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玉辨治胰腺癌经验集萃_王彤_李支龙_吴承玉
- 格式:pdf
- 大小:109.77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治疗胰腺癌的验方专方验方1.柴胡龙胆汤治疗胰腺癌柴胡12g,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黄连3g,茵陈15g,生地15g,丹参12g,大黄9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土茯苓30g,薏苡仁30g,茯苓12g,郁金12g 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
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42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或消失,黄疸消退,一年生存率达95%。
2.健脾化湿治疗胰腺癌适用于脾虚湿阻证,证见胸腹胀满,食后更甚,胁下疼痛,纳食欠佳,或有下肢浮肿,苔腻,脉弦或细濡等。
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砂仁、木香、枸杞子、薏苡仁、焦油等。
上海嘉定杨丙奎根据辨证用此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铁树牡蛎汤治疗晚期胰腺癌煅牡蛎30g,夏枯草15g,海藻15g,海带15g,漏芦12g,白花蛇舌草30g,铁树叶30g,当归12g,赤芍12g,丹参18g,郁金9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川楝子9g。
上海曙光医院雷永仲用此方治疗17例胰腺癌,存活2年以上4例,占23.53%;存活3年以上2例,占11.76%。
1.气血瘀滞型证候: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疼痛持续不移,腹中痞块,形体消瘦、经闭或月经量少,面色少华,脉弦细或涩,舌质紫或瘀斑。
治法: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膈下逐汤加减。
五灵脂9g,制香附12g,台乌9g,延胡索30g,红花9g,赤芍15g,紫丹参30g,炮山甲9g,八月札9g,浙贝母15g,菝葜30g,藤梨根30g。
2.肝郁蕴热型证候:嗳气恶心,脘胁胀满,腹痛拒按,烦躁易怒,黄疸,发热,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脉弦数或滑数,苔黄厚腻,舌红而燥。
方法: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方: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9g,杭白芍30g,制香附15g,两面针30g,枳壳9g,川芎6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白毛藤30g,垂盆草30g,虎杖30g,拔葜30g。
治疗胰腺癌的中医方法编辑: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虽然胰腺癌患者大多数还是以手术为主,但是由于人体中的胰腺癌的癌细胞对化学物质不敏感,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中医治疗胰腺癌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胰腺癌的中医治疗可改善症状和延长寿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延缓病人的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时还可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胰腺癌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圄传统医学中医学中属“腹痛”“黄疸”“症瘕”“积聚”等证范畴。
根据其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不同病程来决定的,近年来中医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被逐渐重视起来,那么治疗胰腺癌的中医方法究竟有什么效果呢?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专业治疗胰腺癌的中医方法。
袁希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胰腺癌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基本病因病机,可简而概括为“虚、瘀、毒”;治疗中抓住这三个基本要点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以达到恢复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最终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根本平衡。
三联是指胰腺癌患者三种最基本的病理表现,也是治疗胰腺癌需针对的三个关键因素,即一为“虚”;二为“淤”,三为“毒”。
这三种因素相互关联,在人体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转移,人体生命衰竭。
平衡是生命正常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三联平衡疗法”针对以上三个关键因素进行综合治疗使之平衡,最终使人体生理指标恢复到平衡和谐的健康状态。
所谓“虚者,正气虚损,阴阳气血营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
”人体的正气亏虚,主要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进而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即正(元)气不足,导致邪气入侵,又进一步损伤正气,最终导致阴阳平衡,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基因组织的正常运行,久则导致人体基因变异。
