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示波器测量时间2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3
02示波器使用方法_示波器的测量技巧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示波器使用前准备
1、示波器应先用柔软的棉布将外表擦拭干净,以防止锈蚀。
2、按说明书将输入端子的阻抗调节在高阻或中阻的位置上,以防止浪涌电压超过额定电压从而损坏示波器的管子。
3、示波器的分辨率要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分辨率,以减少示波器的低通滤波器影响。
4、对于要测量高频信号,最好采用使用抗感放大器的方法,以防止外界干扰,以及误差扩大。
5、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在示波器使用的时候,选择一个适当的时基,以减少测量噪声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二、示波器测量技巧
1、对于同步脉冲信号,采用单次扫描即可完成测量,此时要加强连接的稳定性,以防止杂散的干扰信号影响测量准确性。
2、对于异步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将示波器的脉冲延时时间调整到最大值来测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对于要测量的信号,由于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移,我们可以使用示波器的偏移控制功能,将信号偏移到适当位置。
4、若要测量更复杂的波形,我们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示波器,以满足测量的要求,例如可以使用两种示波器同时测量不同的信号波形。
1、示波器的工作电源不可超过额定电流。
示波器的时间测量和时钟同步技巧示波器是在电子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仪器,其主要功能是展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各种信号的分析和测量。
然而,在使用示波器进行时间测量时,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和示波器本身的误差等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示波器的时间测量和时钟同步技巧,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示波器的时间测量技巧1. 选择合适的触发源:在进行时间测量时,触发源的选择非常重要。
触发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示波器的测量结果。
因此,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触发源,如外部触发、内部触发或自动触发等。
2. 合理设置时间基准:示波器的时间基准是进行测量的基础,因此必须正确设置和校准时间基准。
可以使用外部时间基准或内部时间基准,通过与标准时间源进行对比和校准,确保时间测量的准确性。
3. 调整水平和垂直缩放:在进行时间测量时,通过调整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缩放,可以使观测信号完整地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从而准确地进行时间测量。
二、示波器的时钟同步技巧1. 外部时钟同步:当需要对示波器进行时间同步时,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提供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将外部时钟源连接到示波器的外部时钟输入端口,并确保外部时钟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实现示波器的时钟同步。
2. 内部时钟校准:示波器的内部时钟是进行时间测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定期校准示波器的内部时钟。
可以使用标准时间源进行校准,根据校准结果调整示波器的内部时钟,以确保示波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信号触发和同步:在进行时钟同步时,需要确保待测信号与示波器的时钟信号同步。
