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机制的研究摘要:我国青少年对篮球的热爱有目共睹,但参加专业篮球训练的人数却少之又少。
青少年篮球教练在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微观角度来讲,篮球教练肩负着培养篮球人才的重任,从人才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篮球教练同样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责任。
为此,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与培养策略,希望能够引领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篮球运动中。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机制;策略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篮球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竞技体育运动,重视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树立“和谐、长远、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观,坚持不懈的推动篮球后备人才的良性发展,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紧密围绕我国国情、青少年教育现状以及篮球事业的发展趋势,从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多个途径探索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
1.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体校与普通中学是我国目前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两种主要模式,随着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不断推广,走向CUBA职业赛场的篮球队员越来越多,但是与整个职业赛场相比,能够参与职业联赛的青少年球员的数量仍然极少。
1.1体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指具有篮球运动天赋,经过后天专业、系统的训练以及自身的努力,有极大可能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少年。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将体校作为体育竞技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历经多年的发展,体校培育了大量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面向全社会招收具有体育运动天赋和潜力的青少年学生,培养环节包括运动员的选拔、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竞技体育管理等。
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战略思考作者:肖雷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34期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篮球培养模式已经落后,无法为我国培养出顶级的篮球竞技人才。
为了坚守我国作为篮球强国的重任,通过竞技体育方面,对我国当前篮球后备人员的现状和培养战略进行分析,明确当前我国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探索我国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我国经济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提供足够的篮球项目竞技人才,是我国成为真正的篮球强国。
本文就将通过我国在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所占的优势,以及应当如何发展进行前要分析,力求坚守我国篮球强国的形象。
关键词:篮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185-02我国的篮球项目在亚洲可以说是难于敌手,始终占据在龙头地位,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篮球水平却只能屈居他人之下,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界性的篮球比赛中,我国一直难有突破,虽然不缺乏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当前的篮球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可以参考美国,作为篮球第一的强国,美国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高超的篮球水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拥有完善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篮球项目的长远发展,也应当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保证我国篮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1.1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建立全新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必定要先对我国当前的体系有多了解,才能制定最优化的体系。
我国当前的篮球职业联赛中最主要的当属CBA和NBA,这两个联赛是当前我国男子篮球中最主要的比赛。
在CBA联赛中我国拥有二十支球队,除此之外,CBA的每支球队还拥有二线和三线的青年队伍,在NBA联赛中相对CBA联赛要差一点,拥有十四支球队,二线球队也只有十四支。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严峻,存在问题如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源分配不平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学校篮球课程设置、拓展社会培训渠道、提高教练水平等并进行可行性探讨。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亟待改善,我们需认清问题所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展望未来,提升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可行性、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篮球运动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体育项目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青少年篮球作为培养未来篮球人才的重要环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青少年篮球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和竞技实力还有待提高。
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在技战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提升。
青少年篮球培养存在“重训练、轻教育”倾向,导致部分学生因篮球训练过度而忽视学业,影响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一些篮球培训机构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杂乱等问题,影响了培养质量。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家庭支持、教练团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不足、缺乏优质的教练和培训资源等问题也制约着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全面发展。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加以解决。
部分为了解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促进我国青少年篮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更好地培养和选拔未来的篮球人才做出贡献。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摘要】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现状进行了分析。
现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训练不足、学校篮球教育缺乏以及青少年人才挖掘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对策:建立完善的基础篮球训练体系、加强学校篮球教育推广与普及、加大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展望未来,应该注重全面发展青少年篮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只有通过系统和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原因、对策、基础训练、学校教育、挖掘、培养、展望、总结核心观点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引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度和参与度逐渐增加。
