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屏南县旅游扶贫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
XIANGCUNKEJI2020年4月(上)49乡村振兴战略下屏南县旅游扶贫对策
张发友
(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12)[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
屏南县旅游资源特性,通过实地调研,从旅游文创、古村落开发、新媒体运用方面分析旅游扶贫取得的效果同
时,针对其中不足之处,从资金扶持、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扶贫;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0-49-3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
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复
兴指明了方向[1]。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
意见》中提出“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2016年,国务院出
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指明了旅游扶贫
的详细措施。旅游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要求的途径之一。
在我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笔者选择福
建省屏南县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旅游扶贫的路径[2]。
1文献回顾
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发现学者主要从资源推动、
政府推进、效率提升、三产融合等方面探索旅游扶贫路
径。在资源开发推动方面,黄渊基等以湖南省慈利县为
例,提出应利用特色的地方资源来发展旅游,促进脱
贫[3];韦跃龙等分析了乌蒙山区岩溶景观资源特性特征,
提出了观光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科学旅游、文化旅游及
探险科考等旅游扶贫路径[4]。在政府行为方面,薛定刚
提出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建立健全
旅游精准扶贫管理体制与合作机制[5];张俊英提出政府
要通过改善农村宜居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激发
贫困乡村发展活力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来推动实施旅
游脱贫[6]。在效率提升、三产融合方面,鲍青青从旅游产
业链角度,根据旅游资源县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旅游产
业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2种模式,阐述乡村旅游产
业链优化路径,达到乡村旅游扶贫的目的[7];张博等通过
考察山东省产业内部要素结构,从科技引领、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路径[8]。
2屏南县旅游扶贫现状及路径
2.1屏南县县情及旅游资源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隶属宁德市,1734年(清
雍正十二年)建县,县域面积1487km2,辖5镇6乡152个
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20.53万。屏南县有着众多的旅
游资源,有白水洋、鸳鸯溪2个5A级景区,数百个资源禀
赋保持良好的传统古村落,其中一批被评为中国历史文
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传统村
落[9]。同时,在人文资源方面,屏南县拥有地方特色的手
工艺技能、戏曲艺术等,如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红曲黄
酒酿造技艺、四平戏、平讲戏等,诸多传统工艺入选国家
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屏南县被称
为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
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中国红粬黄酒文化之乡、中国本草养
生文化之乡及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
屏南县名镇名村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屏南县名镇名村情况
项目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国传统村落名称
双溪镇、漈下村、漈头村
北墘、厦地、棠口、漈头、漈下和双溪古镇
柏源村、长桥村、双溪社区、棠口村、漈头村、漈下村、北村村、北乾村、乡后龙村、厦地村、芳院村、寿山村、忠洋村、降龙村、岭下村、前洋村、恩洋村、康里村、前塘村、里汾溪村、谢坑村和罗沙洋村
屏南县作为闽东山区的偏远县,由于自然、地理、历
史等原因,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优秀人才不足、引进人才
基金项目:2016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互联网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探究——以宁德市屏南县为例”(JAS160916);2016福建商学院校级课题“全域旅游视角下闽东地区精准扶贫路径研究”(KT201611)。作者简介:张发友(198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旅游管理。村乡科技XIANGCUNKEJI
50XIANGCUNKEJI2020年4月(上)机制滞后,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目标的
实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及在互联网时代,积极探
索旅游扶贫路径,创新扶贫模式,更新旅游扶贫新思路,
将对县域扶贫开发及乡村振兴产生重要影响[10]。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9年屏南县旅游人数超过
50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20
倍以上[11],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在15%以上,旅
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在20%以上,乡村居
