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事故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7.06 MB
- 文档页数:19
运营事故(事件)报告及调查处理细则目录编制目的 ................................................... 2 适用范围 ................................................... 2 引用标准或文件 ............................................. 2 总则 ....................................................... 2 事故(事件)的分级分类 ..................................... 3 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权限 ................................. 5 事故(事件)的报告 ......................................... 5 运营事故(事件)的调查 ..................................... 6 运营事故(事件)的责任判定和处理 ........................... 7 运营事故(事件)的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 ....................... 9 运营事故(事件)的处罚原则 ................................. 9 附则 (10)附录 (10)12345678910111213运营事故(事件)报告及调查处理细则1编制目的为了及时处理XX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称“运营公司”)发生的各类运营事故(事件)以及对运营造成影响的设备故障、突发事件,认真吸取经验教训I,避免同类事件重复发生,本着“四不放过”,特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运营公司事故(事件)、对运营造成影响的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以及责任晚点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3引用标准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XX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事故(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则(暂行)》《XX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办法(试行)》《XX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试行)》《XX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XX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伤管理办法》4总则4.1凡运营公司管辖范围内由于地铁自身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经济损失、中断行车、火灾或其它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均构成运营事故(事件)。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地铁一、地铁运营事故处理的相关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地铁运营事故处理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救援优先原则:应立即启动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并及时转运伤员到医院进行救治。
3.迅速反应原则: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配资源和人员进行处理,确保救援工作能够迅速展开。
4.透明公开原则:地铁运营事故的处理过程应对公众进行全面、透明的公开,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事故情况和处理进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5.审慎决策原则:对于关键决策,应充分调查核实事故原因,进行科学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地铁运营事故处理的程序1.事故发生初期的处置(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部门参与处理,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2)迅速评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调派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
(3)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封控,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2.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1)成立事故调查组,由专业的调查人员组成,对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事故原因。
(2)对事故原因进行科学评估,判断责任主体,明确事故责任。
(3)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对事故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罚。
3.事故后的安全措施和改进措施(1)根据事故原因和教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2)对现有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进行评估,完善和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事故处理过程的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1)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事故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争取舆论的支持和理解,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
(3)妥善处理相关人员的赔偿事宜,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地铁运营事故处理的一些具体措施1.预防措施:加强地铁车辆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确保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大全五篇)第一篇: 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一、水量不足当水量不足时, 工艺控制如下:1.提升泵房尽量保持水泵平稳进水, 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运行。
2.水量在设计水量的50%以下, 污水处理系统单组运行(双组系统)或间歇运行(单组系统), 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 等), 及时调整工艺。
3.回流比控制在50-100%。
4.二沉池投入一半。
二、水量超过设计负荷当水量超过设计负荷时, 工艺控制如下:1.提升泵房满负荷生产, 但不超过设计负荷的变化系数。
2.粗、细格栅现场连续开启, 并及时清除栅渣。
3.水量突增初期, 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全开, 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 及时调整工艺。
