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管理制度范本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4)术前讨论制度
十四、术前讨论制度
(一)医院各科室对二级以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三级手术可实行医疗组讨论。
四级手术、新开展和特殊身份患者手术需提交全科讨论。
入院24小时内急诊手术的可不进行术前讨论,但需要有手术主刀医师或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其余急诊手术均按术前讨论制度执行。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组长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经管医师必须在讨论前完善必要的检查、作好术前小结及相关准备。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症;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拟实施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风险与利弊、术中可能出现问题及应对措施;替代医疗方案;麻醉方式选择;手术风险评估、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抗菌药物选择;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明确术后是否转入ICU;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及特殊护理要求等。
(四)对疑难、复杂、新开展的手术,应提前1-2 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五)讨论情况应及时记入病程记录,对疑难、复杂的手术讨论情况,应同时记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术前讨论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术前讨论的行为,明确医务人员职责,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学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术前讨论。
三、定义1. 术前讨论: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前情况进行交流、研究和讨论的过程。
2. 术前讨论组:由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术前讨论。
3. 术前讨论记录:对术前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问题、建议等进行记录的文件。
四、流程及要求1. 术前讨论组组建(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术前讨论组,定期召开术前讨论。
(2)术前讨论组由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等。
(3)术前讨论组应当有主席和记录员,主席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记录员由医院信息科室人员担任。
2. 术前讨论流程(1)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广泛交流,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术前准备情况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主刀医生向术前讨论组汇报手术计划,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风险等。
(3)麻醉医生向术前讨论组介绍麻醉方式与风险。
(4)术前讨论组成员就手术方案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问题。
(5)主席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中,并设立后续处理期限,对于未能在处理期限内解决的问题,将进行再次讨论。
3. 术前讨论记录要求(1)术前讨论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在术中和术后进行更新。
(2)记录中应当包括患者身体状况、手术计划、手术风险分析、个别风险因素、处理意见等内容。
(3)记录应当用统一的模板,签字确认后存档,留存在医疗机构备查。
五、相关法律条文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六、简要注释如下:1. 术前讨论:指医生在手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手术计划等进行讨论。
2. 术前讨论组:由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3. 术前讨论记录:对术前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问题、建议等进行记录的文件。
术前讨论制度内容包括一、目的术前讨论制度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术前讨论,手术团队可以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充分讨论和评估,确保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科手术病例,包括择期手术和急症手术。
三、讨论时间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日进行,讨论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组织术前讨论。
四、参与人员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团队成员(包括外科医师、麻醉师、护士等)均应参加。
如涉及其他学科,可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五、讨论内容1.手术适应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确定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
2.手术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手术风险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
3.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4.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讨论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组织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防治方案。
6.其他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讨论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六、讨论记录术前讨论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参与人员、患者基本信息、手术适应症、手术风险评估、麻醉方案、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等。
记录应由主持讨论的医师书写,并妥善保存。
七、监督与考核科主任应对本科室的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院管理部门也应定期对各科室的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管理部门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山西白求恩医院胃肠外科核心制度之“术前讨论制度”执行规定1.目的:为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特制定《术前讨论制度》。
2.参考文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医发(2018)8号)3.名词定义术前讨论制度: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4.基本要求(按照质量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制定如下要求):5.1术前讨论的范围胃肠外科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手术患者必须全部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术前讨论的结论均按照要求记入病程。
6.2术前讨论的形式术前讨论的方式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全科讨论、全院讨论。
4.2.1手术组讨论:为医疗手术组内讨论,包括该台手术全部成员,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讨论,可以在查房过程中完成。
胃肠外科一、二级手术使用该讨论,如肛门部常规手术(痔疮、肛建、肛周脓肿等),皮下肿物等。
4.2.2医师团队讨论::为医疗手术组内讨论,包括全部医疗组成员,由医疗组组长组织讨论,可以在查房过程中完成或示教室完成。
胃肠外科部分操作简单、风险较低的三级手术使用该讨论,如肛阑尾切除术、消化道造口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等。
4.2.3病区内讨论、全科讨论(部分科室可能无多个病区则无病区讨论):为病区内全部或病区2/3以上医师参加的讨论,要求至少包括2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一般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病区主任)组织讨论,在示教室完成。
胃肠外科四级手术和部分三级手术(部分操作复杂、风险较高的手术)使用该讨论,如;(1)全部的肿瘤根治术(包括腹腔镜和开腹)包括:胃癌、十二指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等;(2)复杂肠梗阻手术、肠疼还纳手术、间质瘤切除术、肠系膜血管手术、后腹膜肿物切除手术、复杂肛瘦肛周脓肿手术;(3)涉及手术复杂、多科协作、新开展手术、探查性手术、损毁性手术或夹杂其他疾病、年老体弱及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手术,重大、疑难危重患者的手术;(4)科主任和手术组组长查房指示需要病区内讨论、全科讨论的手术等。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第一篇:医院术前讨论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
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管理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
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
第二篇:医院术前讨论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
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完整版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规章制度,它旨在确保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讨论,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安全和手术结果的良好。
