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周长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9
图形的周长练习题图形的周长练习题在数学学科中,图形的周长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它是指图形边界上的长度总和。
通过解决图形的周长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本文将通过一些例题,帮助读者加深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一、矩形的周长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矩形的周长计算。
矩形是一种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它的对边长度相等。
假设一个矩形的长为a,宽为b,那么它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周长 = 2a + 2b例如,如果一个矩形的长为5cm,宽为3cm,那么它的周长为:周长= 2 × 5 + 2 × 3 = 16cm二、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是一种具有四个相等边长的四边形。
由于它的四条边长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周长= 4 × 边长例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cm,那么它的周长为:周长= 4 × 6 = 24cm三、三角形的周长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三角形的周长计算。
三角形是一种具有三条边的多边形。
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那么它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周长 = a + b + c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5cm,那么它的周长为:周长 = 3 + 4 + 5 = 12cm四、圆的周长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圆的周长计算。
圆是一个特殊的图形,它的边界是一个连续的曲线,称为圆周。
圆的周长通常称为圆周长或圆的周长。
假设一个圆的半径为r,那么它的周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周长= 2πr其中,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5cm,那么它的周长为:周长= 2 × 3.14 × 5 = 31.4cm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周长相关的问题。
除了计算周长,我们还可以通过已知周长来推导其他信息。
例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0cm,我们可以通过周长公式反推出它的边长为5cm。
图形周长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界长度总和。
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可以通过分割成不同形状的组成部分,来计算周长。
周长通常用符号“P”表示。
1.2 周长的意义周长是用来表示图形边界长度的参数,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图形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周长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边界长度,比如树木的周长、房屋的周长等。
对于建筑师、设计师来说,周长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数,它能够帮助他们精确地计算各种不规则图形的大小。
1.3 周长的单位周长的单位通常与长度单位相同,比如米、厘米、毫米等。
在计算周长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长度单位来选择适当的单位。
二、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2.1 矩形的周长矩形的周长就是其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假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则其周长P=2a+2b。
2.2 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所以正方形的周长P=4a,其中a为正方形的边长。
2.3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又称为圆周长,用符号C表示。
它的计算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半径,π为圆周率。
圆周长是圆形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与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紧密相关。
2.4 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其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假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则其周长P=a+b+c。
2.5 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就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两条长边的长度分别为a、b。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P=2a+2b。
2.6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其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假设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为a、b,其周长P=2a+2b。
2.7 梯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就是其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假设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两条斜边分别为c、d,则其周长P=a+b+c+d。
2.8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通常是通过将其分割为不同形状的组成部分,然后计算每个部分的周长,再将它们求和得到。
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我们需要注意分割的方法和计算技巧,以及处理计算结果时的精度要求。
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
无论是建造房屋、设计花园,还是解决数学问题,了解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周长。
简单来说,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都有各自特定的周长计算公式。
矩形的周长计算相对较为简单。
矩形有两条长度相等的长边和两条长度相等的短边,我们分别用字母 a 和 b 表示长边和短边的长度。
那么矩形的周长 C 就等于 2×(a + b)。
比如说,一个矩形的长边是 5 厘米,短边是 3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 2×(5 + 3) = 16 厘米。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我们用字母 s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 C 就等于 4s。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它的周长就是 4×4 = 16 厘米。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稍微复杂一些,因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可能各不相同。
我们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那么三角形的周长 C 就是 a + b + c。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 3 厘米、4 厘米和 5 厘米,它的周长就是 3 + 4 + 5 = 12 厘米。
圆形的周长计算则需要用到圆周率π。
我们用字母r 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周长 C 等于2πr。
如果用字母 d 表示圆的直径,那么圆的周长C 也可以表示为πd。
通常情况下,我们取圆周率π约等于 314。
比如说,一个圆的半径是 2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 2×314×2 = 1256 厘米;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 6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 314×6 = 1884 厘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组合图形周长的情况。
比如一个由矩形和半圆形组成的图形,我们需要分别计算出矩形的周长和半圆形的周长,然后将它们相加。
数学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在数学中,几何图形是我们常见的概念之一。
而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是我们初学数学时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导数学定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以几何图形的不同类型为划分,介绍计算各种几何图形周长的方法和公式。
一、线段和直线在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是线段和直线。