篮球不仅是一项具有高强度运动的竞技项目,更是一项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运动。
当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专业的训练师资和合理的训练环境,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许多问题。
有些优秀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日后发展中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篮球,这既是对他们个人潜力的浪费,也是对我国篮球运动的遗憾。
对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升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篮球普及率和篮球基础水平,有利于我国篮球事业的长期发展。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篮球运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个性。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考
作者:周煜皓
来源:《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841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8-010-01
1概述
后备人才作为运动训练的实践者和运动竞赛成绩的缔造者,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竞技体育成绩的高低。
纵观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国家队后备人才、职业队后备人才两个层面来分析,目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不均匀、人才选拔机制改革趋势。
多元化体现在后备人才来源的多元化,现在中国篮球职业联赛(以下简称CBA)的球员主要来自青年队、高校、业余体校、高中、海外留学生等,发展不均,各职业队后备人才根据该高校所在地域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等差异导致各隊后备人才水平差异较大。
2对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以“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共有3511篇文章,以“竞技篮球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共有150篇文章。
以“中国男篮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共找到16篇文章。
以“CB A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共有57篇文章。
以“NBA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共找到22篇文章。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篮球的后备人才的研究领域有一定建树,但对于国家队、职业队、各个层面的综合性研究还相对空缺。
3文献内容分析
3.1中国男篮国家队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黄优强等在《对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一文中指出,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充分彰显了举国体制优势。
所谓“举国体制”,体现了“国家办体育”,体育事业全靠国家投入,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福利性。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育体制,在特定时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一旦篮球后备人才断档,数量减少,传统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打破,导致竞技篮球后备人才数量减少,全国一线专业球队和运动员大量减少,基层篮球运动员训练人数大量减少,人才培养链的断裂,致使部分青年队因生源不足而解散。
传统培养模式的打破,近年来我国篮球三级训练梯队中均存在着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现象:人才基础萎缩、培养不系统、不全面,导致基础训练不扎实,急功近利,盲目模仿、难以形成特色。
尹干闽在《从2007年男篮亚锦赛解读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到了相当缺乏的地步,自从有了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等强力中锋以后,
中国篮球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只知道一味利用姚明的超强能力,死打阵地战,放弃了我们以前的小、快、灵;快速,机动,突破,大小前锋的能力退化,后卫的匮乏,一切的问题在姚明在的时候好像都不是那么突出,都不是什么问题,我国篮球除了拥有姚明、王治郅、易建联、孙悦等男篮主力,还有什么样的后备人才呢?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呢?中国男篮1996黄金一代正是靠整体的速度、灵活性、精准的外线与欧美列强对抗,但自姚明出现后,中国男篮过度依赖他的天赋、内线的优势而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点。
严精华等在《中国男篮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中指出欧美职业篮球在世界上保持其霸主地位且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家拥有雄厚的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和塔基型输送篮球后备人才渠道。
我国一些著名的老队员像刘玉栋、胡卫东依旧驰骋在CBA赛场上,并且在各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后备人才的匮乏,这种情况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和教练员对后备人才培养的急功近利所致,我们应当借鉴国外人才模式的先进性,由过去的单一国家培养人才模式转变为由国家、社会共同培养的多元化培养渠道。
3.2职业球员(CBA)的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张治军在《CUBA与CBA人才梯队衔接研究》一文中指出阶段职业联赛中后备人才主要来源于体制内,即体工队和各球队自己青训队伍中培养出来的球员,这两部分球员占据了90%以上。
10多年来,从CUBA联赛中被俱乐部选中的优秀大学生球员,仅有以韩德君、曾令旭等为代表的十几人,与NBA联盟中80%的NCAA球员相比较,通过这种途径进入职业联赛的大学生球员所占份额太少,少数大学生球员成功的个案只能代表一种偶然性。
姚立莹在《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向职业联赛输送人才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指出2015年CBA 选秀大会的召开成功开辟了高校竞技篮球与职业联赛之间的人才输送渠道,释放出了职业联赛招募大学生球员的积极信号。
但当前选秀渠道尚不成熟,存在薪资保障吸引力不足、考核方案不完善等问题。
目前CBA的选秀存在着选择面较为狭窄,选秀成材率较低,选秀制度影响力较小等弊端。
张浩在《吉林省“东北虎”篮球队后备人才培养状况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优秀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对球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吉林省东北虎队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广开门路、多种途径去选拔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依靠基层体校、学校、俱乐部等输送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体校传统模式”“学校传统模式”和“校体联姻模式”,这三种培养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弊端。
后备人才培养也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不同培养体系间的差异造成成材比例不协调,不同地区之间培养方式方法、训练手段等也存在差异,其不同地区体校间教练员、运动员选拔情况和场地设施也存在差异。
4目前研究的不足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中国男篮国家队后备人才的研究有一定建树,但竞技篮球是一个很大很广的领域,除了国家队外,还有职业队伍的后备人才、高校(CUBA)联赛的后备人才,尤其是在高校后备篮球这一领域,目前研究还有很多不足。
5未来发展方向
相比以前举国体制下相对单一的培养体制,未来竞技篮球的后备人才来源会呈现更多元化渠道。
未来学校体育和职业体育的接轨会越来越成功,会有更多职业运动员球员来自校园。
未来国家队层面的选拔弹性机制更大,意味着竞争力更大,同时对于提升我国竞技篮球的整体水平利大于弊。
作者简介:
周煜皓,男,汉族,重庆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