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材料成形原理09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73.93 KB
- 文档页数:2
华中科技⼤学考研810材料成形原理历年真题分析及经验分享《材料成形原理》历年(04--15)真题分析⼀、论述题(⼀)焊接1、裂纹(1)凝固裂纹(详细题⽬不记得了,根据氧化⾊及含⼤量S判断为凝固裂纹)(2015)(2)0.65%的U71Mn钢⽤E43013焊条焊接,数⼩时后出现多条裂纹,说明该裂纹的种类,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4)(3)1Cr-0.5Mo耐热钢,焊接中未产⽣裂纹,消除残余应⼒热处理中,热影响区产⽣裂纹,晶内有Cr的碳化物。
判断种类,简述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3)(4)焊接过程中产⽣,长105mm,含⼤量S,表⾯有氧化⾊,判断是哪种裂纹及形成机理。
(2012)(5)⽤16Mn钢制压⼒容器,裂纹在中⼼位置,呈纵向分布,晶间开裂,有液膜,断⼝有氧化⾊,判断类型,论述产⽣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1)(6)18MnMoV合⾦钢制压⼒容器,钢板的合⾦成分含量(重量百分⽐)为C:0.18% Mn:1.2% Mo:0.80% V:0.35% ,板厚25mm,焊接时采⽤埋弧⾃动焊,制造完毕3天后,在焊接热影响区产⽣了⼀条长102mm裂纹,表⾯有明显的⾦属光泽。
试确定该裂纹的种类,分析产⽣机理。
(2009)(7)分析热裂的原因,以奥⽒体钢为例说明防治措施(2007)(8)氢致裂纹的特点,产⽣机理及防治措施(2006)2、变形(1)两块长1500mm,厚为12mm,宽度分别为150mm,300mm的Q235钢进⾏开V型坡⼝对接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哪些变形,防⽌这些变形的主要措施。
(2013)(2)厚度为15mm,横截⾯积不同的两块Q235A钢板进⾏对接焊,横截⾯积如图所⽰(不对称),焊后可能出现哪⼏种焊接变形,如何防⽌这些变形的产⽣。
(2011)(3)简述长度为5m的T型梁焊接时(主要为沿长度⽅向腹板与翼板的⾓焊缝),可能产⽣哪⼏种焊接变形,并指出防⽌其焊接变形的⼯艺措施。
(2008)(4)两长⽅形薄钢板沿长度⽅向板边对接(⼿⼯电弧焊)可能产⽣哪⼏种变形。
专升本《材料成型原理》一、(共75题,共150分)1.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
(2分)A.流动性B.充型能力C.粘性D.自然对流.标准答案:A2. 当润湿角为()时,称为绝对润湿。
(2分)A.大于90°B.小于90°C.等于0°D.等于180°.标准答案:C3.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2分)A.越高B.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不一定.标准答案:B4. 结晶温度范围大的液态金属其凝固方式一般为()。
(2分)A.逐层凝固B.中间凝固C.流动凝固D.糊状凝固.标准答案:D5. 除纯金属外,单相合金的凝固过程一般是在()的温度区间内完成的。
(2分)A.固相B.液相C.固液两相D.固液气三相.标准答案:C6. 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
(2分)A.共晶生长B.共生生长C.离异生长D.伪共晶生长.标准答案:C7. 液态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产生的气体称为( )。
(2分)A.析出性气孔B.侵入性气孔C.反应性气孔D.都不对.标准答案:A8. 在焊接中的HAZ代表()。
(2分)A.热影响区B.熔池C.熔合线D.焊缝.标准答案:A9. 酸性焊条采用的脱氧剂主要是()。
(2分)A.锰B.硫C.磷D.碳.标准答案:A 10. 试验表明焊接熔池的凝固过程是从边界开始的,是一种()。
(2分)A.两者都有B.均质形核C.非均质形核D.以上都不对.标准答案:C11. 既可减少焊接应力又可减少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之一是()。
(2分)A.刚性夹持法B.焊前预热C.焊后消除应力退火D.反变形法.标准答案:B12. 在焊接接头中,应力的存在也是促使氧进行扩散的推动力之一,并且总是向拉应力大的方向扩散,被称为()。
(2分)A.浓度扩散B.相变诱导扩散C.应力扩散D.氢脆阶段.标准答案:C13. 常见的焊接裂纹包括纵向裂纹、()、星形裂纹。
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华科材料成型原理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答案第一部分:液态金属的凝固2.1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中有不规则排列的自由原子。
这种结构处于快速变化状态,液体中存在能量波动。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
2.2答案: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与附加压力P的关系如下:(1)P=2/r。
当因表面张力而增长的曲面为球体时,r为球体的半径;(2) p=0?(1/R1+1/r2),其中R1和r2分别是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2.3答案: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孔能力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区别:流动性是决定因素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冲孔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高度和表面张力。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就铸件结构而言:①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2.4解决方案:浇筑模型如下: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p=2?/r显然,r=1×0.1cm=0.05cm22*1.5=6000pa-40.5*10则p=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p/(ρ液体*g)=2.5解:由stokes公式6000=0.08米7500*102r2(r1-r)2上浮速度v=9r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2*ρmno=10*5400=5400022*(0.1*10-3)*(75000-54000),因此浮动速度v==9.5mm/s9*0.00493.1解决方案:(1)对于立方核,△ g平方=-a△ GV+6A?