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11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目的:综述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近5年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单纯毫针针剌、针剌加温灸、针剌加剌络拔罐、针灸综合、电针、火针、长圆针、针药结合等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况。
结果:不同针灸方法,或针灸综合,或针药结合对膝骨性关节炎都有较好的的疗效。
结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应着重治疗机理及有效穴的筛选研究,加强基础实验的研究,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标签:膝骨性关节炎;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文献综述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的损害,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属中医“痹证”、“痿证”范畴。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将随之升高。
目前西医对此病除了对症治疗或做人工关节置换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尤其是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报道日益增多,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笔者将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1、传统针灸疗法1.1、单纯针刺治疗张必萌等[1]采用长针穴位透刺治疗32例(取穴: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与单纯西药对照,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长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55.6%,长针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
芮兴国[2]应用通督针法,第一步,在第2-4腰椎旁患侧肌肉处寻压痛区域,找到最痛点(反应点)。
取穴委中、太溪、申脉、命门、反应点。
行平补平泻手法,反应点中心直刺一针,在其上、下各傍刺一针,针尖斜向反应点。
针刺部位加TDP照射。
第二步:针髁间隆突,待针尖触及软骨时,施以快速的捻转手法,使患者有极强的酸胀感,持续10S。
对照组常规针剌犊鼻、血海、足三里、阴陵泉,加TDP照射。
针灸治退行性疗膝骨关节炎摘要:针灸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旨在应用传统针灸学理论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等方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整合与总结近15年关于临床上通过运用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专业文献,并从中概括出临床上运用针灸方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选取主穴的规律。
1 前言人体的膝关节是主要的负重关节,长年的受累及年龄的增加会加重膝关节内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化,这种磨损退化形成临床症状时就变成了退行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认为该病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痰疲痹阻经络为标。
故在中医学上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许多慢性骨科疾患的发病根本,特别是在骨关节疾患的辨证论治中受到极大重视。
当前临床上利用中医理论结合针灸来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途径有:单纯温针灸治疗,温针灸配合按摩治疗、单纯电针灸治疗,以及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辩证施以针灸治疗,在临床上也会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 诊断2.1 诊断依据疾病早期出现膝关节隐痛,疼痛可忍受,并伴有膝关节活动的障碍。
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见股四头肌萎缩及膝关节变形。
DR片检查示:骨质出现疏松征象,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胫骨平台两侧或股骨内外侧髁的肌肉附着处出现骨赘。
2.2 中医辨证分型肾虚精亏证患者见关节隐痛,腰膝酸软,膝关节关节活动障碍,并伴有头晕、盗汗、耳聋、耳鸣等肾虚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阳虚寒凝证患者见患肢沉着胀痛兼见屈伸障碍,随气候的变化而出现症状加重遇寒则剧,遇热则缓,舌质淡,苔白,脉沉缓。
瘀血停滞证患者伴有关节针刺样疼痛,痛点不移,活动不利,面色晦暗,舌下瘀筋明显,脉沉涩。
3 针灸治疗3.1 单纯运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李柏翰等[1]对6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了2个疗程的温针灸医疗,总有效率为96.57%。
蔡宏华[2] 进行了3个疗程的对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温针灸治疗,取穴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总有效率为92.5%。
针灸疗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福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一般采用针灸治疗方法,选穴以膝关节周围的穴位为主,主要根据患者整体的状况来辨证选穴,常选取内膝、外膝、鹤顶穴、梁丘穴等穴位。
若患者存在气血亏虚的现象,则会加上使用中脘、天枢等穴位,若膝关节为寒湿型,则会加上气海、关元等穴位。
膝骨性关节炎一般发生在50岁以后,其症状主要是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关节畸形、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等一系列症状。
表现为膝盖反复疼痛;无法上下楼梯,蹲下站起受限;膝关节反复肿胀;阴天下雨时膝关节不舒服等。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要遵循阶梯性的原则,就是说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划分出不同的梯度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也是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逐级向上的。
而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可以分为保膝手术和换膝手术两大类。
1膝骨性关节炎概述又称退行性、增生性骨关节炎,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高达49%。
针疗法具有疗效明显、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常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采用针疗法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此外主要的针灸治疗方法包含有:1.针刺针刺可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促进肌肉松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缺氧状态,起到消除炎症水肿、粘连和镇痛的作用。
2.灸法。
研究者通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艾灸患侧内、外膝眼及阿是穴,每天1次,每次灸15分钟,共治疗3个月。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确定了艾灸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3.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疗法。
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的作用。
温针灸可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以消肿止痛、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
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消毒,做灸法时注意安全,勿使热力灼伤患者,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小结摘要】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
由于其致残率高,病程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
针刺已被证实对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有效,本院也在近五年做了多方面的尝试,本文将对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针灸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亦称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多由膝关节软骨的变性,骨质增生等导致。
