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地区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5
高秋福:西亚北非大动荡的起因和发展编者按: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判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局势,继去年举办首届“纵论天下”国际形势研讨会后,12月16日新华网再次邀请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畅言2011年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华网希望通过举办“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传递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帮助网民消除对很多国际热点问题“怎么看”的困惑。
新华网每天推出数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本文是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高秋福演讲的主要内容。
2011年世界上大事频发,西亚北非政治社会大动荡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
一年来,大动荡一波连一波,至今仍不见偃息的迹象。
大动荡不同程度地波及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读意见。
我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大动荡何以发生?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国来说,阿拉伯国家共有22个。
但是,西北非的毛里塔尼亚和东北非的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的阿拉伯属性相对不强,典型的阿拉伯国家是地处西亚北非的埃及、沙特阿拉伯等18个国家。
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从教派看,大多数国家是逊尼派占人口的多数,只有伊拉克和巴林是什叶派占多数,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什叶派占据国家主导地位。
从政治体制上看,这些国家可粗分为两大类,其中8个实行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制),其他10个实行共和制。
无论哪个教派占主导地位和实行哪种政治体制,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至少有四个:第一,君主制和共和制,形式不同,都是不同程度的专制。
1.体制僵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亚、北非的情况则不然。
阿拉伯世界在政治上是比较僵化的。
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政治上大致属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强人独裁,长期把持政权,而且这些政权都是子承父业。
比如穆巴拉克要把权力传给他的儿子贾迈勒。
早在2005年竞选时他就要扶持儿子的,但由于军方高层和执政党内部高层没有达成一致才作罢。
他的儿子自2005年起就被放在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第三把手政治局书记处书记的位置上,原计划今年9月30日大选时让他接班的。
有人说,如果穆巴拉克不是执意要把权力传给他的儿子,他就不会是现在这个下场。
虽然未必如此,但这确实也是导致穆巴拉克下台的一个重要因素。
叙利亚子承父业已经完成了,利比亚卡扎菲要传位给儿子赛义夫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门的萨利赫也是如此。
这是一类政权。
另一类就是家族统治、君主世袭的国家。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沙特阿拉伯的国名是以王室家族名字命名的,现在的国王家族就叫沙特家族。
这个国家的王爷特别多,数以万计,所有掌权的、掌握着比较关键职务的都是王爷,你都得称呼人家殿下。
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沙特王国的老国王去世后,王位就在第二代兄弟们之间传承,按长幼秩序轮到谁就是谁,除非轮到我,我说我德才浅薄,让给弟弟,按顺序传下去。
现在的国王阿卜杜拉已经87岁了,目前仍等待接班的兄弟还有20多位呢,最小的也已经70多岁了。
2.贪污腐败极为严重,引起社会不满有人估算穆巴拉克的身家,最低也有50亿美元。
穆巴拉克倒台以后,由于群众反应极大,埃及的军方不得不迅速地控制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旅游部长、住房部长和内政部长,都是穆巴拉克的亲信。
穆巴拉克当了30年总统,这些人也当了30年部长。
把这三个人控制起来后,发了一个公告安抚老百姓,初步查明,他们的身家都在20亿美元以上。
贪污腐败极为严重,触目惊心。
再比如突尼斯,本·阿里的第一夫人家族几乎垄断了该国的经济命脉,第一夫人兄弟多,一共九个,基本都是练“空手道”,开办私人公司,借贷国有银行的钱长期不还,把国有银行逼到了濒临倒闭的困境。
1、局势说明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
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
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
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
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
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
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
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
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
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
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
论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对中国的机遇“战争已经来临了,一支意志坚定的军队是缩短战期的唯一途径。
我向你们保证这不会是一次半途而废的行动,我们可以接受的唯一结果是打败伊拉克……我亲爱的国民,我们国家和全世界面临的危险将被消除。
我们将度过这个危险的时刻,继续我们和平的事业。
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将为其他国家带去和平。
我们一定会赢。
”这是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2003年在全国发表的针对伊拉克的宣战演说…….从中东恐怖主义势力在美国发动的911袭击开始,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到西亚北非的茉莉花革命,以致最近的利比亚暴力政权倒台,甚至乎将要发生的叙利亚,伊朗,埃及执政党的被推翻,一切切都将注定着,世界要进入一个十分动荡的新纪元。
对于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就国际背景而言,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被转嫁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地区国家的经济困难,激化了原来固有的矛盾,成为加速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大搞新“人道干涉主义”,使地区局势更为复杂;三是国际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既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看到了自身差距,又方便了人们相互配合、联络和聚集,形成声势;四是阿拉伯各国年轻一代相互串联,互通情况,相互支持。
除此之外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五个重大因素之一。
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这种种的原因,都加速了当地局势的动荡。
就地区内因素而言,受到政治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各类矛盾交织等因素影响,在全球化大潮和大国干预面前,中东国家自身的力量有限。
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
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2011-12-02 00:01gdcan88 |浏览 6353 次
