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44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吴小玲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
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
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
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2.1 急救措施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
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
狂犬病的预防护理
一、狂犬病的预防护理1. 狂犬病的预防方法2. 狂犬病的一般护理措施3. 对狂犬病病人的护理方法二、狂犬病的表现三、狂犬病的急救措施
狂犬病的预防护理
1、狂犬病的预防方法 1.1、家养的犬,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狂犬病疫苗有两种,即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弱毒细胞冻干苗。
狂犬病疫苗,犬的用量是:体重4千克以下的3毫升,4千克以上的5毫升。
被病犬咬伤的动物,应立即紧急预防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只注射1次疫苗是不够的,应以3~5个月的间隔注射两次。
1.2、要加强检疫。
未注疫苗的犬入境时,除加强隔离观察外,必须及时补注疫苗,否则禁止入境。
对无人饲养的野犬及其他野生动物。
尤其是本病疫区的野犬,应扑杀。
1.3、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犬及病畜应立即扑杀,不宜治疗。
尸体应深埋,不准食用。
对新咬伤的犬,要及时治疗。
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的时间及对局部处理是否彻底。
在咬伤的当时,先让局部出血,再用肥皂水充分冲洗创口,以排除局部组织内的病毒,后用o.1%升汞液或酒精、碘酒等处理。
1.4、对咬伤的人,应迅速以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碘酒处理,还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强注射1次),常可取得防治效果。
2、狂犬病的一般护理措施
2.1、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狂犬病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狂犬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喉肌痉挛等情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抽搐部位、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3、麻痹期应观察呼吸与循环衰竭的进展情况,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环境:安置于安静、避光的单间,绝对卧床休息。
2、避免刺激:有计划地安排并简化医疗、护理操作,集中在使用镇静剂后进行,动作要轻快,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风、光、声、水、触动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喉肌痉挛时,给予氧气吸入和镇静止痉剂,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4、病情观察
(I)观察愈合的伤口及其相应的神经支配区有无痒、痛、麻及蚁走感。
(2)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发绀。
(3)注意观察并记录抽搐部位、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4)观察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记录出入量。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疾病预防指导: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2、保护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应进行暴露前的疫苗接种,被犬咬伤后,应进行全程预防接种。
接种期间应戒酒,多休息。
四、注意事项
1、注意采取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或外伤。
2、向家属解释兴奋、狂躁的原因,注意避免刺激患者。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防止唾液污染。
狂犬病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毒易为紫外线、季铵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灭活,加热100℃,2分钟可灭活。
传染源主要是狂犬,其次是猫、猪、牛及马等家畜和兽类。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液经伤口、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侵入。
人群普遍易感。
(二)发病机制与相关病理生理狂犬病毒自皮肤或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导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可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交感神经受累时可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
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可致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底面海马回、脑干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
特征性病变是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格里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位于细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与红细胞大小相似,染色后呈樱桃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三)临床特点潜伏期5天至19年或更长。
潜伏期的长短与入侵病毒的数量、被咬部位和机体免疫力有关。
典型病人可有三期经过,全程一般不超过6天。
1. 前驱期在愈合的伤口处及其相应的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此为最有意义的早期症状。
2. 兴奋期高度兴奋,极度恐怖表情,发作性咽肌痉挛,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表现,其中恐水为本病的特征。
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或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