①令d△g方/da=0即-3a△gv+12a?=0,则*2三2临界核尺寸a=4/△ GV,明白吗=a*△gv,代入①4△g方=-a△gv+6a**3*2a*1*2△gv=a△gv42*均质形核时a和△g方关系式为:△g方=**1*3A.△ 球形核的GV2(2)△ g球=-*4*3*2πr△gv+4πr?3*临界核半径r=2/然后△ GV=球*2*3πr△gv3所以△g球/△g方=**1*32*3πr△gv/(a)△gv)23*设置R*=2/△gv,a=4?/△ 将GV代入上述公式以获得△g球/△g方=π/6<1,即△g球****2*2.25*10-5*(1453+273)-9解决方案3-7:R平均值=(2?LC/L)*(TM/△ T) =cm=8.59*10m1870*3196.6*△ g=平均值*一万六千三百二十二π?lc*tm/(l*△t)33216(2.25*10-5*104)*(1453+273)-17=π*=6.95*10j 18703(*106)*31926.63.2答: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部,否则它不会工作。
工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一章一.填空题1.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子(离子、分子)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3.工程材料上常用的硬度表示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工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子稳定结合在一起的力及其结合方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个方面。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二.选择题1.金属键的特点是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 D. 具有方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高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高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子间的结合力B. 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的电负性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高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土金属属于 B :A. 黑色金属B. 有色金属C. 易熔金属D. 难熔金属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热运动。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习题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2.1 纯金属和实际合金的液态结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2.2 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有何不同?表面张力和附加压力有何关系?2.3 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有何异同?如何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 2.4 钢液对铸型不浸润,θ=180°,铸型砂粒间的间隙为0.1cm,钢液在1520℃时的表面张力σ=1.5N/m,密度ρ液=7500kg/m3。
求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欲使钢液不粘入铸型而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H值是多少?2.5 根据Stokes公式计算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MnO的上浮速度,已知钢液温度为1500℃,η=0.0049N.s/m2,ρ液=7500kg/m3,ρMnO=5400kg/m3,MnO呈球行,其半径r=0.1mm。
3.1 设想液体在凝固时形成的临界核心是边长为a*的立方体形状;(1)求均质形核时的a*和△G*的关系式。
(2)证明在相同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较立方形晶核更易形成。
3.2 设Ni的最大过冷度为319℃,求△G*均和r*均,已知θm=1453℃。
L=-1870J/mol,σLC=2.25×10-5J/cm2,摩尔体积为6.6cm3.3.3 什么样的界面才能成为异质结晶核心的基底?3.4 阐述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4.1 用Chvorinov公式计算凝固时间时,误差来源于哪几方面?半径相同的圆柱和球体哪个误差大?大铸型和小铸型哪个误差大?金属型和砂型哪个误差大?4.2 立方体、等边圆柱和球形冒口,试证明球形冒口的补缩能力最强。
4.3 焊接熔池有何特征?对凝固过程有何影响?4.4 何谓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5 设状态图中液相线和固相线为直线,证明平衡常数k0=Const。
4.6 Al-Cu相图的主要参数为C E=33%Cu,C=5.65%, Tm=660℃,T E=sm548℃。
