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案学-终
- 格式:ppt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117
针灸疗法案例集案例一:治疗颈椎病患者信息:- 年龄:45岁- 性别:男- 职业:办公室职员主诉:- 颈部酸痛,伴有头晕、恶心,近期加重- 右侧上肢麻木、疼痛查体:- 颈部肌肉紧张,颈动脉搏动正常- 右侧上肢皮肤麻木、疼痛,活动受限诊断:- 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选取颈夹脊、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 拔罐治疗:在颈肩部选取痛点,采用留罐法,每次留罐10分钟。
治疗效果:- 经过10次治疗,患者颈部酸痛、头晕、恶心症状明显缓解,右侧上肢麻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信息:- 年龄:52岁- 性别:女- 职业:家庭主妇主诉:- 腰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痛,弯腰受限- 右侧下肢麻木、疼痛查体:- 腰部肌肉紧张,腰部活动受限- 右侧下肢皮肤麻木、疼痛,活动受限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腰4/5)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选取腰夹脊、大肠俞、关元俞、委中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 拔罐治疗:在腰部选取痛点,采用留罐法,每次留罐10分钟。
治疗效果:- 经过15次治疗,患者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症状明显缓解,弯腰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右侧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三:治疗面瘫患者信息:- 年龄:35岁- 性别:女- 职业:教师主诉:- 突发面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流口水查体:- 面部肌肉松弛,面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 唾液分泌增多,流口水诊断:- 面瘫(周围性)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选取颊车、地仓、阳白、颧髎、迎香等穴位,采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 耳针治疗:选取耳穴面颊、额、口、眼等穴位,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每日自行按压3-5次。
治疗效果:- 经过10次治疗,患者面部表情逐渐恢复正常,口眼歪斜症状明显缓解,唾液分泌逐渐减少。
总结:本案例集收录了针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面瘫等疾病中的应用。
孙××,男,46岁,工人。
右肩关节疼痛2个月,加重1周。
①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西医病因是什么?②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上功能障碍表现为哪些方面?③为什么有的患者表现为酸痛,有的表现为刺痛?④什么是方肩,为什么会出现方肩?⑤临床诊断时可给患者做哪些检查?刘××,男,50岁,教师。
颈项部痛伴左上肢手指麻木发凉1年。
①如何诊断颈椎病?②颈椎病的中、西医病因是什么?③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哪几型?每一型有哪些临床表现?④临床诊断时可给患者做哪些检查?⑤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同椎体神经根的病变分别会在哪些地方出现症状?王××,男,20岁,学生。
外踝青紫肿胀疼痛2天,作为医生应如何处理?①你考虑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什么病?②外踝扭伤多见还是内踝扭伤多见,为什么?③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是怎样的(骨骼、韧带)?④踝关节扭伤与韧带完全断裂、关节脱位和骨折如何鉴别?⑤踝关节扭伤的调护如何?党某,女,32岁,公务员。
右肘关节疼痛半年。
半年前因工作较忙,使肘关节疲劳而致酸困不适。
之后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力,用力握拳及作前臂旋转动作如绞毛巾时疼痛加剧,下臂旋前受限。
查:其肱桡关节有一个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
舌苔薄,质淡红,脉细。
1、你认为该患者为何病,为什么?2、该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3、针灸怎样治疗?4、该病愈后怎样,怎样调护?刘某,女,34岁,公务员。
患者昨日下午工作繁忙,下班时突感头项强痛、转侧困难,经活动、自我按摩症状稍有缓解。
但今晨起症状又有所加重,现颈项强痛,不能俯仰转侧。
检查时,局部肌肉压痛明显,但无红肿。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1、该患者为何病,为什么?2、该病与颈椎病怎样鉴别?3、你得过该病吗,如患过,是怎样引发的,症状是什么?4、针灸如何治疗该病?5、该病怎样调护?第十五节更年期综合征赵某,女,47岁,干部。
头晕、潮热多汗1年余。
病史:1年来经常头痛、头晕、潮热多汗,伴心烦易怒,偶发心悸,夜寐不佳,多梦易惊,月经期不准,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有血块。
完整版)针灸病案汇总1.XXX,女,68岁,高血压患者。
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
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中风的一种。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处方:黄连解毒汤加减。
方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肝降压。
2.XXX,女,40岁,工人。
患急性肠炎后出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贫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诊断为气血不足,属于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处方:四君子汤加减。
方义: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健脾养胃。
3.XXX,男,41岁,干部。
气候突变导致头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
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
