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节水型企业(单位)定量考核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建设部关于印发《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的通知建城[1997]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计划单列市建委,深圳市水务局:城市节约用水是贯彻两个转变的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去年,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建城[1996]593号),这对促进和指导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城市节水管理的总体水平,创建节水型城市,发展节水型经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重要基础,为推动企业节水技术进步,提高工业节水管理水平,规范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根据《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我国工业节约用水工作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
将《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深化工业节水工作,尽快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单位),为实现节水型城市目标创造条件。
各地在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告建设部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一、为促进企业合理用水,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推动企业节水技术进步,提高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制定本目标导则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行业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应当遵守本目标导则。
三、根据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建城[1996]593号),建设部CJ21-87《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等有关标准规定,制定节水型企业目标导则。
四、各级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节水型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五、节水型企业(单位)定量考核指标见附表一,基础管理考核指标见附表二。
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各项定量考核指标均不得低于各项考核指标的最低标准水平,其中定量考核指标中的1、2、4、5、8项的最低标准比标准水平低五个百分点,3项最低标准不得低于1%,6、7项最低标准不得高于5%。
省节水型企业(单位)评价标准一、适用范围省内采用节水管理措施和节水技术的企业(单位)。
二、评价程序申报节水型企业(单位)采用材料提交、材料审查、现场评价、综合评审等程序进行评价。
三、评价办法节水型企业(单位)评价指标包括基本条件、基础管理指标、技术评价指标和鼓励性指标4类,合计110分。
总分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可评为节水型企业(单位)。
四、评价指标(一)基本条件(一票否决)(二)基础管理指标(企业50分,单位60分)(三)技术评价指标(企业50分,单位40分)(四)鼓励指标(企业10分,单位10分)节水型企业(单位)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100=i r⨯+rV V V R ··················································(B.1)式中:R—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V r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的重复利用水量(m 3); V 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企业的取水量(m 3)。
2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应按下式计算:%100c ⨯+=cfcr crV V V R ············································(B.2)式中:R c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V cr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m 3/h ); V cf —间接冷却水循环系统补充水量(m 3/h )。
节能节水型企业考核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节能节水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推动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深入开展,促进成本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节能节水管理办法》、《创建节能节水型企业活动实施方案》,制定本细则,本细则适用于节能节水单位的评价考核工作。
第二条节能节水单位是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用能用水结构优化、节能节水基础扎实、节能节水效益显著的单位。
有严重浪费能源、水资源现象的,不能评为节能节水单位。
第三条本细则规定了节能节水单位的评价考核内容及要求、能耗用水指标体系、评价考核程序和评定方法。
第二章评价考核内容及要求第四条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制度体系、规划计划、统计管理、监测管理、定额管理、节能节水技术措施、合理用能用水、能耗用水单耗指标、月份考核等项目内容。
第五条制度体系。
各单位要依据国家、公司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
各单位应设有节能节水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岗位节能节水职责明确。
第六条规划计划。
各单位要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节能节水计划,制定本单位中长期节能节水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挖潜实施方案。
第七条统计管理。
各单位要定期向公司生产处报送节能节水统计报表,报表应符合公司的节能节水统计报表规范,统计分析要科学合理。
第八条监测计划。
各单位要制定本单位的节能节水监测计划,并主要利用自身力量定期开展节能节水监测或测试(如有需要,可向公司节能节水小组申请给予技术及器具支持),并有相应保证措施,以使节能节水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第九条定额管理。
各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内部的用能用水定额体系或计划指标体系,并实行用能用水定额管理或计划指标管理。
第十条节能节水技术措施。
各单位要开展节能节水潜力分析,制定有效的技术挖潜措施,并将技术分析及措施上报公司技术处,由技术处组织立项实施。
第十一条合理用能用水。
各单位要开展合理用能用水分析,优化用能用水结构,梯级用能,分质用水,积极利用新能源和非传统水资源。
常州市节水型单位考评标准常州市节水型单位考评标准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要求,结合常州市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用于评价单位在水资源管理、节水设施和设备应用、节水宣传与技术推广、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节水工作情况的一套考评指标体系。
一、水资源管理方面1. 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2. 水资源利用计划与目标:单位是否制定年度和长期的水资源利用计划与目标,并能够有效执行和实现目标。
3. 水资源考核与奖惩机制:单位是否建立了水资源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对于节水工作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浪费水资源的单位给予惩罚和警告。
二、节水设施和设备应用方面1. 室内用水设施:单位是否采用节水型厕所、节水龙头、节水型洗碗机等节水设施,以减少用水量。
2. 水表管理和监测设备:单位是否配备了水表管理和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用水情况,并进行定期的数据分析与报告。
3. 设备设施维护与更新:单位是否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设施,保持其正常运转和高效利用,对于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新和替换。
三、节水宣传与技术推广方面1. 节水宣传活动:单位是否开展了节水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册等形式,普及节水理念和知识,提高员工和群众的节水意识。
2. 技术培训与推广:单位是否组织员工参加节水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1. 水资源利用率:单位的水资源利用率是否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对于超过规定标准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2. 水资源使用行为:单位内部员工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节水习惯,如及时修复漏水、勤洗节水型衣物、合理安排浇灌等。
五、节水成果与效益方面1. 节水成果统计与评估:单位是否定期对节水工作的成果进行统计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节水经济效益:单位通过节约用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否有明确的统计数据和报告。
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经贸委、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发文单位: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经贸委江苏省环保厅文号:苏建城(2006)339号发布日期:2006-7-25执行日期:2006—7-25各市建设局(建委、市政公用局)、经贸委(经委)、环保局: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苏发[2006]10号)精神,加强对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增强全民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我们研究制订了《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用于指导全省节水型城市创建和规范节水型城市考核管理工作。
现将办法和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建设厅、省经贸委、省环保厅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附件: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为加强对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规范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申报与考核管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苏发[2005]31号)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苏发[2006]10号)要求,结合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的《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制订了《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申报、调研、考核和复查。
二、申报范围江苏省节水型城市实行申报制,全省设市城市、县城(以下称城市)均可申报江苏省节水型城市。
三、申报条件申报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的,须按照《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自审,达标后方可进行申报。
四、申报时间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复查每二年进行一次。
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在组织考核验收和复查评审的当年4月30日前受理申报材料。
五、申报程序各地按照《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进行自查,自评总分值达88分以上的城市,形成自查材料,由当地人民政府报省建设厅、省经贸委和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