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城市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5
关于佛山的简介
佛山,位于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
佛山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一座拥有4700多年历史的传统老城。
佛山拥有多种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
佛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24摄氏度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
佛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佛山拥有独特的松林河道山水风光、历史古迹及文化底蕴的灵山宝顶公园、海宝公园、十八如村、桂山古镇等,这些旅游景点都展示出了佛山独特的历史悠久文化。
佛山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城市。
佛山的工业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27.6%,是中国九省三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佛山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例如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医疗器械、电子通讯、石材加工等。
佛山也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拥有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佛山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投资者和商务人士的热门目的地,这里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理想地点。
- 1 -。
佛山市佛山市(Foshan),简称“佛”,是广东省辖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广州市,南濒珠江,西接南海,北与清远、韶关相邻。
佛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人口与历史佛山市是中国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之一,截止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72.68万人。
佛山市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佛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痕迹。
而佛山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广州、香港等城市。
佛山市曾是广东府、新会府、顺德府的所在地,是历代南粤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经济发展佛山市的经济实力雄厚,是中国南方的经济重镇之一。
佛山市主要经济支柱有制造业、电子信息、家电、建材、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
佛山市以制造业为主导,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家电行业中,佛山市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之一,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家电品牌都有佛山的生产基地。
此外,佛山市还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旅游资源佛山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佛山市内有许多古代建筑、寺庙、园林等历史名胜,如禅城区的南风古灶、佛山博物馆、佛山市文化艺术展览馆等;顺德区的清晖园、祖庙等;南海区的南海神庙、西樵山等等。
此外,佛山市还以岭南传统手工艺闻名,如南海佛山陶瓷、南海剪纸、顺德扇等都是颇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教育与科技佛山市拥有一流的教育与科研资源,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佛山市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华南理工大学佛山校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所等。
此外,佛山市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美食文化佛山市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以烧腊、海鲜、桂花糕、顺德菜等著名。
佛山市是广东老字号和特色餐厅云集的地方,旅游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佛山美食。
佛山烧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中“佛山叉烧”更是被誉为佛山美食的代表之一。
佛山简介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
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万人。
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都市圈”。
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新火车站、广州南沙港)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够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
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来此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651亿元,增长14.3%,进入“5000亿元俱乐部”。
佛山市城市概况佛山位于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处于领先地位。
? ?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相距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深高铁、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港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
?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
? ??一、佛山,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名城?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迄今有1388年的城市得名史。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
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是我国“广货”和“北货”的着名集散地。
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一)佛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形成了秋色、“行通济”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佛山是陶艺之乡,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陶瓷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粤剧之乡,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
2013年,南海区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佛山是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均发端于佛山,着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武术海外弟子达2000多万人。
佛山详细勘探1. 简介佛山市,地处中国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部。
佛山市自古以来是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围绕佛山市进行详细的勘探,包括佛山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 地理位置佛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23°01′42″-23°29′35″,东经112°50′30″-113°22′48″。
佛山市境内有珠江、北江、三水江等河流交汇,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佛山市与广州市相邻,距广州市约18公里。
3. 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佛山市人口约为758万人。
佛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民族有汉族、壮族、回族等。
佛山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
4. 经济发展佛山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广东省的四大副省级城市之一。
佛山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佛山市的制造业包括家电、家具、纺织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家电产业最为知名。
除了制造业,佛山市还发展有服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
佛山市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5. 文化特色佛山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
佛山市有许多知名的文化景点,如佛山祖庙、南风古灶、千佛山等。
佛山市的传统工艺也非常有名,如佛山陶瓷、佛山剪纸、南海玉雕等。
这些传统工艺代表了佛山市的独特文化和技艺。
6. 旅游资源佛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除了文化景点,佛山市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碧桂园、西樵山等。
佛山市还举办了许多著名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佛山龙舟赛、南海渔火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佛山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7. 结语通过对佛山市的详细勘探,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这座南方名城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情况。
佛山市介绍佛山是广东省省辖市。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四面环水,东北距省会广州16公里。
介于北纬22°58′~23°04′,东经113°09′~113°10′之间。
东邻广州市,南连中山市、江门市,西接肇庆市,北与广州市、四会市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10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03公里。
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佛山市现辖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
总人口316.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5.2万人。
居民大多数为汉族。
佛山位居珠江三角洲水系的顶端,地势低洼,河道交织。
珠江上源三条主要支流中的西江、北江流经距市区23公里的三水河口附近再分流注入汾江、东平河水系的各河道。
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1.7℃,绝对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1.9℃。
年平均降雨量1643.3毫米。
主风向冬季东北风,夏秋两季东南风,两个主风向出现的次数基本相等。
气候温和,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四季均可种植,堪称鱼米之乡。
历史沿革东晋时有西域僧人到此结茅讲经,在塔坡岗上建经堂,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冈上掘地,得铜佛像3尊,佛山自此得名,后渐成墟市。
宋代始置佛山镇,由南海县辖。
明、清时期佛山镇经济繁荣,与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辛亥革命后,广州改市,南海县由广州迁治佛山。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海县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
1951年1月1日撤销佛山镇建制,设置佛山市人民政府,直属珠江专区,南海县人民政府由佛山迁出。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设立地级佛山市,辖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中山县和汾江区、石湾区。
1994年,中山县撤县设市(不带县的地级市),从佛山分出。
1994年至1995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分别撤县设市(县级市),由佛山代管。
一、佛山市概况佛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
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3.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4.8万人。
港澳同胞80多万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山市以先行一步、敢为人先的气魄,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8-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保持年均超17%的速度增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80.28亿元,同比增长12.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6.27亿元,增长16.2%;实际利用外资21.5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1.41亿元;服务密度达到0.62亿元/平方公里,人均服务产品拥有量31469元。
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投资环境好、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之一。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两岸三地294个城市中,佛山综合竟争力位居第12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以实体经济为主。
实体经济是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佛山的命脉所在。
佛山素有崇文务实的社会氛围,勤劳创业的佛—1 —山人谋实业、做实业、兴实业。
在国际金融海啸中,佛山依靠强大的实体经济,实现了经济率先突围,在金融海啸余波不断、欧债危机再度恶化的今天,佛山正依靠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加速经济转型步伐。
以制造业为主。
“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已经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用电器、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裳、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优势行业,汽车及零配件、光电、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配套能力日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396.5亿元,增长18%,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73.8亿元,增长22.2%,成为佛山第一支柱产业。
以民营经济为主。
民营经济是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