177第13卷 第11期 2011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1 Nov . ,2011随着个体化诊疗思想的深入,辨体论治在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体现的同时,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1 辨体论治辨体论治是指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1]这是多因素疾病的发病原因、影响因素、临床症状、预后转归、药物敏感性与耐受性以及遗传因素个体化的必然,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
吴承玉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30余年,临证过程中高度重视辨体论治,并熟稔运用,取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
兹将其丰富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2 经验总结2.1 重视辨体在辨证中的指导作用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
且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是中医学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因此,辨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
基于此,吴教授认为辨体论治不仅应体现在预防,养生以及方剂药物的选择与剂量上,更应体现在对辨证的指导作用上。
《素问·经脉别论》云:“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呕吐》亦指出:“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
”即观察人体强弱、骨肉和皮肤形态等体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病情是诊断上的大法。
不同体质皆有其各自的特点,感邪后通过寒热虚实的不同构成独特的临床表现特点,亦即证。
故辨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个体体质这一大环境。
2.2 正确处理辨体与辨证之间的关系 辨体指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吴承玉教授临证辨体论治经验总结包海燕1,2,吴承玉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探讨和总结吴承玉教授临证过程中辨体论治之宝贵经验,从重视辨体在辨证中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辨体与辨证之间的关系、重视舌脉在辨体中的作用、熟读经典,做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等几方面实现准确地辨识体质,进而服务于中医临床。
国医大师治胰腺癌靠这十二个字国医大师何任创“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肿瘤十二字治疗法则,临证运用,颇具成效。
笔者跟随何任临诊多年,见何任辨治胰腺癌机圆法活,症变方改,而取效甚佳。
现整理先前侍诊医案,谨对何任基于不同主症辨治胰腺癌的学术经验做一探究。
胰腺癌起病隐匿而发展速度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死亡率的第6位。
美国癌症协会2017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死亡率高居肿瘤第4位。
因此,精心总结名老中医辨治胰腺癌的学术经验,充分交流名老中医辨治胰腺癌的理法方药,对降低胰腺癌的病死率、展示中医药优势具有特殊意义。
胰腺癌的主症主要有脘腹疼痛、脘腹胀滞、黄疸、呕吐、腹泻、臌胀等,何任认为,针对胰腺癌这一西医病名,中医虽有基本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但不同主症,其病因病机则各有偏重,其治法方药亦当有所不同。
病因病机综合分析胰腺癌的各种临床表现、体征、检查结果及发展演变规律,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何任认为,胰腺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证,其基本病机为在机体气阴两虚基础上,六淫邪毒久袭,或七情怫郁,或饮食失节,或久患宿疾,或年老体衰,或先天禀赋异常,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阴两虚,气滞湿聚,痰凝血瘀,癌毒弥漫,最终形成肿块,产生各种变证。
脘腹疼痛何任认为,以脘腹疼痛为主症的胰腺癌,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毒聚。
气阴两虚,不荣则痛;气滞血瘀毒聚,不通则痛。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胃病》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则着而为病。
偏寒偏热,水停食积,皆与真气相搏而痛。
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脘腹胀滞何任认为,以脘腹胀滞为主症的胰腺癌,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气郁毒聚,升降失常。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
