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宋2016)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3.69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一单元(第一、第二课)知识要点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一、知识梳理1、从小学到中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跳跃,我们应当尽快适应。
2、“成为中学生了”,这个新的身份給我们带来的感觉:兴奋、激动、好奇、陌生等。
3、成为了中学生了,我们感到很新鲜,别人对我们也有新的看法和要求。
4、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我们应学会正确解决。
5、初中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是初中生的一员。
6、因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每一个初中生都存在差异,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7、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更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8、法律赋予我们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充分享受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
二、有问必答1、我们该怎样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答:对我们来说,初中生活是一个全新的生活。
在这种全新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我们要学习一些方法和技巧,自己地去解决这些新问题、新困难,提升我们初中生活的质量。
学习成功的秘诀,在于和自己斗争,我们已经长大,要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2、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的?答:宪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公民这一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你是如何看待学校分快慢班或者重点班和普通班的?答:这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侵犯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4、近几年来,虽然义务教育已经普遍实行,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失学和辍学儿童,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和措施?答:两免一补、教育资源均衡、贫困生救助等5、作为适龄儿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你该怎么办?答: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2.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科学知识:1.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2.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3.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
2、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3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难点:分析斑马条纹混淆视觉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1、播放《变色龙》录像。
2、谈话:在刚才的画面上看到了什么?3、提问:它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4、动物们的哪些本领是有利于生存的?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
二、给动物的本领分类1、谈话:大家刚才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生存本领,我们来给它们分类。
2、集体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捕食安家保护自己4、谈话:上课前大家已经找到许多关于动物生存本领的资料,给资料分分类,可以根据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
5、学生自由分成捕食、安家等小组。
6、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
三、交流信息,探讨有利于动物生存的本领1、各小组分组汇报(形式自选),交流补充。
(1)各种动物怎样捕食?捕食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2)各种动物怎样安家?安家的本领与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3)各种动物有哪些保护自己的高招?2、交流、补充还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3、讨论: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示,想到哪些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方案?(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用图、语言或简单实验、制作介绍方案。
四、巩固、延伸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设计、实施自己的新方案,做出作品或设计图进行展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学习缩写》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叙事性文章的缩写【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性文章缩写的基本原则,培养把握原文主要内容和理解作品主旨的能力。
2.学习叙事性文章缩写的主要方法,提高概括和表达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1.阅读《故乡》,梳理主要人物和情节。
2.梳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要情节。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拟写《故乡》缩写提纲学习任务二:阅读《故乡》缩写习作,明确短篇小说缩写原则及方法。
《故乡》(缩写)我冒了严寒,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天气阴沉沉的,眼中的故乡没有一丝的活气。
到家后,母亲很高兴,和我坐着谈家事。
说着,就提到了闰土。
我的脑海里突然就闪出一幅带着银项圈的少年“小英雄”月下刺猹的图画来。
那一年他的父亲带他到我家来帮忙。
他告诉了我很多有趣的新鲜事:雪地用短棒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捕鸟;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听猹啦啦咬瓜了,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些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母亲说,闰土可能要来看我。
正说着,突然听到一声尖厉的怪声,出去看时只见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样的女人,原来是以前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杨二嫂。
杨二嫂愤愤地指责了我一通,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一个天气很冷的午后,闰土来了。
他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像是松树皮的手里拿着一支长烟管。
我很兴奋,叫他“闰土哥”,可是他却恭敬地叫我“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他叫他的第五个儿子水生给我磕头,我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着头说:“非常难”。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绅苦得他像个木偶人,后来只是默默地吸烟。
过了一天,他拣好了一些桌椅、杆秤,还有烛台、香炉,领了水生回家去了。
我们终于上船离开了故乡。
我觉得非常悲哀。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希望我们的后辈不要像我们,又大家隔膜起来。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
②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③认识动植物有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够书刊、影视等媒体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②学生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③学会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
④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动植物生存本的神奇与伟大。
②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③受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启发,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1、知道动植物多种多样的生存本领。
2、从动物的生存本领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教学准备课件、动植物录像。
搜集有关生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资料等。
