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诊治指南(2014版)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7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2015-02-17 23:04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字体大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 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 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 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
该指南发布以来,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有关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分级方法、局部相关并发症定义、外科干预时机和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增补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急性胰腺炎诊治。
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且依照新的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主要讨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一、临床诊断(一)定义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AP 的主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常伴有腹胀及恶心呕吐。
临床体征轻症者仅表现为轻压痛,重症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偶见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rner 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 征)。
腹部因液体积聚或假性囊肿形成可触及肿块。
可以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
增强CT 为诊断AP 有效检查方法,Balthazar CT 评级(表1)、改良的CT 严重指数评分(modified CTseverity index,MCTSI)(表2)常用于炎症反应及坏死程度的判断。
胰腺癌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规范循证学指南(完整版)成人胰腺肿瘤中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及其变异亚型,手术依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
术后病理标本中肿瘤浸润范围、切缘状态等各项病理学指标的评估是评判肿瘤预后的最关键因素,而完成这一精准评估的前提是对胰腺切除标本精准全面的取材和规范化病理报告。
这不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高质量的管理,而且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准确和详尽的病理数据。
此外,新辅助治疗引起的肿瘤退缩已被证明可提高肿瘤可切除性和(或)切缘阴性(R0切除)的概率,进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因此,经过新辅助治疗的胰腺癌手术标本也越来越多。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为新辅助治疗后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制定规范化的病理学检查和报告指南,这也导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对肿瘤退缩和切缘状态等病理学指标评估的差异。
为规范我国胰腺癌病理诊断,由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中华胰腺病杂志》牵头,组织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影像医学、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美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 Ⅱ)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依据已发表的文献,广泛征询专家意见,采用改良Delphi法,通过多轮投票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胰腺癌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中的关键问题,共形成11条推荐意见。
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成立指南起草小组对指南进行起草和修订,最终制定了《中国胰腺癌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规范循证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