汇报人:日期:•中医药治疗胰腺癌概述•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常用药物•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常用方剂•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案例分析•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前景与展望目录中医药治疗胰腺癌01概述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历史中医药在治疗胰腺癌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对于胰腺癌的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现状现代医学界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在治疗胰腺癌方面的作用,许多临床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历史与现状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失调有关,中医药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目的。
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辨证施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理论基础优点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价格便宜等优点。
同时,中医药治疗胰腺癌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缺点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缺点在于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长期服药。
此外,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晚期患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优缺点中医药治疗胰腺癌02的常用药物栀子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热毒症状。
栀子金银花连翘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热毒症状。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热毒症状。
03清热解毒药0201当归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瘀血症状。
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瘀血症状。
川芎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瘀血症状。
红花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胰腺癌引起的气血虚弱症状。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持续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危害身体健康,很多胰腺癌患者在确诊病情后身体情况不佳,虚弱无力,痛苦不堪,伴有多发转移错失手术机会,又对化疗不耐受,因此会选择中医保守治疗,那么胰腺癌晚期光靠中医行吗,恢复效果怎样?如果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指标都无法治愈,那么使用中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些患者甚至用中医创造奇迹。
中医认为,胰腺癌的病因主要是由正气虚、肝郁气滞、湿热积累、脾胃湿热引起的。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主要有湿热瘀阻、血瘀、阴虚毒热、气血不足等症状。
中医治疗胰腺癌晚期可以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弥补当前治疗不足的重要措施。
晚期胰腺癌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中医帮助纠正和消除邪恶。
胰腺癌的中医治疗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西医治疗方法、不同治疗阶段、气血、脏器功能阴阳虚实综合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医的整体概念很强。
中医往往考虑患者的全身特征,而不仅仅局限于癌症病变本身。
中医调理可以纠正身体的一些障碍,改变肿瘤生长的内部环境,消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
其次,中医治疗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失很小,很少因为中医治疗本身对体质造成新的损害。
在癌症改善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恢复,免疫力也会逐渐增强。
最后,减少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
胰腺癌化疗或化疗后疏肝健脾、益气养血、补肝肾、软化血瘀等中医治疗,可更好地缓解化疗反应,帮助化疗顺利进行。
如果胰腺癌放疗期间和放疗后配合补气益血、活血理气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数量、增强免疫功能、进行。
中医治疗胰腺癌帮助患者延长生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都有,中规中矩要找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治疗,以更好的用药帮助减轻身体不适。
袁希福老中医用中医治癌有40余年的经验,是中原袁氏中医专家第八代传人,受家族影响,自幼便痴迷于中医,家中的古医书早已被熟记于心,后师承中医泰斗级肿瘤专家余桂清教授,经临床不断打磨研究,提出三联平衡理论,以此为指导给患者用药,帮助许多患者实现了正气足,瘀毒排,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
名医特效医疗经验精选以下是部分名医的特效医疗经验:1. 朱仁康:他采用凉血软坚的方法治疗痤疮。
2. 刘淑琴:她利用利湿散结的方法治愈了红斑结节。
3. 钱伯文:他通过益气健脾的方法治疗胃癌。