民年纯收入源于旅游收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旅游扶贫
在推动扶贫攻坚战完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2屏南县旅游扶贫路径
2.2.1旅游文创带动乡村脱贫。旅游文创产业以文
化为核心,以创意为灵魂,以技术为手段,结合旅游元素
形成产业化运营的新兴产业。为挖掘保护县域旅游资源
及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精髓,2016年屏南县成立文化
遗产保护和研究办公室,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文创
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引进旅游文化创意团队,建立旅
游文创教学点,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电影
家”、公益教学项目,创建最美乡村书店等,同时开展高品
质的艺术文化节、国际交流、写生基地、非遗论坛,逐步在
漈下古村、龙潭村、降龙村、厦地村等古村落形成民宿、写
生、时尚、餐饮和传统工艺的旅游生态链条,通过旅游文
化扶贫,迄今为止已经培训上千名村民,村民通过培训掌
握了画画等技能,增加了自身收入。依托文创旅游引流
的能力,带动当地农户的农副产品销售,引导村民将传统
民居改造成精品民宿,将自身拥有的青山绿水、特色资源
转化为经济效益。
2.2.2传统村落开发引领旅游脱贫。屏南县拥有众
多的传统古村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助于推动脱贫
攻坚[12]。通过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方式,结
合特色的风俗习惯,适时举办各类活动如“稻草人狂欢
节”“寻味屏南”等,稳步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同
时,打造旅游新亮点,构建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线路,挖掘
民俗、节日、喜庆、廊桥、庙宇及亭榭等乡土文化,打造乡
愁文化,增加游客的乡村体验感,提高游客二次游玩的意
愿。而且要将新元素植入古村落,推动传统古村落复兴,
带动旅游发展。对相关村落的调研发现,2017—2019年,
屏南县旅游者数量特别是周末自驾游的游客数量呈大幅
度增加趋势,当地居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2.2.3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助推旅游脱贫。新媒体、
新技术的使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新
媒体、新技术的无边界性质,大大拉近了旅游者与旅游目
的地的距离。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为传统的旅游项目
提供新的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各类网络媒介如携程网、
去哪儿网等,进一步加大对传统老品牌旅游景区如白水洋鸳鸯溪、仙山松海景区、刘公岩景区等的宣传力度,吸
引客流,打响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同时,开发
新兴的旅游点,如双溪旅游镇、涤下古村、涤头古村和小
梨洋村,运用抖音、快手、微信等自媒体形式,多角度、多
方位、多层次对相应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满足游客碎片
化时间的要求,又能在极大程度上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使
其形成旅游动机。利用新媒体宣传旅游景点的同时,也
可以推动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的销售,提升农副产品的
附加值,逐步形成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形成“一村一
特产”的旅游商品。
3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扶贫纵深开展路径
3.1进一步探索旅游精准扶贫措施和方法
根据各个乡镇、各个乡村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出台
相应的旅游精准扶贫措施和方法,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出
台优惠投资政策,引入外资投入旅游扶贫行业。同时,完
善旅游扶贫资金扶持措施,如建立旅游精准扶贫基金,支
持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旅游开发,增加当地居民
的收入,提高居民特别是贫困户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意愿,
通过旅游实现精准扶贫。
3.2大力推动旅游扶贫与产业跨界融合
屏南县旅游生态文化资源众多,如田园风光、药膳美
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文创特色及传统村落,为旅游扶
贫与产业跨界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例如,采取“旅游+农
业扶贫”“旅游+林业扶贫”“旅游+工业扶贫”模式,利用当
地各个产业的优势,在做好旅游服务的同时加强宣传农
业、林业、工业产品,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通过旅游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3.3努力拓宽地方旅游及扶贫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缺乏一直是旅游扶贫及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人才引进难度高、人才
留住难度大的困境更为明显。所以,要多管齐下,采取外引内培的措施,借助优惠政策、项目合作的方式引进外来高端人才,特别是提高对赴外求学的年轻人回归的重视
程度[13]。同时,加大对县域内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培训
班,积极向其灌输旅游扶贫观念、方法与措施。
参考文献[1]沈钟.屏南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4.[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4):94-98.[3]黄渊基,匡立波,贺正楚.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扶贫路径探索: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7(3):218-224.[4]韦跃龙,陈伟海,罗书文,等.乌蒙山区岩溶景观特征及其旅游扶贫潜力分析和模式[J].热带地理,2020(1):10-17.[5]薛定刚.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