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透视
- 格式:ppt
- 大小:794.50 KB
- 文档页数:13
透视的种类
1.一点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
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图3)。
2.二点透视: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
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图4)。
3.三点透视:
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
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图5)。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平角透视,成角透视,斜角透视。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
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
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
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
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
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
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
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
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上,正好象徵物体往高空伸展,观者仰头看著物体。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
平线之下,则可采用作为表达物体往地心延伸,观者是垂头观看著物体。
手绘表现技法三点透视教案教案标题:手绘表现技法三点透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三点透视的概念和原理;2. 学习手绘表现技法中的三点透视方法;3. 运用三点透视技法创作具有立体感的手绘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手绘工具:铅笔、钢笔、彩色铅笔等;3. 白纸、素描本或绘画纸;4. 三个点位标志物(如小方块或小球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幅运用三点透视技法绘制的手绘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于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否觉得有立体感。
讲解三点透视(10分钟):1. 解释三点透视的概念:三点透视是一种手绘表现技法,通过三个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消失点来创造出更真实、立体的效果;2. 展示示意图,解释三个消失点的位置和作用;3. 强调三点透视与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区别。
示范练习(15分钟):1.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三点透视技法绘制简单的几何体,如立方体、圆柱体等;2. 强调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消失点的位置和线条的收敛方向;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练习绘制。
创作实践(20分钟):1. 分发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运用三点透视技法创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手绘作品;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视角和构图方式,以展示他们对于三点透视的理解和运用;3.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2. 鼓励学生就作品的立体感、透视效果以及构图等方面进行评论和反思;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三点透视技法;2. 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报告,包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困难,以及对于三点透视技法的理解和运用的感想。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景物等,尝试运用三点透视技法进行绘制;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基于三点透视的绘画作品;3.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其他表现技法,如透视变形、投影等,拓宽他们的绘画技能。
三点透视练习线稿
一、训练目标
正确理解三点透视规律掌握三点透视场景画法
视平线在下面,纵向消失点在上端。
视平线在上面,纵向消失点在下端。
二、训练要点
目标选择
适合于高层建筑物的仰视或者俯视的形象
仰视构图
视平线向左右引出两个消失点,视点中心向上引出第三个消失点紧盯三个消失点,建筑物线条分三组,竖向线条都向上消失,横向线条向左或者向右消失俯视构图
视平线向左右引出两个消失点,视点中心向下引出第三个消失点紧盯三个消失点,建筑物线条分三组,竖向线条都向下消失,横向线条向左或者向右消失03纵向消失点在上端的建筑体块手绘训练。
纵向消失点在下端的建筑模型。
三、训练技巧
画仰视图,重点绘画首层或裙房及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画俯视图,重点绘画屋顶及屋檐和建筑物上部立面细节及周围空间画面细节线条与轮廓线条一致,相互平行的线都向同一点消失05高层建筑群仰视图,中间的建筑类似于一点透视,两侧的建筑属于三点透视。
高层建筑俯视图(或鸟瞰图),三点透视,向下消失的线条衬托出建筑的高耸感。
四、现场训练
三点透视手绘,第三点向上消失,建筑立面中所有的竖向线条都向上消失。
三点透视手绘,第三点向下消失,利用第一、第二消失点的透视关系画出地面道路框架,配上植物,鸟瞰图的“底托”就形成了。
在建筑画绘制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并不能表现出众多的建筑群,在表现大面积的建筑群时,我们会用到三点透视,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三点透实际上就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天点或者地点,即仰视或者俯视,这种透视原理也叫作广角透视。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中经常用到三点透视的俯视画法,即鸟瞰图。
三点透视建筑解析示例1、要点一:首先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在连接建筑的结构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消失点的位置。
此步骤要注意找画面上的消失点是在图片上进行简单连接。
要点二: 用概括的方法,把建筑看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然后连接消失点;主体建筑和一些凸凹部分的透视都要认真刻画,根据建筑高低不同决定消失线的倾斜角度,离视平线越远倾斜角度越大。
此步骤要注意画面的取舍处理,要以建筑为主去刻画。
要点三这一步要丰富画面效果,不仅把建筑光影关系处理好,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定要有黑白的对比和疏密的对比,主观处理这些关系很重要;画面的上下、左右均衡很关键,它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感和作画者的审美能力。
这一步骤主要是画面的艺术处理和氛围的表达。
三点透视建筑解析示例2、要点一:首先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在连接建筑的结构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消失点的位置。
此步骤要注意找画面上的消失点是在图片上进行简单连接。
要点二: 用概括的方法,把建筑看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然后连接消失点;主体建筑和一些凸凹部分的透视都要认真刻画,根据建筑高低不同决定消失线的倾斜角度,离视平线越远倾斜角度越大。
此步骤要注意画面的取舍处理,要以建筑为主去刻画。
要点三:这一步要丰富画面效果,不仅把建筑光影关系处理好,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定要有黑白的对比和疏密的对比,主观处理这些关系很重要;画面的上下、左右均衡很关键,它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感和作画者的审美能力。
这一步骤主要是画面的艺术处理和氛围的表达。
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
作法一:
1)由圆的中心A距120°画三条线,在圆周交点为V1、V2、V3,并定V1-V2为H.L.。
2)在A的透视线上任取一点为B。
3)由B到H.L.作平行线,和A-V1的交点为C,B-C为正六面体上对角线之一。
4)在B、C的透视线上求D、E、F完成透视图。
此为左右上下均由45°角相接的正六面体透视(图38)。
作法二:
1)在H.L.上设V1-V2,二等分处设X。
2)以X为圆心画通过V1、V2的圆弧。
3)V1-V2间任设Vc点,画垂线和前圆弧交点为A。
4)取Vc-A间的任意点B,由V1、V2通过B延长的透视线和前圆弧交Y、Z点。
5)V1和Z,V2和Y连结线的延长在Vc-A的垂直线上相交,为第三消失点V3。
6)V1-V3,V2-V3视为H.L.,反复作图可得C、D点。
7)由A的透视线及C、D至各消失点的透视线得E、F、G完成透视(图39)。
作法三:1)在有角透视图上作正六面体,画对角线。
2)任意倾斜的一个边角交点X作为基点,求出透视(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