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汽车出口的成功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4
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原因和经验亚洲四小龙,指的是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它们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崛起。
这一经济奇迹的背后有许多原因和经验,本文将详细探讨它们。
一、成功原因和经验之一:出口导向经济模式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与其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密不可分。
它们以制造业和出口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出口质量和竞争力,这些国家成功地打破了国际市场壁垒,迅速提升了出口规模和国际影响力。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亚洲四小龙不断调整和升级其产业结构。
例如,台湾转型到电子领域,韩国发展半导体和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这些创新使它们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二、成功原因和经验之二: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也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国家在教育方面投资巨大,注重培养人才。
他们重视基础教育,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了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此外,亚洲四小龙意识到人才是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鼓励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这使得这些国家不仅在制造业领域有竞争力,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三、成功原因和经验之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国家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积极投资于交通、电力、通讯等领域。
例如,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公路、铁路和港口建设,这为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台湾也在高速铁路、世界级港口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使其成为亚洲的贸易枢纽。
四、成功原因和经验之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治理亚洲四小龙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治理,这也是它们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
同时,透明度和廉洁度也是这些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它们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反腐败机制,打击腐败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韩国经济发展以及经验借鉴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功因素,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通过对韩国的政府调控、计划体制、完善的经济发展法律体系、产业政策、人才培养、创新和创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时,韩国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和创业的发展,这些都是韩国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管理学的融合中,韩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韩国;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一、引言韩国经济发展历经逆境和挑战,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快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之一,成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韩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以及其独特的文化、教育和社会经验。
因此,深入研究韩国经济发展及其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在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各个时期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1960年代,政府实行了出口导向型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韩国企业向国外市场拓展。
在1970年代,政府采取了保护性关税、出口补贴等政策来促进工业发展。
在1980年代,政府逐渐推进自由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在1990年代至今,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小企业的支持等,来应对困难。
除了政府的作用,韩国企业的发展也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970年代,韩国的钢铁、造船、化工、电子等工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在1980年代,韩国企业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如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
这些企业的成功为韩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政府在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韩国政府也开始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三、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一)政府调控以及计划体制的经验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家,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一个亚洲经济体的代表。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经历115年进入21世纪。
汽车的不断改进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
汽车工业和汽车技术得以发展,离不开各国人民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才能,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部汽车发展史可用115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表达。
因为每一重要事件包含了有关国家、有关人民在汽车史上的创造发明,是他们认真研究国情,努力开拓市场下才取得的胜利,从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将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并迈向21世纪。
德国人发明内燃机和汽车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utomobile Invented in Germany19世纪末,自行车工业和马车工业已很发达了,它们为汽车的发明做好了前期准备。
自行车所用的钢管构架、滚珠轴承、链条传动、变速齿轮、充气轮胎、专用机床等等都可用于汽车,马车的车身技术和车身造型也可用于汽车。
自行车、马车的普及推动了公路建设。
自行车和马车业还为汽车行业准备了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建标致公司的标致先生原来是自行车生产者;组建通用汽车公司的杜兰特先生原来是马车制造商。
自行车、马车和汽车的根本区别是前二者是人力、兽力驱动,而汽车是靠发动机驱动。
用蒸汽机驱动的蒸汽汽车早在1765年就发明了,但太重太慢不实用。
所以直到发明轻便适用的内燃机,汽车才有可能实用化。
