词,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⑴。
如:①“小河弯弯向南流……月儿弯弯夜色深深……沧海茫茫……”(《东方之珠》)②“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
”“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
”(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插曲)③“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⑤“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弯弯”的反复使用,非常传神地突出了事物的形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和眷恋;“一幕幕”的反复使用,仿佛叙述人把听众也带进了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亭亭”、“悠悠”则在视觉上营造无限美感,表现北国春天的诗情画意;“说说”、“谈谈”让人备感亲切,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行语、行文,一般总是以成双句出现的句式较为稳妥,以双音节词作为句子的尾部,读起来舒服些。
教学设计
(一)五彩斑斓的调色板——音色
活动:选取音乐制作软件中的声音包试听,思考:音色可以分为哪几类?究竟是哪些因素,共同编织出五彩斑斓的音色呢?
在这五彩斑斓的音色世界里,每一种都像是调色板上的色彩,它们交织、碰撞,创造出无穷无尽的音乐奇迹。
(二)浓淡相宜的表达——力度与速度
活动:在音乐制作软件中,改变同一段打击乐的力度和速度,讨论对音乐有何影响。
力度和速度在音乐中,如同绘画里的浓淡相宜,让音乐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为音乐带来了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三)永恒的生命律动——节奏
活动1:与同学交流学习,学会击打这8条节奏型。
活动2:聆听《一杯美酒》的前奏,辨析音乐中手鼓演奏的是哪几条节奏型?
活动3:聆听《轻骑兵序曲》主题C片段,辨析其节奏型。
加洛普舞曲风格的节奏型用在此处,就像马蹄在行进中清脆的声响。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如同宇宙间不息的呼吸,贯穿在时光的河流中。
它是心跳的。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模板引言在音乐理论中,曲式分析是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曲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发展和表达方式。
本报告将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以展示这首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并分析其潜在的音乐意义。
选定曲目首先,我们选定了《Moonlight Sonata》(月光奏鸣曲)这首作品作为分析对象。
这是由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它被广泛认为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曲式分析第一乐章- 速度和动态该乐章采用了A-B-A-Coda的曲式结构。
1. A部分(主题A):这部分以降E大调为基调,采用了轻柔、静谧的音乐语言,展示了悠远、安详的意境。
2. B部分(转调):此部分以步行进行的转调,以D大调为基调。
与A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活跃和明亮。
3. A部分(主题A)的回归:此时A部分的再现更加激动人心,强调了主题A 的重要性。
但与一开始的A部分相比,它的音乐语言更加富有力量和深情。
4. 尾声(Coda):该乐章以一个短小的尾声作为结尾,以加强音乐的完整性和结束的感觉。
第二乐章- 速度和动态该乐章采用了A-B-A的曲式结构。
1. A部分:这部分是一个悲伤和优美的主题,以抒情和柔和的音乐来展现。
它以Cis小调为基调,为整个乐章营造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2. B部分:在B部分中,曲调被转移到了E大调,并以更加活跃和乐观的音乐语言进行表达。
这部分增加了音乐的对比度和变化。
3. A部分的再现:整个乐章以A部分的再现作为结尾,给人一种深情回归的感觉。
第三乐章- 速度和动态该乐章采用了A-B-A-B-A的曲式结构。
1. A部分:这部分以F大调为基调,展现了一个轻快而欢乐的主题。
它的音乐语言明亮而活泼,给人一种快乐和喜悦的感觉。
2. B部分:这个部分以D小调为基调,通过更加严肃和内省的音乐语言,为整个乐章增加了一种对比和变化。
教学设计一、知悉何为——唤醒音乐情绪情感活动1:观看一段用同一画面配上不同音乐的视频。
提问:不同的音乐使得同一画面具有不同的含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音乐不受视觉限制,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本身就能表达情绪。
活动2:聆听6个音乐片段,用尽可能简洁的字、词表达感受,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教师小结:音乐能带给人外在的、暂时的、剧烈的“情绪”体验,但因为个体的认知程度、生活背景等不同而产生更为复杂的、稳定的、内在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第1个素材使学生了解音乐能表达情绪,并且表达途径为“聆听”。
6个音乐片段分别表达6种情感,使学生了解情绪到情感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区分音乐情绪和音乐情感。
通过思考交流,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探析为何——音乐追溯情绪情感环节一:《祝酒歌》“普天同庆”之情活动1:聆听作品,描述音乐情绪。
活动2:哼唱印象最深的乐句,拍打其节奏型,注意强拍的位置。
教师小结:弱拍的长音给人一种重音在后的感觉,大大活跃了歌曲的情绪,增强了歌曲的活力。
活动3: 唱旋律,体会戏曲甩腔的特点。
活动4: 探析旋律地域性特点。
教师唱前三个乐句的第一小节,找出强拍弱位的节拍规律,了解维吾尔族的音乐节拍特点。
教师唱第三乐句后半部分旋律,学生体会旋律特点,了解江南小调的民歌特征。
活动5: 思考:多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运用到一个作品中,目的是什么?如此创作,是为了让全国人民听到都觉得很亲切,达到普天同庆的情感共鸣。
而他们在庆祝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影响一个音乐作品的情感,节奏、旋律、节拍这些音乐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初听时的情绪体验基础上,通过对节奏、旋律、节拍的分析,以及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使学生回溯往日时光,感受举国欢腾的热烈场面,为当时的人民迎来美好生活而欢欣鼓舞。
环节二:《立志》“意气风发”之情活动1: 聆听作品,描述音乐情绪。
并结合学习单上的谱例,自主分析“配器”“节奏”“旋律”特点,找出影响这首作品音乐情感传递的因素。
南阳理工学院关于修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格式部分内容的通知各教学院(系):《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新规范》(南工院文【2005】5号)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各教学单位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现对文本格式作以下修改:一、论文格式基本要求:1. 纸型:A4纸,单面打印;2.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3. 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4.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5. 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二、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正文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
封面不编入页码。
将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填写内容是“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三、装订顺序:(一)毕业论文(设计)封皮(见附件1)(二)任务书(三)毕业论文(设计)1、封面;2、中、英文内容摘要;3、正文目录(含页码);4、正文(计算说明书、研究内容、技术经济分析、结论等);5、参考文献;6、附录(图纸、调研报告等);7、致谢。
(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四、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见附件2如原文件内容与本通知有冲突,以通知为准。
如通知中未包含的部分,见原文件。
