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参加世博会历史意义: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和世博会渐行渐远,有过一段分离的时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
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一直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1次世博会,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内举行的所有注册类博览会。
1982年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举行的世博会,对中国来说是颇具深意的转折点。
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的中国在几十年后重返世博会的舞台,预示着这条东方巨龙的苏醒。
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解中国,他们对神秘的中国充满了好奇,中国馆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伍。
最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馆每天接待观众近3万人,竟然占世博会日参观观众总数的近l/4。
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中国盼望融入世界,世界也渴望了解中国!中国馆的入口处有一个带梁枋彩画的大门,橘黄琉璃瓦屋檐的颜色和红色柱子的形状,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馆内有一个八角亭,亭内有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师每天表演精湛技艺,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国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国宝级文物,如来自世界闻名的中国长城的10块古老砖石、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战车等,这些神奇的展品每天都被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
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的主题是: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故很多展品都围绕着能源这一主题,如日本展出的电脑能够使用几种语言来介绍与能源有关的课题,联邦德国展示了核反应堆的模型,沙特阿拉伯送来了巨大的太阳能采集器,中国则展出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航标灯、太阳能电围栏以及沼气利用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能源技术。
中国在诺克斯维尔的成功亮相,预示并代表了新中国在以后诸届世博会的表现和参展模式。
自1982年以后各届世博会的中国馆都是独立建造,并都倾力展示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亮点,不仅让众多参观者尽情感受中国文明的魅力,还多次受到佳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历届世博会的影响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的影响日本在70年代开始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但是并不是70年的大阪世博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日本的影响应该从70年往前推6年,也就是1964东京举办奥运会的那年开始。
45年日本战败,东京一片废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由于日本资源匮乏,不足以支撑起厚重的工业基础,所以,就以出口大量的手工业品支撑经济。
后遇上了朝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教育,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由以前的以出口手工业品为主,转型到以出口工业品为主,但是当时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日本制造的不信任,所以很难打开局面。
因此,当时的日本政府急需让世界了解战后的日本,申办64年奥运会,并在64年的奥运会上,成功的把日本人高素质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
而6年之后的大阪世博会,更是告诉世界,日本的现代化从现在已经开始了(当时大阪周边,先进的交通设计)。
综上,个人认为,当时的日本像sony,丰田,松下等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刚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日本政府为了将“日本制造”打造成世界名牌,所以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显然,结果是如常所愿。
1分钱的投资,换来了永久的经济效益(日本制造)。
但是有一点是事实,世博会的举办只受到举办国和国外投资商的重视。
1970年之后的10年时间,日本发展很快。
为了举办世博会,日本也提升了周边交通系统的水平……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及意义?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世博会历史世博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博览会,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
自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历史意义的盛会。
本文将从世博会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世博会的历史。
一、起源世博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在这个时期,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科技进步迅猛,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文化、科学和经济领域。
世博会的诞生,就是为了让各国展示自己的成就、交流彼此的文化,并促进经济合作。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
这场博览会的成功启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并举办自己的世博会。
随后的几届世博会分别在巴黎、维也纳、费城、芝加哥以及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举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声誉。
二、发展世博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851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的世博会以展示各国文化和工业成就为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二战期间,世博会开始注重世界和平与合作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各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二战后到现在,世博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议题,同时也反映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世博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每届世博会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包括来自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代表。
同时,世博会也成为各国展示最新科技和创新力量的舞台。
一些世博会的展品和展览在科技、工业和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影响世博会对于各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世博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化和经济实力的机会。
各国可以在世博会上展示本国的最新科技成果、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等,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
世博会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作为世博会主办地,城市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等,从而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世博会也带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世博会也对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资料1. 什么是世博会?世博会(World Expo),又称世界博览会,是由国际展览局(BIE)主办,每隔五年举办一次的世界级综合性博览会。
世博会是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展示最新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成果的平台,也是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2. 世博会的历史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被称为“水晶宫博览会”。
自那时起,世博会成为每隔一段时间国际上举办的盛大活动。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巴黎世博会、纽约世博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
3. 世博会的主题和举办城市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并且由一个城市来承办。