诊断为风寒湿痹,属于寒湿邪气侵袭。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方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4.XXX,男,26岁,司机。
突然面部肌肉板滞,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
诊断为中风,属于风中之风。
治法: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滋阴补益。
5.XXX,女,56岁,干部。
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诊断为肩周炎,属于痹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散寒。
处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减。
方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散寒。
6.XXX,男,23岁,农民。
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
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属于痹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散寒。
处方:越婢加术汤加减。
方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散寒。
7.XXX,女,28岁,未婚。
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
诊断为瘀血内阻,属于痛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逍遥散加减。
方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调和气血。
8.XXX,女,30岁。
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
一次即愈!针刺速效医案(干货)【一点资讯】1、用“缪刺、巨刺”法治疗外伤医案三则腕关节挫伤某女,43岁。
自诉10天前骑自行车滑倒,右手着地致腕关节挫伤,伤后疼痛难忍,到某中医院拍X线片示无骨折,服跌打损伤药外贴伤湿止痛膏无效而来诊。
查体:右腕关节轻微肿胀,整个腕关节有广泛性压痛。
针灸治疗:按上病下取法。
取健侧之太溪穴,先以指点按,患者觉疼痛大为减轻,然后随咳进针,行针得气有如鱼吞钩,活动患部,针入而痛止,留针20分钟,肿痛皆无,1次而愈。
曲泽穴压痛某男,45岁,司机。
自诉2009年7月空调房间停留时间过久后,觉右侧胳膊回弯处中心点附近疼痛,做甩手动作时痛更甚。
初时不在意,未做特殊处理。
迁延4个月后疼痛加重而来诊。
査体:右曲泽穴处有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
针灸治疗:按右病左取法。
取左曲泽穴,先以手点按,患者觉疼痛减轻,再针刺,平补平泻,随咳进针得气后活动患部,不留针。
1次痛衰大半,2次而愈。
急性腰扭伤某男,49岁,1周前因搬抬重物致腰扭伤,当时疼痛难忍,到某中医院行针灸治疗,效果不显而来诊。
查体:病人左侧腰部靠近肾区大面积压痛。
针灸治疗:取健侧即右中渚穴针刺,先以手点按1分钟,患者活动后觉疼痛减轻不少,再随咳进针,得气后患者不时活动腰部,带针行走,留针半小时后出针,1次病愈。
体会(1)《黄帝内经》中关于缪刺、巨刺的应用必须符合三条原则,否则针刺时效果不显。
三条原则是:病在左而右侧脉象异常,反之亦然。
病在左而右侧脉口温度异常,反之亦然。
病在左按右侧而痛减,反之亦然。
(2)得气与否是取效的重要一环。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有云:“·····刺之而不至,无问其数。
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灵枢·九针十一原第一》有云:“夫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董氏针灸医案选董氏针灸医案选by: linshu - 七月 3rd, 2011 Add Comment之前向大家介绍了董氏奇穴针灸,从不同的渠道得知已经有不少医师看了文章後,开始学习董氏奇穴了。
能够为推动香港中医出一点点力,是笔者最大的心愿与荣幸。
现再向各位介绍最近两则蛮有意思的医案,以供有兴趣学习董氏针灸的朋友参考。
董氏针灸医案选18-07-2010.於s城退休护士长女六十余,右中指肿痛数月,左3、4、5指麻胀痛,肩背痛、左脚背肿痛,唇呈黑色十几年以上。
按右手上白穴後面有痛点。
手位於第3、4及4、5指缝对下之感情线上各有一黑斑点。
以往此患者针灸时有轻微晕针现象,所以为她扎手针太痛的穴位都有点顾虑。
第一天:下午,委中刺血,针右通背、通肾、左通天、通关,留针30分钟。
起针後针右上白穴即起针。
针左通天当时针感很强,留针其间右中指感觉轻松了很多。
疗效:右中指肿痛消十之九,但感觉还有点胀。
左脚背肿消五份三,痛减。
肩背痛大减。
第二天:针右通背、通肾、左通天、通关,留针30分钟。
疗效:左脚背肿消四份三,右中指肿痛消,但感觉还有点胀。
第三天:上午针右通背、通肾、左通山、通天、留针、右三叉三穴。
疗效:言手脚都好一些,肩背痛除。
下午患者言大力自按手腕穴位致手腕痛。
因笔者明天将离开当地,下午再为其针治。
下午:针中九里、木留。
疗效:手腕痛除,起针後,唇转红润有光泽(自言十几年未见此状)。
右中指言仍有少许胀感,左脚背肿消90%。
针时双脚针之穴位针感有相通的感觉(患者为阴性人,以前别人为其施针从无针感,这两年笔者曾给她针灸治疗病後,已经能有轻微针感。
)手掌位於第3、4及4、5指缝对下之感情线上各有一黑斑点也转淡色。
看来,其病不仅及脾肾,而且严重气血不通。
第四天:早上7:10针中九里、木留。
疗效:出针後笔者即必需登车离开当地,未有时间详细观察疗效。
只听患者言手指已轻松,左脚背肿仍有少许肿。
笔者因离开当地,无法继续为其治疗,未能功德圆满,颇为遗憾。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1. 病案分析1
- 病案编号:001
- 主要症状:头痛、失眠
- 诊断:病案1属于阴虚阳亢型头痛,属于失眠证
- 处方:针灸治疗,选用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 治疗效果:经过5次针灸治疗,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失眠症状有所改善
2. 病案分析2
- 病案编号:002
- 主要症状:腰痛、腿麻
- 诊断:病案2属于肾阳虚型腰腿痛
- 处方:选用肾俞、膀胱俞、阳关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8次针灸治疗,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腿麻症状有所改善
3. 病案分析3
- 病案编号:003
- 主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诊断:病案3属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 处方: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6次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有所恢复
...