可以通过信号触发设置和同步信号源的选择来实现信号的触发和同步,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对于示波器的时间测量和时钟同步技巧,需要充分考虑信号触发和同步,选择合适的触发源和时钟源,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校准。
只有确保示波器的测量准确性和时钟同步性,才能得到可靠的测量结果,并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示波器的使用一、操作方法1)、电源检查CA8020双踪示波器电源电压为220V±10%。
接通电源前,检查当地电源电压,如果不相符合,则严格禁止使用!2)、面板一般功能检查A.将有关控制件按下表置位控制件名称作用位置控制件名称作用位置亮度居中触发方式峰值自动聚焦居中扫描速率0.5mS/div位移居中极性正垂直方式CH1 触发源INT灵敏度选择10mV/div 内触发源CH1微调校正位置输入耦合ACB.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稍预热后,屏幕上出现扫描光迹,分别调节亮度、聚焦、辅助聚焦、迹线旋转、垂直、水平移位等控制件,使光迹清晰并与水平刻度平行。
C.用10∶1探极将校正信号输入至CH1输入插座。
D.调节示波器有关控制件,使荧光屏上显示稳定且易观察方波波形。
E.将探极换至CH2输入插座,垂直方式置于“CH2”,内触发源置于“CH2”,重复D 操作。
3)、垂直系统的操作A.垂直方式的选择当只需观察一路信号时,将“垂直方式”开关置“CH1”或“CH2”,此时被选中的通道有效,被测信号可从通道端口输入。
当需要同时观察两路信号时,将“垂直方式”开关置“交替”,该方式使两个通道的信号被交替显示,交替显示的频率受扫描周期控制。
当扫速低于一定频率时,交替方式显示会出现闪烁,此时应将开关置于“断续”位置。
当需要观察两路信号代数和时,将“垂直方式”开关置于“代数和”位置,在选择这种方式时,两个通道的衰减设置必须一致,CH2移位处于常态时为CH1+CH2,CH2移位拉出时为CH1-CH2。
B.输入耦合方式的选择直流(DC)耦合:适用于观察包含直流成份的被测信号,如信号的逻辑电平和静态信号的直流电平,当被测信号的频率很低时,也必须采用这种方式。
交流(AC)耦合:信号中的直流分量被隔断,用于观察信号的交流份量,如观察较高直流电平上的小信号。
接地(GND):通道输入端接地(输入信号断开),用于确定输入为零时光迹所处位置。
⽰波器的使⽤⽅法⽰波器的使⽤⽅法在家电维修的过程中使⽤⽰波器已⼗分普遍。
通过⽰波器可以直观地观察被测电路的波形,包括形状、幅度、频率(周期)、相位,还可以对两个波形进⾏⽐较,从⽽迅速、准确地找到故障原因。
正确、熟练地使⽤⽰波器,是初学维修⼈员的⼀项基本功能。
虽然⽰波器的牌号、型号、品种繁多,但其基本组成和功能却⼤同⼩异,本⽂介绍通⽤⽰波器的使⽤⽅法。
⼀、⾯板介绍1.亮度和聚焦旋钮亮度调节旋钮⽤于调节光迹的亮度(有些⽰波器称为"辉度"),使⽤时应使亮度适当,若过亮,容易损坏⽰波管。
聚焦调节旋钮⽤于调节光迹的聚焦(粗细)程度,使⽤时以图形清晰为佳。
2.信号输⼊通道常⽤⽰波器多为双踪⽰波器,有两个输⼊通道,分别为通道1(CH1)和通道2(CH2),可分别接上⽰波器探头,再将⽰波器外壳接地,探针插⾄待测部位进⾏测量。
3.通道选择键(垂直⽅式选择)常⽤⽰波器有五个通道选择键:(1)CH1:通道1单独显⽰;(2)CH2:通道2单独显⽰;(3)ALT:两通道交替显⽰;(4)CHOP:两通道断续显⽰,⽤于扫描速度较慢时双踪显⽰;(5)ADD:两通道的信号叠加。
维修中以选择通道1或通道2为多。
4.垂直灵敏度调节旋钮调节垂直偏转灵敏度,应根据输⼊信号的幅度调节旋钮的位置,将该旋钮指⽰的数值(如0.5V/div,表⽰垂直⽅向每格幅度为0.5V)乘以被测信号在屏幕垂直⽅向所占格数,即得出该被测信号的幅度。
5.垂直移动调节旋钮⽤于调节被测信号光迹在屏幕垂直⽅向的位置。
6.⽔平扫描调节旋钮调节⽔平速度,应根据输⼊信号的频率调节旋钮的位置,将该旋钮指⽰数值(如0.5ms/div,表⽰⽔平⽅向每格时间为0.5ms),乘以被测信号⼀个周期占有格数,即得出该信号的周期,也可以换算成频率。
7.⽔平位置调节旋钮⽤于调节被测信号光迹在屏幕⽔平⽅向的位置。
8.触发⽅式选择⽰波器通常有四种触发⽅式:(1)常态(NORM):⽆信号时,屏幕上⽆显⽰;有信号时,与电平控制配合显⽰稳定波形;(2)⾃动(AUTO):⽆信号时,屏幕上显⽰光迹;有信号时与电平控制配合显⽰稳定的波形;(3)电视场(TV):⽤于显⽰电视场信号;(4)峰值⾃动(P-P AUTO):⽆信号时,屏幕上显⽰光迹;有信号时,⽆需调节电平即能获得稳定波形显⽰。
电压测量技巧:进行电压测量基本方法是计算一个波形在示波器垂直标度上跨越的格数。
调节信号,在垂直方向上覆盖大多数显示区域越多,能够读取的测量数据精度越高。
也可以用光标进行波形测量,不必计算格线标记数量。
时间和频率测量技巧:可以使用示波器的水平标度进行时间测量。
时间测量包括测量脉冲的周期和脉宽。
频率是周期的倒数。
在把被测信号的部分调节到覆盖显示画面大部分区域时,可以提高时间测量的精度。
测量周期:将波形调整到适当大小,将周期起始点对准中心点,计算周期的所占格数,并得出信号周期t测量频率:f=1/t。