这个主题通常与当时的社会热点、经济发展或环境问题等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历届世博会的主题和举办城市:•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主题:“工业文明的展览会”•第七届世博会(1958年,布鲁塞尔)主题:“世界的空中”•第十四届世博会(1984年,新奥尔良)主题:“发现新通讯”•第二十一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主题:“城市,让生活更好”4. 世博会的组织结构世博会的主办方是国际展览局(BIE),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可以申请成为会员,并参与决策和主办世博会。
世博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国际展览局、主办国家/城市、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展览局负责制定世博会的各项规定和标准,并协助主办国家和城市进行组织工作。
主办国家/城市负责具体筹备和组织世博会的各项活动,包括场馆建设、展品展示、参观安排等。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则负责组织和展示自己的展品,并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活动。
5. 世博会的影响与意义世博会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平台,对参展国家和城市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发展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首先,世博会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加深民众对其他国家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认知。
其次,世博会对于参展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期间,参展国家和城市可以展示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经济实力,吸引投资和合作机会。
20世纪以来历届世博会(含园博会)情况统计表
注:1、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2、最早的现代博览会是由英国举办的:世界工业,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
3、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
截至2014年,“世园会”共举办了30余次,基本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举办。
园博会属于专业性博览会,为便于区分,所以未用“专业”分类,而采用了“园艺”。
世博会的意义和影响力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
2010年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
?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上海正在进行世博会场址规划的深化和调整,世博园区面积从原来的240公顷增加到310公顷,加上60公顷的停车场和30公顷的世博村,总面积达400公顷。
原计划中的椭圆形运河及植物走廊得到保留,河岸以东新增一主要入口。
将鼓励并帮助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在世博会结束后作为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
中国馆将被改建成世博会博物馆。
这里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历史】改变世界的6届世博会(组图)“每一届世博会,不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曾在1901年美国布法罗泛美博览会上如是说。
这是对世博会的精辟总结,1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适用。
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里的童话伦敦世博会水晶宫1851年5月1日,人类历史从没有过的盛大体验的开始。
它让每个去过的人都极度震撼。
一个来自泱泱大中华的中国商人,在开幕式上情不自禁走出人群,独自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了标准的绅士礼。
决定举办这一盛事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忍不住在当晚的日记中事无巨细地描摹:“……欢呼声,每张脸上洋溢的笑容,建筑、棕榈树、鲜花、树、雕像、喷泉、乐器……每个人都会热爱这一切。
”那天清晨,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深爱的丈夫——盛会的筹办组织人——阿尔伯特亲王就坐着马车,赶往海德公园的水晶宫。
这是一座完全用钢铁和玻璃构造的“功能主义”建筑,一改维多利亚时代石头建筑庞大、笨重的建筑风格,不管是从外面看还是从里面瞧,都非常透亮,人们因此称它“水晶宫”。
它占地7万多平方米,相当于现在上海大剧院的规模。
为英国贵族服务的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了这座当时欧洲最宏伟最有想象力的建筑。
他的灵感来自于王莲叶片。
水晶宫耗去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
所有的这些都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
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
这一切,在当时,只有英国才能做到。
18世纪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让英国在世界上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
这个“日不落帝国”在女王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到达巅峰:约1/4的全球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它的设计思想对世博会建筑的影响一直到19世纪末。
两年后美国在纽约举办的世博会的展馆,拷贝了水晶宫,但由于设计及施工不良,纽约“水晶宫”严重漏水,毁坏了一些展品,观众也被淋湿。
关于世博会的知识世博会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展览活动,旨在促进全球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自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以来,世博会已成为了各国展示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
下面将从世博会的历史、目的、规模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世博会的知识。
首先,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举行,展示了当时最新的工业和科技成果。
此后,世博会每隔几年就会在世界各个城市举办一次,成为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其中,著名的世博会有巴黎世博会、纽约世博会、大阪世博会等。
每届世博会都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人类进步的引擎”、“人类灵感的集市”等。
世博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个国际交流展览平台,通过各国参展,展示和推广自己的科技、文化和经济成果,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世博会是一个展示国家形象和实力的机会,各国竞相参展以展示自己在各领域的发展成就。
最后,世博会也是一个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平台,各国在展览中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世博会的规模庞大,各方面的影响力也非常广泛。
一般来说,世博会会持续几个月,吸引数百万人次参观。
世博会的展馆通常由各国自行建造,面积广阔,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参展国家通常还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展览、演出和论坛活动,使参观者能够全面了解各国的文化、科技和经济发展成果。
世博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世博会的举办城市通常能够借此机会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旅游资源。
其次,世博会也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此外,世博会还能够刺激科技和文化创新,激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和探索。
然而,世博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世博会的举办需要巨额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因此各国都要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权衡。
另一方面,世博会的主题和展览内容也常常引发争议,涉及一些政治、环境和社会问题。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中的55%将居住在城市。
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则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
“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宏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一方面,她将努力吸引两百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
另一方面,她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1.上海世博会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而且有条不紊顾名思义,世界博览会是一个涉及时间、地域、门类、品种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内容的大型活动,一般情况下,它只分作两类。
一类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类是专业型世博会。