一般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关节废用等,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病理变化为软骨退变滑膜炎症、软骨退变、骨内压升高[1]等。
近些年来由于肥胖等疾病,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
有调查显示25岁以下人群中发病一般不超过5%,但在80岁人群中90%以上人皆有之[3]。
针灸可使患者膝骨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率增加,进而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改善疾病症状及关节功能。
多种针灸疗法被应用到临床,如温针灸、火针、电针、刺血、穴位注射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我院采用针刺与艾灸并用,并辅以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愈率达到97.4% (诊断参照1986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推荐的膝OA诊断标准[4]:①膝关节痛在就诊的前1个月内≥14天;②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③X线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刺或唇样增生;④膝关节周围有肿胀;⑤晨僵≤30分钟;⑥年龄≥40岁。
具备①③或①②④⑤⑥即可诊断为膝OA),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总结如下: 1.针刺选用40-50mm长、0.35 mm粗的不锈钢毫针,采用局部选穴,及长针透刺的方法。
局部选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血海等。
长针透刺选取犊鼻透内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
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有效缓解肌肉的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缺氧状态,改善炎症水肿、粘连,并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我们本着“不通则痛”的理念,选取适当的主穴与配穴进行治疗,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我院曾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一个月,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有效率为87.5%,可见疗效有明显的差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关节结构的退行性变以及继发于退行性变而导致的软骨的破坏或增生性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膝关节由于过度磨损而老化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特别是50~60岁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现代医学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所谓继发性是指该病继发于关节的先天或后天畸形及关节损伤;而原发性则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原因多为遗传或体质虚弱。
病因&病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内在的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经脉失养,气血不达四肢,不能濡养筋骨,肢体经络关节失养,是导致痹证的内因。
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此邪气侵袭,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导致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
针灸治疗膝关节疾病效果非常的明显,具体操作方法由高允旺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
疗法一取穴主穴: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气旁(健侧)、下风湿点(患侧)。
随证加减:膝关节内侧缘损伤疼痛者,加下风湿内点三角(患侧);膝关节外侧缘损伤疼痛者,加下风湿下点三角(患侧);病程较长、膝关节骨质增生者,加天地针,气穴(患侧);膝关节后缘牵拉不适或疼痛者,加气外穴(患侧)。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
如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
主穴均取深刺,配穴根据病程长短、疼痛程度选择针刺深度,例如,病程较长,疼痛较重者则深刺,并可配合对应痛点三角刺,梅花刺;病程长,疼痛不甚者,可中刺;病程短,疼痛明显者,可中刺;病程短,疼痛轻者,可浅刺。
可在膝关节局部使用艾灸、TDP治疗。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疗法二取穴:中脘、关元、气海、滑肉门(患侧)、气外穴(健侧)、大横(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梅花刺(患侧)。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适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方法有其局限性和不良反应。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是将银针按照一定的间隔密集布针于患者的皮肤上,以刺激局部的穴位和筋膜组织,通过调节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达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目的。
银针是一种不锈钢材质,具有抗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经过医用银离子处理后更能增强其功效。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不仅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红肿和僵硬等症状,还能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的操作流程如下:1. 患者的膝部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瘙痒、刺激等不适感。
2. 将银针经过消毒处理,按照一定的间距密集布针于针灸穴位和筋膜组织。
3. 按照针灸治疗的原则,在布针的过程中,注意针头的深度和角度,以免刺伤血管和神经。
4. 针后要留针15-30分钟,让患者适当休息,促进治疗效果。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的优点在于刺激面积广、刺激强度适中、针头易于插入等特点,能够大幅度降低治疗的痛苦程度,并减少针灸过程中的出血和瘀血风险。
此外,银针的抗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感染和炎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于银质针密集布针法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感染和出血等,属于常见的针灸并发症。
对于孕妇、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皮肤病等病人,银针治疗要谨慎使用或者禁止使用。
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由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请在接受治疗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注意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为42例,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43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为32例,治疗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7.7%,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为88.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地疏通经脉,缓解患者的病痛,使膝关节基本达到康复,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一般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质、骨质增生诱发的[1]。
其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僵硬、可伴有关节肿胀,关节弹响声、活动不利等。
在我国该病以中老年人患者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速度加快,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
本病的常用临床经验是中医治疗,温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温针灸治疗主要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促进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论文主要研究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
年龄分布在51--77岁之间,平均年龄(58.9±2.6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
年龄分布在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3±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