4. 陈沛嘉:他主张左归、右归,两途兼施以治疗精液异常。
5. 王玉润:他严肃、严谨、严格地用药,尤其崇尚虫类药材。
6. 姜春华:他擅长用草药合川大黄来治疗肝病。
7. 邓铁涛、任继学:他们广泛使用经方。
8. 罗诗荣:“长蛇”艾灸治疗顽疾。
9. 刘渡舟:“古今接轨”用平胃散。
10. 贺裕元:附子温阳治疗遗传共济失调。
11. 谢海洲:生津固本治疗尿崩(垂体功能紊乱)。
12. 庄奕周:暖肾活血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13. 刘绍武:“一方到底”治疗红斑狼疮。
14. 夏少农:疏肝豁痰治疗甲亢。
15. 黄文东:柔肝、清肝、畅中治疗三叉神经痛。
16. 董廷瑶:滋阴下痰治疗癫痫。
17. 谢秋声:凉血化湿治疗多疣。
18. 熊梦周:生精健脾治疗斑秃。
19. 胡建华:膏滋妙方治愈顽疾。
20. 刘渡舟:抓主证而用经方,十用苓桂治疗水气上冲。
21. 宋孝志:清血养荣汤的临床应用。
22. 朱良春:古今医家用虫药。
23. 孙重三:推天柱骨治疗各种呕吐的绝招,天柱骨穴位于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7项椎。
24. 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的经验,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
25. 章次公:凤凰衣、木蝴蝶治胃溃疡,药用凤凰衣、木蝴蝶各30克,马勃、象贝母各20克,血余炭、琥珀粉各15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3次,食前服。
这张验方之制,既不效仿古人,又不同于流俗。
凤凰衣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溃疡不敛,它是先生治疗溃疡病常用之药。
木蝴蝶善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与凤凰衣同用,起协同作用。
琥珀不仅镇惊安神,而且有化瘀止血、疗疮治痈作用。
26. 祝谌予:当归六黄汤治甲亢,处方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黄芪加倍,共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两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
中医中药对付“癌中之王”(胰腺癌)有妙招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被称为“癌中之王”。
中医临床常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并可根据胰腺癌极易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在乌梅丸基础上加养肝血、化痰祛湿药物,往往能使患者疼痛缓解、食欲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配合外用药后部分患者瘤体缩小,效果优于化疗和靶向治疗。
基本方:乌梅20~30克,细辛3克,干姜10~15克,黄连3克,当归15~20克,附子(先煎)10克,川椒目6克,桂枝10~15克,党参15克,黄柏10克,白芍20克,鸡内金30克,壁虎10~30克。
腹泻者乌梅加量至60克,赤石脂(先下)30克,石榴皮15克;疼痛者加元胡15克,乳香15克,没药10克;上腹胀者加厚朴10克,大腹皮15克,乌药15克;便秘者加生白术60克,火麻仁15克,焦槟榔30克;腹水者加龙葵20克,大腹皮30克,配合细辛3克,生黄芪10克,桂枝10克,川椒目10克,龙葵10克,研细末,取少许,敷在脐部,外用艾条灸治。
外敷药物:麝香(单包)1克,肉桂末(单包)90克,川乌90克,草乌90克,海浮石120克,海藻120克,壁虎90克,山慈姑90克,蜈蚣30克,猫爪草90克,夏枯草60克。
先将肉桂研细末,过筛,留极细末和麝香混匀备用;其余药煎2次,去渣,留汁浓缩成稠膏,如蜂蜜状(药汁可用微波炉去水份),药冷却后加肉桂、麝香,混匀,备用。
每次取少许,涂在大块橡皮膏上,敷在肿瘤体表部位,每次4~24小时不等(根据皮肤反应确定敷药时间),每日1次。
贴药后出现皮疹、皮肤潮红,少数可见水泡,一般轻者不用处理,保持皮肤干燥即可,严重者可停用几天,局部涂碘呋即可,待皮疹消失后再用。
本文摘自家庭医生报,作者黄金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治胃病良方(一)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中医成功治愈胰腺癌患者林安国胰腺癌隶属消化道肿瘤范畴,是一种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早期发病较为隐匿,确诊疾病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中晚期,较为严重,更有甚者还出现病情扩散转移的情况,大大增加治疗难度。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癌症早期的临床治愈率也有所上涨,但是胰腺癌的预后很差,即便在美国或日本,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
吴氏中医治疗各类癌症有几十年的经验,其中也不乏有中医完全治愈的成功案例,下面就拿1例胰腺癌患者中医治愈的病例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面对病魔时不要轻言放弃,要积极的与医师一道共同战胜病魔。
林建国,男,60岁,退休工人,湖南邵阳市人,2004年10月13日就诊。
患者因上腹疼痛已两月,伴见呃逆泛酸,解黑便(无溃疡病史),消瘦,体重由60公片降至46公斤。
经当地医院化验CA199:246、CEA:34,增强CT报告:胰腺体部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界线不清,大小约为2.9X2.3cm。
增强后可见轻中度强化,伴动脉期环状强化,余胰腺体积轻度增大,周围脂肪间隙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影,肝胆密度普遍性减低,低于脾脏密度影,胰腺体部占位灶,胰腺癌首先考虑。
脂肪肝象征。
医院诊断为胰腺癌、脂肪肝。
患者及家属因之前亲戚肝癌手术及化疗而死而恐于手术及放化疗治疗,院方无奈只得采取保守方案治疗,保守治疗1月余无明显疗效,家属只得出院转请中医治疗。
