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4.45 KB
- 文档页数:2
古建筑修缮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古建筑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由于年代久远、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古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现象。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古建筑,修缮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二、修缮原则1.尊重原始材料和工艺:在修缮过程中,尽可能使用与原材料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并保持原有的工艺特色。
不盲目追求新材料和新技术,以保留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修复为主,创新为辅:修缮工作的目标是使古建筑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切忌过度修复和创新,以免破坏原有的历史价值和风貌。
3.功能与文化相结合: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古建筑的功能恢复与文化内涵的传承。
将现代技术与古建筑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不失其历史文化的特点。
三、修缮步骤1.调查测量: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测量,了解其历史、结构、材料和破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修缮工作提供依据。
2.材料分析:对古建筑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确定其性能和特点,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修缮材料。
3.损坏评估:对古建筑的损坏情况进行评估,确定修缮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修缮方案。
4.结构加固: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修复,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5.破损修复:对古建筑的破损部分进行修复,尽量保持原有的形态和风貌,采用传统工艺和技术进行修复,以保证修缮的真实性。
6.修缮补充:对于古建筑中缺失的部分,可以根据材料分析的结果和原有的风格特点进行补充,以保持整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7.防护措施:在修缮完成后,要对古建筑进行适当的防护,以保护其不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四、工作流程1.编制修缮方案:根据调查测量和材料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包括修缮内容、修缮方法、修缮材料等。
2.材料采购:根据修缮方案确定的材料需求,进行材料的采购工作,注意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3.施工准备:对修缮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古建筑修缮与文物保护一、背景介绍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保护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在众多文化遗产中,古建筑和文物作为重要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建筑修缮与文物保护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些方案来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
二、修缮与保护的原则1.尊重历史: 古建筑修缮和文物保护应以尊重历史为基础,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2.科学修缮: 古建筑修缮和文物保护应遵循科学的修缮原则和技术标准,综合考虑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修缮后的古建筑和文物能够长时间保存。
3.可持续利用: 古建筑修缮和文物保护的目的不仅是保护历史遗产,还应考虑其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使其能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古建筑修缮方案1.历史调查: 在修缮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历史调查和研究,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为修缮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维护与修复: 根据历史调查的结果,对古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修复。
维护主要是指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古建筑的正常使用状况。
修复主要是对已经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以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
3.材料选择: 在修缮中应选择与原有材料相似的新材料,以保持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同时要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文物保护方案1.保护环境: 文物保护是从保护环境做起的。
应该确保文物周围的环境安全无害,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的伤害。
同时,文物保护区域应进行适当的隔离和标识,以避免人为触动和破坏。
2.科学展示: 文物保护首先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和欣赏,因此在文物展示中应遵循科学的原则,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有状态。
同时,应加强文物的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播文物信息。
3.培训与宣传: 培训和宣传是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文物保护意识和专业能力。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经验总结古建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遗产,我国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本文将总结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经验,探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一、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古建筑作为历史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古建筑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艺,是建筑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其次,古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古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和方法1. 古建筑保护原则(1)原则一:保护优先。
在修复工作中,以保护为主,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和历史信息,避免“新旧不协调”。