特此通知教务处2008.10.28 附件1: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封皮附件2: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示例附件1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二号、黑体、居中)学院(系):专业:学生:指导教师:(四号、黑体、居中)完成日期年月(四号、黑体、居中)(四号、宋体、居中)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 16)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页表 格: 个插 图 : 幅(五号、宋体)附件2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The Developed Trend and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学院(系):商学系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姓名:张小新学号:34105001指导教师(职称):李××(教授)评阅教师:完成日期:南阳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工商管理专业张小新[摘要]21世纪初,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
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
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
当前,人们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囿于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只有厉行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才能使人才迅速成长和才尽其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创新The Developed Trend and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ZHANG Xiao-xin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aft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era, the human society enters the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Th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tl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covered extensiv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has trend to integrating. In the economic era,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sage of human resources play a very importance role. Exceed the material capital and natural capital, human resource capital is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ce production factor and the society wealth. And it is became the headspring for the increase of economy and wealth. Nowadays, each kind of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organizations is focus to compete for human resource or tr ain the innovation talent. However, in present, people’s understanding is still limited by old idea, old system, and old method in some aspects. Only enforce upon reformation strictly and realize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 the labor could group up rapidly and exert his/her capability according to his/her specialty.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aff management; innovation目录1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11.1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1.1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1.1.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配备...............................1.1.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1.1.4人力资源存量的现状...................................1.1.5人力资源竞争的外在环境现状...........................1.1.6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特点.................................1.2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1.2.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1.2.2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1.2.3人力资源开发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2人力资源管理概述...........................................2.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2.1.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2.1.2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2.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2.3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2.3.1管理目标方面的趋势.................................... 2.3.2管理技术手段方面的趋势................................ 2.3.3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2.4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2.4.1创新的必要性.......................................... 2.4.2创新的基础............................................ 2.4.3创新的途径............................................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致谢.........................................................1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1.1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随着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企业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其实践面临巨大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理论性、技术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对“企业人”的人性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掌握较为熟练的心理测评技术和工作分析技术,及时了解国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2006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举办了2006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与规范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相比,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多数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企业管理不规范,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希望尝试却不知所措”的特殊境况。
具体表现在:1.1.1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部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