初诊:患者目眶深陷,面色黧黑,肌肤申错,腹部凹陷,上腹疼痛,头昏乏力,饮食大减,上腹偏左压痛明显,脉沉细,舌质紫暗,苔白腻。
证属痰瘀互结。
法当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用消瘰丸、小金丹与营卫返魂汤合方随证加减:牡蛎20g 夏枯草20g 玄参15g 青皮15g 党参15g 炒白芥子10g 首乌20g 白术10g 当归10g 赤芍10g 胆南星10g 法半夏20g 木通10g 白芷10g 台乌药10g。
水煎,送服小金丹,日二次,每次一支。
二诊:服上方10剂后,患者自觉头昏更甚,腹痛减轻。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医在治疗胰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治疗胰腺癌的中药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不足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肝肾亏损、气血两虚等;邪气侵袭则包括湿热、痰湿、瘀血等。
治疗胰腺癌的中药方案应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
二、治疗胰腺癌的中药方案1. 基础方剂(1)健脾益气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山药、陈皮、砂仁。
功效:健脾益气,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2)养阴清热方:生地黄、麦冬、玉竹、黄柏、知母、甘草。
功效:滋阴清热,调和阴阳,减轻肿瘤引起的热毒症状。
(3)活血化瘀方:丹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川芎。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减轻肿瘤引起的疼痛、水肿等症状。
2. 辅助方剂(1)清热解毒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
功效:清热解毒,消除肿瘤热毒。
(2)软坚散结方:海藻、昆布、浙贝母、瓜蒌、白芥子。
功效:软坚散结,减轻肿瘤压迫症状。
(3)疏肝解郁方:柴胡、白芍、香附、郁金、川芎。
功效:疏肝解郁,缓解肿瘤引起的情绪波动。
3. 针对性方剂(1)针对脾胃虚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砂仁、陈皮。
功效:健脾益气,改善脾胃功能。
(2)针对肝肾亏损: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杜仲。
功效:滋补肝肾,增强机体抵抗力。
(3)针对气血两虚: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黄芪。
功效:补气养血,改善体质。
三、中药治疗方案实施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治疗方案。
2. 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质特点,适时调整中药剂量。
3. 注意配伍禁忌:在中药配伍过程中,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毒副作用。
4. 服药方法:一般采用煎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反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胰腺癌经验分享中医古籍并无“胰腺癌”的病名记载,根据症状相似性,跟伏梁、积聚关系密切。
《素问·腹中论》曰:“病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胃肠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夹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
”该篇指出其难治性和预后性等特点。
从辨证来看,胰腺癌的主要病症应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胰腺癌病机以脾胃亏虚为本,癌毒侵犯为标;治疗上以健脾和胃为主,扶正祛邪相结合,并注意保持“腑气通畅”。
患者,男,62岁,胰腺癌术后2年余。
现患者乏力,口干,食后易腹胀,手术后耳鸣常发,夜寐欠佳,无头晕头痛,大便1-2日1行,舌胖,苔薄白,脉细。
既往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史,自诉控制可。
查体:神软,精神欠佳,偏瘦,上腹部见一切口,愈合可。
中医辨证属脾肾双亏。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滋肾,佐以安神、解毒抗癌。
用药:太子参、北沙参、蒲公英、夜交藤、三叶青、女贞子、香茶菜、半枝莲、藤梨根、瓜蒌子(打)、炒鸡金、蛇舌草、猪苓、炒白芍、焦六曲、茯苓、煅瓦楞子、肿节风、麦冬、八月札、炒枳壳、佛手、郁金、陈皮、灸甘草等,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乏力、食后腹胀较前好转,夜寐可,耳鸣仍有,上方去北沙参、陈皮加炙龟板(先煎)、刺猬皮补肾固涩,经不断调治后病情稳定。
之后患者定期复查,结果基本正常。
此案例患者初诊时,已行手术及化疗较长时间,但仍处于恢复期,正气耗损,气阴亏虚较为明显,且仍有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术后复发及转移等问题,心理负担较重,中药治疗以太子参重用补气健脾兼养阴生津,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焦六曲、炒鸡内金健脾消食;北沙参、女贞子、麦冬养阴;八月札、炒枳壳、佛手、郁金、炒白芍疏肝柔肝,理气散结;半枝莲、藤梨根、蒲公英、蛇舌草、三叶青、香茶菜、肿节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瓜蒌子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猪苓利水;夜交藤养心安神,治疗这位病人的整个过程中都注重调护脾胃并注重患者情绪的调节,所以才取得效果。
