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624.50 KB
- 文档页数:6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背景在数字电路中,移位寄存器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电路元件。
它可以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移位操作,并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构成,分为串行移位寄存器和并行移位寄存器。
在实际应用中,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据存储、数据传输、脉冲发生器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应用电路的实验,加深对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应用。
2. 实验目的1.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2.学会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应用电路;3.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应用方法。
3. 实验原理与方法3.1 移位寄存器原理移位寄存器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移位操作,并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常见的移位规则包括:左移、右移、循环左移、循环右移等。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构成,触发器的状态决定了寄存器中存储的数据。
本实验主要探究两种常用的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和并行移位寄存器。
3.1.1 串行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中,数据是按照位的顺序逐个进行移位的。
串行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级联多个D触发器实现,每个D触发器的输出与下一个D触发器的输入相连。
3.1.2 并行移位寄存器并行移位寄存器中,数据的位同时进行移位。
并行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级联多个D 触发器实现,每个D触发器的输入都与移位数据的对应位相连。
3.2 实验所用材料与方法3.2.1 材料•移位寄存器芯片•发光二极管(LED)•电路连接线3.2.2 方法1.实验预备:准备实验所需的移位寄存器芯片、LED和电路连接线。
2.按照移位寄存器原理,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并进行布线连接。
3.使用示波器检查电路的正确性。
4.进行实验验证,观察移位寄存器的运行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设计了一个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电路,并进行了验证实验。
首先,按照原理部分的描述,我们选择了一个基于D触发器的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芯片。
通过连接四个D触发器,将其串联起来,即可构成一个4位的串行移位寄存器。
实验3.6 移位寄存器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行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时序功能组件常用的有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等,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就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器件。
对于一个使用者,关键在于合理地选用器件,灵活地使用器件的各控制输入端,运用各种设计技巧,完成任务要求的功能,在使用MSI器件时,各控制输入端必须按照逻辑要求接入电路,不允许悬空。
1.移位寄存器74LS194是一个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它的逻辑符号如图3.6.1所示,功能表见表3.6.1,其中D0D1D2D3和QQ1Q2Q3是并行数据输入端和输出端;CP是时钟输入端;CR是直接清零端;D SR和D SL分别是右移和左移时的串行数据输入端;S1和S0是工作状态控制输入端。
移位寄存器还可用来构成计数器,典型的有环形计数器和扭环形计数器。
三、实验仪器1.数字逻辑实验箱一台2.双踪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块图3.6.1 74LS194逻辑符号4.集成块若干207表3.6.1 74LS194功能表四、实验任务及步骤1.双向移位寄存器⑴逻辑功能测试①清除:先将CR端接+5V,检查Q端输出情况,再将CR端接0电平,所有Q 端输出应为0,清零后再将CR端接+5V。
②并行输入:S1S置入11,D端置入一组代码(如1011),给 CP端送单次脉冲,观察 Q端的状态。
此时若将DSL 或DSR置入1或0,Q端的状态是否改变?③右移:令S1S=“01”,CP接1Hz方波脉冲,再令DSL=“0”,观察Q端的变化,待4个LED全灭以后(此时输入的串行码是什么?),再令DSR=“l”,观察此时Q端LED点亮的次序。
当 4个LED都点亮时,输入的串行码又如何?若要串行输入代码1010(或其它非全0、非全1码),在DSR端置入一位数码(低位先送),给 CP端送单次脉冲,经过4个脉冲之后立即将S置成0以使寄存器工作于保存状态。
电路中的移位寄存器与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在现代科技中,电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电路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其中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是最为常见且重要的电路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一、移位寄存器的原理与应用移位寄存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数据连续地移位、保留并输出的电路。
