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中国馆展馆设计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64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魔方”中国】会展策划分析一.会展背景:以“上海被人们誉为‘魔都’”为突破点,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与魔方联系起来,中国馆以魔方为主题,正好结合了上海的魔都特性,让人很容易融入其中。
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带来的魅力,也能体会到上海这座东方之城的魅力所在。
二.会展主题:此设计以“魔方”为主题。
自古以来,中国在世界的眼里就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东方古老国家。
中国有着许多的美称,丝绸之国,陶瓷之国,世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东方腾飞的巨龙等等。
改革开放,加入WTO,科技的日益发达等,都在让神秘的中国不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展现着它的魔力。
因此说,中国就像一个大魔方,在世界的眼里是多样的,是神秘的,是变化着的,是富有魔力的。
2010中国上海举办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41届世博会。
我们中国要把这股魔力推向世界的最前沿。
此次中国馆的会展主题为:“魔方”中国魔方(Rubik's Cube)又叫魔术方块,也称鲁比克方块。
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
当初他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
而这个“魔方”中国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变和神秘,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也像是“魔方”中的一小块,你可以在“魔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和每一个魔方的个体都是分不开的。
变多而神秘的“魔方”中国正在向你招手,你将在这个时间的长廊上走向中国,了解中国,见证中国走向世界,见证者魔方上的你我在中国历史承载下的变化。
三.会展时间确立:开幕时间:2010年5月1日展览时间: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早上9:30—晚上10:30筹展时间:2006年—2010年撤展时间:2010年10月31日之后四.会展定位:“魔方”中国馆是综合性博览会。
是由国家政府主办,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一总体构思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既要符合这个大主题,又要有自己的角度和特色。
因此,在中国国家馆主题演绎上,设计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提炼出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以东方为角度,以寻觅为主线,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下启“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演绎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在此主体的思路与定位下,我们把中国馆展示内容分为:49米核心展区——东方的寻觅,下设《亿万人的大迁徙》序厅和《春天的故事》《智慧的长河》《希望的大地》三个主体展区;41米体验展区为《寻觅之旅》;33米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
总体内容提炼为“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稻田”“一次体验”“一个广场”五大主要板块。
这种提炼和组合也是设计团队对主题线索的创新。
二预期目标创新不但要体理主题的总体构思上,还须落实到艺术与视觉的设计上。
从完成的效果看,这种创新设计在不同的空间板块也达到了相应的目标:《亿万人的大迁徙》为序厅,它以一组“大体量的艺术装置”将城市倒置、悬挂在序厅的上空,中间穿插城市的影像,地面上将无数城市的名称组合成城市的斑马线,营造扑面而来的城市印象与城市气息,概念化的描述3亿新城市人入城的感受。
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3亿农民进城大冲击,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城市化道路的历史轨迹。
这也是一种通感的创新设计。
《春天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主题影片,它是一个“大容量多媒体影像装置”,这种对空间载体的跨越,使展示内容达到了大震撼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影像装置的容量跨越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十年,表现几乎占全人类十分之一中国人口的大迁徙,它既造就了中国城乡的繁荣,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还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折射出高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与挑战。
上海世博会工地,从世博会大道看到的中国馆(右)。
上海世博会工地,两人个走在中国馆顶上的观光通道。
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设计图主题:“东方之冠”,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造型亮点: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设计理念: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地区馆水平展开,二者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上海世博会工地,在英国馆“种子圣殿”工作的几名工人。
在英国的“种子圣殿”内,能看到裹在用作建筑表面的亚克力杆顶端的种子。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效果图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造型亮点:“种子圣殿” ,建筑外部向各个方向伸展大量的触须,触须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设计理念:参观者在进入“圣殿”之后会发现6万根亚克力杆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它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
在“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寓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上海世博会工地,工人在波兰馆收集垃圾。
波兰国家馆夜景效果图波兰国家馆设计图主题:人类创造城市造型亮点: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设计理念:建筑呈纯白色,表面镂空的花纹来自波兰民间传统的剪纸,这让整个建筑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贴上了民间传统剪纸的不规则的盒子。
