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例题.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19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在进行道路选线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须考虑的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土壤地质D. 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答案:D)2.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的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一项?( )A. 车辆的动力性能B. 道路的美学要求C.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D. 道路横断面的宽度(答案:A)3.在道路平面设计中,交点法主要用于哪种类型的道路设计?( )A. 直线型道路B. 曲线型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C. 高速公路的直线段D.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A. 车道宽度的确定B. 边坡坡度的设计C. 路肩宽度的设置D. 道路沿线景观规划(答案:D)5.道路勘测中,使用全站仪主要是为了测量哪些数据?( )A. 道路的长度和宽度B. 道路的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C.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高差D. 道路两侧植被的种类和密度(答案:C)6.在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A. 工程造价B. 施工难度C. 路线长度D. 道路沿线的广告收入(答案:D)7.道路定线时,为避免大填大挖,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尽量沿等高线布线B. 尽可能穿越山脊线C. 不考虑地形,直接连接两点最短距离D. 优先考虑道路美学,忽视工程造价(答案:A)8.在道路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下列哪个因素?( )A. 道路的美观B. 道路的通行能力C. 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D. 道路沿线的商业开发(答案:C)9.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交叉设计的基本原则?( )A. 保证交通流畅B. 减小占地面积C. 提高道路景观价值D. 确保行车安全(答案:C)10.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关于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线段不宜过长,以免驾驶员视觉疲劳B. 曲线段应合理设置,以适应地形和交通需求C. 直线与曲线之间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兀D. 为追求道路美观,应多使用曲线,少使用直线(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1.道路勘测设计中,_________是确定道路中线位置及其空间几何形状的工作,它是道路设计的基础。
要求:(1)计算曲线要素(2)计算JD 主点里程桩号解:(1)曲线要素计算:qpTL E2、某平原区二级公路,测量得JD1、JD2、JD3在JD2处的夹角为149°56′00″,并设JD2的桩号为K8+099.51,JD2的R 设计为200m ,试计算JD2的圆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解:(1)计算曲线要素(圆曲线,所以p 、q 、Ls=0) T= 256149tan 0022tan ‘︒⨯=αR =744.68m L= ︒⨯︒⨯=︒18056149002180'ππαR =523.09mE=)12(sec 200)12(sec-⨯=-ααR =570.98mJ=2T-L=966.27m(2)计算JD2主点桩号ZY(桩号)= JD(桩号) – T =( K8+099.51)- 744.68 = K7+354.83QZ(桩号)= ZY(桩号) + 2L= (K7+354.83) + 523.09/2= K7+616.38 YZ(桩号)= ZY(桩号) + L = (K7+354.83) +523.09= K7+877.92检验式:QZ(桩号) + 2J= (K7+616.38)+ 966.27/2= K8+099.51 = JD(桩号) 计算正确,符合要求。
3、已知两个平曲线的曲线要素如下:T 1=116.565,L 1=232.054,Ls 1=70,T 2=185.924,L 2=370.089,Ls 2=100。
其中JD 2的桩号为K2+536.48,两交点的间距为546.18。
要求:(1)计算JD 1的桩号;(2)计算JD 2的曲线主点里程桩号;(3)计算两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
3. 解:(1)校正值J 1=2T 1-L 1=1.076JD 1=JD 2-l +J 1=2536.48-546.18+1..076=1991.376(2)ZH 2=JD 2-T 2=2350.556HY 2=ZH 2+LS 2=2450.556QZ 2=ZH 2+L 2/2=2535.600HZ 2=ZH 2+L 2=2720.645YH 2=HZ 2-LS 2=2620.645(3)ZH 1=JD 1-T 1=1991.376-116.565=1874.811HZ 1=ZH 1+L 1=2106.865间距=ZH 2-HZ 1=243.691。
一、名词解释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2.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3.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4.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
5.初测:指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6.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路线纵断面: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叫路线纵断面。
8.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9.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叫横向力系数。
10.定测: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二、简答题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缓和曲线的作用: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
(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超高缓和段长度Lc ;(3)缓和曲线长度Sl。
3.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坡(5)核对(6)定坡(7)设计竖曲线(8)高程计算4.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1)先横后纵。
(2)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
(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
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一、填空(1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km/h。
3、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4、汽车的行驶阻力有: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6、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的能力。
7、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8、平面设计中两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为V。
9、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0、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二、单选题:(20分)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
A 行车视距B 超车视距C 停车视距D 会车视距2、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
A 回旋线B 抛物线C 圆曲线D 螺旋线3、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A 回头展线B 螺旋展线C 自然展线D 高次抛物线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B 一般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A 6%B 7%C 8%D 5.5%6、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克服离心力B 路面排水C 美观D 便于施工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D 绕路面中线旋转8、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A 美观B 分隔行车道C 行车方便D 提高舒适性9、平面交叉口的计算行车速度降低的差值不应大于。
A 10km/hB 15 km/hC 20 km/hD 30 km/h10、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
A B C D11、路基设计表是——————。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第三章平面设计一、填空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倍设计车速。
而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倍设计车速。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三种。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应设缓和曲线。
但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
二、选择题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
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外侧B、内侧C、中侧3、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4、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1:1:1B、1:2:1C、1:2:3D、3:2:15、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柳线D、回旋曲线6、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行程。
A、3B、5C、6D、9三、问答题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四、计算题1、设某交点桩号为K100+420,R=o60,R=300m,求各主点桩号。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思考题汇编⼀、名词解释1、道路2、设计车辆3、计算⾏车速度(设计车速)4、等级公路5、⼲线公路6、车头间距7、车头时距8、交通量9、年平均⽇交通量10、年第30位最⼤⼩时交通量11、设计⼩时交通量12、通⾏能⼒13、基本通⾏能⼒14、设计通⾏能⼒15、道路服务⽔平16、道路中线17、平⾯线形18、缓和曲线19、交点20、停车视距21、超车视距22、纵断⾯设计23、纵⾯线形24、⾼程(标⾼)25、地⾯⾼程26、设计⾼程27、纵坡28、最⼤纵坡29、最⼩纵坡30、变坡点31、平均纵坡32、纵坡折减33、竖曲线34、凸形竖曲线35、凹形竖曲线36、路幅37、爬坡车道38、分隔带39、路肩40、硬路肩41、横坡42、路拱43、合成坡度44、平曲线加宽45、超⾼46、超⾼缓和段47、选线48、路线控制点49、定线50、纸上定线⼆、填空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于为宜;规定反向曲线间最⼩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于为宜。
2、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和等三部分距离。
3、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均规定缓和曲线采⽤。
4、考虑旅客感觉舒适确定的缓和曲线的最⼩长度,式中s a称,公路设计⼀般建议。
5、在纵断⾯设计中,凸形竖曲线的最⼩半径或最⼩长度是由确定的。
6、凸形竖曲线的最⼩半径或最⼩长度由控制,凹形竖曲线的最⼩半径或最⼩长度由要求控制。
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于时,应在道路两侧车⾏道边缘设置锯齿形街沟。
8、路拱的形式有。
9、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式组成。
10、道路平⾯线形是由直线、和组成或将之称为平⾯三要素。
11、平⾯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12、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13、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线形称为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线形称为曲线。
一、选择题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D )。
A.L=R/ωB.L=RωC.L=R+ωD.T=1/2LE.T=L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是(A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