工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一章一.填空题1.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子(离子、分子)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3.工程材料上常用的硬度表示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工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子稳定结合在一起的力及其结合方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个方面。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二.选择题1.金属键的特点是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D. 具有方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高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高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子间的结合力B. 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的电负性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高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土金属属于 B :A. 黑色金属B. 有色金属C. 易熔金属D. 难熔金属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热运动。
第九章习题9-6 等效应力有何特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等效应力的特点:等效应力不能在特定微分平面上表示出来,但它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整个应力状态中的偏张量部分,因而与材料的塑性变形密切有关。
人们把它称为广义应力或应力强度。
等效应力也是一个不变量。
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等效应力在主轴坐标系中定义为 22132322213)()()(21J '=-+-+-=σσσσσσσ在任意坐标系中定义为 )(6)()()(21222222zx yz xy x z z y y x τττσσσσσσσ+++-+-+-=9-7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12515100010ij σ⎛⎫⎪=-⨯ ⎪ ⎪-⎝⎭MPa ,试求该应力空间中122=+-z y x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n σ和切应力n τ为多少? 解:若平面方程为Ax+By+Cz+D=0,则方向余弦为:222CB A A ++=l ,222CB A B ++=m ,222CB AC n ++=因此:312)(-211222=++=l ,322)(-212-222-=++=m ;322)(-212n 222=++= S x =σx l +τxy m +τxzn=122012050333⨯-⨯= S y =τxy l +σy m +τzy n =3350321503150=⨯+⨯ S z =τxz l +τyz m +σz n=320032100-=⨯-20135022002S S S 33333310801209x y z l m n σ=++=⨯-⨯-⨯=-=-22222222035020018100333x y z S S S S ⎛⎫⎛⎫⎛⎫=++=++= ⎪ ⎪ ⎪⎝⎭⎝⎭⎝⎭60.8τ=9-8 如222450/,450/,0,150/x y z xy N mm N mm N mm σσστ====,那么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是多少?解:通过450x σ=及450y σ=的莫尔圆圆心一定在450σ=处,因此,x σ及y σ就是作用在极大剪应力平面上的正应力,而2150/m xy mm ττ==。
华侨大学09级《工程材料》试卷(A)院别考试日期2011 年12 月20 日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许多机械零件如弹簧、轴、齿轮等,在工作时承受交变载荷,其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但经过一定循环周期后,即发生断裂,这就是疲劳断裂现象。
2.刚度是指零(构)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它等于材料的弹性模量与零构件的横截面积或者面积的乘积。
3.金属中的晶格缺陷,按照几何形式分为_点缺陷__、线缺陷和__面缺陷____三种。
4.金属的塑性变形量在临界变形范围以内,其随后的再结晶晶粒将(异常)长大。
5.Fe—Fe3C相图中的P点表示__碳在a-Fe中的最大溶解度___;其对应含碳量为_0.0218_%,温度为_727_℃。
6.铁碳合金相图表述了在平衡条件下,温度,_碳的质量分数或含碳量和相或组织之间的关系。
7.滚动轴承钢中加入合金元素Cr,主要是为了提高__钢的淬透性_,并在热处理后形成细小均匀分布的碳化物,以提高钢的__耐磨性__、_硬度(或弹性极限)和接触疲劳极限。
8.提高铝及铝合金强度的主要途径有:变质处理(细晶强化)、冷变形(加工硬化)和热处理(时效强化)。
二、指出左列牌号各属于右列哪一类材料(连线并标出右列序号)(10分,每个1分)40CrMnMo ⑽⑴普通黄铜H59 ⑴⑵合金弹簧钢Q235 ⑺⑶硬质合金YW2 ⑶⑷合金渗碳钢W12Cr4V5Co5 ⑿⑸马氏体型不锈钢1Cr13 ⑸⑹高碳低合金工具钢20MnTiB ⑷⑺普通碳素结构钢CrWMn ⑹⑻高铬轴承钢60Si2CrA ⑵⑼球墨铸铁QT400-18 ⑼⑽合金调质钢⑾灰铸铁⑿高速钢三、选择及判断题(15分,每个1分)1、用40Cr钢和40钢制造相同尺寸的零件,要求相同硬度时,淬火后两者的回火温度是:(C)A、相同;B、40Cr钢的较低;C、40Cr钢的较高;2、从一个固相中同时析出成分和晶体结构不同的两种新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 C )A、共晶转变;B、包晶转变;C、共析转变;D、匀晶转变;3、溶质原子的溶入,提高了固溶体塑性变形的:(B )A、能力;B、抗力;C、速度;4、用于制造凿子宜选用下列钢号中的:(B )A、45钢;B、T7;C、T12;D、08F5、高锰钢ZGMn13 具有高耐磨性的原因是:( C )A、热处理提高了硬度和耐磨性;B、因有较多的Fe3C存在;C、表面产生强烈的加工硬化,并有马氏体相变发生。
第一篇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1.凝固不过只是一种相变过程,即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相变不只是发生在固相、液相、气相三相之间,在固相中间也是会有相变,即同素异构转变。
3.对金属晶体加热以后,晶体受热膨胀,若对晶体进一步加热,则达到激活能数值的原子数量也进一步增加。
原子离开点阵后,即留下自由点阵—空穴。
空穴的产生,造成局部地区的势垒的减少,使得邻近的原子进入空穴位置,这样就是造成空穴的位移。
在熔点附近,空穴数目可以达到原子总数的1%。
这样在实际晶体中,除按一定点阵排列外,尚有离位原子与空穴。