(2)原则二:科学修缮。
修复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合理利用现代技术,确保修复效果符合古建筑的风貌。
(3)原则三:适度修复。
修复工作应力求适度,尽量还原古建筑的原貌,但也要考虑到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2. 古建筑修复方法(1)收集和整理古建筑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古地图、图片等,以便准确恢复古建筑的原貌。
(2)建立完善的修复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修复的范围和重点,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步骤。
(3)对古建筑进行必要的清理和修复,如清除表面杂物、修复破损部分、更换老化材料等。
(4)加强防护措施,对古建筑进行防水、防潮、防火等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古建筑保护的典型案例1. 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加固建筑结构、修复壁画和雕刻、研究材料保护等方面。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故宫实现了古建筑保护与观赏功能的统一,达到了保护与利用的良好平衡。
2.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宫殿建筑群。
颐和园曾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其中最著名的是对一水一山(昆明湖和万寿山)的修复。
古建筑修缮方案古建筑修缮方案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历史遗产的珍贵代表,保护和修缮古建筑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
本方案旨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留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同时提升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一、修缮原则1.保护原则:尊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原有结构,保留和修复原建筑材料和构件。
2.稳定原则:加固古建筑的结构,确保其稳定和安全。
3.复原原则:恢复古建筑的原始功能和布局,还原其历史场景和空间感。
4.实用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对古建筑进行功能性改造,满足现代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修缮内容1.外观修复:对古建筑的外墙、屋面等进行修复和保养,修复裂缝、渗漏等问题,保持建筑整体的完整性和美观。
2.结构加固: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修复已损坏的结构构件。
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和技术,尽量保持原有的结构风格和工艺。
3.防水处理:加强古建筑的防水功能,对地下室、墙体、屋面等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漏和湿气侵蚀。
4.室内修缮:对古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修缮,恢复原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修复古建筑内部的损坏等问题。
5. 设施更新: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护古建筑原貌的前提下,更新古建筑的设施和配套设备,提升其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现代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需求。
三、施工流程1. 执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和施工计划,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许可。
2. 进行外观修复工作,包括清理建筑表面的污染物和乱堆物,修复墙体和屋面的裂缝,对外立面进行彩绘修缮等。
3. 进行结构加固工作,包括对古建筑的梁、柱、墙等进行加固修复,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确保修缮后的古建筑结构稳定和牢固。
4. 进行防水处理工作,包括对地下室、墙体、屋面等进行防水材料的涂刷和堵漏处理,以确保古建筑内部不受雨水渗漏和湿气侵蚀。
5. 进行室内修缮工作,根据古建筑的原始布局和装饰风格,进行室内空间的修复和装饰,修复古建筑内部的损坏等问题。
6. 进行设施更新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对古建筑的设施和配套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提升其功能性和实用性。
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范本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损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
二、修缮目标1. 保护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2. 提升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3. 提高古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公共价值;4. 注重修缮工程的可持续性,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修缮原则1. 精准还原:保持原貌,尽量保留古建筑的原始材料、构造和装饰,避免过度修复和改动;2. 修旧如旧:在修复过程中,采用原材料和传统工艺,为古建筑赋予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韵味;3. 兼顾实用与观赏:在修缮过程中,兼顾古建筑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使其成为可持续利用的文化空间;4. 安全至上:修缮过程中,关注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火灾防范,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5. 古今结合:在古建筑的修缮中,合理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既保护传统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修缮措施1. 文物保护:清理古建筑周围的杂物,设立警示牌并加强监管,修建围墙和栏杆,制定严格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2. 结构修复:首先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全面评估,修复和强化古建筑的基础、墙体和梁柱等主要承重部位;3. 屋面修缮:修复古建筑的屋面,采用符合历史风貌的传统材料和工艺,修复破损的瓦片和木构件;4. 门窗修复:修复古建筑的门窗,保留原有的材料和形制,修复破损的门窗框架和玻璃;5. 壁画保护:对古建筑内外的壁画进行清洗和修复,采用专业技术保护壁画的色彩和纹饰;6. 灯光照明:合理布置灯光照明系统,突出古建筑的特色和美感,并注重照明的节能环保;7. 环境整治:美化古建筑周围的环境,清理垃圾和杂草,种植适合古建筑环境的植物,改善周边的交通和照明设施;8. 定期维护:制定古建筑的定期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修古建筑的破损和老化部位。
古建筑修缮原则范文1.尊重历史和原貌:古建筑修缮应尊重历史和原貌,不盲目进行大规模改建和重建。
修缮的目的是保护和延续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风格。