分享到:
2011-12-12 20:57
提问者采纳
1、经济原因:
西亚北非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而且,很多西亚北非国家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悬殊。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加困难,这使得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上升。
2、政治原因。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
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
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3、文化原因
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再加上受殖民文化、落后的思想观念、现实条件的影响,西北亚国家人口出生率非常高。
并且,有的国家大国心态非常浓厚,有些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一古训在西亚北非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失业大学生的小摊水果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继而引发动乱,突尼斯政府垮台,紧随其后,埃及政府垮台,利比亚政府垮台,叙利亚,也门,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西亚北非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自焚事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发生过,为什么在西亚北非地区竟会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它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这一严重的后果是西亚北非地区多种问题长期累积,进而激化的恶果,它的发生是必然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内经济,政治,民生,宗教以及国际形势上。
一单一薄弱的经济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西亚北非地区国界,埋下了日后各国之间纷争的伏笔。
西亚北非国家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经济结构单一,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很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下,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
二政治缺乏民主西亚北非国家大多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
人民长期处于受压迫的状态,而在世界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民在争取民主,享受民主。
人民对民主的渴望在世界民主思潮的影响下日益强烈。
三人民面临生存困境这是引发西亚北非动荡的最主要原因。
薄弱的经济在经融危机的冲击下引发大量民生问题。
物价飞涨,使很多原本就很贫困的人食不果腹,迫于生存,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实施犯罪,引发社会问题;大量的失业人员引发社会恐慌,人民缺乏安全感;专制的政府执政不力,腐败现象严重,人民无法寄希望于政府,更没办法倚靠政府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走投无路的人民最终奋起反抗,为生存而战。
四宗教文化冲突严重西亚北非地区教派林立。
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没有较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不同的宗教之间思想冲突严重。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日益凸显。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西迪布吉德城管的暴力执法使得一名青年商贩愤而自焚,此事激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怒火,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和流血冲突事件。
这件事情只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一个导火线,是一个外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这是由西亚北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历史等因素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加剧,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内因1、政治原因西亚北非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君主制和共和制,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异和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专制。
国家的政权大多由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政权的继承者通常是掌权人的儿子或者是兄弟,这是由家族或近亲统治国家的一种缺乏民主的政治方针。
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存在于亚西北非大多数国家,为如今国际世界少见的。
西亚北非的政治问题,主要表现在:(1)国家的实权大多由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
西亚北非大多数的君主共和制是在推翻封建王朝或结束了殖民统治之后才建立的。
在实施君主共和制的过程中,由于革命不够彻底,所谓的君主共和制保留了大部分君主专制。
当初革命的领导者变成了不带皇冠的君王,想尽办法享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和权利,慢慢的衍化出了国家元首终身制和世袭制。
例如,埃及的穆巴拉克执政30年,也门的萨利赫执政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执政高达42年!表面上是君主共和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专制,这些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地位,将自己的子嗣和亲戚都安排到国家关键部门,并计划让他们就任或者继承。
溯其根源,这种制度的建立者大多都是军人,他们依靠武力和暴力登上领导人的位置,打心底就崇尚以武力树立威信的治国方针,这些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君主共和制在西亚北非的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国家盛行,这其实就是一种蔑视民主的残酷专制制度。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荡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究其原因,无非是由其经济、政治、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问题:(一)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
(三)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二、政治问题: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三、文化问题: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四、宗教问题: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
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近期,叙利亚危机不断升温,叙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已连续多日在首都大马士革多个地区激烈交战,18日发生的叙国家安全大楼爆炸事件使事态进一步激化,被迫推迟一天举行的安理会有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表决,也由于西方坚持要在决议中引入联合国宪章《第七条》有可能导致武力干预的内容认同遭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