4.加大生化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总出水的抽检频次。
5.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
6.随着生化系统逐渐稳定, DO上升, 系统氨氮较低, 可考虑减少曝气设备的开启台数及开启频率。
三、污泥膨胀当出现污泥膨胀时, 值班人员应马上向生产主管汇报, 通知化验室立刻采集水样, 对水样BOD.COD.MLSS、DO、PH、SV进行测定和进行生物镜检, 再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分析污泥决定采取下列何种措施。
污泥膨胀最突出的表现是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I大于150%。
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 溶解氧不足, 缺乏氮、磷等养料, 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 均易引起污泥膨胀。
此外, 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 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工艺调整如下:1.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 或降低水温, 减轻负荷, 或适当降低MLSS值, 使需氧量减少等;2.污泥负荷率过高, 可适当提高MLSS值, 以调整负荷, 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3.缺氮、磷等养料, 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4.pH值过低, 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6-8);5.污泥大量流失, 可投加5-10mg/L氯化铁, 促进凝聚, 刺激菌胶团生长, 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 抑制丝状繁殖, 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
运营分公司运营事故处理规则1 范围本标准描述了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在运营中发生事故时的处理原则、事故分类、事故通报、事故责任调查、判定和处理以及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分公司运营事故处理工作。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Q/SZDY 0032-2007 《深圳地铁行车组织规则》(D版)Q/SZDY 0019—2007 《运营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B版)4 总则4.1 为了及时正确处理地铁运营事故,维护地铁运营秩序,减少事故损失,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使地铁更好地服务社会,制定本标准。
4.2 凡在正线、辅助线、车厂线及运营分公司所属管辖范围内由于地铁自身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经济损失、中断行车、火灾或其它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均构成运营事故。
由于不可抗力、社会治安等非地铁责任原因产生后果的均不列入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范围。
4.3 发生运营事故,应采取积极措施,迅速组织救援处理,尽快恢复运营,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4.4 处理事故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分公司规章制度为准绳,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制定对策。
对事故责任者,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情节,予以批评教育、经济惩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并根据事故性质、情节的严重性,按有关规定逐级追究责任。
4.5 分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地铁运营事故调查处理的主管机构,负责组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定性、定责及处理工作。
根据事故调查需要成立的运营事故调查处理组在分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具体的调查分析工作及提供定性、定责及处理建议。
4.6 较大事故以上的调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省、市、公司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当事故调查交由上一级部门或地铁公司负责时,分公司积极做好协作配合工作。
塔吊安装运行拆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一、概述塔吊作为一种高空作业设备,其安装、运行和拆卸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二、应急组织1.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和规模,由项目经理任命,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
2.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设在事故现场或者离事故现场较近的安全地点,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3.应急救援队伍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员、医疗人员、操作人员等。
三、应急流程1.事故报告一旦发生塔吊安装、运行或拆卸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伤亡人数等。
2.现场保护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及周围安全,限制人员进入或靠近事故区域。
3.伤员救护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4.事故调查应急指挥部委派专业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采集相关证据,确保事故调查的客观和准确。
5.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应急指挥部决定事故的处理方式,包括责任追究、赔偿等,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及时发布事故相关信息,向员工、媒体、政府等各方进行通报,并保持信息的准确和及时。
四、应急措施1.事故现场封闭应急指挥部指派专人提前封闭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并在周围设置标志牌和警示标识,将人员引导至安全区域。
2.紧急疏散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置疏散通道,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3.急救措施应急救援队伍在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包括止血、包扎、抬担、清理呼吸道等。
4.现场降温如果事故发生后产生火灾,应急救援队伍应采取措施进行现场降温,以防火势蔓延。
5.事故调查应急指挥部指派专人开展事故调查,采集相关证据,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6.媒体沟通应急指挥部负责与媒体进行沟通,向公众发布事故相关信息,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电气作为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防范和处理电气事故,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