其原理主要基于逻辑门电路的组合与连接。
1. 原理移位寄存器通常由多个触发器构成,触发器是一种能够存储一个二进制位的设备。
当输入数据进入移位寄存器时,触发器会按照一定的时序规律将数据进行移位,并输出。
移位寄存器可以实现向左(左移)或向右(右移)移动数据的功能。
2. 应用移位寄存器在数字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串行通信中,移位寄存器可以将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在移位加法器中,移位寄存器可以实现两个二进制数的相加;在移位寄存器阵列中,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图像等。
二、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计数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并输出的电路。
计数器能够记录输入信号的数量,并根据设定的计数规则输出对应的结果。
1. 原理计数器通常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电路构成。
当计数器接收到时钟信号时,触发器会根据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进行状态变换,从而实现计数功能。
计数器可以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等,根据不同的计数规则可以实现不同的计数功能。
2. 应用计数器在数字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中,计数器可以用于指示程序执行的步骤;在测量仪器中,计数器可以用于计算输入信号的频率或脉冲个数;在定时器中,计数器可以实现定时功能等。
综上所述,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都是数字电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移位寄存器可以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移位输出,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中;计数器则可以根据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输出,实现不同的计数功能。
这两种电路的原理与应用相互关联且互相补充,为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与方法。
总之,了解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与应用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字电路至关重要。
实验七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熟悉4位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二、实验预习要求1.了解74LS194的逻辑功能;2.用4位移位寄存器构成8位移位寄存器;3.了解移位寄存器构成环形计数器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1. 移位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74LS194是一个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最高时钟脉冲为36MHz,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实验7.1所示。
图实验7.1 74 LS194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其中:D0~D1为并行输入端;Q0~Q3为并行输出端;SR-右移串引输入端;SL-左移串引输入端;S1、S0-操作模式控制端;/CR-为直接无条件清零端;CP-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74LS194模式控制及状态输出如表实验7.1所示。
2. 用74LS194构成8位移位寄存器电路如图实验7.2所示,将芯片(1)的Q3接至芯片(2)的SR,将芯片(2)的Q4接至芯片(1)的SL,即可构成8位的移位寄存器。
注意:/CR端必须正确连接。
3. 74LS194构成环形计数器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图实验7.3所示。
设初态为Q3Q2Q1Q0=1000,则在CP作用下,模式设为右移,输出状态依次为:表实验7.1 74LS194工作状态表2. 用74LS194构成8位移位寄存器电路如图实验7.2所示,将芯片(1)的Q3接至芯片(2)的SR,将芯片(2)的Q4接至芯片(1)的SL,即可构成8位的移位寄存器。
注意:/CR端必须正确连接。
图实验7.2 8位移位寄存器3. 74LS194构成环形计数器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图实验7.3所示。
设初态为Q3Q2Q1Q0=1000,则在CP作用下,模式设为右移,输出状态依次为:图实验7.3 环形计数器图实验7.3电路是一个有四个有效状态的计数器,这种类型计数器通常称为环形计数器。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验证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移位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寄存器,它可以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移位操作。
移位操作可以分为左移和右移两种方式,左移是将数据向左移动一定的位数,右移则是将数据向右移动一定的位数。
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数据的移位、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转换等多种应用场景。
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触发器和门电路实现数据的移位操作。
触发器是一种存储器件,可以存储一个二进制位的数据。
门电路则是一种逻辑电路,可以实现数据的逻辑运算。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多个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可以实现多位数据的移位操作。
