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纵断面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54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作业
一、目的
本作业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作业实战训练,有助于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为横断面设计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地形图位于武夷山地区,拟新建公路穿越该区域A点至B点,交通量资料见表;穿越区道路设计起点坐标:A点(X = 532851.5770,Y = 3044868.6750,Z = 177.6 );终点坐标B点(X = 535751.2414,Y = 3044543.1403,Z =170.2);路线衔接处起点设计高程为:176.6m,路线衔接处起点设计高程为:172.5m。
本设计的起点A的里程桩号为K25+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基于上次平面设计作业及地形图,按照10~20米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位置,读出地面高程,依此点汇出纵断面(如果地形变化较大,需要进行加密);
2、进行纵断面设计;
3、编制路基设计表;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纸规范,按A3进行打印。
五.成果提交
(一)计算说明部分
1、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
(二)图纸部分
1、纵断面设计图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道路勘测设计》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4、其它相关书籍。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 ,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1)判断凸、凹性0%2.4%8.0%512>=-=-=i i ω,凹曲线(2)竖曲线要素计算m R L 210%2.45000=⨯==ω;m LT 1052==; m R T E 1.150002105222=⨯==(3)设计高程计算起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终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K25+460.00-105 = K25+460.00+105 = K25+355 = K25+565 第一种方法:(从交点开算)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R x h 22= 设计高程起点 K25+355 780.72-105×0.8%=779.88 0202==R h 779.88+0=779.88 K25+400 780.72-60×0.8%=780.24 2.02452==Rh 780.24+0.2=780.44 K25+460 780.72-0×0.8%=780.72 1.121052==Rh 780.24+1.1=781.82 K25+500 780.72+40×5%=782.72 42.02652==R h 782.72+0.42=783.14 终点 K25+565 780.72+105×5%=785.97 0202==Rh 785.97+0=785.97第二种方法:(教材上的方法-从起点开算)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R x h 22= 设计高程起点 K25+355 780.72-105×0.8%=779.88 0202==R h 779.88+0=779.88 K25+400 779.88+45×0.8%=780.24 2.02452==Rh 780.24+0.2=780.44 K25+460 779.88+105×0.8%=780.72 1.121052==R h 780.24+1.1=781.82 K25+500 779.88+145×0.8%=781.04 1.221452==R h 781.04+2.1=783.14 终点 K25+565 779.88+210×0.8%=781.56 41.422102==Rh 781.56+4.41=785.97 3-10某城市I 级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 ,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 ,且不高于429.40m ,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的设计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