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新区旅游开发模式探讨(63页)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63
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
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5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
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
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
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
曲江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讨作者:石柳清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7期【摘要】文章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概述了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曲江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概括出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政府主导、市场导向;构建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机制;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关键词】曲江新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一、相关概念《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把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业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综合型产业,是指为游客直接或者间接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1、内在动力(1)两大产业本质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属于绿色无烟产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2)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在以生产服务产品为主的经济时代,文化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两大产业的融合互补发展能提升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又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2、外在动力(1)政治推动力。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等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各个地方政府也十分支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利的政策措施。
(2)经济推动力。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强大的国家实力可以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3)社会推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加深,旅游产业必须引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详解华侨城、曲江新区旅游地产盈利模式旅游地产是旅游和地产在互补互助中的联姻,而旅游地产的模式众多,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地产盈利模式为华侨城模式和曲江模式。
旅游地产是旅游和地产在互补互助中的联姻,可以说,旅游和地地产的联姻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相互促进的良好架构。
而旅游地产的模式众多,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地产盈利模式为华侨城模式和曲江模式。
一、华侨城旅游地产盈利模式分析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华侨城成功开创了一种旅游与地产结合发展的全新而独特的经营模式——“华侨城模式”,这种模式应经成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良性互动的经典范例,目前华侨城模式已经衍生出欢乐谷模式、三洲田模式、欢乐海岸模式三种具体的模式。
华侨城的模式具有突出特点:旅游开道、大规模综合开发、旅游和房地产良性互动、超前的科学规划。
华侨城的盈利模式——高利润是华侨城快速做强的驱动器。
华侨城目前的旅游盈利主要来自主题公园,包括欢乐谷、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
但这部分的盈利显然在华侨城的整个盈利只是凤毛麟角。
随着香港迪斯尼扩建、上海迪斯尼获批,为应对竞争,华侨城将寻求新型的盈利模式,拟向文化产业转型、启动商业巡演、动漫集合等一系列文化衍生消费产业链。
1.地产盈利按照权威周刊得到以下数据,目前包括波托菲诺尚未开发的规划建筑面积,华侨城区域内约有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尚待开发,若乘以5000元/平方米的毛利,总利润将达到100亿元。
按照2003年开发速度,乐观估计开发速度可以达到每年15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足够华侨城持续快速开发10年。
“以华侨城旅游地产的开发经验,主题公园对房价的支撑大约是2000元/平方米。
”肖德中介绍,天鹅堡一期当时卖到8500元/平方米,而附近白石洲的房价只有6000元/平方米;北京世纪华侨城项目在朝阳区南磨房,项目附近的楼盘达到了6500元/平方米。
除了房价整体上涨的因素,世纪华侨城主题公园的筹建对它的房价是有贡献的。
波托菲诺项目中,2004年开盘的10万平方米天鹅堡二期均价达到了9800元/平方米,目前已经卖到10000元/平方米。
论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李茜【摘要】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发展理念上的大气磅礴.依托丰富的资源,产业运营的成功经验等优势,但缺乏文化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价值链不够完整,产品创新滞后,营销力度不够,品牌效应较弱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下,需要从确立支柱产业.关注品牌经营,明确市场定位,完善产业链条,品牌产品创新等方面突破发展.【期刊名称】《商洛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4)003【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SWOT分析;西安曲江;文化旅游产业【作者】李茜【作者单位】西安市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2007年8月,西安曲江新区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被誉为“南有华侨城,北有曲江”,成为西北一个耀眼的文化产业新星。
随着山东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和沈阳棋盘山开发区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在跨越式发展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在各具特色、四分天下的格局下,西安曲江新区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该深入分析,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1.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1)理念优势:气度曲江新区以“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五年一巨变”的豪情,每年创造一个建设新亮点,实现了旋风式的发展,由不为人知成为古都西安的“文化名片”和“城市会客厅”[1]。
