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道路勘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79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和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是基于该课程设计的学术论文。
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熟悉道路勘测的实际应用和技术手段;3.掌握道路设计中的算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初步的道路设计;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习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设计方案3.1 学科综合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学科:•土木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道路设计需要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算法,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测量学和地理信息系统:道路勘测是道路设计的前提,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3.2 课程设置本课程由两个部分构成:道路勘测和道路设计。
其中,道路勘测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道路勘测的目的和流程;•勘测测量和定位技术;•道路勘测数据处理;•道路勘测成果图。
道路设计部分包括以下内容:•道路设计基本概念;•道路设计流程;•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道路设计软件的应用;•道路设计成果图。
3.3 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设计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1.实地进行道路勘测,熟悉勘测操作流程;2.利用道路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设计;3.分析并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4.撰写报告和论文,展示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整个过程。
四、设计结果经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掌握以下内容:1.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道路勘测和设计所需的测量技术和软件工具;3.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独立完成初步的道路设计;5.学会基本的报告和论文撰写技巧。
五、总结本文档介绍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设计方案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熟悉道路勘测和设计的流程,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工具。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方式。
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的种类。
4、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
5、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6、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情况。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何影响。
8、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
9、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关系。
10、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1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的基本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能综合反映城市交通拥挤的技术指标。
1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内容。
13、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
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1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5、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6、本章主要名词术语:道路、道路功能、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道路红线、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第二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
道路平面线形组成要素2、平面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3、平面直线的技术标准及直线的适用情况。
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4、影响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的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原理、种类。
圆曲线半径值的选取。
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及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横向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横向力系数µ取值的影响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的轨迹方程。
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线形的理论依据。
7、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8、本章注要名词术语:路线、路线的平面、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汽车行驶稳定性、横向力系数、横向超高、横向滑移、横向倾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参数A、桩号(里程)、交点、交点里程(桩号)、曲线主点、曲线主点桩号。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二级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道路选线、纵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关键技术。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勘测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勘测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二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理论: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框架。
2. 道路选线设计:讲解道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线性设计、地形地貌分析、环保要求等。
3. 纵横断面设计:阐述纵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理,教授如何根据地形、地质和交通需求进行合理的断面设计。
4. 交叉口设计:介绍交叉口设计的原则、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等。
5.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讲解道路排水、照明、交通标志等附属设施的设计要求和标准。
6.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1. 第一章:道路勘测设计概述2. 第二章:道路选线设计3. 第三章:纵横断面设计4. 第四章:交叉口设计5. 第五章:道路附属设施设计6. 第六章:道路勘测设计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道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状构造物。
它在平面上有左右转弯、纵面上有上下起伏、横面上有一定宽度。
2.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3.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4.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路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面、纵坡不变)。
6.路线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
7.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8.汽车行驶轨迹的痕迹①雪后第一辆车行驶的痕迹②已建公路车道中的油渍的痕迹③夜间连续摄影前灯的痕迹9.行驶轨迹观测:①用横摆仪随车量测②用全站仪量测轨迹③用GPS测轨迹10.汽车行驶轨迹重心的几何特征①轨迹是连续的、圆滑的,任一点不出现错头和破折;②曲率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③曲率变化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11.①直线-圆-直线组合的平面线形,满足平面线形连续、圆滑的第一条要求,但在ZY和YZ点处曲率和曲率变化率值不连续的(直线上曲率为0,圆曲线上曲率为1/R)。