在过去所举办的50多次世博会中,以综合性世博会为多。
综合性世博会展出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办国无偿提供场地,由参展国自己出钱,建立独立的展出馆,在场馆内展出反映本国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成就。
综合性博览会一般5年举办一届。
世博会的课外知识世博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参展国家和地区最多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
首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此后每隔几年就会在各个国家轮流举办。
参加世博会不仅可以了解各国的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还能感受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
本文将介绍世博会的起源与发展、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成功的世博会案例以及世博会对世界的影响。
一、世博会的起源与发展世博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最早的国际博览会是在伦敦的水晶宫举办的,展示了当时的工业与科技成就。
这场博览会的成功促使了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相继举办各类博览会。
1893年,首次将"世博会"的名称正式确定下来,成为国际间交流与展示的重要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博会从最初的工业展览逐渐转变为综合性博览会,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农业等领域的展示。
世博会的主题多样化,既有专题性的如科技与创新,也有地域性的如亚洲文化交流。
世博会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交流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
二、世博会的举办城市世博会每次举办都会选择一座城市作为主办地,这些城市通常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世博会的举办城市对该地区的经济、旅游业、城市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世博会的举办城市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等拥有世界顶尖的科技与文化实力,通过举办世博会可以巩固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韩国等通过举办世博会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并吸引国际投资和旅游资源。
三、成功的世博会案例历届世博会中,有一些被誉为成功的典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规模最大的世博会,吸引了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者。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展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先进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于充分利用了城市的空间与资源,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展示了城市的智能化、生态化和人性化。
中国参加的历次世界博览会作者:高峰来源:《中关村》2010年第03期起源于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堪称人类在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150年来,人类通过世博会这个舞台展示聪明与才智,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些源于世博会的经典建筑已经成为人类建筑的标志性符号;而魔方、冰淇淋、宇宙仪等世博会的发明物也已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美国旧金山——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世博会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它于2月20日开幕,12月4日闭幕,历时280余天;它占地264公顷,共有31个国家参加,参展品20多万件,参展人数达到1900万,可谓规模空前。
旧金山世博会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振兴中国实业的呼声日高,参与世博会这样的活动格外引起人们重视。
新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加此次博览会重塑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所以派出了以参赛监督陈琪带队的代表团前往美国参赛。
重达2000多吨的中国展品陈列在农业、工业、教育、文艺、美术、交通、矿物、食品、园艺9个馆里,另外还仿照北京太和殿的建筑风格搭建了一座中华政府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为各国参观者所赞赏。
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大放异彩,中国展馆前常常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
3月9日,中国政府馆正式开幕。
当天展馆门前悬挂了中、美两国国旗。
午后2时,馆门大开,同时举行开幕式和欢迎式。
出席人数约有几千人。
飞机盘旋空中,陆军列队阶下,一边是中华会馆合唱队,一边是美国乐队,特地演奏中国国歌以表敬意。
中国展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各场馆在中国展区中的位置按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农业馆1059.06平方米,工艺馆1031.19平方米,教育馆668.88平方米,食品馆566.69平方米,美术馆304.99平方米,文艺馆258.54平方米,交通馆254.27平方米,矿业馆139.35平方米。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与世博会可谓是源远流长。
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中国“荣记湖丝”同时荣获金、银大奖时。
让当时已经在江南小有名气的“荣记湖丝”一展成名,名扬海内外。
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
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既1999年举办过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之后。
2010年的今天我们又举办了上海世博会。
现在一些外国人说中国“崛起”了,是的!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行就是一个例证,它可以真实地记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我个人从来没用过“崛起”一词。
根据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的解释,“崛起”这个词似乎含有点突然性和排他性的味道。
而中国实力的明显增长是靠那么多老百姓和知识分子在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用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和心血逐步积累起来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过程,属水到渠成,对别国有利无害,有帮助无威胁。
要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既要了解国际形势,也要了解别人怎么看我们,然后自己客观把握,不管外国多么“赞扬”或者相反。
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很好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良机。
每次世博会都会展示时代科技、文化、文明新成果。
套用古人的话,“以世博会为鉴”。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邻国日本和印度为例,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综合国力的上升以及存在的差距。
2009年10月,日本经济出现了13个月来第一次正增长。
鸠山由纪夫首相在会见我友联会代表团时冷静地表示“增幅太小,也还很不稳定”。
他的话带着忧患意识。
实事求是地看,日本国土是中国的1/26,人口不到我们的1/1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机构2008年的估算,日本的GDP是4.8万亿美元,中国则是4.6万亿美元,按人均算差距仍较大。
历史上著名的世界博览会及其影响世界博览会,那可是一场场汇聚了全世界智慧与梦想的超级大派对啊!就像把世界各个角落的宝藏都集中到一个大篮子里,然后展示给所有人看。
先来说说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吧。
这届博览会的举办地是水晶宫,哇,那可是相当的壮观!水晶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玻璃梦幻城堡,全用玻璃和钢铁建造而成。
在当时,这可算是建筑界的超级明星了。
这届世博会的展品啊,那真是琳琅满目。
从精致的英国手工制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
我仿佛能看到当时人们走进水晶宫时那惊讶的表情,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各种机器了。
那些机器就像是一群沉默的巨人,虽然不会说话,但却向人们展示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力量。
有巨大的蒸汽机,呼呼地冒着蒸汽,就像一头头愤怒的公牛在喘着粗气。
这些机器的展出可不得了,它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
对于英国人来说,那是满满的自豪啊,就像一个考了全班第一的学生,在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成绩。
这届世博会的影响那是超级巨大的。
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一方面,它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各地的商人就像闻到了蜂蜜香味的蜜蜂一样,蜂拥而至。