本文将介绍术前讨论制度的完整版本,包括它的重要性、组织流程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重要性术前讨论制度的实施对于手术的安全和成功非常重要。
通过术前讨论,医疗团队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在手术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术前讨论还可以加强医疗团队的沟通和合作,确保每个成员都对手术的细节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二、组织流程1.确定讨论时间和地点: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到两天进行,确保所有相关的医护人员都可以参与。
讨论地点应选择在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以便成员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疑虑。
2.确定参与成员:术前讨论应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等关键角色成员。
此外,根据需要,可能还需要邀请其他专业人员参与讨论,如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
3.患者信息汇总:在术前讨论之前,主刀医生应向所有成员提供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化验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这些信息需要以书面形式汇总,以供参与讨论的成员查阅。
4.讨论内容:术前讨论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手术是患者的最佳选择。
(2)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手术的风险,并讨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以便在手术中及时应对。
(3)手术步骤和技术:讨论手术的具体步骤、需要使用的器械和技术,以确保每个成员都对手术流程有清晰的认识。
(4)团队协作和沟通:讨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机制,以便保证手术中的信息交流和配合顺畅。
(5)术后管理:讨论术后的护理措施和康复计划,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5.记录和签名:术前讨论的内容需由一名专门负责记录的人员记录下来,并由所有参与讨论的成员签名确认。
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可靠的文档,也方便以后的参考。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规范手术流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要求,制定本术前讨论制度。
二、术前讨论的目的1.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手术指征和禁忌症。
2. 确定手术方案、手术方法和手术风险。
3. 制定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管理的具体措施。
4.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术前讨论的组织和实施1. 术前讨论由手术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助手、麻醉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参加。
2. 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1-3天进行,讨论情况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中。
3. 术前讨论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b. 现病史和体格检查:主诉、病程、阳性体征等。
c. 辅助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
d. 诊断和鉴别诊断。
e. 手术指征和禁忌症。
f. 手术方案、手术方法和手术风险。
g. 术前准备:麻醉评估、血液制品准备、抗生素使用等。
h. 术中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i. 术后管理: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并发症预防等。
j. 预期疗效和康复时间。
四、术前讨论的记录和归档1. 术前讨论记录应包括讨论日期、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讨论内容等。
2. 术前讨论记录应由主持人或指定人员负责整理,并于术后24小时内归档。
3. 术前讨论记录应随病历保存,以备查阅。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部门负责解释。
术前讨论制度
1. 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非计划再次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已有或潜在医疗纠纷、器官或肢体切除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等,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 术前讨论应在术前一周内由科主任组织进行(急诊手术除外),科内所有医生参加,麻醉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重大疑难、新开展、特殊情况的手术需上报医教科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
3. 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
4. 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术前准备情况、手术风险评估、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方式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是否履行了手术知情同意书及医患沟通告之签字手续(主刀医师负责谈话签字)、参加手术和麻醉人员等。
5. 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项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查看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6. 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7. 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写好术前讨论记录,由主持人审签,并随同病历归档。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医护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并制定出最佳的术前准备和手术计划。
术前讨论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讨论人员: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药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确保涵盖了手术和麻醉的各个方面。
2.讨论时间:在手术前的一定时间,一般是在手术前几天或手术前一天进行,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评估和讨论。
3.讨论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案讨论、手术准备和特殊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进行讨论和应对方案的制定。
4.记录和报告:术前讨论应当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便他们可以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准备工作。
术前讨论制度的好处是能促进医护团队的合作和专业水平的提升,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此外,也能避免术前准备工作的遗漏和疏忽,提前做好应对可能风险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_规章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
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
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相关内容:会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进工作作风,精简会议,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加强会议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会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改善办公秩序,及时传递、执行和保存办公信息,提高办公效率的一种...德育工作人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为了打造出一支团结协作、依法执教、育人为本的德育团队,学校决定对政教处主任、副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班主任、值日教师等德育工作人员实行量化考核机制,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使我们的校园变得安全和谐、干净美丽...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河东市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牲畜口蹄疫,确保我市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河东省动物防疫条例》和《河东省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________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________、________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
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________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
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11.术前________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
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