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方式是通过时钟信号来控制数据的移位操作。
当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时,移位寄存器开始工作,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移位操作。
当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移位寄存器停止工作,数据保持不变。
移位寄存器还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平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模块,实现数据的移位和存储操作。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将实验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模块连接到开发板上;2.使用开发板上的按键控制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方式,包括左移、右移、存储和清零等操作;3.使用示波器观察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和数据输出信号,验证移位寄存器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四、实验步骤1.将实验板上的移位寄存器模块连接到开发板上,按照连接图进行连接;2.使用开发板上的按键控制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方式,具体操作如下:(1)按下左移按键,移位寄存器开始向左移动数据;(2)按下右移按键,移位寄存器开始向右移动数据;(3)按下存储按键,移位寄存器将当前数据存储到寄存器中;(4)按下清零按键,移位寄存器将当前数据清零。
3.使用示波器观察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和数据输出信号,具体操作如下:(1)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时钟输入端,观察时钟信号的波形;(2)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输出端,观察数据输出信号的波形。
实训八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训目的1.掌握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逻辑功能及其测试方法;2.熟悉移位寄存型的典型应用电路。
二、实训内容1.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功能测试;2.74LS194构成8位数的序列信号发生器。
三、实训主要元件1.74LS194(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外引线排列图(详细资料见后附表)四、实训原理、步骤及要求(一)原理:1.74LS194(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是一种功能很强的通用寄存器,其逻辑功能如附表所示。
从功能表中可见,它具有并行输入、并行输出、左移和右移及保持等功能。
这些功能均通过模式控制端M0、M1来确定。
当M0=M1=0时,寄存器处于保持状态;当M0=M1=1时,寄存器处于并行输入并行输出功能,即在CP上升沿作用下,加到并行数据输入(D0~D3)的数据被送到Q0~Q3;当M0=0、M1=1时,寄存器处于左移操作(Q3向Q0方向),数据从左移串行数据输入(D SL)送入;当M0=1、M1=0时,寄存器处于右移操作(Q0向Q3方向),数据从右移串行数据输入(D SR)送入。
(二)实训步骤及要求1.74LS194(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功能测试表1 74LS194功能表将CP端接逻辑开关,其它需要设置和改变状态的端,可通过临时改变电位(接+5V电源为高电平,接地为低电平)来实现不同状态,Q0~Q3输出端接(LED管)。
先设定有确定取值的输入端的状态,然后,送入时钟脉冲,观察LED管状态,确定Q0~Q3输出端的状态。
通过Q0~Q3输出端的现态与次态或输入端D0~D3、D SR、D SL的关系,从而确定寄存器实现的逻辑功能。
2.74LS194构成8位数的序列信号发生器(1)利用74LS194循环寄存的功能,再通过特定的反馈电路,将一个反馈信号送到串行输入端,则可实现特定的序列信号。
序列信号的长度和数值与移位寄存器的位数及反馈信号的逻辑功能值有关。
实验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1、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一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2、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CC40194或74LS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所示。
其中D0、D1、D2、D3为并行输入端;Q0、Q1、Q2、Q3为并行输出端;S R为右移串行输入端,S L为左移串行输入端;S1、S0为操作模式控制端;C R为直接无条件清零端;CP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功能见表8-1。
表8-1CC40194功能表功能输入输出CP R C S1S0S R S L D0D1D2D3Q0Q1Q2Q3清除×0××××××××0000送数↑111××a b c d a b c d右移↑101D SR×××××D SR Q0Q1Q2左移↑110×D SL××××Q1Q2Q3D SL保持↑100××××××Q0n Q1n Q2n Q3n保持↓1××××××××Q0n Q1n Q2n Q3n3、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形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等。
实验六项目名称: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设备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2、CC40194×2(74LS194)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测试CC40194(或74LS194)的逻辑功能按图6-5接线,R C、S1、S0、S L、S R、D0、D1、D2、D3分别接至逻辑开关的输出插口;Q0、Q1、Q2、Q3接至逻辑电平显示输入插口。
