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第五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课次: 13、 14课题: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一、教课目标:1.写出香豆素的母核构造。
2.描绘香豆素的构造特点及其分类。
3.简述香豆素的生物散布。
4.详述香豆素和基天性质及惯例检识方法。
5.简述木脂素的基本构造、性质、药用价值。
6.说出秦皮、补骨脂、白芷中的香豆素成分及五味子中的木脂素成分。
二、教课内容:1.香豆素、木脂素概括。
2.香豆素、木脂素的构造、分类。
3.香豆素、木脂素的性质、检识。
4.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的提取、分别和检识。
5.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实例:秦皮香豆素、补骨脂香豆素、袓师麻甲素;五味子。
三、育人目标:经过对香豆素、木脂素类化合物构造和性质的系统学习,在学习古人间接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构造与效能的辩证关系,加强存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四、要点:香豆素构造分类。
详述香豆素的基天性质和检识。
香豆素的提取、分别。
秦皮香豆素、补骨脂香豆素、袓师麻香豆素。
五、难点:香豆素构造、分类与香豆生性质、检识。
六、教课内容剖析及教法设计:(一)教课过程:1.组织教课: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课日记,见机而作,组织好讲堂纪律。
2.课程引入:3.展现目标:4.进行新课:第一节香豆素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宽泛散布于高等植物中,特别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量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
在植物体内,它们常常以游离状态或与糖联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构造与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依据其构造特点可分为四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喃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及其余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这种是指仅在苯环有代替基的香豆素类。
绝大多半香豆素在C-7 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量例外。
伞形花内酯,即 7-羟基香豆素能够以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其余C-5,C-6,C-8 位都有含氧基团代替的可能,常有的基团有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
(二)呋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构造中的呋喃环常常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成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成环后有时陪伴着失掉 3 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
第五章香豆素和木脂素第一节香豆素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
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分子中苯环或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存在,如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其中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有机会与邻位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的结构,因此可将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这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
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其他C-5、C-6、C-8位都有存在含氧取代的可能,常见的基团有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氧基等。
异戊烯基除接在氧上外,也有接在碳上的,而且以C-6和C-8上出现较多。
如茵芋苷、茵陈素。
(二)呋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有时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
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线型分子由C6-异戊烯基与C7-羟基成环,三环处在-直线上。
角型分子由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成环,处在-条折角线上。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
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此型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C-6或C-8位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按吡喃环骈合的位置也可分为线型和角型。
此外还发现5,6-吡喃骈和双吡喃骈香豆素的存在。
⾹⾖素和⽊脂素第六章⾹⾖素和⽊脂素第⼀节⾹⾖素⾹⾖素(coumarins) 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酸脱⽔⽽形成的内酯,是⼀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化合物。
因早期从植物Coumarouna odorata 的种⼦(⾹⾖)中得到,具有新刈⼲草⾹⽓⽽得名。
COOH OHHH 顺式邻羟基桂⽪酸O O苯骈a -吡喃酮图6-2⽬前,已经发现的天然⾹⾖素类化合物1200多个,是天然药物成分的⼀个重要类群。
⾹⾖素类⼴泛分布在⾼等植物中,极少数来⾃微⽣物(如黄曲霉素、假密环菌等)及动物。
富含⾹⾖素的植物有伞形科、芸⾹科、菊科、⽊犀科等。
中药⽩芷、前胡、蛇床⼦、茵陈、补⾻脂、秦⽪等都含有⾹⾖素类成分。
植物体内,⾹⾖素类成分可分布于花、叶、茎、⽪、果(种⼦)、根等各部位,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较⾼。
⾹⾖素类成分具有多⽅⾯的⽣理活性,是⼀类重要的中药活性成分。
如,秦⽪中七叶内酯和七叶苷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成分;茵陈中滨蒿内酯、假密环菌中亮菌甲素具有解痉、利胆作⽤;蛇床⼦中蛇床⼦素可⽤于杀⾍⽌痒;补⾻脂中呋喃⾹⾖素类具有光敏活性,⽤于治疗⽩斑病;前胡中的⾹⾖素具有⾎管扩张作⽤;某些双⾹⾖素具有抗维⽣素K 样作⽤,可作为抗凝⾎药物;胡桐(Calophyllum lanigerum )中⾹⾖素(+)calanolide A 是强⼤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前正作为抗艾滋病药物进⾏研制。
⼀、⾹⾖素的结构与分类⾹⾖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的结构,⼤多⾹⾖素类成分只在苯环⼀侧有取代,也有部分⾹⾖素在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
常见的有-OH ,-OCH 3,异戊烯氧基及其衍⽣物等。
在α-吡喃酮环⼀侧,3,4位均可能有取代,常见的取代基是⼩分⼦烷基、苯基、羟基、甲氧基等。
⾹⾖素类成分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在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7-位羟基是否和6,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吡喃环来进⾏,通常将⾹⾖素类化合物分为简单⾹⾖素、呋喃⾹⾖素、吡喃⾹⾖素、其他⾹⾖素四类。