肝癌经验方治疗肝癌,临床疗效确切——吴玉生辨治肝癌经验第 1425 期作者 / 1季兴祖 1周敏华 1刘忠达 1李权 1刘笑静 2张尊敬 1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肿瘤科 2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感染科编辑 / 许红⊙ 校对 / 钱秀华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位。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难以发现及诊断,且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最佳切除时机,而放化疗及介入等治疗对肝癌的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吴玉生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工作已逾30载,擅长中医药治疗肝癌,强调“辨病-辨证-辨症”诊治思路,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临证遣方,获益匪浅,现将临床跟诊心得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立足病机,主张肝郁脾虚为肝癌之主要病机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渊源久远,但中医古籍中并无肝癌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归属于“肝积”、“癥积”、“臌胀”等范畴。
吴老师参验历代各医家之论说,结合自身临证体会,认为(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肝癌的病位在肝,与脾脏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津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
瘀血、痰湿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郁久化热,热极生火,火毒日久凝结成积。
而肝脾为相克之脏,肝气郁滞,横克脾土,脾失健运而痰湿内生,痰湿郁久化热,湿热蕴结,瘀毒内生。
因此,肝郁脾虚乃肝癌发病之主要病机,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痰瘀热毒之症。
2 辨病、辨证、辨症论治三位一体,层次分明2.1 辨病论治,取西医病名之所长,避中医病名之所短:肝癌中医病名繁杂,且众多病名以症状命名,为肝癌明确诊断、确立理法方药以及总结经验均带来一定困难,而西医病名、病位、病理明确,临床诊断统一。
因此,中医辨治肝癌时辨病论治尤为重要,取现代西医病名之所长,避中医病名之所短,力求诊断之明确。
胰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辨病论治(一)【关键词】中医病机;辨病论治;胰腺癌Keywords:pathogenesi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seasedifferentiationtreatment;pancreaticc ancer1997年秋季,我应邀参加一名59岁女性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会诊,该患者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因肿瘤无法切除而关腹。
病理确诊为低分化腺癌,已腹腔内播散。
术后1个月患者仍腰背疼痛不止,每晚仅睡3~4h,患者极度悲观。
根据中医辨证,采用清胰化积法处方治疗7d后,患者竟然明显好转。
由于之后患者病情稳定,故没有给予放、化疗等抗癌疗法,仅以清热化积中药连续用药为主治疗。
此后,患者一直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
晚期胰腺癌预后凶险,一般3个月左右死亡,而该患者治疗一年后病情稳定,CT扫描检查示胰腺肿瘤病灶也稳定,似乎出现了奇迹。
由于经验不足,一直没有变方,继续原法则又治疗了2年。
患者至今仍然存活良好,已生存11年。
长期以来,辨证论治一直主导中医临床治疗和研究。
相反,中医病机理论和辨病论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似乎并未得到较好的研究和发展。
中医病机理论与辨病论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中医和现代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两者诊治原则之间能否借鉴或结合,能否用中医古代治病的思想来治疗现代疾病,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介绍笔者对胰腺癌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病论治的体会,供临床医生参考。
1胰腺癌的病因病机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认识:内因包括七情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及寒温不调,饮食失节,恣食肥腻、醇酒厚味等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外因为“湿、热”毒邪直接侵入人体。
内、外因所致湿、热毒邪互结,久之积而成瘤〔13〕。
由于一贯以来,湿、热、毒三者概念并无明显的界定,本文将其明确为湿毒、热毒以及湿毒和热毒的交织。
1.1胰腺癌常见症状多由湿热内生引起,或为“湿、热”毒邪所致胰腺癌的症状体征多表现为纳差食少、大便溏泻、脘痞腹胀、恶心呕吐、胃脘痛等胃肠道症状,以及黄疸、消瘦、腹水。
注重整体调理阴阳)))吴承玉教授治疗肿瘤经验李 杰1,指导:吴承玉2(1.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摘 要:吴承玉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她认为脏腑虚损,正气虚弱,气血不足,内为七情所困,外为六淫侵扰,导致阴阳失调是肿瘤发生的主要病机。
因此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辨证灵活,特别注重整体,扶正祛邪。