本文将从规程的重要性、规程的内容以及规程的实施及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规程的重要性制定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气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同时是保证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必要环节。
制定电气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可以规范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控制电气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
同时,规程的制定有利于电气设备的管理,提高电气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并增强电气设备管理者对于电气设备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规程的内容1.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于电气设备的维护,应该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保持设备的运行状况良好。
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应及时修理和更换。
2.电气设备性能检测和实验电气设备的性能检测和实验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防范电气事故的必要环节。
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性能检测和实验,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方案,并据此制定维护和更新计划。
3.电气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电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制定规程的主要目的。
在规程中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电气事故进行预估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事故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电气设备的管理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清点和统计,建立电气设备档案,制定电气设备的分级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
三、规程的实施及监督1.规程的实施规程的实施需要各级领导和组织的支持和协作。
同时,要通过培训和宣传等途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加强对规程的执行和周密实施。
2.规程的监督规程的监督对于规程的有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厂事故处理规定第一节事故处理原则1.1.1故障发生时,运行人员应严格按规程中的规定进行处理。
1.1.2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应迅速解除人身和设备的危险,及时查找发生故障的原因并消除故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运行人员应保证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持非故障设备的运行。
1.1.3机组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一般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工作,消除故障。
1.机组无论发生任何事故,首先应迅速仔细地进行确认,查明事故的性质,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机组发生故障的同时,BTG盘上将出现相应声光报警,ASD内也有相应的报警显示,运行人员应加以确认,然后采取相应对策:3.迅速消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必要时应立即解列发生故障的设备。
保持非故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4.无论发生何种故障均应校对必要的表计指示或状态显示,必要时应到现场确认。
5.消除故障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尽可能迅速汇报值长和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正确地采取对策,防止事故蔓延。
6.发生故障时,各岗位应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迅速处理事故,以便尽快恢复机组的正常运行。
7.排除故障时,动作应迅速、正确。
在处理故障时接到命令后应复诵一遍,如果没有听懂,应反复问清。
命令执行完毕以后,应迅速向发令者汇报。
1.1.4有关领导、专职工程师在机组发生故障时,必须尽快到现场协助故障处理,并给予运行人员必要的指导,但不应和值长的指令相抵触。
1.1.5在机组发生故障和处理事故时,运行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如果故障发生在交接班时间,应延迟交班,在未办理交接手续前,交班人员应继续工作,接班人员应协助交班人员一起消除事故,直到机组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1.1.6跟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禁止停留在发生故障的地点。
1.1.7故障消除后,值长和值班人员应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故障发生的过程和时间,所采取的消除故障措施等均作正确、详细的记录。
并及时向各级调度和厂部领导汇报。
第二节机组紧急停运1.2.1机组发生严重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故障时,应紧急停止机组运行。
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变电运行事故处理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作用的重要性,一旦变电运行事故发生,其对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应该被高度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变电运行事故处理的基本流程、应急处置方式和预防措施。
一、基本流程变电运行事故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接到报警信号或突发事件。
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报警和营救。
报警信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如电话、无线电、信号灯等。
2.切断电源。
在变电运行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首先切断电源,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如果需要切断高压电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实施。
3.组织现场救援。
在处理变电运行事故时,应尽快将现场人员撤出危险区域,并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4.现场调查和鉴定。
在确认现场的安全情况后,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调查和鉴定。