体温可上升至38~40℃。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不能吞咽,表现为大量流涎、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病人神志清楚。
3. 麻痹期肌肉痉挛停止,全身弛缓性瘫痪,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四)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检查,内格里小体检查。
浅谈狂犬病人的护理要点及预防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麻栗坡663600 【摘要】目的:观察狂犬病患者的病程转归,探讨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方法:对麻栗坡县2011年上报的4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
结果:4例狂犬病患者均为犬咬伤,均未接种任何疫苗和对伤口进行正规消毒处理。
最终4例患者均经救治无效死亡,自发病至死亡时间最短2天,最长5天,死亡率100%。
结论: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可达到100%,其疾控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疾病宣教,确保犬咬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方可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狂犬病;护理;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1-02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因为狂犬病毒所导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急性的传染病。
其流行性比较广泛,病死率十分高,几乎达到100%[1]。
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而人狂犬病一般是通过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给人体而受到感染。
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恐声、咽肌痉挛、恐惧不安、进行性瘫痪。
本文对麻栗坡县2011年上报的4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麻栗坡县2011年上报的4例狂犬病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59岁。
4例均存在被犬咬的经历。
1.2方法:对麻栗坡县2011年上报的4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及预防措施。
2.结果4例狂犬病患者均为犬咬伤,均未接种任何疫苗和对伤口进行正规消毒处理。
最终4例患者均经救治无效死亡,自发病至死亡时间最短2天,最长5天,死亡率100%。
3.讨论3.1护理要点:3.1.1严密隔离:将病安排在单独的房间内,有专人照看,房间应安静,避光,不放水容器,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
狂犬病护理常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枢性传染病,主要表
现为高度兴奋、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等。
预后风险大,死亡率极高。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严格隔离。
2、患者应安排单室,病室要绝对安静,光线要暗淡,必要时用窗帘
遮挡,避免一切水、光、声、风的刺激。
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要轻、稳,并集中在一起完成,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引起抽搐。
3、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皮肤有破损应戴手套、戴防护镜,要防止患者躁动期咬伤、抓伤工作人员。
4、患者鼻、咽、喉分泌物及器具要严格消毒。
5、痉挛期尽量安慰患者,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或用约束带,
加床栏等保护患者。
6、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显著地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处理要点: (1)伤后应尽快用 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
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除去狗涎,洗出污血。
(2)冲洗后用 75%乙醇擦洗或碘酒反复涂拭。
(3)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4)严重咬伤或咬伤部位为头、颈部者还需要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
伤口及其周围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者应进行脱敏疗法)。
此外,尚需要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7、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疑狂犬病动物抓伤、擦伤皮肤或粘膜者均应接种狂犬疫苗。
全程5针,在30天内注射完毕,按程序分别于第0、3、7、14日和第30日注射1针。
狂犬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狂犬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狂犬病应该吃什么药。
*狂犬病怎么治疗?*一、西医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
迄今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曾应用多种新药如干扰素、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球蛋白治疗,均告失败。
故强调在咬伤后及时预防性治疗,对发病后患者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
(1)被动物咬伤后,对伤口的处理: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被咬部位伤口,然后用40-70%的酒精或氯胺苯(benzyl ammonium chloride)(zephiran)清洗,注意不要缝合伤口。
(2)将病人严格隔离于较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严格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等,防止唾液等污染。
(3)尽快开始疫苗的全程注射:常用的狂犬病疫苗有四种:羊脑组织灭活疫苗(森普尔氏疫苗)、鸭胚疫苗、乳动物脑组织灭活疫苗及组织培养疫苗。
前三者应用较久,均为最粗糙的生物制品,含有大量的非病毒抗原物质,能导致严重的甚至致死的并发症,如脑脊髓炎、脑膜炎等;其免疫原性低,故需注射较长时间。