关键词:肿瘤;中医药疗法;吴承玉中图分类号:R 249;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6)10-1241-01收稿日期:2006-02-28作者简介:李杰(1960-),女,山东烟台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证候规范化及中医体质研究。
导师吴承玉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30余年,博览群书,取其所长,尤其是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收获颇丰,现将其注重整体,调整阴阳治疗肿瘤的总体经验介绍如下。
1 注重整体调整阴阳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0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的辨证论治为其核心。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脏腑虚损,正气虚弱,气血不足,内为七情所困,外为六淫侵扰,导致阴阳失调,痰浊、瘀血、热毒相互搏结,日久而成。
在肿瘤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脏腑虚损,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是根本。
正如5内经6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0。
阴阳的相互制约及消长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若用中医的阴阳理论来分析癌基因和抗癌基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一对矛盾。
正常人体内,抗癌基因负责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及其不同特性的表现;而癌基因与细胞的增殖生长有关。
正常情况下,他们是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
中医学称之为、/相生相克0、/一阴一阳0、/阴阳平衡0的关系。
如果人体在致癌剂、辐射等致癌因素的影响下,抗癌基因受到损伤,癌基因就会异常活跃,两者失去协调。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近年来,虽然医学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猪胰的偏方治疗方案,旨在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一、猪胰偏方治疗方案的背景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多为晚期,预后较差。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创伤大、放疗和化疗副作用明显等。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猪胰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生津止渴、健脾养胃等功效。
近年来,有关猪胰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逐渐增多,表明猪胰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猪胰的偏方治疗方案,旨在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二、猪胰偏方治疗方案的具体方法1. 猪胰的采集与制备(1)采集:选用健康猪胰,清洗干净,剔除脂肪、血管等杂质。
(2)制备:将猪胰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腥味,然后切成薄片或条状,晾干。
2. 猪胰的服用方法(1)内服:将猪胰片或条状物泡水,浸泡时间可根据个人口感调整。
每日服用2-3次,每次10-15克。
(2)外敷:将猪胰片或条状物与蜂蜜混合,制成膏状。
将膏状物敷于患处,用保鲜膜包扎,保持8-12小时。
每日1次。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1)手术:在手术前,可提前服用猪胰,以增强体质,提高手术成功率。
(2)放疗:放疗期间,可配合猪胰治疗,减轻放疗副作用。
(3)化疗:化疗期间,可服用猪胰,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猪胰偏方治疗方案的注意事项1. 猪胰的采集与制备:选用健康猪胰,确保无病源感染。
2. 服用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猪胰的服用剂量,避免过量。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猪胰偏方治疗方案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4. 定期复查:患者在服用猪胰偏方治疗方案期间,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注重整体调理阴阳——吴承玉教授治疗肿瘤经验
李杰;吴承玉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6(33)10
【摘要】吴承玉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她认为脏腑虚损,正气虚弱,气血不足,内为七情所困,外为六淫侵扰,导致阴阳失调是肿瘤发生的主要病机。
因此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辨证灵活,特别注重整体,扶正祛邪。
【总页数】1页(P1241-1241)
【关键词】肿瘤;中医药疗法;吴承玉
【作者】李杰;吴承玉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R273
【相关文献】
1.吴承玉诊治肿瘤的经验与思路 [J], 丁以艳
2.吴承玉教授诊治肺癌经验 [J], 黄磊;吴承玉
3.吴承玉教授辨治癫痫经验撷要 [J], 骆文斌
4.吴承玉教授治疗奶癣的临床经验 [J], 朱亮;朱波
5.吴承玉教授诊治中风的经验与思路 [J], 孙慧丽;吴承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