(继续分析其他病案)
30. 病案分析30
- 病案编号:030
- 主要症状:月经不调、经期疼痛
- 诊断:病案30属于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 处方:选用足三里、关元、气血两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10次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症状明显减轻,经期疼痛有所改善
以上是中医针灸30个病案的简要分析。
每个病案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病症。
病案分析(要求写出诊断、分型、治法、处方及方义)l. 吴某,女,68 岁,家庭妇女。
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为26.6 /14.63kPa 患者因情绪激动,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
2. 赵某,女,40岁,工人。
素质薄弱,一周前患急性肠炎,经治疗痊愈,今日晨起后感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觥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3. 陈某,男,41岁,干部。
因气候突变大风降温.患者感阵发性巅顶或满头部疼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
以后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
4. 杨某,男,26岁,司机。
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5. 甘某,女,56岁,干部。
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6. 张某,男,23岁,农民。
因居处潮湿,加之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7. 刘某,女,28 岁,未婚。
平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
1周前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
8. 元某,女,30岁。
自述每逢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
9. 王某,男,3岁。
患儿自幼喂养,饮食甚少,面色萎黄,午后手足心热。
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稀疏,腹大脐突,脉细数,舌绛苔黄。
10. 患者男性,7岁。
夜梦遗尿,每周I〜2次,甚则每天1次,面色晄白,精神不振。
苔薄脉细。
针灸医案三则张红春海安市海南医院,海安226600关键词:针灸,夏治平经验内容摘要:“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是元代窦默写在《标幽赋》的第一句话。
今天借题发挥,分享笔者几年来运用全国名老中医夏治平主任针灸经验,治疗三例疑难和常见疾病的心得体会。
一、颈性眩晕症严某某,男,69岁,住址海安市孙庄街道海南村25组。
就诊时间2021年5月11日。
头晕视物旋转3年。
头晕视物旋转,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眩晕症,曾住院输液治疗未效,来诊。
双下肢压之凹陷,舌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舌下静脉紫暗色,脉弦滑细涩。
良由气虚痰瘀阻络所致。
取穴颈夹脊,复溜。
电针30分钟,每日1次。
针灸十天。
中药处方:黄芪50g白术10g当归10g天麻10g钩藤10g怀牛膝10g茯苓30g泽泻10g车前子10g石决明30g十剂,水煎400ml分早晚服。
患者针灸加中药治疗十天而愈。
按:颈性眩晕多由小脑萎缩,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骨质增生等病因引起,笔者运用夏治平主任常用的颈椎夹脊穴有通经络、行气血之功,复溜穴有祛湿利水之效。
考虑患者是69岁的老年人,久病多虚,多瘀,虚实夹杂,采用针药并用,以期捷效。
中药处方: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为君药,当归、牛膝养血活血改善颈椎大脑血供,为臣药,经曰“无风不作眩”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为佐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利湿减轻大脑、内耳和下肢组织水肿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平肝熄风利湿化痰止眩之效。
二、肩周炎许某某,男,65岁,住海南村16组。
2018年5月就诊。
右肩疼痛1个月,伴有肩部怕冷,手上举和后伸时疼痛加重,来诊。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
脉沉。