因此目前多主张应用组织培养疫苗,如地鼠肾疫苗、胎牛肾疫苗、鸡胚细胞疫苗及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等,其中以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最好,不仅预防效果好,也无严重不良反应。
若既往已接种过全程其他狂犬病疫苗,则仅需注射一次即可。
中国目前生产的地鼠肾疫苗与之相似,值得广泛应用。
如果咬伤严重,有多处伤口或伤口在头、面、颈、手指者,在接种疫苗同时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而合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血清的抗毒素可以及时中和体内的游离病毒,防止病毒扩散,相对的延长狂犬病的潜伏期,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产生自身的抗体,减少发病的机会。
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应做过敏试验。
因免疫血清能中和游离病毒,也能减少细胞内病毒繁殖扩散的速度,使潜伏期延长,争取自动抗体产生的时间,从而提高疫苗疗效。
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后可抑制自动抗体的效价和延缓其产生的时间,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方法是一半肌肉注射,一半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狂犬病是一种危及人体身体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由于它的致死率极高,因此,对于受到犬咬伤的患者来说,及早进行科学处理、严格冲洗和灭菌,以及按时注入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防治狂犬病的至关重要。
除了开展教育,医院还应该加大对狂犬病的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以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展。
暴露后伤口护理:在确定创伤暴露等级后,立即进行灭菌和清洗,如果创伤为重度,可以局部注入盐酸利多卡因并缝合创伤。
正确处理创伤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病毒的留存率,从而保证创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毒性。
狂犬病毒对碘药剂、香皂水和乙醇等较为敏感,因此在处理犬咬伤创口时,应当采取以下步骤:①仔细检查创伤部位和数量,如果伤势复杂或严重,应当详细记录,并观察肌腱、神经系统及毛细血管的损伤情况,以便收集临床资料,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②创口清洗:使用流动水源清洗创口,以去除狂犬病毒、异物和病菌,尽量减少病毒的菌株。
另外,可以使用无菌肥皂水冲洗创口,以创口为中心,清洗十五厘米范围内的肌肤2—3次,如果创口较深,则需要先进行全部清创,然后用注射器灌注冲洗;清洗完毕后,应使用碘附、碘酒或乙醇对创口及其附近肌肤进行清洁。
③在处理大型犬类咬伤后,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感,避免操作无法完成,应先对创口实行皮肤局部药物麻醉,以避免大面积破坏神经血管等,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定期更换,并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式,它旨在通过准确利用心理学原理,深入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协助他们及早解决身心健康问题,克服负面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医师在患者入院后应该积极地协助和关怀他们,采用情感交流,以循循善诱等方式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与他们及其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熟悉他们的实际岗位、知识、特点及生活等,进行病史询问和病历查询,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把握其心理健康情况,并采用个别化的心理疏导对策,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狂犬病暴露论文: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护理体会[关键词] 狂犬病;护理体会狂犬病是世界上病死率近100%的疾病[1],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暴露后及时进行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人狂犬免疫球蛋白(hrig)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科学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对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防止发病后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社区防疫护士,现将多年的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处置前人员在被犬、猫等侵害后,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应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相关问题。
对完好的皮肤被舔或被咬时有数层衣服保护,皮肤未被咬伤者,可告知其不须接种狂犬疫苗。
对部分认为伤口小、出血少,仅抓破同道印痕,自行买点消毒药水涂擦就行的想法要解释对于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就是ⅱ级暴露,须接种疫苗,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处理规范文件让患者阅读。
对于是幼犬或多年的家养犬等咬伤的,认为很安全的说法须解释幼犬出生时就可能带毒,成年犬也有可能多年带毒未发病。
一切温血动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一切冷血动物可以抵抗狂犬病的感染[2]。
对于担心狂苗是否有效的想法,则可建议其接种结束后去做抗体检测。
在进行伤口处置前要详细了解咬人动物现况,观察有无狂犬病征,是否同时侵袭多人;对三年内重复接种者可根据具体时长选择接种针次,必要时可边注射疫苗边进行相关抗体检测,如果有足够抗体则不再注射狂犬疫苗。
对应当注射人狂犬免疫球蛋白而因经济问题不能注射者须在知情同意书上记载清楚。
2 处置中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病毒在伤口附近的骨骼肌细胞增殖或进入周围神经组织,以每天8-22mm速度向中枢神经扩展,因此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建议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充分冲洗创口。
20%的肥皂水浓度难以掌握,肥皂的质量也无法考究。
冲洗前先用长棉棒蘸冲洗液伸入创伤深处充分擦洗,然后可用无针头的大型注射器用力冲洗,并以70%酒精及浓碘酊反复涂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