5.制定处置方案。
根据事故的情况和调查鉴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修复设备和恢复电力供应。
在处理变电运行事故后,应尽快修复设备和恢复电力供应,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二、应急处置方式遇到不同类型的变电运行事故,应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方式。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变电运行事故及其应急处置方式。
1.电缆故障。
电缆故障是变电站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
一旦发生电缆故障,应停电后及时检查,确认故障种类和位置后再进行维修或更换。
如果是高温故障,应尽快降低负荷,减少系统运行压力,避免进一步损坏。
2.变压器故障。
变压器故障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变电运行事故类型。
一旦发现变压器故障,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救援和现场调查。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处置方案并进行修复。
3.雷击故障。
雷击故障又称为雷击事故,是由于雷击引起的变电设施故障。
一旦发生雷击故障,应尽快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如果需要更换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
一、目的为确保锅炉运行安全,防止锅炉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事故处理。
三、事故分类及处理措施1. 锅炉灭火事故(1)现象:火焰电视显示火焰闪烁不稳或消失,火检探头检测不到火焰信号。
炉膛负压不正常增大,锅炉灭火信号声光报警,MFT动作声光报警。
锅炉各级烟气温度明显降低。
(2)原因:纯燃煤时,煤质恶化,挥发份过低,煤粉细度严重不合格,磨煤机出口温度太低,煤粉湿度太大,磨煤机一次风量不足,所有给煤机故障;燃料量和风量配比过分失调,导致着火氧量不足,或风量太大达不到着火点温度;水冷壁严重泄漏,将炉膛火焰吹熄;燃烧器配风不合理,低负荷时燃烧不稳定。
(3)处理措施:a. 锅炉灭火MFT保护动作,联动下列设备跳闸,否则紧急手动停止下列设备的运行,迅速切断进入炉膛的所有燃料。
b. 进油快关阀、回油快关阀及所有油枪电磁阀关闭,油枪吹扫闭锁;c. 所有磨煤机、给煤机跳闸,所有磨煤机出口门关闭;d. 两台一次风机跳闸;e. 过热器一、二级减温水、再热器事故减温水电动截止阀关闭;f. 蒸汽吹灰器自动跳闸退出;g. 汽轮机跳闸,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h. 所有给水泵跳闸;i. 8. MFT时总风量<30%,所有风机跳闸。
2. 锅炉超压事故(1)现象: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装置失灵,或者在水循环系统发生故障,造成锅炉压力超过允许使用压力。
(2)原因:水循环系统故障、安全阀失灵等。
(3)处理措施:a. 立即降低锅炉压力,确保锅炉在安全压力范围内运行;b. 检查水循环系统,排除故障;c. 检查安全阀,确保其正常工作;d. 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3. 锅炉超温事故(1)现象:由于烟气流差或燃烧工况不稳定等原因,使锅炉出口汽温过高、受热面温度过高。
(2)原因:燃烧工况不稳定、烟气流差等。
(3)处理措施:a. 调整燃烧工况,降低锅炉出口汽温;b. 检查受热面,排除故障;c. 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电动机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1、电动机发生异常情况时,值班员应立即报告值长。
2、运行中的电动机跳闸,如有备用电机应立即启动备用电机,后将故障电机拉开电源,详细检查并测绝缘,经值长同意方可投入运行。
3、电动机合闸时,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拉开开关或按下事故按钮:(1)电动机不转并有异音或转动后又停止。
(2)电动机有异常鸣音,且转速较正常转速慢。
(3)电流表指示最大或超过额定值不返回。
(4)电动机内冒烟或着火。
(5)电动机启动时该系统发生接地。
(6)电动机正常启动时电流表指示来回摆动。
4、运行中的电动机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断开开关或事故按钮停止运行。
(1)发生威胁人身安全,需要立即停止运行时。
(2)电动机本身所带动的机械损坏至危险程度时。
(3)电动机冒烟,着火或缺相运行而保护装置未动作时。
(4)电动机电缆短路放炮时。
(5)电动机转速突然下降。
(6)定子电流超过额定值,电流摆动不定。
(7)铁芯、定子线圈和出口风温比正常值升高10℃以上,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8)定子和转子发生摩擦时。
(9)强烈振动或串动威胁运行时。
(10)受水灾威胁。
5、对主要厂用电动机在下列情况下,可先启动备用机组,然后停止故障电动机:(1)电动机发生不正常声音,或绝缘有烧焦气味。
(2)电动机内部出现轻微烟火。
(3)电动机电流超过正常值或电流表指示有大幅度摆动。
(4)电动机突然振动且逐渐加剧。
(5)电动机定子或轴承温度升高接近极限值时。
6、电动机启动不起来当电动机启动时,将开关合闸后,电动机不转动而只发出响声,或者不能达到正常的转速,这种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如下:(1)定子回路一相断线(熔断器一相熔断,电缆头、刀闸或断路器等的一相接触不良,定子绕组一相断开)。
(2)转子回路断线或接触不良(鼠笼式转子铜条或铝条和端环间的连接破坏,绕线式转子绕组焊头熔断,引线与滑环的连接破坏,电刷有毛病)启动装置回路断开等。
(3)电动机转子或所拖动的机械被卡住或机械负荷大。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事故分类第三章事故报告第四章事故调查第五章事故责任判定与处理第六章事故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附件 l 《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内容解释附件 2 《地铁运营谐凳鹿时ǜ 妗?nbsp; 地安监统一 4附件 3 《地铁运营事故报告》地安监统一表 5附件 4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报告》地安监统一表 6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及时、正确处理地铁运营事故,使事故处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据可依,特制定《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第 2 条本规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抓小防人,安全关前移”的安全管理指导思想,泯灭特殊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努力控制和减少险性事故;普通事故和事故苗子。
第 3 条本规则结合北京地铁运营实际,本着实事求是,严而有度,切实可行的原则,强调科学性和合用性及可操作性,以调动广人干部职工防止运营事故的积极性。
第 4 条凡在运行线和车场线范围内由于地铁自身原冈造成乘客伤亡、车辆和设备损坏、中断行车或者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均构成运营事故。
但在地铁对外营业区域范围内,由于乘客自身原因或者发生治安案情造成的伤亡或者不良后果,均不列入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范围。
第 5 条发生影响运营的故障或者事故时,要严格按照报告程序即将上报。
对于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赋予严肃处理。
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单位应积极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尽快将事故调查报告和分析处理结果—上报地铁公司安全监察室。