针刺取穴肩前,肩髃,臑会,肩贞。
每日1次,每次电针加温针30分钟。
20天治愈。
回访至今未发。
按:肩周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慢性炎症引起。
西医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是有效的,如果碰上一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曲安奈德就是不宜使用了。
董洪涛针灸医案汇总妇科1. 外阴、阴道类病症(1)某女病人,外阴瘙痒一年半,检查发现阴道真菌感染,自述外阴部有小泡。
服过抗生素等西医效果差,求诸针灸。
肝经循行过阴器,此类病症多由肝经郁热所致,先泻行间、蠡沟、曲泉,效果不显;再刺阴廉、足五里仍效差;后取三焦俞、气海俞、肾俞、关元俞、中膂俞、涌泉、太溪,而症始减,共五诊诸不适尽去。
(2)一病人阴道霉菌感染七年,每年五六次发作,奇痒难忍,局部皮肤敏感不适,西药不能控制,痛苦异常。
伴白带多,透明,右关涩。
此脾湿郁火,内淫于肝经。
用下三皇健脾利湿,太冲、行间清肝经气火,血海清血热,关元、气海以牵引之。
调治三次,诸痒皆去。
半年后再诊,症状未复。
加针足五里、阴廉以清肝火。
2.子宫病症(1)某女病人,体瘦甚,腹内发现子瘤,切开腹腔后不能摘除,不得已又缝合上。
之后出现腹痛,服西药无效。
伴有唇干。
此阴亏于内,水不涵木而木郁不畅,木郁克土,因此攻撑作痛。
针陷谷、足三里以疏土木之滞,泻中脘、下脘以疏畅中焦,刺内关以安胃和中。
诸穴合用,针入而痛减。
再用炙甘草汤常服以改善体质。
(3)凡是妇科囊肿、肌瘤、肿瘤之类,都是寒滞。
与肝脾肾脏以及冲任带脉相关。
其治本之道,在于温通。
当取局部穴如中极、关元、归来等以攻其邪滞,更远取足三里、陷谷、三阴交、涌泉、太冲诸穴以开通邪出之路。
配合神灯温灸下腹部,以加强温通之效。
取穴不必稀疏,总以有效为本。
(3)某女病人16岁生育后下腹一直抽筋,痛甚,每经来即加重,已十余年。
现下腹部见一小儿拳头大子宫肌瘤,突出于脐下四寸处,西医建议手术摘除。
其脉右关弦。
此木郁之象。
针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陷谷、灵骨、大白。
二诊后肌瘤居然消失,下腹部平坦如常。
(4)一年轻漂亮女孩,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已经手术,但仍持续痛经,已经15年。
检查发现其子宫内膜如生过四个孩子般粗糙。
此胞宫失养,冲任不调。
取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诸穴以调其胞宫,更取三阴交、涌泉、承浆诸穴以理气活血定痛。
历代名家针灸医案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今摘录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以示古代名家针法之神技,为后学之典范。
1、气疝(足厥阴肝经)齐北宫司空命妇,疝气客膀胱,虽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
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
臣意谓腹之所以肿者,厥阴之络结小腹也。
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
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按意治病,纯用火齐汤,所谓得意佳作也。
不知此病之愈,得力在灸。
以厥阴病,灸厥阴脉,一灸而舒。
吾之攻灸,有鉴于斯。
2、热蹶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臣意告曰:"热蹶也。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即三壮也)。
按之无出血,病旋已。
病得之饮酒大醉也。
大醉者,至于四肢发风斑,或腹下脓疮累累。
若用泻剂,中气愈虚,长热不退。
刺其足心,以泄内热,诚捷诀也。
予愿师事之。
3、蹶上为重(足阳明胃脉)川王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
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痛渐已。
寒水有反激力,足以使热从上出。
针刺有温泻力,足以使风从下泄。
下泄则心懑除,上出则头痛止,不用汤药,盖亦可治病也。
4、宋仁宗好针嘉祐初,仁宗寝疾,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
翌日,圣体良已。
自尔以其穴为"惺惺"。
仁宗尝患腰痛,李公主荐一兵治之。
用针刺腰,才出,即奏曰:"官家起引"。
上如其言,行步如故,赐号"兴龙穴"。
5、治针道士德宗时,有朝士坠马伤足,国医为之针腿。
去针时,有气如烟去,夕渐困惫,将至不救。
国医惧。
有道士诣门云:"某合治得"。
视针处,责国医曰:"公何容易!死生之穴,乃在分毫。
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公亦好手,但误中孔穴"。
乃令舁床就前,于左腿气满处下针曰:"此针下,彼针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