同时坚持开发思路创新,坚持运营模式创新,完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工程和城市新区建设的协调统一,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曲江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实践,是对生态建设和文化复兴的科学创新,是在西安这座文化厚土上对历史遗存与现代城市文明和谐共生的有益尝试。
这种横跨古今、白手起家的气度正是曲江新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资源优势:丰富曲江新区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优势,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4A级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2]。
浅谈“曲江模式〞对武汉文化产业开展的启示浅谈“曲江模式〞对武汉文化产业开展的启示【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开展的新型行业,以其无污染,低消耗的特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能的朝阳产业,逐渐开展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大,在沿海兴旺地区开展速度尤为迅猛。
曲江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两个文化投融资开展平台之一,自2002年以来,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理念,着手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注重大文化工程带动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城市人文生态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步开展,形成了“文化+旅游+人居+商业〞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武汉文化产业开展正处于建设的起步开展阶段,武汉市政府已出台的文化开展策略,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
武汉文化产业的开展更需要借鉴其他城市开展的经验。
【关键词】曲江模式武汉文化产业一、曲江园区现状及分析1、曲江园区运营模式园区开展现状。
曲江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2003年正式更名为“曲江新区〞,该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理念,进行大手笔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同时涉及房地产、餐饮、酒店、商贸、网络、科教、文化艺术品等产业门类,根本形成具有特色的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2002年以来,曲江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亿元。
其中,在根底设施建设方面,园区已根本完成“七通一平〞,园区绿化覆盖率到达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6.9平方米,优良的人居和投资环境为曲江开展奠定了根底。
其次,曲江新区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曲江会展中心等一大批重大文化工程,这些工程提升了城市价值和城市品位,对吸引外资、加快园区开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再次,曲江园区开展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展的根底上,拓宽文化产业门类,聚集文化产业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
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曲江模式研究一、曲江模式的发展历程曲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一部分,也是西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曲江就以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1990年代初,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原有的曲江景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西安市政府开始探索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步打造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南郊,总规划面积约为42.6平方公里,涵盖了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文化商务区、曲江科技产业园等多个功能区。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曲江新区从无到有,建设成了一个集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创意设计、科技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区。
曲江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投资,更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引领和催生。
二、曲江模式的发展特点1. 文化产业为主导曲江模式的核心就是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发展。
在整个区域的规划和建设中,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文化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曲江新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依托曲江遗址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积极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和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2. 产业融合发展曲江模式注重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通过建设文化旅游景区、商务会展中心、科技产业园等多种功能区域,实现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曲江文化商务区不仅是一个商务服务中心,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曲江科技产业园不仅是一个科技创新基地,还是文化科技产业的交流平台。
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得曲江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复合化。
3. 创新驱动发展曲江模式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大力引进和孵化文化创意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科技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还积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动漫游戏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曲江报告2006-07-14 00:00三年弹指一挥间。