1886,一位叫奔驰的德国人用他研制的内燃内在曼德镇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这辆汽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内燃机驱动、电子点火、循环水冷却、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前轮转向后轮驱动、制动把手、充气轮胎。
同年,另一位叫戴姆勒的德国人用他研制的内燃机在斯图加特装出世界第一辆四轮车。
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在1926年合并起来,组成后来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又于1998年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法国的单件小批生产Automobile Works Established in France1886年的德国技术发展很快,但德国那时刚成为独立、统一的国家不久,经济实力不如法国。
韩国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之一在亚洲的经济版图上,韩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崛起,从一个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技术先进的经济体。
韩国经济的腾飞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当时,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在初期,韩国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和制鞋等,利用本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生产出口商品,赚取外汇。
这一阶段为韩国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电子等。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韩国企业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逐渐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韩国的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最初的模仿和组装,到后来自主研发和设计,韩国汽车品牌如现代、起亚等如今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其产品以高性价比、良好的品质和时尚的外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电子产业更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三星、LG 等知名企业在半导体、显示器、手机等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韩国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成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生产国之一。
这些技术领先的企业不仅为韩国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韩国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并提供了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和创新。
同时,政府还大力投资教育和科研,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教育在韩国经济崛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国高度重视教育,实行了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并且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韩国的大学在工程、科技、管理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韩国汽车发展历史1.引言1.1 概述韩国汽车发展历史的概述部分为:韩国汽车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韩国正在恢复战争的创伤,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基础。
汽车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起初,韩国汽车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内车辆生产技术相对滞后,技术人才和资金都十分匮乏。
然而,韩国政府通过引进外国汽车制造商和技术转让来推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一切始于1962年,那一年,首个韩国汽车制造公司——现代汽车公司(Hyundai Motor Company)成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汽车业经历了飞速发展。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韩国汽车制造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现代汽车公司成为韩国汽车业的领导者,并且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此后,另外两家重要的韩国汽车制造商——起亚汽车公司(Kia Motors Corporation)和双龙汽车公司(SsangYong Motor Company)相继成立,进一步推动了韩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
韩国汽车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
它们不仅仅是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竞争对手。
韩国汽车制造商以其高品质、创新设计和可靠性而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韩国汽车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国际汽车巨头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创新,给韩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新兴市场对环保、燃油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汽车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以适应这些变化。
展望未来,韩国汽车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韩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意识到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研发能力和培养相关人才。
通过加大在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投入,韩国汽车业有望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保持竞争优势,并继续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奇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出现——韩国经济腾飞基本经验浅析关于奇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出现——韩国经济腾飞基本经验浅析一、引言二、韩国经济腾飞的历程三、韩国经济腾飞的因素分析四、韩国经济腾飞的启示五、总结1. 韩国电子业:半导体与智能手机的背后韩国电子业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半导体与智能手机成为了韩国电子产业腾飞的关键。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外资技术,不断加强自身研发技术,大量投资于科技领域,同时还大力鼓励创业,促进了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
2. 韩国汽车业:韩寇合资的新模式韩国汽车业从起步开始就没有走一般发展道路,而是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企业进行合作发展,采取了“韩寇合资”的全新模式。
通过与全球知名汽车公司合作,韩国汽车业得到了技术、资金和市场的支持,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3. 韩国旅游业: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旅游热点韩国旅游业在韩国经济腾飞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成为了韩国旅游业腾飞的基础和保障。