2.原材料的使用:古建筑修缮应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以保持建筑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如果原材料无法获得,应选择与原材料相似的替代品。
3.保留原始结构和特征:修缮时应尽量保留古建筑的原始结构和特征。
不应随意拆除或改变原有的构造和装饰。
如果必须进行翻新或替换,应尽量复原原始设计和细节。
4.修复和替换的平衡:在古建筑修缮中,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修复和替换的平衡。
旧部分需要修补,但是也要保持和新部分的和谐统一5.根据历史环境调整:修缮时应结合历史环境进行调整,以保持古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修复的材料和工艺应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相协调,避免突兀或不协调的感觉。
6.简约和谦虚:古建筑修缮应坚持简约和谦虚的原则。
不应过度修饰或装饰,以保持古建筑的本来面目和历史特征。
7.细节的重视:古建筑修缮中,应特别注重细节的保护和修复。
细节部分是建筑的灵魂和精髓,保留和修复细节是保护建筑历史价值的重要手段。
8.灵活性:古建筑修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修缮时可以加入合适的功能和设施,但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结构和风格。
9.文化传统的传承:古建筑修缮的目的之一是传承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
修缮时应注重传承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0.公众参与:古建筑修缮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询。
公众的参与可以提供多样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修缮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总之,古建筑修缮原则的核心是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
修缮时应尊重历史和原貌,使用类似的原材料,保留原始结构和特征,修复和替换的平衡,根据历史环境调整,坚持简约和谦虚,重视细节,保持灵活性,传承文化传统,促使公众参与修缮过程。
这些原则的遵守可以保证古建筑修缮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古建修缮标准
古建修缮标准是指修缮古建筑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保证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古建修缮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址修复原则:修缮古建筑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位置和布局,不得轻易改变原址。
如果必须移动,应确保在保持完整性、真实性、可辨识性的前提下进行。
2. 原貌修复原则:修缮古建筑时应尽量恢复其原貌和风貌,不得随意增加新的装饰和构件。
如果有必要进行补充或修复,应以原有材料为主,尽量保持与原建筑风格相符。
3. 原材料使用原则:修缮古建筑时应尽量使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材料,以保证修缮后的建筑物与原建筑保持一致性。
在使用古建筑材料时应尽量选择传统工艺和原材料,以保持传统建筑的风貌特点。
4. 技术规范原则:修缮古建筑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包括结构、防水、防火、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修缮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修缮工程质量和安全。
5. 环境保护原则:修缮古建筑时需关注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修缮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环保法律和法规,对废弃物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
总之,古建修缮标准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保障,它对修缮工程的方方面面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古建修缮施工设计说明一、设计目标古建筑修缮施工的设计目标是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改造,以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设计应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力求精益求精。
二、设计原则1.保护原始建筑结构:在修缮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古建筑的原始结构,不做过多的改动。
如有必要,应在各个环节中进行适度的补强和加固。
2.材料保护和选择: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使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近的材料,以保持修缮后的古建筑的风貌和特色。
对于原有材料的保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等。
3.兼顾实用性和文化价值:在修缮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现代生活的需求,但又不能牺牲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来实现两者的平衡。
4.恢复和重现历史特色:修缮施工的设计要力求恢复和重现古建筑的历史特色,包括建筑形式、装饰艺术、彩绘等,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
三、施工步骤1.建筑勘察和评估: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了解其结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修缮方案和施工计划。
2.破损部分修复:对于古建筑中破损的部分,如墙体、屋顶等,进行维修和修复,保持原有结构和形态。
3.损坏部分改造:对于严重损坏的部分,如柱子、梁等,可以考虑进行改造和重建,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4.保护材料加固:对于古建筑中的木材、砖石等材料,进行保护和加固,延长其使用寿命。
5.环境整理和景观绿化:对古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整理和绿化,栽种适合的植物,打造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
四、相关注意事项1.保证安全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也要保护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2.合理利用现代技术:在施工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损检测、数控加工等,提高修缮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注重文物保护:古建筑修缮施工是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行的,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古建筑修缮原则一、修缮原则(一)安全为主的原则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即使是石活构件也不可能完整如初,必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降低了建筑的文物价值。
因此,普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是否安全?比如,勾栏经多年使用后,虽然没有倒塌,表现也比较完好,但如果推、靠或震动时,就可能倒塌伤人。