线段是连接两个点的线段,而直线是无限延伸的线段。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线段的长度来求得其周长。
计算线段的长度使用的是距离公式:d = √((x2 - x1)² + (y2 - y1)²),其中(x1,y1)和(x2,y2)分别是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线段的长度。
二、多边形多边形是由多个线段和顶点所构成的图形。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多边形的类型以及已知信息来确定。
1. 矩形矩形是一种四边形,它的边长分别为a和b。
可以使用矩形的周长公式来计算其周长:c = 2(a + b)。
2. 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边长都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简化为:c = 4a,其中a是正方形边长。
3.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构成的图形。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等已知信息,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来计算周长。
但是,如果已知三边的长度,则可以直接使用三边之和来计算周长:c = a + b + c。
4. 多边形对于一般的多边形,如果已知所有边长,则可以直接将其边长相加来计算周长:c = a1 + a2 + a3 + … + an。
三、圆圆是几何中一个重要的图形,计算其周长需要确定其半径或直径。
圆的周长公式可以简化为:c = 2πr 或c = πd,其中π是一个常数,可以取近似值3.14159。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公式各有不同。
对于线段和直线,我们使用距离公式来计算长度;而对于多边形,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周长;至于圆形则可以使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周长计算公式大全周长是几何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二维图形边界的长度。
对于不同的图形,周长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各种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一、矩形矩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2 × (长 + 宽)。
这个公式简单易懂,只需将矩形的长和宽相加,然后乘以2即可得到周长。
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4 × 边长。
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只需将边长乘以4即可得到周长。
三、圆形圆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2 × π × 半径。
其中,π是一个无理数,约等于3.14159。
要计算圆形的周长,只需将半径乘以2π即可。
四、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 边长 a + 边长 b + 边长c。
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条边。
这个公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五、椭圆形椭圆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比较复杂,通常使用近似公式:周长≈ π × (长半轴 + 短半轴) × 2。
其中,长半轴和短半轴分别代表椭圆形的两个半轴长度。
六、多边形对于多边形,其周长计算公式为:周长 = 所有边长之和。
例如,五边形的周长就是其五条边的长度之和。
对于不规则多边形,需要逐条测量并相加各边的长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图形外,还有许多其他复杂的图形也有相应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图形的特点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周长计算公式大全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图形。
掌握这些公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
无论是制作家具、设计建筑还是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形的周长练习题在数学学习中,图形的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对我们理解和计算图形的边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给出一些图形的周长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一、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之一,由三条线段组成。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需要将三条边的长度相加。
例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cm、7cm和9cm,求其周长。
解:周长 = 5cm + 7cm + 9cm = 21cm二、矩形的周长矩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其相邻边长度相等。
计算矩形的周长需要将长和宽相加后乘以2。
例题2:已知一个矩形的长为6cm,宽为4cm,求其周长。
解:周长 = (6cm + 4cm) × 2 = 20cm三、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其四个边长相等。
因此,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将边长乘以4。
例题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cm,求其周长。
解:周长 = 3cm × 4 = 12cm四、圆的周长圆是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周长被称为圆周长或周长。
圆的周长与其半径和直径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
例题4: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10cm,求其周长(取π近似值为3.14)。
解:周长 = 直径× π = 10cm × 3.14 = 31.4cm五、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是指有多个边的封闭图形。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需要将各边长度相加。
例题5:已知一个五边形的各边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 和7cm,求其周长。
解:周长 = 3cm + 4cm + 5cm + 6cm + 7cm = 25cm六、综合练习题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综合的图形周长问题。
例题6:如下图所示,ABCD是一个矩形,E是一个正方形,求图形的周长。
(图略)解:首先计算矩形的周长:周长 = (AB + BC) × 2= (6cm + 8cm) × 2= 28cm然后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周长 = 边长 × 4= 4cm × 4= 16cm最后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加:周长 = 28cm + 16cm= 44cm综上所述,图形的周长为44cm。
三年级周长各种题型的分析和解答一、矩形周长计算例题:一个矩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答:矩形的周长是长和宽的两倍之和。
所以周长= 2 × 长+ 2 × 宽= 2 × 6 + 2 × 4 = 20厘米。
二、圆周长计算例题: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答:圆的周长是2π乘以半径。
所以周长= 2π × 3 = 18.84955592153876厘米。
三、多边形周长计算例题:一个五边形的每个边长都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解答:多边形的周长是所有边长的总和。
所以周长= 边长× 边数= 4 × 5 = 20厘米。
四、组合图形周长计算例题:有两个正方形,一个大一个小,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两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
解答:组合图形的周长是各个图形周长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
在这里,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18厘米和36厘米,重叠部分是6厘米,所以组合图形的周长是18 + 36 - 6 = 48厘米。
五、周长等式应用例题: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求它的边长。
解答: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周长= 边长× 3。
所以边长= 周长/ 3 = 18 / 3 = 6厘米。
六、周长与面积关系应用例题:一个矩形的周长是20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求它的长和宽。
解答:矩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
设矩形的长为x厘米,宽为y厘米,则有方程组:{x + y = 10; x y = 30;}解得[{x: 6, y: 4}]所以矩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
七、周长与体积关系应用例题: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它的体积和周长。