测量电压:调整波形的幅度尽量大,读取幅度所占的格数,并计算出电压值。
(信道1的设置)(边沿触发)(measure菜单:电压相关的测量)(measure菜单:时间相关的测量)一、使用自动设置快速显示某个信号,步骤如下:1、按下“CH1菜单”按钮,将探头选项衰减设置成“10X”2、将P2200探头上的开关设定为10X;3、将通道1的探头与信号连接;4、按下“自动设置”按钮;示波器自动设置垂直、水平和触发控制。
二、自动测量测量信号的频率、周期、峰峰值、上升时间以及正频宽。
1、按下“测量”按钮,查看“测量菜单”;2、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显示“测量1菜单”;3、按下“类型”选项按钮,选择“频率”;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
4、按下“返回”选项按钮;5、按下顶部第二个选项按钮;显示“测量2菜单”;6、按下“类型”选项按钮,选择“周期”;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
7、按下“返回”选项按钮;8、按下中间的选项按钮,显示“测量3菜单”;9、按下“类型”选项按钮,选择“峰-峰值”;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10、按下“返回”选项按钮;11、按下底部倒数第二个选项按钮;显示“测量4菜单”;12、按下“类型”选项按钮,选择“上升时间”,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13、按下“返回”选项按钮;14、按下底部的选项按钮,选择“正频宽”;15、按下“类型”选项按钮,选择“正频宽”;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16、按下“返回”选项按钮。
(一)实验名称:示波器的使用我们常用的同步示波器是利用示波管内电子束在电场中的偏转,显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的一种观测仪器。
它不仅可以定性观察电路(或元件)中传输的周期信号,而且还可以定量测量各种稳态的电学量,如电压、周期、波形的宽度及上升、下降时间等。
自1931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示波器至今已有70年,它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信号的应用,示波器发展成为多种类型,如慢扫描示波器、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等,它们的显像原理是不同的。
已成为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医药卫生、电工电子和仪器仪表等各个研究领域和行业最常用的仪器。
(二)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波形、测量电压和频率的方法;3、掌握观察利萨如图形的方法,并能用利萨如图形测量未知正弦信号的频率。
(三)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公共信号源(四)实验原理1、示波器的基本结构示波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示波管(又称阴极射线管)、放大系统、衰减系统、扫描和同步系统及电源等部分组成。
图1 示波器的结构图为了适应多种量程,对于不同大小的信号,经衰减器分压后,得到大小相同的信号,经过放大器后产生大约20V左右电压送至示波管的偏转板。
示波管是示波器的基本构件,它由电子枪、偏转板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被封装在高真空的玻璃管内,结构如图2所示。
电子枪是示波管的核心部分,由阴极、栅极和阳极组成。
图2 示波管的结构(1)阴极――阴极射线源:由灯丝(F)和阴极(K)构成,阴极表面涂有脱出功较低的钡、锶氧化物。
灯丝通电后,阴极被加热,大量的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在真空中自由运动从而实现电子发射。
(2)栅极――辉度控制:由第一栅极G1(又称控制极)和第二栅极G2(又称加速极)构成。
栅极是由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圆筒,它的电极低于阴极,具有反推电子作用,只有少量的电子能通过栅极。
调节栅极电压可控制通过栅极的电子束强弱,从而实现辉度调节。
以下是示波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1. 信号输入:在使用示波器时,需要将被测信号输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通常是通过探头或者线缆实现。