韩国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力保护和重视世界文化遗产,把这些遗产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提高了韩国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 韩国地铁: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经济腾飞后,韩国政府非常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韩国地铁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
韩国地铁的建设不仅为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韩国城市的经济发展。
5. 韩国金融业:做强国际金融中心在韩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金融业也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支柱,韩国政府在金融业发展上也进行了大力推进。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韩国政府开始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列入了国家战略之中,不断改革与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外资,成为了亚洲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
案例一:三星电子三星是韩国电子产业中最为著名的企业之一,广泛涉及移动通信、半导体以及家电等众多领域,是韩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代表。
穿着黑西装、白衬衫,戴着标志性眼镜的尹同跃一早就赶到会场,安静地坐在第一排听众席仔细地翻看着会议资料,并不时抬起头认真查看演讲者播放的PPT 资料中关键数据,如果不是注意到桌签上的“尹同跃”名牌,你甚至会把他当作一名普通尹同跃:奇瑞要将品质进行到底11月25日早晨8点半,当尹同跃出现在“第二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现场时,让许多人颇为意外,而日程安排异常繁忙的他不但完整出席了上午的研讨会,还发表了演讲。
在长达40多分钟的演讲中,尹同跃直白论述了汽车企业为什么要重视品质、奇瑞从中获得了什么,并分享曾经彷徨的心路历程。
他说,是“品质”和“现代”,这两个关键词让他驻足会议。
本刊记者 曹晓昂的参会工程师。
事实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是汽车行业的内部会议,会议本身的规模并不大,主要参与者是来自国内相关行业协会、大学、研究咨询机构和汽车整车企业及经销商集团的代表,今年是第二届举办。
以“汽车品质创新的重要性与中韩合作”为主题的本次“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吸引了100多位参会者进行探讨和交流。
作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热点人物,也是媒体追逐的焦点,日程安排异常繁忙的他,为何专门腾出半天时间出席一场行业内部会议,甘愿来做一名“小学生”?与那些带着喧嚣的气息而行色匆匆地出席各种会议、论坛的业界“大佬”不同,会场上,轻车便从的尹同跃显得谦逊而平和,面对记者的追问,他再三强调自己“是来学习的”,因此在会议间隙所进行的专访也显得轻松而随意。
《汽车纵横》:奇瑞公司的各项事务都很繁忙,您怎么还有时间从安徽来到北京“亲自”出席这个研讨会?尹同跃(笑):四个字——现代和品质。
一个是现代,一个是品质。
因为不管中国的自主品牌销量是“12连降”,还是“11连降”,实际上,自主品牌现在是处在有点衰落的时候,而韩国的现代和起亚,他们在前面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我一直在思考,后发的汽车企业不能走到世界主要舞台上去,如果韩国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实际上,研究韩国人当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也完全可以照着样子做起来。
韩国汽车出口的成功经验韩国的汽车出口以小型轿车为主。
从1975年第一次尝试出口到八十年代初,是韩国汽车初入国际市场时期。
这一时期,韩国汽车工业采取的措施是:推行“汽车合理化计划”制定汽车专车种生产政策,以进一步提高轿车生产的工艺水平和质量;其次要求汽车生产厂家根据国际轿车市场对轿车需求的特点出发,研制生产出有自身特色、受国际市场欢迎的轿车,力争以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这些措施很快取得了成效,韩国轿车在中东和南美地区深受欢迎,销售量逐年扩大。
1984年开始进入北美经济发达的加拿大市场。
八十年代中期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转机。
这一时期,国际市场大型轿车的需求回升。
价格也有所上涨,同时日美贸易摩擦激烈,美国加强了对日本汽车出口的限制,迫使日本把汽车厂设置到美国,并把市场转移到大型轿车领域,这就为韩国的小型轿车打进美国市场提供了良机。
1986年韩国现代公司的小马牌轿车就以性能良好、质量优良、低于日本同类产品25%的价格挤入美国市场,当年销售量即达16.8万辆。
随之大宇、起亚汽车公司也陆续进入市场。
在北美市场的成功,使得韩国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其汽车产量增长率高达63%,三大汽车公司共出口汽车55万辆,汽车出口已上升到外贸出口的主力地位。
近几年,是韩国汽车出口的新的发展时期,韩国已取消专车种生产限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
在巩固北美的市场的同时,继续积极拓展东南亚及西欧市场。
目前,韩国的小型轿车已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韩国汽车出口成功的经验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时间短、速度快,而且进程顺利。
研究分析其成功的做法,我们认为在推动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出口成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汽车工业中予以借鉴。
(一)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汽车工业水平差距很大,而且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有限,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向结合自身的优势,重点发展、重点开发,才有可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汽车工业水平。
韩国依据对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把轿车工业作为其汽车工业发战略的重点,而在轿车工业中又着重于小型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第一,轿车工业对工业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通过重点发展轿车工业,可以把其国内整个汽车工业水平搞上去。
第二,重点发展轿车工业、尤其是小型轿车工业,为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交通、旅游业的发展,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轿车的需求都将日益扩大,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安全、舒适、轻便、经济和性能齐全,而小型轿车的开发更能符合消费者的意愿,因而更受欢迎。
第三,韩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小型轿车的开发更易使这一优势发挥出来,使其在轿车市场竞争中独具价格优势,这就使得韩国的小型轿车一进入国际市场就倍受消费者青睐。
实施重点发展战略,是韩国汽车工业迅速起飞、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
(二)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有政府作后盾。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政府的支持起了重大作用。
众所周知,当代国际汽车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作后盾,企业不用说发展,即使是生存也是很艰难的。
韩国政府在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工具,逐步改革旧有的、不合理的汽车工业生产体制。
指导企业向现代化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
二是对以现代、大宇、起亚三大汽车公司为主力的汽车工业实行倾斜政策。
如对三大汽车公司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大规模投资、贷款及在税收、补贴等方面以优惠等。
三是严格限制汽车进口,为其国内汽车工业创造了发育成长的空间。
政府的这些支持,使企业得以在良好的环境中飞速发展。