解答:圆柱的体积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再乘以高,而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π乘以半径。
所以体积= π × 3² × 5 = 135π立方厘米,底面周长= 2π × 3 = 18.84955592153876厘米。
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各种图形的周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 公式:C=2(a+b)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公式:a=C÷2-b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公式:b=C÷2-a正方形周长=边长×4 公式:C=4a正方形边长=周长÷4 公式:a=C÷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 C =2πr圆的直径=周长÷圆周率公式:d=C÷π圆的直径=半径×2 公式:d=2r圆的半径=直径÷2 公式:r= d÷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公式:πr+d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公式:S=ab长方形的长=面积÷宽公式:a= S÷b长方形的宽=面积÷长公式:b= S÷a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2正方形边长=面积÷边长公式:a= S÷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公式:S=ah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公式:a= S÷h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公式:h= S÷a三角形面积=底×高÷2 公式:S=ah÷2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公式:a= S×2÷h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公式:h= S×2÷a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公式:a= S×2÷h-b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公式:b= S×2÷h-a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公式:h= S×2÷(a+b)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πr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公式:S=Ch表面积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h+bh)×2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公式:S=6a2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公式:S=C h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公式:S=S侧+2 S底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将近似长方体平放得到:圆柱体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V=Ch÷2×r=2πr÷2×r=πr×r)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Sh÷3或1/3Sh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应用题类型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归一问题:单一量×数量=总量总量÷单一量=数量总量÷数量=单一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其他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周长的含义和测量方法1.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封闭图形的总体大小。
2. 测量周长的方法包括使用尺子、软尺、绕线法、测量轮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对于矩形来说,周长等于两倍长加两倍宽,即周长=2*(长+宽)。
4. 对于正方形来说,周长等于四边的边长之和,即周长=4*边长。
5. 对于圆形来说,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圆周率),即周长=π*直径。
6. 对于三角形来说,周长等于三边的长度之和,即周长=边1+边2+边3。
7. 周长是封闭图形的一个重要属性,能够用于计算和比较图形的大小。
8. 在数学中,周长是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英寸等)来表示的。
9. 周长的概念也适用于各种封闭形状,包括多边形、椭圆、不规则图形等。
10. 测量周长时,需要确保测量工具与图形边界保持紧密贴合,避免出现误差。
11. 周长的计算是基本的几何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在日常生活中,周长的概念也经常被用到,比如计算园地的围栏长度、房间的周长等。
13. 周长是一种描述形状大小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14. 在工程和建筑领域,测量周长是评估和设计各种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15. 通过测量周长,可以了解一个图形的外围长度,从而为后续的计算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16. 周长的概念也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块的周界长度、公园的围栏长度等。
17.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测量工具和设备能够更准确、更高效地测量周长。
18. 在地理学和地图制图中,周长的测量有助于绘制准确的地图和地形图。
19. 学习和理解周长的概念可以培养人们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感知能力。
20. 引入周长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21. 使用不同单位测量周长时,需要进行单位转换,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2. 在几何学中,周长是描述封闭曲线的长度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3. 计算周长时,需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避免因误差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小学数学所有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表面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 2 C = (a+b) X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C = 4a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S = a 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 = a X a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十2 S = ah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S =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 2 S = (a+b)h 宁2直径二半径X 2 d=2r 半径二直径十2 r=d - 2圆的周长二圆周率X直径=圆周率X半径X 2 C =n d= 2n r 圆的面积=圆周率X半径X 半径S =兀/ =n (d - 2) 2 =n (C - 2n ) 2圆环R —外圆半径 r —内圆半径 D —外圆直径 d —内圆直径S =n (R2 -r 2 ) =n (D2 -d2 ) - 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 2 S = 2(ab+ac+bc) 长方体的体积=长X 宽X高 V = abc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X棱长X 6 S = 6a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V = a3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表长度单位换算1 千米=1000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厘米1 米=100厘米 1 厘米=10 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 平方千米 =100公顷 1 公顷=10000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 1 立方米 =1000 升重量单位换算1 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 1 千克=1 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 年=12 月大月(31 天)有:1\3\5\7\8\10\12 月小月(30 天)的有:4\6\9\11 月平年 2 月 28 天, 闰年 2 月 29 天平年全年 365 天, 闰年全年 366 天1 日=24 小时 1 时 =60 分1 分=60 秒 1 时=3600 秒* 1 世纪=100年;* 1 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 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 30 天* 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 天* 1 天= 24 小时 * 1 小时 =60 分 * 一分 =60 秒(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