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道路勘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79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和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是基于该课程设计的学术论文。
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熟悉道路勘测的实际应用和技术手段;3.掌握道路设计中的算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初步的道路设计;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习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设计方案3.1 学科综合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学科:•土木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道路设计需要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算法,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测量学和地理信息系统:道路勘测是道路设计的前提,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3.2 课程设置本课程由两个部分构成:道路勘测和道路设计。
其中,道路勘测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道路勘测的目的和流程;•勘测测量和定位技术;•道路勘测数据处理;•道路勘测成果图。
道路设计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道路设计基本概念;•道路设计流程;•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道路设计软件的应用;•道路设计成果图。
3.3 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设计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1.实地进行道路勘测,熟悉勘测操作流程;2.利用道路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设计;3.分析并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4.撰写报告和论文,展示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整个过程。
四、设计结果经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掌握以下内容:1.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道路勘测和设计所需的测量技术和软件工具;3.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独立完成初步的道路设计;5.学会基本的报告和论文撰写技巧。
五、总结本文档介绍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设计方案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熟悉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流程,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工具。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方式。
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的种类。
4、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
5、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6、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情况。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何影响。
8、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
9、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关系。
10、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1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的基本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能综合反映城市交通拥挤的技术指标。
1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内容。
13、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
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1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5、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6、本章主要名词术语:道路、道路功能、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道路红线、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第二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
道路平面线形组成要素2、平面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3、平面直线的技术标准及直线的适用情况。
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4、影响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的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原理、种类。
圆曲线半径值的选取。
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及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横向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横向力系数µ取值的影响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的轨迹方程。
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线形的理论依据。
7、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8、本章注要名词术语:路线、路线的平面、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汽车行驶稳定性、横向力系数、横向超高、横向滑移、横向倾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参数A、桩号(里程)、交点、交点里程(桩号)、曲线主点、曲线主点桩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