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规划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6.60 MB
- 文档页数:36
城市规划的概念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生态城市发展历程中国生态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但却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于1995年开始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历程。
199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成为中国第一个试点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秉承“可持续、再生、低排放”的规划理念,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监测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随着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中国各地纷纷倡导和建设生态城市。
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指南》,明确了生态城市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具体建设指标。
该指南以滨海新区为典型代表,积极推动和引领全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的生态城市发展迅速。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融入生态理念,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006年,中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城市评估体系发布,标志着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评估体系从环境质量、生态资源、经济社会和管理能力等多个指标考核,为各地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和评价的标准。
生态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杭州以湖泊和绿地系统为核心,实施了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成功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象。
厦门通过保护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成为了一座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深圳以城市更新和创新为动力,以绿道、公园和城市森林等景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当前,中国已有200多个生态城市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20年,全国生态城市的覆盖率将达到70%以上。
同时,中国还将生态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推动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居住和产业发展需求成为难题。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趋势作者:程惠敏唐洪亚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10期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其对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着许多影响,文章结合景观规划的理论知识,分析总结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理论特性,及其未来趋势。
关键词:现代景观规划趋势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a)-0-02景观规划是景观建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科学特性。
奥姆斯特德首先使用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这个名词。
他与沃克斯的著名作品《纽约中央公园设计》中保护一些重要景观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900年前的中国,黄山成为第一个景观保护项目,这是我国景观规划思想的早期体现。
景观规划是基于人们对景观形成的自然过程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它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的应用领域,连接着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
在我国,景观规划近几年刚刚起步,有些人将景观规划与景观的生态规划以及其他类型的混为一谈,也有人将景观规划等同于风景园林规划。
另外,由于目标和内容的相似,也常与环境规划等发生混淆,鉴于此,笔者将针对景观规划的涵义、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后期能够对景观规划有更好的认识。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细化和深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景观规划必将成为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景观规划的范围、内容和性质都已经拓展的非常广泛,有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旅游度假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主题带规划设计等,那么现代景观的在继承传统的诗情画意、山清水秀的形式中,又存在哪些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呢?在技术水平上又有哪些差异呢?这也是该文试图探索的问题。
1 景观规划的涵义及特征1.1 关于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源自于园林设计和景观建筑的[1],它是以人为中心,将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构成和谐并且有效的地表空间的人类活动方式[2]。
城市规划与绿色建筑发展作业指导书第1章城市规划概述 (4)1.1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4)1.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4)1.3 城市规划的体系与任务 (5)第2章绿色建筑发展综述 (5)2.1 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5)2.2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5)2.3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 (6)第3章城市规划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6)3.1 城市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6)3.1.1 政策引导与鼓励 (7)3.1.2 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 (7)3.1.3 生态环境保护 (7)3.2 绿色建筑对城市规划的反馈作用 (7)3.2.1 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 (7)3.2.2 引导城市发展方向 (7)3.2.3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7)3.3 城市规划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 (7)3.3.1 完善政策体系 (7)3.3.2 加强技术创新 (8)3.3.3 促进产业升级 (8)3.3.4 强化人才培养 (8)3.3.5 提高公众参与 (8)第4章城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策略 (8)4.1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8)4.1.1 目标 (8)4.1.2 原则 (8)4.2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9)4.2.1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 (9)4.2.2 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 (9)4.2.3 绿色建筑产业体系 (9)4.2.4 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9)4.2.5 绿色建筑推广与普及 (9)4.3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9)4.3.1 实施策略 (9)4.3.2 评估机制 (9)第5章城市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10)5.1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0)5.1.1 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虑,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10)5.1.2 生态优先原则: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0)5.1.3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绿色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欧洲城市景观发展历程及城市景观特征一、概述欧洲作为世界上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大洲之一,其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不同国家的城市景观特征,探讨欧洲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