最奇妙的就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房间的灯打开后,整个建筑将呈现和白天完全不同的样子,因为此时最突出的是在光线照耀下的镂空部分,将剪纸的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中国馆作为整个世博会中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亮相,以“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为设计主题,聚焦我国的农业,粮食和食品等民生问题上,为世界展现了沉稳务实的大国形象。
整个中国馆4590平米,灵感来源于希望田野上的“麦浪”,整体造型靓丽清新,大气稳重。
吉祥物的设计以“和和”“梦梦”紧扣主题,充分展现我国和美友善的外交态度。
中国馆内部展陈设计容纳了五种不同主题,分别是:序、天、人、地、和。
“序”主题展区:观众等候区域以序的形式将观众引入展厅内部,需要设计师以简概全来表现空间。
“天”主题展区:通过24节气来体现天这一主题,24节气汇集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求发展的智慧。
“人”主题展区:是中国馆具体展项的集中展区,将围绕农业文明、民以食为天、面向未来的智慧三大板块进行展示。
“地”主题展区:展示华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样性,以及农民劳作丰收的壮观场景。
“和”主题影像厅:将以鲜明的故事线描述中国人在发展农业、获取粮食和食品的同时,寻找与自然和谐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索。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葛红兵中国馆的陈展方案最早是招标的,递交正式文案,参与竞标的国内外单位有五六十家,我受上海文联邀请,参与文联竞标团队的工作,大家都很辛苦,一是没有经费,二是经常通宵开会,而且因为是全市召集的班子,大家集中起来不容易,我们团队的工作多数是放在周末。
可是,大家觉得为世博做贡献,要是能做成一件事,也是值得的,因此,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提报酬的事,大家都尽心尽力。
文联团队主持工作的是采风杂志主编陈志强,合作单位是上海舞美中心,团队中除了舞美中心的领导和专家,还有达政、穆益林等前辈,当时我在文联团队里主要负责创意文案部分。
可能是我们的劳苦感动了上苍,我们的提案在首轮竞标中入选前二十,而且名次还相当靠前。
入选前二十之后,世博局动员我们在前二十团队内部进行组合,组成联合团队再参加第二轮竞标,我们与同济大学、中国美院、台湾跃狮组成联合团队,主要以同济为主战场,这期间同济的娄永琪教授做召集人,中间也到中央美院去磨合,在其中,我依然负责创意文案部分。
比较侥幸的是,我们在第二轮竞标中再次胜出,成为最后胜出的两个团队之一。
世博局决定把最后胜出的两个团队召集起来,集中工作,组成世博局中国馆陈展创意策划工作A、B组,直接在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领导下工作。
记得那是奥运会结束后第一天,世博局召集我们到西郊宾馆开会,请来了许江、范迪安、朱光亚等专家。
那天正好下大雨,那个雨下得对面不见人影,我开着车,在宾馆两公里的地方堵着,眼看着会议已经开始,就是动弹不得,心里非常焦急,就想,唉,这是不是一个征兆?以后的路困难多多?会议请来了不少专家,来给我们团队上课,其中,许江是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院请我去做过讲座,我们见过,她也参与过中国馆竞标,创新意识非常强,范迪安是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我们之前在不少的美术展览,美术、美学会议上见过,算是相当了解,朱光亚是城市问题专家,以前没见过,可是,她的发言对我们启发很大。
2010 EXPO CHINA PAVILION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景观设计WORLD EXP O 2010 SHA NGHAI CHINA PAVILI ON LA NDSCAPE DESI GN, AS N OW THE WORL D'S LAR GEST ROOF GAR DEN, IN THE DESI GN A ND IDEAS ON A CHALLEN GE FOR US.IN THE DESIGN CONCEPT, WE ARE MAI NLY "FREEHAN D CHINA" AS ITS THEME AND METHODS OF TRADITI ONAL C HINESE CALLI GRAPHY TOREFLECT. SPACE DESIGN, AND MORE SPACE TO NON-LI NEAR DIVISI ON OF SPACE FA CILITIES, REFLECT THE SPIRIT OF PLACE. TAKIN G INTO A CC OUNT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 OSOPHY OF YIN AND YAN G, THE C HINESE THEME PAVILI ON FOR THE FOUN DER'S STRU GGLE CORONARY, SY MBOLIZES "THE TALL AND STRAIGHT, STRAIGHTFORWARD, UP" THE SPIRIT OF THE QUALITY OF THE "YA NG." IN THE LAN DSCAPE DESIGN IS INTEGRATED WITH THE CURVE, THE LINE SIDE IS A CU RVE FOR "YIN." SECOND, THE C OL OR OF THE CH INA PAVILION FEATURES THE RED FOR THE CHINESE, IT IS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RELATIVELY SIMPLE C OL ORS. SU CH AS "BLA CK ASH", TO HI GHLI GHT THE THEME OF THE CHI NA PAVILION OF THE REDBUILDIN G. YIN AND YANG IS ALS O A C O-OR DINATION. ME CHANIS M OF BLACK AND WHITE VENUES WHILE THREE-C OLOR GRAY RED WITH EACH OTHER AGAINST THE BACKGR OUN D OF CHI NA PAVILION, LIKE CHINESE PAINTIN G CALLI GRAPHY I NK STAMP WITH INTEGRATION, EVEN MORE MOOD. PARK, A TOTAL OF FOU R FREEHAND THE ME PARK, EACH A "MERLI N BA MBOO CH RYSANTHE MU M" FOUR THE ME PARKS. TO USE MODERN TECHNI QUES TO EXPRESS THE SPIRIT OF CLASSICAL GA RDENS, EXPLAINED, "C HINESE INK TASTE" OF THE C HINESE CLASSICAL C ON CEPTION.名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景观设计地点:中国,上海场地面积:5万平方米类型:地标建筑外环境/屋顶花园时间:2007~2009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景观设计方案,做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屋顶花园,在设计和想法上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