在输入信号时,需要注意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范围,以免超出示波器的测量范围。
2. 触发方式:示波器可以通过触发方式控制测量的时间点,通常有边沿触发、中心触发、脉冲触发等方式。
在选择触发方式时,需要根据被测信号的特性和测量需求进行选择,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模式:示波器可以选择单次测量或者连续测量模式。
在单次测量模式下,示波器会在触发后进行一次测量,然后停止;而在连续测量模式下,示波器会持续进行测量,直到手动停止或者触发条件不再满足。
4. 测量范围:示波器可以测量的信号幅度范围是有限的,通常在示波器的规格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在测量信号时,需要根据信号的幅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以避免超出测量范围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5. 安全使用:示波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例如避免示波器接触到高压电源或者雷电等危险环境。
同时,需要正确接地示波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波器实验要求北京师范⼤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通物理实验室⽰波器的使⽤实验仪器SS-7802A型⽰波器,TFG1005型函数信号发⽣器、⼆极管,导线等。
实验内容⼀.⽤⽰波器观察⼀路电压信号:1.观察不同频率(⼤约500和5000Hz)的正弦波,并利⽤扫描时间测量其周期,根据垂直灵敏度测量峰-峰值;然后与信号发⽣器的频率输出指⽰⽐较,计算相对误差,同时⽤坐标纸记录观察到的波形。
2.观察不同频率(⼤约500和5000 Hz)的⽅波,⽤⽰波器测量其频率、峰-峰值与占空⽐,⽤坐标纸记录观察到的波形。
⼆.⽤⽰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接⼊两路正弦信号,⽤X-Y⽅式观察李萨如图形。
调出fx:fy=1:3、1:2、2:3、1:1、3:2、2:1时的波形,⽤坐标纸记录观察到的波形,并记录信号发⽣器指⽰的频率。
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连接电路,⽤X-Y⽅式观察⼆极管伏安特性曲线,记录波形,并测量正向导通电压与反向击穿电压。
(f=1000Hz,Vpp=15V)先在坐标纸上做出V-I特性曲线,再确定正向导通电压与反向击穿电压。
图1 测量电路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按规定操作注意仪器的安全。
2、⽰波器两路输⼊的电压参考点(⿊夹⼦)必须在同电位点。
3、注意触发源、触发模式与触发电平的作⽤。
4、上课时请带坐标纸来。
预习思考题1、⽰波器形成稳定波形的条件?2、如何利⽤李萨如图测量信号的频率?3、描述稳压⼆极管的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如何确定其正向导通和反向击穿电压?4、利⽤⽰波器测量⼆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如何选择共地点?5、根据图1所⽰电路测量⼆极管的伏安特性时,需要先按下”INV”对CH2通道反向,然后按下”ADD”相加。
请从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分析这样操作的原因?课后问题1、实验时调不出待观测的正弦波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实验观察的李萨如图形不是特别稳定,需要什么⽅法才能做到稳定?3、⽤⽰波器观测周期为0.2ms的正弦电压,若在荧光屏上呈现了3个完整⽽稳定的正弦波形,扫描电压的周期等于多少毫秒?为什么?。
实验题目:用示波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习使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信号周期及其时间参数。
实验原理:1.示波器的基本结构(1)示波器的结构(图1),由示波管(又称阴极射线管)、放大系统、衰减系统、扫描和同步系统及电源等部分组成。
(2)为了适用于多种量程,对于不同大小的信号,经衰减器分压后,得到大小相同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产生最大约20V 左右的电压送至示波管的偏转板。
(3)示波管是示波器的基本构件,它由电子枪、偏转板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被封装在高真空的玻璃管内,其结构(图2)所示。