二是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问题时应予以重视。
如石券发生裂缝、过梁断裂等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与主体结构安全关系较小的构件出现问题可少修或不修。
如踏跺石、阶条石的风化,少量位移、断裂,陡板石的少量位移。
有些构件即使与主体结构有关,也应权衡利弊,不要轻易下手。
如两山条石倾斜。
如果要想把它重新放平,必须拆下来重新归位,这样山墙底部就有一部分悬空了,反而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总之,制定修缮方案时应以安全为主,不应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修缮的主要依据。
(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
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
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
古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
这个法则包含着下列原则: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
(三)风格统一的原则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
以石活修缮为例,添配的石料应与原有石料的材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相仿。
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
(四)排除造成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在修缮的同时如不排除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实际只能是“治表未治本”。
因此在普查定案时,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根源。
在修缮的同时,排除隐患。
如果构件损坏不大或无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只排除隐患而不对构件做什么处理。
常见的隐患有:地下水(包括管道)及潮气对砌体的侵蚀;雨水渗入造成的冻融破坏;树跟对砌体的损坏;潮湿和漏雨对柱根、柁头糟朽的影响;屋面渗漏对木构架的破坏;墙的顶部漏雨可能造成的倒塌,等等。
古建筑修缮原则
一、修缮原则
(一)安全为主的原则
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即使是石活构件也不可能完整如初,必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走闪,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降低了建筑的文物价值。
因此,普查定案时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
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是否安全?比如,勾栏经多年使用后,虽然没有倒塌,表现也比较完好,但如果推、靠或震动时,就可能倒塌伤人。
二是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问题时应予以重视。
如石券发生裂缝、过梁断裂等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与主体结构安全关系较小的构件出现问题可少修或不修。
如踏跺石、阶条石的风化,少量位移、断裂,陡板石的少量位移。
有些构件即使与主体结构有关,也应权衡利弊,不要轻易下手。
如两山条石倾斜。
如果要想把它重新放平,必须拆下来重新归位,这样山墙底部就有一部分悬空了,反而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总之,制定修缮方案时应以安全为主,不应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修缮的主要依据。
(二)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
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
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
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
古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
这个法则包含着下列原则: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以养护为主。
(三)风格统一的原则
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的风格一致。
以石活修缮为例,添配的石料应与原有石料的材质相同,规格相同,色泽相仿。
补配的纹样图案应尊重原有风格、手法、保持历史风貌。
(四)排除造成损坏的根源和隐患
在修缮的同时如不排除损坏的根源和隐患,实际只能是“治表未治本”。
因此在普查定案时,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根源。
在修缮的同时,排除隐患。
如果构件损坏不大或无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只排除隐患而不对构件做什么处理。
常见的隐患有:地下水(包括管道)及潮气对砌体的侵蚀;雨水渗入造成的冻融破坏;树跟对砌体的损坏;潮湿和漏雨对柱根、柁头糟朽的影响;屋面渗漏对木构架的破坏;墙的顶部漏雨可能造成的倒塌,等等。
(五)应以预防性的修缮为主
仅以屋顶修缮为例。
屋顶是保护房屋内部构件的主要部分,只要屋顶不漏雨,木架就极不容易糟朽。
所以修缮应以预防为主,经常对屋顶进行保养和维修,把积患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六)尽量利用旧料
利用旧料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有时还能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
在修缮时,人们或许对于旧石料舍不得轻易丢掉。
而对于旧砖瓦往往重视不够。
其实就砖瓦是大有用处的,现举例如下:
(1)合瓦房挑顶后可改做干槎瓦。
(2)合瓦或简瓦房可改做仰瓦灰梗。
(3)瓦房可改做棋盘心屋面或起脊灰背。
上述这三种方法都不用添新瓦,而且还能减轻屋面的重量,为保留原本木构架提供了条件。
(4)用旧条头砖代替简瓦,裹垄后可“以假乱真”。
(5)用旧瓦做“瓦芭”,代替望板,经济实用。
(6)干摆、丝缝砖经重新砍磨后重新利用。
(7)即使是各种不同规格的旧砖混杂在一起时,仍然可以用来砌墙。
尤其是外面抹灰的墙体,更没有必要全部换成新砖。
(8)用“外整里碎”作法。
外皮用新整砖,里皮用不同规格的旧砖。
(9)旧砖“开条”。
旧砖纵向分开,成为两块条头砖。
这种方法可以是砖的数量增加近一倍。
(10)以砖代木。
常见作法为“硬山搁檩”和“硬山搁柁”作法。
把木檩直接放在隔断墙或山墙上,不用梁的作法叫硬山搁檩。
把梁直接放在墙或转垛上,不用柱子的作法叫硬山搁柁。
硬山搁檩多用于有顶棚的房屋。
硬山搁柁作法多用于后檐墙,且柱子不露明(俗称“土柱子”)时。
总之,只要用得巧,旧砖旧瓦是很值得利用的。
二、修缮方面的制定
制定修缮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造成损失的原因。
修缮措施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否则会得不偿失。
如果由于木架倾斜造成的墙体歪闪,就不一定非拆砌不可。
(2)根据建筑的等级、位置、投资等因素决定方法。
如同样是下碱严重风化,处于山墙部位时,可剔凿挖补,处于院墙时,可用局部抹灰的方法。
(3)文物建筑应尽量维持原状,不得不拆砌时,也应尽量不扩大工程量。
能小修的不大修,以防漏为主,以保养为主,尽量保留原有砖件与瓦件。
(4)应以经常性的保养措施为主,凡能用养护、维修手段解决的,尽量不用大修。
普查记录和修缮方案的一般格式:先写明房屋栋号、部位,损坏的情况和程度,然后提出具体的修缮方法。
举例如下:西院,北房,台明部分残破、位移,槛墙局部酥碱,东山墙山尖歪闪8厘米;干摆下碱严重酥碱;上身灰皮空鼓、脱落;修缮措施:台明阶条石部分归安,部分添配更换;陡板石勾抹打点;槛墙打点刷浆;东山墙拆砌山尖;下碱剔凿挖补并全部打点刷浆;上身铲抹(混合砂浆打底,红灰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