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新闻阅读与实践
- 格式:ppt
- 大小:717.00 KB
- 文档页数:38
新闻类文本阅读题型类解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
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
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
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
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
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
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
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
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
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
”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
①“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②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专题导引]一、通讯的定义通讯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二、通讯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讯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一)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所显示的是新闻事实的纵剖面,有三种情况:1.时间顺序式时间顺序式,就是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顺序,安排层次。
这种结构,线索单一、清晰,便于读者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便于广播受众收听。
2.逻辑递进式逻辑递进式,就是按照新闻事实在表达主题思想时的递进顺序安排层次。
这种结构具有理性思维的特征。
采用这种结构,须正确把握各种材料在表达主题思想时的地位,如主与次、深与浅等,使层次安排呈递进式,一层比一层深。
3.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结合式这种结构,既有清晰的时间线索,又显示出揭示主题的递进性。
4.新闻事件发展的进程顺序与时间顺序结合式这种结构也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安排层次的,所不同的是,这类结构是以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线索为主,时间线索辅之。
(二)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并列式结构。
各个部分对主题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它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是新闻事实的横断面。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空间并列式空间并列式就是根据新闻事实发生地点的变化组织结构。
一些大型的系列式、组合式报道,也常采用大跨度的空间并列组合的方式。
采用空间并列式结构选材时,要注意选取各个地方有个性的材料。
一个地方,一个画面。
因此,这种结构方式也可以叫画面组合式。
各个画面,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共同说明一个主题。
2.方面并列式新闻事实都有多个侧面,观察、分析并表现各个侧面,可增加报道的深度,增加新闻的立体透视感。
按照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安排结构,就是方面并列式。
3.群像并列式群像并列式,就是按照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4.故事并列式在同一主题之下,并列几个相关的故事。
(三)纵横式结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方面并列或故事、问题并列与逻辑递进相结合。
另一种情况是按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安排材料,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作“纬”。
《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编者:陈和清审题:蒋旭辉清理范围:《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清理重点:有关消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
一、理论知识1、定义: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2、消息的特点:1.迅速、及时2.简明扼要3.用事实说话3、消息头可分为“本报讯”与“电头”,其一般格式是“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
4、消息的结构:我们一般只需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
5、消息的构成一般都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构成。
哪些材料放在导语,哪些材料安排在主体,怎样点题,怎样结尾,背景材料如何穿插,段落如何划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做到层次清楚,逻辑谨严。
6、消息的标题的类型: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①三行标题。
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
如:第一位在奥运会上破举重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眉题)唐灵生堪称举坛金刚(正题)力举170公斤“忘情”地挺立10秒钟,赢得满堂掌声(幅题)②双行标题。
A 、出现正题和眉题。
如: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眉题)青工董云峰业余发明获两项专利(正题)B、出现正题和副题。
如:澳门回家了(正题)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副题)③单行标题。
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如:台北法院裁定释放陈水扁并限制其出境二、实际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6分)当地时间7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
本次气候变化大会旨在制定出《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减排承诺期到期后的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安排,历史意义重大。
语段概括题的解题方法新闻类“压缩语段”解题方法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中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须了然于胸。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叙事性和简练性的特点。
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有背景材料)、结语四部分。
新闻必须具备①时间(when)、②地点(where)、③人物(who)、④事件(what)、⑤原因(why)(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例1 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2004年南京)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
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
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解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五个“W”入手。
陈述对象(who)为遥远;事件(what)为“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时间(when)为6月3日;地点(where)为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法国)。
第二段材料是对“世界和平女神像”制作材料、造型的阐释性说明。
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按新闻常采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则可表述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法国揭幕”。
新闻阅读与实践
教学参考
0301 1542
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
2.综合消息两篇
3.外国消息两篇
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实践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5.彭德怀印象
6.世界选择北京
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实践
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10.梦碎雅典
11.漫步在无人区
实践
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12.社论两篇
13.短评两篇
14.外国评论两篇
实践
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15.儒学飞人
16.澳星风险发射
实践
附录。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提高新闻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兴趣,增强时事意识。
3. 通过对新闻实践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新闻阅读技巧3. 时事新闻分析4. 新闻采访实践5. 新闻写作指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时事新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新闻素材(包括报纸、杂志、网络新闻等)3. 录音设备(如有需要)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新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新闻?2. 学生分享对新闻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15分钟)1. 教师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等)。
2. 教师介绍新闻的结构(如、、、背景等)。
三、新闻阅读技巧(20分钟)1. 教师讲解新闻阅读技巧,如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如何理解新闻背后的含义等。
2. 学生进行新闻阅读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过程(续)第五课时:新闻采访实践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新闻采访?2. 学生分享对新闻采访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讲解新闻采访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如提问策略、倾听技巧、记录方法等)。
2. 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三、新闻采访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新闻采访活动。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反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采访实践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过程(续)第六课时:新闻写作指导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新闻写作?2. 学生分享对新闻写作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包括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等。
2. 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新闻信息。
3. 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使他们对新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2.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3. 新闻的分类与体裁4. 新闻的语言与风格5. 新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2.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3. 新闻的分类与体裁4. 新闻的语言与风格5. 新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新闻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新闻阅读实践,提高他们的新闻阅读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第一课时:新闻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新闻的结构与要素3. 第三课时:新闻的分类与体裁4. 第四课时:新闻的语言与风格5. 第五课时:新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新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新闻?新闻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在哪里?【新课讲解】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教师讲解新闻的定义,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等特点。
2.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教师介绍新闻的结构,包括、、主体、背景和,并讲解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作用。
【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新闻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课堂练习】1. 学生现场编写一篇新闻稿,锻炼新闻写作能力。
2. 教师对学生的新闻稿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过程1. 新闻的分类与体裁教师讲解新闻的分类,包括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并介绍各类新闻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新闻的语言与风格教师讲解新闻的语言要求,强调简洁、准确、生动的表达,并分析新闻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