电子枪是示波管的核心部分,它由阴极、栅极和阳极构成。
(4)垂直偏转板(常称y 轴)及水平偏转 板(常称x 轴)所形成的二维电场,使电子束发生位移,位移的大小,与y 偏转板及x 偏转板上所加的电压有关:yy y y D V V S y == xxx x D V V S x == (1) 式(1)中的S y 和D y 为y 轴偏转板的偏转灵敏度和偏转因数,S x 和D x 为x 轴偏转板的偏转灵敏度和偏转因数。
它们均与偏转板的参数有关,是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2.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1)为了得到清晰稳定的波形,上述扫描电压的周期T x (或频率f x )与被测信号的周期T y (或f y )必须满足:nT T xy =,x x n νν=,n=1,2,… (2) 以保证T x 轴的起点始终与y 轴周期信号固定一点相对应(称“同步”),波形才稳定。
否则,波形就不稳定而无法观测。
(2)由于扫描电压发生器的扫描频率x ν不会很稳定。
因此,要保证式(2)始终成立,示波 器需设置扫描电压同步电路,即触发电路,如(图1)所示,利用它提供一种触发信号来使扫描电压频率与外加信号同步,从而获得稳定的信号图形。
3.用X 轴时基测时间参数(1)在实验中或工程技术上都经常用示波器来测量信号的时间参数,如信号的周期或频率,信号波形的宽度、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信号的占空比(宽度/周期)等。
3.3示波器的基本使用3.3.1示波器的选择 使用电子示波器对电压、频率、周期等电量进行有效的测量,就必须正确地选用各种示 波器。
示波器的选用应考虑以下几点:1.根据被测信号的形状和个数来选择:若需要观测一个低频正弦信号,可选用普通简易示波器,。
如ST16等,若需要同时观测比较两个信号或观测脉冲信号,则可选择双踪或双线示波器,如SR8型、SR37型等。
2.根据被测信号的频率来选择:示波器Y 轴系统的通频带越宽,被测信号的波形失真就愈小。
因此,一般要求示波器通频带的上限频率应大于被测信号最高频率ƒm 即可。
3.根据示波器的上升时间来选择。
一般要求示波器本身的上升时间应比被测脉冲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三倍以上,这样才不会 引起明显的测量误差。
同时,示波器的通频带宽度ƒB ,与其自身的上升时间t r 存在以下关系 35.0=∙r B t f其中ƒB 单位为MHZ ,t r 单位为uS例如,要观测一个升时间为0.015uS 的脉冲信号,示波器的通频带宽应满足:35.03015.0≈∙B f即ƒB =70MHZ4.根据示波器的Y 轴灵敏度来选择对于微弱信号的测试特别要选择Y 通道灵敏的示波器。
一般可根据被测试的最小信号来确定被选用的示波器应具有的最高灵敏度。
例如一台SBM-10型示波器,最高灵敏度(即最小偏转因素)为10mV /cm ,另一台SBR -1型示波器,其最高灵敏度为0.2mV /cm ,欲观测一正弦频率为IkHz ,振幅为lmV 的信号应选哪一台示波器更好呢?很显然,若选SBM -10,则显示波形的高度最大仅2mm ,而选用SBR -1,显示波形的高度最大可达10cm 。
5.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度来选择对观测窄脉冲或高频信号时,除了示波器的通频带要宽外,还要求有较高的扫描速度。
而在观测缓慢变化的信号要求示波器能低速扫描。
可见一台示波器,扫描范围愈宽愈好。
当然,示波器的选用应根据具体条件综合考虑。
3.3.2 示波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现以SR —8双踪示波器为例,介绍示波器的一般使用方法,SR-8面板控制开关分布及功能如图所示:图3-15 SR-8双踪示波器面板图1.SR—8型双踪示波器的主要指标(l)Y轴系统:输入灵敏度:10mV/div~20V/div按l—2—5顺序分成11档,误差≤5%,微调比>2.5:1,最高灵敏度10mV/div,最低灵敏度50V/div。
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虽然分成好几类,各类又有许多种型号,但是一般的示波器除频带宽度、输入灵敏度等不完全相同外,在使用方法的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
本章以SR-8型双踪示波器为例介绍。
(一)面板装置SR-8型双踪示波器的面板图如图5-12所示。
其面板装置按其位置和功能通常可划分为3大部分:显示、垂直(Y轴)、水平(X轴)。
现分别介绍这3个部分控制装置的作用。
1.显示部分主要控制件为:(1)电源开关。
(2)电源指示灯。
(3)辉度调整光点亮度。
(4)聚焦调整光点或波形清晰度。
(5)辅助聚焦配合“聚焦”旋钮调节清晰度。
(6)标尺亮度调节坐标片上刻度线亮度。
(7)寻迹当按键向下按时,使偏离荧光屏的光点回到显示区域,而寻到光点位置。