2002年8月15日,《曲江宣言》提出“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2005年8月15日,“世界因曲江而重新寻回西安”,“宣言”的力量在于真正的“事变”。
曲江开发,与天奋战,与地奋战。
《唐颂》三部曲: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是首战。
现代战争,首战即是决战。
高潮还在继续,“200亿打造西部第一文化品牌”,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超越,盛世演绎,一步比一步更精彩,一部比一部更经典。
气魄、手笔、胆识,智慧、激情、境界,科学、团队、资源,文化、艺术、风格。
思想的海拔决定创新的高度,居高声自远。
民族的、世界的、市场的、多元的,动态的、参与的、生态的、和谐的。
大唐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历程曲江胜境目光如果可以穿透时空,那么,站在著名的大雁塔上鸟瞰:曲江,是一种情怀——盛世胜境是两种风格——唐风和现代兼容和谐是三条轴线——景观大道、游览长廊、博览干线是四大开放空间——大雁塔周边千亩博物苑,大唐不夜城,大唐文化艺术长廊,1000亩湖面的丝绸之路风情园。
是五大古迹——大雁塔、秦二世陵、汉宣帝杜陵、曲江池遗址、青龙寺。
是六大主题公园——曲江海洋世界、曲江大唐芙蓉园、曲江欢乐世界、曲江电影城、曲江爱情谷、曲江民风博览园。
旅游轻轨将会把这些项目串联,从西方到东方,从历史到现代,从现实到想象……盛世宏图,纵横开阖。
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唐文化音乐喷泉广场2002年12月以前,这里是占道为市、交通瓶颈、管理死角。
时间浓缩,奇迹诞生。
一年规划、设计,6个月拆迁,7个月建成,堪称“古代风韵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2003年12月31日夜,北广场建成开放。
零下的气温不能阻止市民的热情,古城万人空巷,广场周边5公里内交通堵塞,游人超过10万。
大唐芙蓉园——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2005年农历的三月三日,也注定要写入西安史册。
浅谈“新旅游时代”——西安曲江带来的启示浅谈“新旅游时代”——西安曲江带来的启示近日,收到了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给我寄来的一本书——《一座城市的文化穿越——西安曲江模式》。
该书以新鲜活泼的语言,记述了西安曲江开发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八年来的经历和成绩,给我们展示了敢于创新的曲江人如何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秉承大唐遗风、再现盛世曲江、建设和谐城市的宏大气魄。
曲江人的实践证明:规划梦想是可以写出来的,现实梦想只能是干出来的。
曲江人创造的曲江模式,有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
而从我的与业角度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启示,是曲江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兴起却极大地推劢了西安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曲江把西安旅游产业带进了“新旅游时代”,使西安成为了“新旅游时代”的样板,曲江也就成了这个新旅游时代的典型。
“新旅游时代”的提法,是笔者在2007年宁波东钱湖的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式推论。
这一提法提出后,受到了同行、与家、学者的关注,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我探讨,也使我的最初提法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现在,在曲江模式中得到印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旅游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兴起、成长的旧旅游阶段,目前正处于由“旧旅游时代”向“新旅游时代”过渡的转型期。
所谓“旧旅游时代”,是指我国旅游发展的前期阶段,即以游览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时代;“新旅游时代”,是指我国旅游发展的新阶段,即以休闲体验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时代。
西安曲江的成功开发,使得西安成为最先跨入“新旅游时代”的样板城市。
“新旅游时代”不“旧旅游时代”不同,新旅游时代将会出现许多新变化,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旅游线路的组合化、旅游服务的精细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管理的标准化、旅游内涵的文化化、旅游经济的产业化、旅游市场的国际化、旅游营销的品牌化。
我称之为:新旅游时代的“新十化”。
“旧旅游时代”不“新旅游时代”究竟存在哪些差异?首先,内涵方面有差异:“旧旅游时代”游览观光追求美好感观,“新旅游时代”休闲体验,追求美好意境。
“曲江模式”再造西安形象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距市中心最近距离5公里。
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园林遗址为中心,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
曲江新区不仅是陕西省振兴旅游的重大工程,也是未来3至5年西安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曲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她兴起于秦,繁盛于隋唐,历时近1300年之久,是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曲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有秦二世陵、汉宣帝杜陵、唐城墙遗址、大慈恩寺、曲江寒窑等文物古迹。
目前,曲江还拥有西安曲江水厂、西安南郊水厂等西北稀缺的水资源优势;拥有科教文化、商贸会展等众多城市资源和设施。
按照发展规划和新区总体规划,曲江新区将建设成为以盛唐文化为特色,集旅游、居住、休闲、会展、商贸、科教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发展新区,中国西部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中心。
为了使这颗闪耀着盛唐文化的璀璨明珠重现昔日的辉煌,曲江人正在以现代化城市经营者的姿态,以保护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以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市场化为目标,努力将曲江建设成为一个社会风貌最佳、生态环境优美、古都风韵与现代风采完美结合的城市新区,再现“大唐盛景”。
城市运营,曲江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一期规划面积为15.88平方公里,2003年3月27日,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曲江新区在一期规划面积的基础上扩大到47平方公里,东起马鸣路,西至翠华南路、纬一街、长安南路南段,北起小寨东路、西影路,南至雁塔区南界址,成为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曲江新区旅游发展局局长卢强介绍,新区自1996年启动至2002年底,先后投入资金3.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新区大部分市政配套。
2002年7月,原西安高科集团总经理、西北第一地产品牌“紫薇地产”的创建者段先念全面主持曲江开发建设后,以土地经营为突破口,寻找制约曲江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把城市运营商引入曲江开发,取得了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