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10内分泌生理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8
动物生理学10内分泌生理内分泌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它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调节和控制动物的生理和行为。
在动物体内,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器官和局部调节组成。
内分泌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它们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来控制动物的生理功能。
局部调节则是指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通过局部分泌激素或细胞因子来调节生理过程。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重要生理过程。
例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刺激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动物的能量消耗。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则是应激激素,能够调节动物应对外界压力的能力。
性腺是动物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泌的激素对动物的繁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雌性动物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控制了动物的月经周期和生殖能力。
在雄性动物中,睾丸分泌的睾酮则控制了动物的性欲和配偶竞争力。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它的正常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往往会受到外界刺激、神经调节和循环反馈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例如,应激情况下,神经通过下丘脑和垂体释放催化激素,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迅速地应对压力。
另外,循环反馈机制是内分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调节机制。
当某种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时,它会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或增强其他激素的分泌,以实现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内分泌系统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当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例如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会导致代谢异常、心血管功能紊乱等症状。
另外,内分泌失调还与肥胖、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总之,内分泌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了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十章内分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掌握下丘脑——垂体系统及其他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及其调节。
了解信息转导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1、激素作用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2、下丘脑——垂体系统及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3、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4、甲状腺的功能及调节。
5、肾上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难点:1、跨膜信息转导系统2、重要激素的作用机制课时: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内分泌腺和激素(一)内分泌腺机体的腺体按其不同组织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凡分泌物从腺体经导管流至皮肤表面或某些体腔中的这类腺体,称为有管腺或外分泌腺,如汗腺和各种消化腺等;凡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由腺细胞经出胞作用直接透入血液(组织液)或淋巴,从而传递至局部或全身的这种腺体,称为无管腺或内分泌腺。
(二)激素(hermones)1、激素的概念经典激素的概念:激素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传递调节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类物质随血液循环于全身,并诱导靶器官或靶细胞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
修改后的激素定义:激素是由某些特殊化的细胞(内分泌细胞、某些神经细胞等)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从一组细胞传递至另一组细胞,或从一个细胞的这一部分传递到同一细胞的另一部分,以发挥其调节作用。
经典激素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两点:第一,激素是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第二,激素传递信息的方式,必须经过血液循环。
激素新定义的特点是,更强调激素传递信息的作用,而较少注重激素的传递方式。
激素新定义虽含义更加广泛,但较易在概念上引起混乱,故未得到公认。
2、激素分泌的方式(1)远距分泌(telecrine)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2)旁分泌(paracrine)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靶细胞以传递局部信息,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3)自分泌(autocrine)指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这种方式称为内分泌。
动物生理学_第十一章_内分泌概述内分泌系统是动物机体中一种重要的调节系统,它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远距离的靶器官,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靶器官组成的,内分泌腺负责合成、储存和释放激素,靶器官则对激素作出反应。
内分泌腺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主要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它们分泌的激素调节着全身的生理功能。
②其他内分泌腺:包括松果腺、胸腺、脾脏、肾上腺髓质、脂肪组织、胃肠道等,它们分泌的激素主要对局部组织或器官起调节作用。
内分泌系统调控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生长发育、代谢、妊娠、分娩、哺乳、食欲和节食、呼吸、体温调节、水平衡、电解质平衡和排泄等。
内分泌系统对机体的调控作用非常复杂,常常需要多个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蛋白质类、多肽类、氨基酸类、类固醇类和生物胺类等。
它们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并与靶器官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生物效应。
内分泌激素通常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对具有相应受体的组织或器官起作用。
内分泌腺的调节主要通过反馈机制来实现。
当机体需要其中一种激素时,通过神经系统或其他刺激来促使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当机体获得足够的激素时,激素将通过循环血液被靶器官吸收,然后反馈到内分泌腺,抑制其进一步的激素分泌。
这种反馈机制可以使机体内分泌系统保持稳定的内环境。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可导致各种疾病。
例如,垂体前叶肿瘤导致的IGF-1过高会引起巨人症,IGF-1过低则会导致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别是甲状腺激素过多和过少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等。
因此,对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和了解对于临床医学和动物生理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内分泌系统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分泌激素通过与靶器官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妊娠、分娩、食欲和节食、呼吸、体温调节、水平衡、电解质平衡和排泄等生理功能。
---------------------------------------------------------------最新资料推荐------------------------------------------------------1 / 18 动物生理学10内分泌生理第九章 内分泌 课程要求 掌握 激素及其分类; 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激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调节; 了解 内分泌器官与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
第九章 内分泌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 第二节 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第三节 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调节 第四节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 一、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内分泌(Endocrine ):无管腺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液或组织液,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内分泌系统: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激素:由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被激素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靶细胞或靶器管。
神经激素:由某些神经元所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们经体液循环遍布全身,对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其调节作用。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 2 、激素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激素经血液运输至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旁分泌:不经血液运输,经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自分泌:激素经过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
内分泌腺体: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胎盘、松果体、胸腺等;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广泛:消化道、心、肾、肺、皮肤、胎盘等;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