课前训练同学们,你们在家里种过花吗?种过什么花?能谈谈你是怎么种的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谈话:课件出示(仙人球),同学们,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植物,认识吗?你们养过仙人球吗?长得好不好?你是怎么养的?我们知道养花一般都要经常浇水,那仙人掌为什么很长时间不浇水,甚至不浇水照样长得很好呢?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的生存本领(1)谈话:我们来观察一下仙人掌,看一看,摸一摸,再小组说一说。
(2)学生观察讨论,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
(从针状叶、蜡质皮、肉质茎、白色绒毛、庞大根系等方面说明。
)(4)揭题: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约有100多万种动物和190多万种植物。
无论是生活在草原、沙漠,还是海洋、丛林,为了生存,它们练就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去领略它们神奇的生存本领。
《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学习伴成长》,本单元是七年级的起始单元。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中的“学习伴成长”主要介绍中学生活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新起点,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习没有终点,学习点亮生命等内容。
二、学生分析初入中学校门,学生中学学习与小学学习有着诸多不同,学生对中学时代的感觉是从与小学的对比开始的。
对于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新概念,能够正确看待学习,理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要珍惜当下,把握学习机会。
三、设计思想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引导和交流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
课堂拓展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学习”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内涵。
2、懂得学习是苦与乐的一种活动。
3、对学习的要求有正确的认识。
4、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1、形成一定的搜集、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和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求新知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4、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能够辨证地理解学习中苦与乐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
2、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生学习的意识。
3、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才华。
五、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学习点亮生命”。
《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书籍简介 (3)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生存智慧的概述 (5)1. 生存智慧的定义 (6)2. 生存智慧的来源 (7)三、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8)1. 儒家生存智慧 (9)2. 道家生存智慧 (11)3. 佛教生存智慧 (12)四、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13)1. 儒家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14)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5)b. 五伦八德 (17)c. 中庸之道 (18)2. 道家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19)a. 无为而治 (20)b. 道法自然 (21)c. 追求内心的平静 (23)3. 佛教生存智慧的具体实践 (24)五、生存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5)1. 应对现代社会的压力 (26)2.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27)3. 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29)六、结论 (30)1. 生存智慧的重要性 (31)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2)一、内容概述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书的背景和目的,强调了生存智慧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该书的写作意在为读者揭示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学,以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书籍内容概述部分详细介绍了书中的主要章节和主题。
通常包括对中国历史、哲学、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对中国人特有的生存策略、智慧表现的分析。
这些内容旨在展示中国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和思维方式。
在介绍具体章节时,会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可能会探讨中国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生存观念,或者中国人如何运用传统智慧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环境变化等。
这些内容的概述有助于读者了解全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该段落还会强调本书的核心观点,即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的,是中国人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智慧。
这种智慧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道德观念等方面,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册第1课《》1、作者: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沁园春,是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采用对比、选用宏大的意象、的特点。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1、作者:梁衡(1946- )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人名)的文章,文章以“”为主线,表明了她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
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对比、类比的手法;插叙;引用名言。
第4课《》(节选)1、作者:(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
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
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
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
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边城》是一曲充满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的语言;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1、作者:史铁生(1951- ),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
3、艺术特色: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1、作者:(1862-1910),国小说家,代表作《》《》《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活下去,在风雨之夜为此付出生命的故事,歌颂友谊和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欧·亨利式的结尾:、;幽默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及重点篇目内容梳理第一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第2课《再别康桥》徐志摩内容主旨:《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第3课《致橡树》舒婷内容主旨:作者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而站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第4课《雨巷》戴望舒内容概要:《雨巷》一诗交织着诗人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茫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第5课《荷塘月色》朱自清内容概要: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第6课,《我与地坛》史铁生内容概要:文章写了作者与地坛以及在地坛的的背景下和母亲之间的故事。
地坛映照了作者的生活,给了作者以生命的启示,让作者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