该线形组合一般只用于低等级公路(四级公路)。
②直-缓-圆-缓-直组合的平面线形: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一条和二条。
不满足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三条要求,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而且,汽车行驶无轨道,在车道宽度内允许有一定偏离。
该线形组合可用于三级以上公路(包括三级公路)。
12.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
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13.直线的特点:优点:两点之间距离最短;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距、放样等;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第二章平面设计2- 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ih=8%)的极限最小半径(“值 分别取0・035和0. 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二9 m ,超高渐 变率取1/150) ? 解:⑴不设超高时:R=W : 127(“ + %) 002—-3359. 58 m,[127x(0.035-0.02)]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o设超咼时:R= =127(〃 + %)0()2 二 -219. 1 m,[127x(0-15 + 0.8)]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缓和曲线长度:厶=色空=9X (8% + 2%)=]35皿p1/1502-6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 95°0438H ,丿Di 到的线半径E 和缓和曲线长厶S5。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n yr T = (R+p)・ tan-+讥=/?(a —20。
)届 + 2Zo, 解得:p 二 1.86 m , q = 35 m , T A = 157. 24 m , 则 75 = 267.71-157. 24 = 110. 49 m距离D=267. 71m 。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l?4 = 110m,L S 4 =70m,试定丿D 的 Zo 2 /o Zo 3 ----- m = ----------------- 24/?' 2 2407?2 恥虫•竺,恥乜•竺 27? 7i 6R 71 q = 2T —R考虑“5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厶s5 =60 m,则有:P = S;'m = T = 30>心69。
20,28”解得心15.227〃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转角3右=29°30\G2右=32。
道路勘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重要性。
2. 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主要参数、标准和规范。
3. 学会使用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流程2. 道路勘测设计参数道路等级和类型道路线形设计参数道路交叉口设计参数3. 道路勘测设计规范我国道路勘测设计规范概述道路线形、交叉口、路面等方面的设计规范4. 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和工具常见道路勘测设计软件介绍地形图绘制与处理道路设计图的绘制5. 实际操作演练地形图的识读与分析道路线形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纵、横断面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参数和规范。
2. 演示法:展示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相关教材或讲义。
2. 课件: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参数和规范。
3. 软件: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如AutoCAD、MicroStation等)。
4. 地形图和设计图纸:用于实际操作演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进行道路勘测设计实际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效率。
3. 成果展示:学生完成的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创新性。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计划:单元一:道路勘测设计概述(2课时)单元二:道路勘测设计参数(2课时)单元三:道路勘测设计规范(2课时)单元四: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和工具(2课时)单元五:实际操作演练(16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3)熟悉道路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编制;(4)了解道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管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2)能够阅读和分析道路工程图纸;(3)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能力;(4)能够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道路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理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内容:道路工程基本概念、勘测设计流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2. 道路线形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线形设计- 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组合设计。
3. 路基与路面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路基设计;第四章 路面设计- 内容:路基结构、路基稳定性分析、路面结构、路面材料设计。
4. 道路工程图纸阅读与编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工程图纸- 内容:图纸基本知识、图纸阅读方法、图纸编制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许金良第五版课后题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许金良-第一章1.勘测课后关于电负性含义错误的是()。
2.引导总锁闭,设计对敌对进路()锁闭。
3.许金下列哪项易导致低渗性脱水()4.道路答案下列各项不是颌骨缺损修复的原则的是()5.接待未办理预订客房而直接到店的客人时,勘测课后()。
6.患者,设计男,29岁。
上腹隐痛不适4个月,突发上腹剧痛2个小时,全腹压痛、肌紧张,首选的进一步检查是()。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许金良-第二章7.许金焦痂切开减压术的适应证().8.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道路答案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道路答案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
9.承包经营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勘测课后应当履行()草原的义务。
10.关于影响传热的主要原因,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1.许金符合弥漫型硬皮病的是()。
12.注册房地产经纪人有()情形的,道路答案原注册机构应当注销其注册。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许金良-第三章13.农业、勘测课后工业革命过程中人口发展特点。
14.新建、设计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
15.游戏治疗中,把游戏作为一种直接的语言替代物,其目的不是让儿童通过游戏()。
16.人感染蜱回归热后产生的抗体有()。
17.代表体内较恒定的蛋白质含量的是()18.长波、中波的传播是以()传播方式为主。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许金良-第四章19.男性,56岁,近5个月来动作缓慢,小碎步,面部表情呆板,右手震颤,查:右手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安静时明显,右侧上肢、下肢的屈肌张力、伸肌张力均匀一致地增高。
其病变定位在()20.下列选项中,属于液压支架大修内容的是()。
21.请简述社区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22.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00°,则该直线的象限角为()23.检修运行中的连锁信号与自动保护回路时,注意事项有哪些?24.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电脑和投影仪通电后,电脑运行正常,但属幕上显示"没有信号输入",最可能的原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