二、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1. 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城邦和帝国的基础之上。
城市中心的广场和宫殿建筑是当时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格注重对称、稳定和宏伟,形成了独特的古典建筑风格。
2. 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城市景观发展的转折期,城市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防御、通风和排水等城市功能,同时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宗教建筑,如教堂和修道院,这些建筑为城市增添了宗教色彩,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高潮。
大量古典建筑和雕塑被修复和建造,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对称、比例和美感,城市景观呈现出了更加优美和华丽的特征。
4.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城市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迅速扩张,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城市景观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多样化。
5. 当代在当代,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特征。
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大量的公共空间和绿化带被建设和改善,城市景观逐渐呈现出了更加宜居和宜游的特征。
三、欧洲城市景观的特征1. 多样性欧洲城市景观的特征之一就是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的代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伦敦市的剑桥大学则展现了古老的学术氛围。
2. 历史悠久欧洲城市景观的历史悠久也是其特征之一。
许多欧洲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城墙、城堡和教堂等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城市景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景观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景观规划是指以城市景观为主体,通过对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对城市景观空间进行有序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活动。
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划的初期阶段、规划的逐渐成熟阶段和规划的细致化阶段。
规划的初期阶段城市景观规划的初期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城市规划开始不仅仅注重经济增长和功能分配,而是开始关注城市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环境。
城市景观规划开始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城市景观规划主要注重城市文化、人文因素,在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提高城市品质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和方案。
规划的逐渐成熟阶段90年代初期,城市景观规划逐渐成熟。
城市景观规划的观念更加全面、深入,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应用。
在这个时期,城市景观规划主要围绕城市的形态、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态、交通等方面展开。
同时,城市景观规划也在实践中日益重视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
城市规划的日趋完善使城市景观规划也更好地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规划的细致化阶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城市景观规划已进入了一个细致化的阶段。
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与城市的实际需求、城市建设的速度和区域发展趋势紧密相关。
在这个时期,城市景观规划主要关注城市的细节规划,特别是微观环境的改善、景观养护方面的研究。
城市景观规划的细致化阶段对城市本身建设及其周边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表明,城市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也已经越来越向微观环境的改善、景观养护等方向转变。
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地发挥城市景观规划的作用,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4)1.1 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述 (4)1.1.1 定义与发展历程 (4)1.1.2 主要类型与功能 (4)1.2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4)1.2.1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4)1.2.2 符合功能,满足需求 (4)1.2.3 美学原则,艺术创新 (4)1.2.4 前期调研 (4)1.2.5 概念性规划 (5)1.2.6 方案设计 (5)1.2.7 施工图设计 (5)1.3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5)1.3.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5)1.3.2 人性化设计,关注使用体验 (5)1.3.3 科技融合,创新驱动 (5)1.3.4 文化传承,地域特色 (5)1.3.5 多学科交叉,综合集成 (5)第2章景观园林基础知识 (5)2.1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5)2.1.1 地形地貌 (5)2.1.2 气候条件 (5)2.1.3 水文与水资源 (5)2.1.4 生态环境 (6)2.2 园林植物及其应用 (6)2.2.1 植物分类与特性 (6)2.2.2 植物配置原则 (6)2.2.3 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6)2.3 景观构成要素与设计手法 (6)2.3.1 空间布局 (6)2.3.2 道路与铺装 (6)2.3.3 水景设计 (6)2.3.4 灯光与照明 (6)2.3.5 景观小品与设施 (6)2.3.6 绿化种植 (7)第3章场地分析与评价 (7)3.1 场地调查与分析 (7)3.1.1 自然条件分析 (7)3.1.2 人文环境分析 (7)3.1.3 现状问题分析 (7)3.2 场地评价与功能定位 (7)3.2.2 功能定位 (7)3.2.3 景观特色分析 (7)3.3 场地规划与设计策略 (7)3.3.1 空间布局 (7)3.3.2 景观设计策略 (7)3.3.3 生态修复与保护 (8)3.3.4 设施配套与基础设施建设 (8)3.3.5 持续发展策略 (8)第4章景观园林规划布局 (8)4.1 景观空间布局原则与方法 (8)4.1.1 布局原则 (8)4.1.2 布局方法 (8)4.2 景观节点设计 (9)4.2.1 节点分类 (9)4.2.2 节点设计要点 (9)4.3 景观轴线与道路系统 (9)4.3.1 景观轴线 (9)4.3.2 道路系统 (9)第5章水景设计 (9)5.1 水景的类型与特点 (9)5.1.1 静态水景 (9)5.1.2 动态水景 (10)5.1.3 水体与植物结合的水景 (10)5.2 水景设计原则与方法 (10)5.2.1 设计原则 (10)5.2.2 设计方法 (10)5.3 水景工程与技术 (10)5.3.1 水源及水质处理 (10)5.3.2 水景设施建设 (10)5.3.3 水景维护与管理 (11)第6章绿化种植设计 (11)6.1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 (11)6.1.1 合理布局原则 (11)6.1.2 生态适应性原则 (11)6.1.3 多样性与统一性原则 (11)6.1.4 季相变化原则 (11)6.2 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11)6.2.1 植物配置 (11)6.2.2 造景手法 (11)6.3 绿化种植施工与养护 (12)6.3.1 绿化种植施工 (12)6.3.2 绿化养护 (12)第7章景观园林小品设计 (12)7.1.1 景观小品类型 (12)7.1.2 景观小品功能 (12)7.2 景观小品设计原则与手法 (13)7.2.1 设计原则 (13)7.2.2 设计手法 (13)7.3 景观小品施工与安装 (13)7.3.1 施工准备 (13)7.3.2 施工与安装 (13)第8章景观照明设计 (14)8.1 景观照明原理与分类 (14)8.1.1 照明原理 (14)8.1.2 照明分类 (14)8.2 景观照明设计方法与要点 (14)8.2.1 设计方法 (14)8.2.2 设计要点 (15)8.3 景观照明设备与安装 (15)8.3.1 照明设备选型 (15)8.3.2 设备安装 (15)第9章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15)9.1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15)9.1.1 案例背景 (15)9.1.2 设计目标 (16)9.1.3 设计策略 (16)9.2 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6)9.2.1 案例背景 (16)9.2.2 设计目标 (16)9.2.3 设计策略 (16)9.3 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7)9.3.1 案例背景 (17)9.3.2 设计目标 (17)9.3.3 设计策略 (17)第10章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实施 (17)10.1 施工图设计 (17)10.1.1 施工图设计原则 (17)10.1.2 施工图设计内容 (17)10.2 施工组织与管理 (18)10.2.1 施工组织设计 (18)10.2.2 施工管理 (18)10.3 景观园林工程验收与评价 (18)10.3.1 验收标准与程序 (18)10.3.2 工程评价 (18)第1章绪论1.1 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述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园艺、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