母亲让作者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第7课《花未眠》川端康成内容主旨:课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
第8课《我有一个梦想》马丁。
路德。
金内容概要:这篇演讲稿以诗一般的语言揭示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等民权问题,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清单第1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识概要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2.标志:城市的形成、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1)城市,农耕文明要求定居;政治宗教活动的需要形成经过:农耕畜牧的产生—→分工的发展—→早期城市的出现(2)阶级,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战俘沦为奴隶。
阶级产生的过程: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3)国家,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4)文字,记事、管理的需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西亚两河流域 “新月沃地”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大体上是指以今天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1)发展情况:约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约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2)文化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洪水与诺亚方舟的传说,发明六十进位制。
2.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古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1)约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
(2)文化成就: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使用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特产是纸莎草。
阿拉伯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3.南亚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1)前6世纪,恒河流域出现国家,同时逐步形成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贵贱分明,职业世袭。
)(2)文化成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冲击了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著名的史诗。
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4.欧洲古代希腊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1)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
著名城邦有二:斯巴达、雅典。
斯巴达尚武,实行寡头政治;雅典尚文,实行民主政治。
(2)雅典民主政治,表现: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沪教版高中第3—4册讲读课文梳理第三册第1课《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1.内容概要: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骨肉之情。
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2.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1.内容概要: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应该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为获得教养而学习能使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这种重复阅读、不断感悟、不断有所发现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2.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1.内容概要: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与革命事业的深沉情感。
2.艺术手法:描写人物手法:白描、肖像、神态、语言,表现出白莽的年轻、乐观、坚定的革命精神;排比、比喻句形象地评述《孩儿塔》宣传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第二册第1课《老王》杨绛1、选自《杨绛散文》。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
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等。
2、内容主旨: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表达出作者对一个无依无靠的车夫的怜惜及对下层劳动阶层人的愧怍。
3、艺术特色:对比;言简意丰,朴实自然的语言;选取小事,情节详略得当。
第2课《项链》莫泊桑1、莫泊桑,法国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一生》、《我的叔叔于勒》等。
2、内容主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
由于虚荣心作祟向一个贵妇人借了一条项链.后来这条项链不慎在舞会上丢失,路瓦栽太太为了赔给朋友一模一样的项链,开始了艰辛的生活,葬送了十年的青春。
最后,当她在还清欠款后,偶遇那位贵妇人时,妇人却告诉她那条项链其实是假的。
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奢侈,对路瓦栽夫人(即玛蒂尔德)追求奢侈享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也揭示了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根源,对她寄予同情之心。
3、艺术特色:人物描写细腻、深刻;精巧的艺术构思(主人公由逆境到顺境再到逆境的曲折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第三课《当炉女》臧克家1、臧克家,山东诸城人。
现代著名诗人,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
主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
《老马》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诗风。
2、内容主旨:本文写于1932年,歌颂的是一位失去丈夫后自强自立的劳动妇女。
它选用的物象是“风箱”。
上节中,那个风箱和着丈夫沉重的呼吸,写出了虽然贫苦却安详的生活;下节依然是那个风箱,却拉得十分急促,和着的是女主人公的誓言,显得铿锵有力。
上下两节不仅内容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诗歌的节奏上也反差明显。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_模板《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的第2课。
课文通过展示沙漠、海洋、草原三种生态环境中典型动物的生存状态,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生物适应环境、有利于它们的本领,进一步认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只是本课更侧重于生物自身的本领。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上几个大的生态环境,知道了各种环境中适于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种种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课获得知识与体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和保护自己的本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通过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知识与技能●知道同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事例;●知道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神奇与伟大;●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1.每组三张纸巾、三张锡箔纸、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张红色透明纸、一支红色水彩笔、每组自带一盆仙人掌或仙人球。
相关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2.课前完成小实验: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锡箔纸上,放置在窗台前。
一个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环境呢?生活在这些环境里面的动物和植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通过复习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知识迁移的规律,因为前后两课的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既互相补充,又层层递进。
二、认识有利于沙漠里的生存本领1.谈话:观察小组带来的仙人球或仙人掌,说说这种植物在外形和养殖管理上有什么特点?2.提问: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长成这样的形状呢?3.小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