CP端接单次脉冲源。
按图6-5 CC40194逻辑功能测试(1)清除:令R C=0,其它输入均为任意态,这时寄存器输出Q0、Q1、Q2、Q3应均为0。
清除后,置R C=1 。
(2)送数:令R C=S1=S0=1 ,送入4位二进制数,如令:D0D1D2D3=100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输出状态为:1001 。
(3)右移:令R C=1,S1=0,S0=1,然后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100 ;紧接着,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1010 ;紧接着,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101 ;紧接着,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010 。
(4) 左移:先令R C=0进行清零,再令R C=1,S1=1,S0=0,然后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001 ;紧接着,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011 ;紧接着,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111 ;紧接着,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1111 。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并转换、构成环形计数器和扭环型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寄存器是计算机和其它数字系统中用来存储代码或数据的逻辑部件。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触发器。
一个触发器能存储1位二进制代码,所以要存储n 位二进制代码的寄存器就需要用n 个触发器组成。
把若干个触发器串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移位寄存器。
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根据移位寄存器在存取信息时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74LS194,其引脚排列如图7-1所示。
集成移位寄存器74LS194由4个RS 触发器及它们的输入控制电路组成。
0D ~3D 为并行输入端,0Q ~3Q 为并行输出端,SR D 为右移串行输入端,SL D 为左移串行输入端,0S 、1S 为操作模式控制端,CR 是直接置“0”端,CP 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V CCQ 0Q 1Q 2Q 3CPS 1S 0图7-1 74LS194引脚排列图 表7-1 74LS194逻辑功能真值表1.环形计数器环形计数器具有如下特点:⑴ 进位模数与移位寄存器触发器数相等; ⑵ 结构上其反馈函数n n Q Q Q Q f =)(21 。
图7-2是用74LS194构成的四位环形计数器及其状态迁移图。
如起始态为10003210=Q Q Q Q ,其状态迁移为1000 → 0100 → 0010 → 0001,但存在无效循环和死态(如0000和1111),即无自校正功能。
图7-2 四位环形计数器2.扭环形计数器扭环形计数器(又称为约翰逊计数器)具有如下特点: ⑴ 进位模为移位寄存器触发器级数n 的二倍,即为2n ; ⑵ 电路结构上其反馈函数n n Q Q Q Q f =)(21 ; ⑶ 相邻两个态仅有一位代码不同。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H i n串行数据等。
本实验研究移位寄存器用作环形计数器和数据的串.并行转换。
环行计数器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图10-2 所示,把输出端Q 和右移串行输入端S 相连接,设初始状态QoQxQ^lOOO,则在 时钟脉冲作用下QoQQQs 将依次边为0100f0010f0001f 1000~ ,如图10-2所示,可见它是一个具有四个有效状态的计数器,这种类型的计数器通常 称为环形计数器。
图10-2电路可以由各个输入端输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脉 冲,因此也可以作为顺序脉冲发生器。
co c 〔 co 03、UU401 94SR/ 、CP表10-2环形计数器10-2CP Qo Qi Q 2 Qs 0 1 0 0 0 1 0 1 0 0 2 0 0 1 0 30 0 1如果将输出Q 。
与左移串行输出端5相连接,既可达左移循环移位。
实现数据.并行转换器串行/并行转换器串行/并行转换器是指串行输入的数码,经转换电路之后变换成并行输 出,图10-3是用二片CC401949 (74LS194)四位双向移位句寄存器组成的七位 串 行 / 并 行 数 据 转 换 电 路。
999999、•…二CP999? • • •d6... 000102 0§ SR CC40194< 1 )S 11 do 勺叩平]門-B 04 05 06 07/ SR CC40194S1 CIC图10-3 七位串行/并行数据转器电路中S。
端接高电平1, 5受Q控制,二片寄存器连接成串行输入右移工作模式。
Q?是转换结束标志。
当21时,&为0,使之成为S x So=Ol的串入右移工作方式,当Q=0时,Sx=l,有SxS0=10,则串行送数结束,标志着串行输入的数据已经换成并行输出了。
串行/并行转换的具体过程如下:转换前,G端加低电平,使h 2两片寄存器的内容清0,此时SxSo=lb寄存器执行并入工作方式。
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应用寄存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器件,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
同时,移位寄存器是寄存器的一种常见类型,它具有特殊的移位功能。
本文将对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寄存器的设计与功能寄存器是一种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的存储器件,常见的寄存器有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等。