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的作用方式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二、激素分类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 、含氮激素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
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2. 类固醇(甾体)激素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皮质醇(可地松)、醛固酮(盐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等。
有时候将前列腺素(PGs )作为局部激素。
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分类(1 1 )内分泌---------------------------------------------------------------最新资料推荐------------------------------------------------------器官激素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性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三肽同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LHRH) 十肽同上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 十四肽同上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 四十四肽同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四十一肽同上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 肽同上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 肽同上催乳素释放因子PRF 肽同上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 肽下丘脑-神经垂体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VP(ADH) 九肽下丘脑-神经垂体催产素 OXT 九肽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分类(2 2 )内分泌器官激素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性质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三十九肽同上促甲状腺激素TSH 糖蛋白同上卵泡刺激素FSH(GtH-I) 糖蛋白同上促黄体素 LH (ICSH) (GtH-II)3 / 18糖蛋白同上促黑激素 MSH 十三肽同上生长激素 GH 蛋白质同上催乳素 PRL 蛋白质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分类(3 3 )内分泌器官激素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本质甲状腺四碘甲腺原氨酸 T 4 胺类甲状腺三碘甲腺原氨酸T 3 胺类甲状腺 C 细胞降钙素 CT 三十二肽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 PTH 蛋白质胰岛胰岛素蛋白质胰岛胰高血糖素二十九肽胰岛胰多肽三十六肽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分类(4 )内分泌器官激素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本质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类固醇肾上腺皮质盐皮激素(如醛固酮)类固醇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E 胺类肾上腺髓质去甲肾上腺素 NE 胺类睾丸:间质细胞睾酮 T 类固醇睾丸:支持细胞抑制素糖蛋白卵巢、胎盘雌二醇 E 2 类固醇卵巢、胎盘雌三醇 E 3 类固醇卵巢、胎盘孕酮 P 类固醇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G CG 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分类(5 5 )内分泌器官激素种类英文缩写化学本质消化道胃泌素十七肽消化道胆囊收缩素 CCK (PZ )三十三肽消化道促胰液素二十七肽心房心房利尿钠肽 ANP 二十一、二十三肽松果体褪黑素胺类胸腺胸腺激素肽类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本部分小结 1 、内分泌和激素概念; 2 、激---------------------------------------------------------------最新资料推荐------------------------------------------------------ 素作用方式; 3 、激素分类。
本部分思考题 1 、下列激素中属于肽类激素的是:A: GH ;B: PRL ;C: GnRH;;D :FSH 。
2 、下列激素中属于类固醇的是:A: 促甲状腺激素;B: 生长激素;C: 甲状旁腺素;D :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内分泌系统进行化学信息传递,只对靶细胞生理化过程起加强或减弱作用,不能添加成分,不提供能量,仅起信使作用。
2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某些激素只作用于某些靶器官,与特异性受体有关。
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胞内复杂的反应,激发出一定生理效应。
有些激素受体分布广泛(GH 和TSH等),对全身的组织代谢发挥调节作用。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3 、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很低,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级联放大作用,形成高效能生物放大系统,作用非常明显。
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5 / 18的调节时,激素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维持功能相对稳定。
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生理效应,它存在时,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称为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最明显的,它存在,儿茶酚胺才能很好地发挥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激素的级联放大作用 R 细胞膜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L 受体-配体复合物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二、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消化过程:很多激素对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调节等。
2 、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成分,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对水盐代谢调节。
3 、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生长素、甲状腺素、促性腺激素、性类固醇激素等的作用。
4 、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急和下丘脑-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在处理应激或胁迫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1 、含氮激素作用机制 1.1 cAMP 作为第二信使激素(H) 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R] 结合,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 系统,在Mg 2+ 存在时,AC 促使ATP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 ,---------------------------------------------------------------最新资料推荐------------------------------------------------------ cAMP 作为第二信使,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A(PKA) 激活。
H 与R 结合的部分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C 在膜胞浆面,两者之间存在鸟苷酸结合蛋白(G 蛋白) 。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原理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1. 2 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为第二信使的信息传递系统-R 通过G 蛋白介导,激活细胞膜内的磷脂酶C(PLC) ,它使磷脂酰二磷酸肌醇(PIP 2 ) 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 3 ) 和二酰甘油(DG) 。
生成后仍留在膜中,IP 3 进入胞浆。
IP 3 的作用是促使细胞内Ca 2+贮存库释放Ca 2+ 进入胞浆,导致胞浆中Ca 2+ 浓度增加,Ca 2+ 与细胞内的钙调蛋白(CaM) 结合后,激活蛋白酶,促进蛋白质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活动。
的作用主要是它能特异性激活蛋白激酶C(PKC) ,PKC 的激活依赖于Ca 2+ 的存在。
激活的PKC 使多种蛋白质发生磷酸化,进而调节细胞的生物效应。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为第二信使的信息传递系统肌醇钙调蛋白内质网蛋白质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反应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2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量小、脂溶性,可进入细胞内部。
激素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 胞浆受体复合物。
7 / 18受体蛋白发生构型变化,使激素- 胞浆受体复合物获得进入核内的能力,由胞浆转移至核内。
复合物与核受体相互结合,形成激素- 核受体复合物,激发DNA 转录过程,生成新mRNA ,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生物效应。
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第二节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本部分小结 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信使、特异、放大、互作); 2 、激素的生理作用(代谢、消化、生长、发育、繁殖、稳态、适应环境等); 3 、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
本部分思考题 1 、以cAMP 作为第二信使的激素:A: 皮质醇;B: 睾酮;C: 肾上腺素;D: 胰岛素。
2 、以IP3 和DG 作为第二信使的激素:促乳素;醛固酮;儿茶酚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第三节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调节一、激素的生物合成 1 、蛋白质和肽类激素的生物合成:与蛋白质合成相似。
激素前体经过三个步骤转化为激素:1.1 前激素原的合成:在前激素原的N 端有18~25 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整个前体称为前激素原,在核糖体中合成。
1.2 激素原的合成:前激素原进入内质网后,脱去信号肽,成为激素原,其中除了---------------------------------------------------------------最新资料推荐------------------------------------------------------ 具有活性肽段外,还有无活性的肽段。
1.3 将激素原转化成激素:脱去无活性肽段,形成具有生物活性激素。
第三节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调节 2 、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2.1 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