当这些原子的数量达到某一数量值时,首先在晶界处的原子跨越势垒而处于激活状态,以致能脱离晶粒的表面而向邻近的晶粒跳跃,导致原有晶粒失去固定形状与尺寸,晶粒间可出现相对流动,称为晶界粘性流动。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排列,在几个原子间距的小范围内与固态原子基本一致,而远离原子后就完全不同于固态,这个就称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固态的原子为远程有序。
4.在熔点温度的固态变为同温度的液态时,金属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潜热。
5.固态金属的加热熔化符合热力学规律:Eq=d(U+pV)=dU+pdV=dHdS=Eq/T,其大小描述了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原子由规则排列变成非规则排列的紊乱程度。
6.熵值变化是系统结构紊乱性变化的量度。
7.液态金属的结构:纯金属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和空穴组成;液态金属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而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这种原子集团与空穴的变化现象称为“结构起伏”,同时还存在大量的能量起伏。
实际液态金属极其复杂,其中包括各种化学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夹杂物及气泡,是一种“浑浊”的液体。
存在温度起伏、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
8.液态金属的性质:⑴粘度:实质上就是原子间作用力,影响因素①化学成分 一般的难熔化合物的物体粘度高,而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的粘度低;②温度 液态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③非金属夹杂物 液态金属中固态的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的粘度增加,主要是因为夹杂物的存在使液态金属成为不均匀的多相体系,液相流动时的内摩擦力增加所致。
第三部分 塑性力学1、设有一高为H 的长方体均匀变形,已知顶端质点的小量级的压下量为0u ,底面的质点静止不动,将中心线取作Oz 轴,O 为底面的形心,Ox 轴与Oy 轴分别平行于长方体的两条水平横线,试由体积不变这一条件出发,证明该长方体的位移场为000,,22x y z x y z u u u u u u H H H===- 2、设有一高为H 的圆柱体,先均匀拉伸到2H ,再均匀压缩回H ,设在变形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试分别求出这两个阶段的对数应变、等效对数应变及最终的对数应变、等效对数应变?3、设薄球壳的半径为R ,厚度为t (t R ),承受内压P ,试用Mises 屈服准则求薄球壳屈服时的内压P ?4、有一刚塑性硬化材料,其硬化曲线、也即等效应力-应变曲线为200(1)MPa σ=+∈。
质点承受两向压力,应力主轴始终不变。
试按下列两种加载路线分别求出最终的塑性全量主应变123,,εεε:a ) 主应力从0开始直接按比例加载到最终主应力状态为(300,0,-200)MPa 。
b ) 主应力从0开始按比例加载到(150,0,100)MPa ,然后按比例变载到(300,0,-200)MPa 。
5、已知刚塑性变形体中的某质点处的平面应力张量为6030⎡--⎥⎦MPa ,应变分量x d εδ=-(0δ>为一微量),试求应变增量张量及塑性功增量密度。
6、设有薄壁圆筒,半径为r ,两端面是半径为r 的薄壁半球壳,设壁厚全部为t ,承受内压p 。
设圆筒为Mises 刚塑性材料,屈服应力为s σ。
试求:(1)不计径向应力r σ,确定圆筒与半球壳哪一部分先屈服?(2)设屈服时的等效应变增量为0δ>,试求对应的应变增量张量?7、设圆柱体在平行砧板之间镦粗,高度为H ,半径为R 0,真实应力为σ,摩擦应力为μσ,试用主应力法求镦粗时的的单位流动压力。
8、大圆柱拉深为小圆筒,如图示,设变形只发生在工件的圆锥面上,锥面与轴线的夹角为α,不计接触面上的摩擦应力,且忽略凹模出口处的弯曲效应,圆筒的t 且在拉深时保持不变,试用主应力法求拉深力?。
材料成型原理作业1.焊接熔池的凝固与一般铸锭的凝固有何不同的特点焊接熔池的结晶过程与钢锭一样都经历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然而,由于焊接熔池的凝固属于非平衡凝固,使焊接熔池的凝固组织具有其独特的形态,其凝固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联生结晶(或称交互结晶、外延结晶)(2)择优成长(3)凝固线速度2.分析粒状贝氏体和M-A组元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焊缝性能的影响。
在奥氏体以中等速度连续冷却时,稍高于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下还可能出现粒状贝氏体,以Bn表示。
它是在块状铁素体形成后,待转变的富碳奥氏体呈岛状分布其上,Wc约为1%,在一定的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下可转变为富碳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有时也有碳化物,称为M-A组元。
当块状铁素体上M-A组元以粒状分布时,即称粒状贝氏体。
如以条状分布时,称为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不仅在奥氏体晶界形成,也可在奥氏体晶内形成。
粒状贝氏体中M-A组元也称为岛状马氏体。
因硬度高,在载荷下可能开裂,或在相邻铁素体薄层中引发裂纹而使焊缝韧性下降。
3.分析有效功率q,焊缝速度v,和导热系数对成长平均线速度的方向和数值的影响。
热源的有效热功率q一定时,增大焊接速度v,某一温度的等温线所包围的范围显著缩小,温度场的形态变得细长。
当v 一定时,随着q的增大,一定温度的等温线所包围的范围显著增大,尤其在长度方向。
当q/v保持一定,即热输入E为常数时,同时增大q与v,此时等温线在热源移动方向上会伸长,而在宽度方向上变化较小。
当热输入相同时,λ很小的奥氏体不锈钢600℃以上高温区所包围的范围显然比低碳钢大得多。
对于λ相当大的铝和钢,较高温度的等温线显著的向热源中心收缩,而温度较低的等温线则向周围散开,这说明热源作用点附近部位的温度不易升高。
4.如何利用所得规律来调整焊缝的结晶组织。
1.焊缝合金化与变质处理焊缝合金化的目的是保证焊缝金属的焊态强度与韧性,可以采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等措施。
在焊接熔池中加入少量钛、硼、锆、稀土等元素有变质处理作用,可以有效细化焊缝组织,提高韧性。