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flip-flop)构成,不同位数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不同位数的数据。
寄存器的设计与功能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确定。
例如,通用寄存器一般用于数据传输和运算操作,可以保存中间结果和临时数据。
而PC寄存器用于指示程序执行的位置,IR寄存器则用于存储当前执行的指令。
二、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功能移位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寄存器,它具有位移(移位)功能。
常见的移位寄存器有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带有并行载入功能的移位寄存器等。
移位寄存器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数据位,常用的移位操作有逻辑左移(<<)、逻辑右移(>>)、算术左移(<<<)、算术右移(>>>)等。
移位操作可以用于数据的扩展、压缩、循环移位等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据的串行传输、数据的并行/串行转换等信息处理任务。
通过移位寄存器,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操作。
三、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数据存储和传输寄存器可以作为临时存储器,保存运算结果和中间数据。
通过寄存器的传输功能,可以在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
2. 状态存储寄存器可以用于存储和切换系统的状态。
例如,标志寄存器(Flag Register)用于存储程序运行的状态标志,如零标志、进位标志等。
3. 数据处理移位寄存器可以用于数据的扩展、压缩和转换。
通过适当的移位操作,可以对数据进行位操作,实现数据的处理和运算。
学生实验报告系别电子信息学院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班级10通信A班实验名称实验六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姓名葛楚雄实验时间2012年5月16日学号2010010101019 指导教师文毅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掌握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
2.了解移位寄存器的使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介绍1、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根据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74LS194或CC40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15-1所示。
图15-1 74LS194(或CC40194)的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其中SR为右移串行输入端,SL为左移串行输入端;功能作用如表15-1所示。
2、移位寄存器应用很广,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和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等。
(1)环形计数器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如下图所示。
将输出端Q3与输入端SR相连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Q0Q1Q2Q3将依次右移。
同理,将输出端Q0与输入端SL相连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Q0Q1Q2Q3将依次左移。
(2)实现数据串、并转换○1串行/并行转换器串行/并行转换是指串行输入的数据,经过转换电路之后变成并行输出。
下面是用两片74LS194构成的七位串行/并行转换电路。
电路中S0端接高电平1,S1受Q7控制,两片寄存器连接成串行输入右移工作模式。
Q7是转换结束标志。
当Q7=1时,S1为0,使之成为S1S0=01的串入右移工作方式。
当Q7=0时,S1为1,有S1S0=11,则串行送数结束,标志着串行输入的数据已转换成为并行输出。
移位寄存器应用移位寄存器一个最普遍的应用,是数据传输过程中,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的转换。
这在很多并行传输一组比特数据的电路中很有用,由于它们经常也使用了在结构上更为简洁的串行接口。
移位寄存器可以被用作一个简洁的延迟电路。
很多双向移位寄存器可以在并行传输中作为堆栈的硬件实现方式。
串入并出形式的移位寄存器常常与微处理器连接,这样做的缘由主要是需要的引脚数多于微处理器能够供应的数量。
通过使用移位寄存器,可以只依靠两三个引脚,而被掌握设备的掌握位分别连接在移位寄存器的并行输出端。
由此,微处理器可以以串行的方式一次写入这些设备的各个掌握位。
类似的,并入串出接法的移位寄存器在多个外部设备向微处理器传输数据时较为常用,外部设备以并行的方式将数据输入到移位寄存器里,然后移位寄存器以串行的方式将数据一位一位地输出给微处理器,这样,外部设备的大量信息可以通过少数几条线到达微处理器。
在早期的计算机中,移位寄存器被用来进行数据处理:两个相加的数被存储在两个移位寄存器里,然后它们根据时间脉冲被输出到算术规律单元,结果中多出的一位以反馈的形式重新被输入到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累加器)。
留意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的结果只可能是一位(如0+0=0,0+1=1)或者两位(1+1=10)。
一些计算机语言内置了移位指令,这类指令可以让二进制数据在寄存器中进行左移或右移操作。
左移或右移一位,相当于乘以2或除以2。
一些1970年月早期的设备曾以类似延迟线存储器的方式用过特别大规模的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其规模达到上千位。
这类存储器有时被称为循环存储器(circulating memory)。
例如,DataPoint 3300将其25列、72行的字符显示数据存储在54个200位的移位寄存器里,以6个堆栈、每个堆栈9个包的形式排列,供应了1800个6位字符的存储力量。