大家都想看看有什么新的商品可以买卖,新的商机在哪里。
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不同国家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
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文化舞会,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舞步加入其中。
再把目光投向1889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
这届世博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那就是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啊,就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地耸立在巴黎的上空。
它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当时工程技术的伟大象征。
在这届世博会上,科技成果也是相当耀眼。
各种新的发明创造,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多。
有新的电灯照明系统,让夜晚如同白昼。
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在夜晚漫步在世博会的场馆里,被明亮的灯光照耀着,那种感觉肯定很奇妙,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上海世博会影响评估一、引言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
本文将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经济影响评估1. 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
世博会期间,各类商业活动和旅游业繁荣,大量游客涌入上海,促进了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
同时,世博会的举办也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参展和投资,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
2. 就业机会世博会的举办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世博会期间,上海临时性聘用了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包括安保人员、志愿者、导游等。
此外,世博会的举办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如建筑、物流、旅游等行业。
3. 增加外汇收入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他们的消费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世博会期间,外国游客的消费包括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这些消费额度的增加对于中国的外汇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社会影响评估1. 提升城市形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得到了大力改善和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此外,世博会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2. 文化交流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家和组织。
这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世博会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
3. 社会融合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
志愿者是世博会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年龄段,通过共同参与世博会的志愿服务,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融合。
四、文化影响评估1. 传播本土文化上海世博会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中国馆和各个参展国家的馆展示了各自国家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历届世博会的影响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的影响日本在70年代开始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但是并不是70年的大阪世博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日本的影响应该从70年往前推6年,也就是1964东京举办奥运会的那年开始。
45年日本战败,东京一片废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由于日本资源匮乏,不足以支撑起厚重的工业基础,所以,就以出口大量的手工业品支撑经济。
后遇上了朝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教育,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由以前的以出口手工业品为主,转型到以出口工业品为主,但是当时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日本制造的不信任,所以很难打开局面。
因此,当时的日本政府急需让世界了解战后的日本,申办64年奥运会,并在64年的奥运会上,成功的把日本人高素质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
而6年之后的大阪世博会,更是告诉世界,日本的现代化从现在已经开始了(当时大阪周边,先进的交通设计)。
综上,个人认为,当时的日本像sony,丰田,松下等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刚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日本政府为了将“日本制造”打造成世界名牌,所以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显然,结果是如常所愿。
1分钱的投资,换来了永久的经济效益(日本制造)。
但是有一点是事实,世博会的举办只受到举办国和国外投资商的重视。
1970年之后的10年时间,日本发展很快。
为了举办世博会,日本也提升了周边交通系统的水平……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及意义?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要以举办这一盛会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文化吸引力。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从而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
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说到上海世博会,总是会令人那么的激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两个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节目都发生在了我们中国,一个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两年前,北京呈现给了世界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今年轮到上海上场了。
毫无疑问,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地位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不一定是通常的文化,其实能和很多东西联系起来。
其实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各自的文化。
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历史的国度,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影响着后世的一代代人。
就算是发展飞快的今天,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东西。
能够和这么多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中国是幸运的,世界也是不会失望的。
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
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埃及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埃及的金字塔与中国万里长城的交相辉映,此次上海世博会期间,埃及在上海世博会展馆展出8件国宝级文物,埃及国际展览中心主席萨利姆将作为埃及代表团成员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埃及以非凡的展馆向中国和全世界展示其古老辉煌文明成就。
还有很多的场馆都显示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容。
和鲜红的中国馆交相辉映。
仿佛是一场文化的交流。
就像以前的百家争鸣一样,世博会放在了中国举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学习各国先进技术的机会,一个融合世界多元文化的机会。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吸收好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深厚文化里面。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我国将借世博会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珠三角的经济形势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
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
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
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