(三)建立现代化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当代国际汽车行业是一个激烈的技术竞争领域,产品的变化日新月异,即使是美国、日本和西欧这些强国,也都在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产品,不断把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汽车产品中去,以求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上居领先地位。
而拥有一个现代化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是这种竞争的基础。
这一点正是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迟滞不前、国产化程度低的关键所在。
现代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是一种从科研到生产,从基础零部件的生产到主机的完成,从市场调研到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都有着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的先进生产体系,走的是一条集团发展道路。
韩国在与日、美合资办厂联合开发的过程中,成功地引进了日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指导下,改造了旧有的生产体制,建立起从现代、大宇、起亚等主力企业为中心的现代化汽车工业生产体系,从而使生产取得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这是韩国汽车工业迅速实现国产化、取得出口成功的重要原因。
对我国发展轿车工业的借鉴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一直迟滞不前,即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未能象韩国那样快速打入国际市场,相反在八十年代中期大量国外轿车涌进国内市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上轿车工业的发展从未列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对市场需求的发展缺乏预见;二是轿车工业同整个国内汽车工业一样处于低发展水平。
表现在:工艺水平落后,零部件基础工业发展不配套,规模经济差,国产化程度低,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资金不足,缺少政府有力的扶植政策。
1987年北戴河国务院会议虽然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实行战略转向,大力发展轿车工业,但我国轿车工业的落后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轿车工业的落后状况,实现轿车工业的起飞,应当从如下三点着手:(一)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战略应侧重于民用型轿车的开发和发展。
当代国际轿车市场的竞争是一种优势竞争,竞争各国都以其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角逐。
如美国和西欧是以高科技、高工艺水平垄断着豪化型轿车市场,日本是以迅速应用最新科学技术不断推出新一代中档轿车产品为优势而拓展市场,韩国则是以小型轿车的经济优势而赢得市场。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打出我们的拳头产品,就要在发展战略有所侧重,重点开发、重点发展,形成我国轿车产品的优势。
根据我国轿车工业目前的情况及国际、国内轿车市场的需求趋向,我们应当在吸收国外先进汽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重点开发和发展以经济、轻便、低耗油等为特点的民用型轿车。
其一,中高档豪华型轿车的开发,耗资巨大,我国目前还不具有这个实力。
其二,民用型轿车于广大消费者。
发达国家中的中下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尤其是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未来的消费都将是以民用型轿车为主,市场宽广。
其三,汽车属于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民用型轿车的开发和发展应易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使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
重点开发和发展民用型轿车,将会推动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使我国的轿车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二)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加强宏观计划管理,改善我国轿车工业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还很落后,基础薄弱,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国家予以稳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为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就这一点同韩国相比较,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非但没有对轿车工业实行适度的倾斜政策,而且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决策失误,导致宏观失控,致使大批国外轿车涌入我国市场,严重冲击了我国的轿车工业,同时也造成外汇大量流失,这一教训是应当认真汲取的。
要改变我国轿车工业的落后局面,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急需尽快改善我国轿车工业的外部环境。
为此:(1)继续严格控制国外轿车的整车及整套零部件进口,以保护国内的轿车工业。
(2)实行有利于轿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投资、货款、税收、补贴等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使企业得以更好地进行技术引进和老化设备的更新改造,以提高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应当充分运用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加强宏观计划管理,协调行会,集中力量治理整顿我国轿车工业目前存在的盲目发展、各自为政的生产状况和不合理的生产布局,使轿车工业得以在良好的秩序环境中发展。
(三)改革我国轿车工业现行的生产体制,建立现代化的轿车工业生产体系。
我国轿车工业现行的生产体制是一种分散经营、“大而全”、小而全”各自为政的体制。
这种生产体制与现代化汽车工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制约着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其一,在这种体制下,生产不是按照现代专业化分工进行,形不成规模经济,产品批量小但成本高,质量和工艺水平很难提高;其二,由于不是按照现代化专业进行生产,加上国家对零部件缺少倾斜政策,基础零部件工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一直落后于整个轿车工业的发展,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引进了一批轿车生产线,但国产化程度仍然不高;其三,这种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生产体制,还导致轿车工业内部的资金流向不合理,使用分散,力量不集中,企业无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的科技成果难以迅速应用到轿车工业的发展上去,从而造成我国轿车产品品种单一,复制品多,新型产品少。
改变我国轿车工业的落后面貌,使我国轿车产品早日打入国际市场,根本在于改革这种落后的生产体制,建立新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生产体系。
具体措施是:(1)国家通过动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调整轿车工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形成以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指定的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的企业集团,使企业真正走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2)实行有利于基础零部件企业发展的产业倾斜政策,加强技术引进,改善基础零部件工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这是形成我国轿车工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和推进国产化进程的关键一环。
( 3)设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建立新产品开发基地,成立企业技术培训中心,实现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促进我国轿车工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