7.3.3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1、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CC40194或74LS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10-1所示。
2、移位寄存器应用很广,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等。
本实验研究移位寄存器用作环形计数器和数据的串、并行转换。
(1)环形计数器
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
如图10-2所示,把输出端 Q3和右移串行输入端S R 相连接,设初始状态Q0Q1Q2Q3=1000,则在时钟脉冲作用下Q0Q1Q2Q3将依次变为0100→0010→0001→1000→……,如表7-29所示,可见它是一个具有四个有效状态的计数器,这种类型的计数器通常称为环形计数器。
图7-52 电路可以由各个输出端输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脉冲,因此也可作为顺序脉冲发生器。
如果将输出Q O与左移串行输入端S L相连接,即可达左移循环移位。
表
图 7-52 环形计数器
(2)实现数据串、并行转换
第一串行/并行转换器串行/并行转换是指串行输入的数码,经转换电路之后变换成并行输出。
图10-3是用二片CC40194(74LS194)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组成的七位串/并行数据转换电路。
电路中S0端接高电平1,S1受Q7控制,二片寄存器连接成串行输入右移工作模式。
Q7是转换结束标志。
当Q7=1时,S1为0,使之成为S1S0=01的串入右移工作方式,当Q7=0时,S1=1,有S1S0=10,则串行送数结束,标志着串行输入的数据已
图10-3 七位串行 / 并行转换器
串行/并行转换的具体过程如下:
转换前,R C端加低电平,使1、2两片寄存器的内容清0,此时S1S0=11,寄存器执行并行输入工作方式。
当第一个CP脉冲到来后,寄存器的输出状态Q0~Q7为01111111,与此同时S1S0变为01,转换电路变为执行串入右移工作方式,串行输入数据由1片的S R端加入。
随着CP 脉冲的依次加入,输出状态的变化可列成表10-3所示。
表10-3
由表10-3可见,右移操作七次之后,Q7变为0,S1S0又变为11,说明串行输入结束。
这时,串行输入的数码已经转换成了并行输出了。
当再来一个CP脉冲时,电路又重新执行一次并行输入,为第二组串行数码转换作好了准备。
第二,并行/串行转换器,并行/串行转换器是指并行输入的数码经转换电路之后,换成串行输出。
图10-4是用两片CC40194(74LS194)组成的七位并行/串行转换电路,它比图10-3多了两只与非门G1和G2,电路工作方式同样为右移。
图10-4 七位并行 / 串行转换器
寄存器清“0”后,加一个转换起动信号(负脉冲或低电平)。
此时,由于方式控制S1S0为11,转换电路执行并行输入操作。
当第一个CP脉冲到来后,Q0Q1Q2Q3Q4Q5Q6Q7的状态为
0D1D2D3D4D5D6D7,并行输入数码存入寄存器。
从而使得G1输出为1,G2输出为0,结果,S1S2变为01,转换电路随着CP脉冲的加入,开始执行右移串行输出,随着CP脉冲的依次加入,输出状态依次右移,待右移操作七次后,Q0~Q6的状态都为高电平1,与非门G1输出为低电平,G2门输出为高电平,S1S2又变为11,表示并/串行转换结束,且为第二次并行输入创造了条件。
转换过程如表10-4所示。
表10-4
移位寄存器用级连的方法来扩展位数。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
1、+5V直流电源
2、单次脉冲源
3、逻辑电平开关
4、逻辑电平显示器
5、 CC40194×2(74LS194) CC4011(74LS00) CC4068(74LS30)
四、实验内容
1 、测试CC40194(或74LS194)的逻辑功能
按图10-5接线,R C、S1、S0、S L、
S R、D0、D1、D2、D3分别接至逻辑开关的
输出插口;Q0、Q1、Q2、Q3接至逻辑电平
显示输入插口。
CP端接单次脉冲源。
按
表10-5所规定的输入状态,逐项进行测
试。
图10-5 CC40194逻辑功能测试
(1)清除:令R=0,其它输入均为任意态,这时寄存器输出Q0、Q1、Q2、
Q3应均为0。
清除后,置R C=1 。
(2)送数:令R C=S1=S0=1 ,送入任意4位二进制数,如D0D1D2D3=abcd,加CP脉冲,观察CP=0 、CP由0→1、CP由1→0三种情况下寄存器输出状态的变化,观察寄存器输出状态变化是否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
(2)右移:清零后,令R C=1,S1=0,S0=1,由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
制数码如0100,由CP端连续加4个脉冲,观察输出情况,记录之。
(4) 左移:先清零或予置,再令R C=1,S1=1,S0=0,由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111,连续加四个CP脉冲,观察输出端情况,记录之。
(5) 保持:寄存器予置任意4位二进制数码abcd,令R C=1,S1=S0=0,加CP脉冲,观察寄存器输出状态,记录之。
2、环形计数器
自拟实验线路用并行送数法予置寄存器为某二进制数码(如0100),然后进行右移循环,观察寄存器输出端状态的变化,记入表10-6中。
表10-5
表10-6
3、
(1)串行输入、并行输出
按图10-3接线,进行右移串入、并出实验,串入数码自定;改接线路用左移方式实现并行输出。
自拟表格,记录之。
(2)并行输入、串行输出
按图10-4接线,进行右移并入、串出实验,并入数码自定。
再改接线路用左移方式实现串行输出。
自拟表格,记录之。
五、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有关寄存器及串行、并行转换器有关内容。
2、查阅CC40194、CC4011及CC4068 逻辑线路。
熟悉其逻辑功能及引脚排列。
3、在对CC40194进行送数后,若要使输出端改成另外的数码,是否一定要使寄存器清零?
4、使寄存器清零,除采用R C输入低电平外,可否采用右移或左移的方法?可否使用并行送数法?若可行,如何进行操作?
5、若进行循环左移,图10-4接线应如何改接?
6、画出用两片CC40194构成的七位左移串/并行转换器线路。
7、画出用两片CC40194构成的七位左移并/串行转换器线路。
六、实验报告
1、分析表10-4的实验结果,总结移位寄存器CC40194的逻辑功能并写入表格功能总结一栏中。
1、根据实验内容2 的结果,画出4位环形计数器的状态转换图及波形图。
2、分析串/并、并/串转换器所得结果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