华科⼯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章⼀.填空题1.纳⽶材料是指尺⼨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与界⾯效应、尺⼨效应和量⼦尺⼨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离⼦、分⼦)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晶体两⼤类。
3.⼯程材料上常⽤的硬度表⽰有布⽒硬度(HB)、洛⽒硬度(HR)、维⽒硬度(HV)、肖⽒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程材料分为⾦属材料、⾼分⼦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稳定结合在⼀起的⼒及其结合⽅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艺性能三个⽅⾯。
7.⾦属晶体⽐离⼦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收缩率两种。
⼆.选择题1.⾦属键的特点是 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 D. 具有⽅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间的结合⼒B. 原⼦间的距离C. 原⼦的⼤⼩D. 原⼦的电负性4.在原⼦的聚合体中,若原⼦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属属于 B :A. ⿊⾊⾦属B. 有⾊⾦属C. 易熔⾦属6.洛⽒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或分⼦之间的相互作⽤和他们的热运动。
09级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再结品:冷变形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2、交滑移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的现象。
3、冷拉聚合物拉伸时出现的细颈伸展过程。
4、位错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牛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5、柯氏气团溶质原子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集聚在位错线附近,以降低体系的畸变能所形成的溶质原子气团。
6、位错密度:单位体积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
7、二次再结品已再结晶的少数晶粒突然异常长大8、潸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开始时,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
9、加工破化(应变硕化):金属冷变形时,随变形量增加,其强度、硕度上升,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0、热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柏氏矢量是-个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12、多滑移滑移在两组或多组滑移系上同时或交替进行的滑移.13、堆垛层错晶体中某一区域堆垛顺序差错而产生的晶面错排的面缺陷。
(简称层错)14、位错的应变能晶体中因位错周围弹性应力场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增量。
也称为位错的能量。
15、回复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变化Z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6、全位错:柏氏矢量为单位点阵矢量或其倍数的位错17、弗兰克尔空位:离位原子跳入晶体点阵间隙中,形成一个空位的同时,还形成了一个间隙原子。
18、层错能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要的能量19、表面热蚀沟金属在髙温下长时间加热时,晶界与金属表面相交处,为了达到表面张力间的平衡,通过表面扩散产牛的沟状形态。
20、动态再结晶金属在较高温度下变形时,也能发生再结晶,动态再结晶二、填空题1、两个平行的同号螺位错Z间的作用力为 ______ ,而两个平行的异号螺位错Z间的作用力为2、小介度晶界能随位向差的増大而 __________ ;大介度晶界能与位向差__________ 。
工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一章一.填空题1.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子(离子、分子)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3.工程材料上常用的硬度表示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工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子稳定结合在一起的力及其结合方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个方面。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二.选择题1.金属键的特点是 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 D. 具有方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高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高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子间的结合力B. 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的电负性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高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土金属属于 B :A. 黑色金属B. 有色金属C. 易熔金属D. 难熔金属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 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