第 6 条地铁公司各级领导及全体职工要严格贯彻执行“依法执政、依法管理、依法从业”的原则。
对于因违反或者未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者因单位内部管理缺陷、失效而造成威协安全运营生产的问题,视情节按事故及事故苗子论处。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运行事故,保障公司生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 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中毒、泄漏、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指挥、协调、监督事故应急工作的开展。
组成人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
2. 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响应。
组成人员: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行政部门负责人。
3.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成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等。
五、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事故应急办公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
2. 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和相关部门。
3. 现场救援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和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4.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事故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5. 信息发布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善后处理事故处理后,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赔偿、恢复生产、总结经验等。
六、事故应急措施1. 火灾事故- 立即切断火灾区域电源,隔离火源;- 启动消防系统,进行灭火;- 疏散现场人员,确保安全;- 及时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2. 爆炸事故- 立即切断爆炸区域电源,隔离爆炸源;-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疏散现场人员,确保安全;- 及时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汽轮机运行中跳闸机侧事故处理要点一、汽轮机跳闸后的处理:1、汽轮机运行中ETS保护动作机组跳闸时,检查负荷指示到零,确认高、中压主汽门、调速汽门以及各段抽汽电动门、逆止门和高排逆止门均关闭,事故排放阀联锁开启。
2、在DEH画面中检查汽轮机跳闸首出,根据跳闸原因对症处理。
3、检查发电机已解列,注意机组转速不应升高,否则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降速措施。
4、检查交流润滑油泵已自启动,否则手动启动交流润滑油泵,确认润滑油压正常。
5、检查A、B小机已跳闸,电动给水泵已联锁启动,注意监视凝汽器、除氧器水位的变化,及时提高凝结水母管压力在1.8Mpa以上,防止投入凝结水杂项母管负荷时引起备用凝结泵低水压联动,注意检查凝汽器真空及低压缸排汽温度正常。
6、邻机运行正常时,将轴封汽源切换为辅汽接带,确认轴封蒸汽压力、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邻机停运时,将轴封汽源切换为冷再热蒸汽接带,根据冷再热蒸汽压力下降情况开启高旁维持压力,待中压辅汽联箱汽源切换正常后,再将轴封汽源切为辅汽接带。
切换过程中严防轴封蒸汽带水。
7、关闭再热冷段至高压辅汽母管电动门,高中压辅汽系统倒为邻机接带。
邻机停运时,启动锅炉尽快点火启动并升温升压,当启动锅炉蒸汽参数合格,供汽管道充分暖管后开启启动锅炉至高压辅汽母管供汽门,由高压辅汽母管接带中压辅汽系统正常。
8、检查四段抽汽至除氧器供汽电动门联锁关闭,中压辅汽联箱至除氧器供汽电动门联锁开启,除氧器加热汽源由中压辅汽联箱供给,供汽前及时对管路充分疏水。
9、检查#1、2、3高加、#5、6低加汽侧已自动解列。
10、检查确认主机高、中、低压门组疏水阀及小机疏水阀已联锁开启,并检查开启其它疏水。
11、关闭高压调节阀门杆一档漏汽至#3高加进汽管手动门。
12、在转速下降过程中,应进行全面检查,倾听机组声音,注意机组振动,检查汽缸金属温度及各抽汽管上、下壁温差,严防汽缸进冷汽、冷水。
13、解列发电机内冷水、氢冷器冷却水,关小主机、小机冷油器冷却水。
小型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事故处理与预防措施分析小型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如设备故障、水源不足、水质异常等,这些都会影响水电站的正常运行,甚至威胁到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对于小型水电站来说,事故处理与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小型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事故处理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水电站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一、小型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1. 设备故障:小型水电站的机械设备长期运行,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如润滑不良、轴承磨损、电气故障等,这些都会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事故发生。
2. 水质异常:由于水电站的取水源头常常是河流或湖泊,水质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浑浊、有毒物质超标等情况,若未能及时处理,将影响水轮机和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3. 水源不足:在枯水期或干旱季节,水电站的取水源头可能会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这将直接影响水轮机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停机事故。
4. 人为操作失误:人为操作不当、疏忽大意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型水电站发生事故,比如未及时清理水轮机进口的杂物、漏水管道未及时修复等。
1. 设备故障处理: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机,并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对于一些日常维护可以进行的项目,也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提高维修人员的维护能力和水平。
2. 水质异常处理:水电站应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对取水口进行封闭处理。
应及时清理水轮机和发电机,防止水质异常对设备造成损害。
3. 水源不足处理:水电站应根据当地水文气象情况,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合理规划水源利用,也可以考虑增加蓄水设施,以应对水源不足的情况。
4. 人为操作失误处理:水电站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准确、熟练。
还应建立巡检制度,定期检查水电站设备和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