中药鉴定学讲义:香豆素和木脂素内容提要: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2.香豆素的理化性质;3.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4.香豆素的结构鉴定;5.木脂素的理化性质;6.含香豆素、木脂素的常用中药。
第一节香豆素素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
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此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
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常见的简单香豆素的苷,如茵芋苷。
(二)呋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常常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
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
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C-6或C-8位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按吡喃环骈合的位置也可分为线型和角型。
此外还发现5,6-吡喃骈和双吡喃骈香豆素的存在。
(1)6,7-吡喃骈香豆素(线型)此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如美花椒内酯。
(2)7,8-吡喃骈香豆素(角型)此型以邪蒿内酯为代表,如沙米丁和维斯纳丁。
(3)其他吡喃香豆素5,6-吡喃骈香豆素如别美花椒内酯;双吡喃香豆素如狄佩它妥内酯。
(四)异香豆素类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中存在的多数为二氢异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代表化合物如茵陈炔内酯、仙鹤草内酯等。
第五章香豆素和木脂素一、大纲二、本章所占历年考试的3分左右。
内容提要: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2.香豆素的理化性质;3.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4.香豆素的结构鉴定;5.木脂素的理化性质;6.含香豆素、木脂素的常用中药。
第一节香豆素素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
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
分子中苯环或D-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存在,如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其中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有机会与邻位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的结构,因此可将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此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
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
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其他C-5、C-6、C-8位都有存在含氧取代的可能,常见的基团有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氧基等。
异戊烯基除接在氧上外,也有接在碳上的,而且以C-6和C-8上出现较多。
常见的简单香豆素的苷,如茵芋苷。
(二)呋喃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常常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
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
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
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
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C-6或C-8位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按吡喃环骈合的位置也可分为线型和角型。
此外还发现5,6-吡喃骈和双吡喃骈香豆素的存在。
(1)6,7-吡喃骈香豆素(线型)此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如美花椒内酯。
(2)7,8-吡喃骈香豆素(角型)此型以邪蒿内酯为代表,如沙米丁和维斯纳丁。
(3)其他吡喃香豆素5,6-吡喃骈香豆素如别美花椒内酯;双吡喃香豆素如狄佩它妥内酯。
(四)异香豆素类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中存在的多数为二氢异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代表化合物如茵陈炔内酯、仙鹤草内酯等。
(五)其他香豆素类这类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C-3,C-4上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如沙葛内酯、黄檀内酯等。
香豆素陈分中也发现二聚体和三聚体,如kotamin。
二、理化性质(一)性状游离香豆素类:多为结晶性物质,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游离香豆素多有挥发性(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并能升华。
香豆素苷类: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无香味无挥发性和升华性(二)溶解性游离的香豆素:能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三氯甲烷和乙醚;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和乙醇难溶于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三)荧光性质香豆素类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
香豆素母体本身无荧光,而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在碱溶液中荧光更为显著。
香豆素类荧光与分子中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有一定关系:①在C-7位引入羟基即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加碱后可变为绿色荧光;②在C-8位再引入-羟基,则荧光减至极弱,甚至不显荧光。
呋喃香豆素多显蓝色荧光,荧光性质常用于色谱法检识香豆素。
(四)与碱的作用及其应用香豆素类及其苷因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以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又可重新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
7位甲氧基香豆素较难开环,因为7-OCH3的供电子效应使羰基碳的亲电性降低;7-羟基香豆素在碱液中由于酚羟基酸性成盐,更难水解。
注意:长时间在碱中放置或UV光照射,则可转变为稳定的反邻羟基桂皮酸盐,再加酸就不能环合成内酯环。
香豆素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酚类或酚酸等裂解产物。
(五)显色反应1.异羟肟酸铁反应由于香豆素类具有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可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然后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2.三氯化铁反应具有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可与三氯化铁试剂产生颜色反应,通常是蓝绿色。
3.Gibb’s反应Gibb’s试剂是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它在弱碱性条件下可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显色原理:香豆素成分在碱性条件(pH9 ~10)下内酯环水解生成酚羟基,如果其对位(C—6)位无取代,则可以发生Gibb’s反应。
4.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是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它可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生成红色缩合物。
显色机理:与Gibb’s反应相似,适合于C—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成分。
可用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判断C-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
同理, 8-羟基香豆素也可用此反应判断C-5是否有取代。
三、提取与分离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提取方法(一)水蒸气蒸馏法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因具有挥发性,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
(二)碱溶酸沉法由于香豆素类具有内酯结构,可溶于热碱液中,加酸又析出。
操作:用0.5%氢氧化钠水溶液(或醇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冷却后再用乙醚除去杂质,然后加酸调节pH至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类或其苷即可析出。
注意:不可长时间加热,另外加热温度不能过高,碱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破坏内酯环。
(三)系统溶剂法香豆素类成分多以亲脂性的游离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可以用一般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2.分离方法色谱方法:吸附剂:中性和酸性氧化铝以及硅胶,慎用碱性氧化铝。
洗脱剂:常用己烷和乙醚,己烷和乙酸乙酯等混合溶剂洗脱。
除柱色谱外,其他色谱方法如制备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都有用于香豆素类分离的。
练习题多项选择题游离香豆素的提取方法有A.水蒸气蒸馏法B.碱溶酸沉淀法C.系统溶剂法D.色谱法E.分馏法『正确答案』ABC四、香豆素的波谱规律(一)UV和IR光谱UV:①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与α-吡喃酮相似,在300nm处可有最大吸收。
②未取代的香豆素,其紫外吸收光谱一般可呈现275 nm、284nm 和310nm三个吸收峰。
③如分子中有羟基存在,特别在C-6或C-7上,则其主要吸收峰均红移,有时几乎并成一峰。
④在碱性溶液中,多数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吸收峰位置较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有显著的红移现象,其吸收度也有所增大,如7-羟基香豆素的λmax325 nm(4.15),在碱性溶液中即红移至372nm(4.23),这一性质有助于结构的确定。
IR:①α-吡喃酮羰基特征吸收峰1745~1715cm-1②芳环双键吸收峰1645~1625cm-1③如果有羟基取代还有3600~3200cm-1的羟基特征吸收峰。
(二)NMR谱香豆素母核环上的质子受内酯羰基吸电子共轭效应的影响,C-3、C-6和C-8上的质子信号在较高场;C-4、C-5和C-7上的质子信号在较低场。
第二节木脂素定义:木脂素(Lignans)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
性状:无色或白色结晶,但新木脂素不易结晶。
木脂素多数不挥发,少数如去甲二氢愈创酸能升华。
游离木脂素偏亲脂性,难溶于水,能溶于苯、三氯甲烷、乙醚、乙醇等。
与糖结合成苷者水溶性增大,并易被酶或酸水解。
第三节香豆素类及木脂素类化合物研究实例一、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一)秦皮主要成分:大叶白蜡树皮中主要含七叶内酯和七叶苷。
白蜡树皮中主要含白蜡素和七叶内酯以及白蜡树苷。
以上成分均属于简单香豆素类化合物。
《中国药典》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含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的总量不得少于1.0%。
药材储藏置通风干燥处。
(二)前胡主要代表成分和主要生理活性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白花前胡以角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为主,紫花前胡以线型二氢呋喃和二氢吡喃香豆素类为主。
(知道前胡是吡喃香豆素)代表性化合物如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白花前胡丁素等。
另尚含有芸香素、紫花前胡素、前胡丙素、D-甘露醇等其他成分。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其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不少于0.90%,白花前胡乙素不少于O.24%。
药材储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三)肿节风系统化学成分预试验表明,其全草含有酚类、鞣质、黄酮苷、香豆素和内酯类化合物。
其中香豆素类主要包括异秦皮啶、东莨菪内酯等。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异秦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其中异秦皮啶含量不少于0.02%,迷迭香酸含量不少于0.02%。
药材储藏于通风干燥处。
(四)补骨脂主要成分:补骨脂内酯(呋喃香豆素),异补骨脂内酯(异呋喃香豆素)和补骨脂次素等。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两者总含量不得少于0.70%。
药材储藏置于干燥处。
二、含木脂素的中药实例(一)五味子主要成分:含木脂素约5%,近年来从其果实中分得了一系列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五味子醇、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和戊。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不得少于0.40%。
药材储藏通风干燥处,防霉。
(二)厚朴主要成分:苯环相连的新木脂素,如厚朴酚以及和厚朴酚。
《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两者总含量不得少于2.0%。
药材储藏于通风干燥处。
练习题配伍选择题A.简单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C.新木脂素D.联苯环辛烯木脂素E.简单木脂素1.前胡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是『正确答案』B2.秦皮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是『正确答案』A3.五味子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是『正确答案』D最佳选择题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E.简单木脂素类『正确答案』D二、B1、A.酚羟基B.内酯环结构C.1745~1715cm-1D.甲氧基E.3600~3200cm-1<1>、香豆素结构中α-吡喃酮引起的红外吸收在<2>、香豆素可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呈蓝绿色,是因为其有<3>、多数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是因为其结构中有<4>、香豆素可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呈红色,是因为其结构中有<5>、香豆素结构中羟基引起的红外吸收在【答案解析】:CAABEIRα-吡喃酮环:1745~1715cm处的羰基特征吸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