(8)标准信号输出1kHz、1V方波校准信号由此引出。
加到Y轴输入端,用以校准Y轴输入灵敏度和X轴扫描速度。
2.Y轴插件部分(1)显示方式选择开关用以转换两个Y轴前置放大器YA与YB 工作状态的控制件,具有五种不同作用的显示方式:“交替”:当显示方式开关置于“交替”时,电子开关受扫描信号控制转换,每次扫描都轮流接通YA或YB 信号。
当被测信号的频率越高,扫描信号频率也越高。
电子开关转换速率也越快,不会有闪烁现象。
这种工作状态适用于观察两个工作频率较高的信号。
“断续”:当显示方式开关置于“断续”时,电子开关不受扫描信号控制,产生频率固定为200kHz方波信号,使电子开关快速交替接通YA和YB。
由于开关动作频率高于被测信号频率,因此屏幕上显示的两个通道信号波形是断续的。
当被测信号频率较高时,断续现象十分明显,甚至无法观测;当被测信号频率较低时,断续现象被掩盖。
因此,这种工作状态适合于观察两个工作频率较低的信号。
“YA”、“YB ”:显示方式开关置于“YA ”或者“YB ”时,表示示波器处于单通道工作,此时示波器的工作方式相当于单踪示波器,即只能单独显示“YA”或“YB ”通道的信号波形。
大学物理实验13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演示(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大学物理实验13中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演示。
示波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电子学和物理学中。
正确使用示波器对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和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示波器基本原理、示波器的操作步骤、示波器的测量功能、示波器的注意事项以及示波器的故障排除。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掌握使用示波器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
正文内容:1.示波器基本原理1.1 示波器的定义1.2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1.3 示波器的主要组成部分1.4 示波器的参数及其意义1.5 示波器的种类和性能比较2.示波器的操作步骤2.1 基本接线与示波器的连接2.2 示波器的开启与关闭2.3 示波器的调节和校准2.4 示波器屏幕的显示和调整2.5 示波器的信号输入与扫描方式选择3.示波器的测量功能3.1 示波器的时间测量功能3.2 示波器的电压测量功能3.3 示波器的频率测量功能3.4 示波器的相位测量功能3.5 示波器的波形分析功能4.示波器的注意事项4.1 示波器的使用环境要求4.2 示波器的使用姿势与时间安排4.3 示波器的操作规范与安全事项4.4 示波器的保存与维护4.5 示波器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示波器的故障排除5.1 示波器无法开启或关机困难5.2 示波器屏幕显示异常5.3 示波器读数不稳定或偏差过大5.4 示波器信号输入不准确或无法捕获 5.5 示波器其他故障及处理方法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13中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演示。
从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到操作步骤,再到示波器的测量功能和注意事项,最后介绍了示波器故障排除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正确操作步骤,熟悉示波器的测量功能,以及了解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这将有助于读者在实验中准确使用示波器,获取可靠的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用x 轴的时基测信号的时间参数
(1) 测量示波器自备方波输出信号的周期(时基分别为0.1ms/cm ,0.2ms/cm ,0.5ms/cm )。
(2) 选择信号发生器的对称方波接y 输入(幅度和y 轴量程任选),信号频率为200Hz~2kHz
(每隔200Hz 测量一次),选择示波器合适的时基,测量对应频率的厘米数、周期和频率(注明x 轴的时基)。
以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x 轴,示波器测量的频率为y 轴,作y-x 曲线,求出斜率并讨论。
(3) 选择信号发生器的非对称方波接y 轴,频率分别为200Hz 、500Hz 、1kHz 、2kHz 、5kHz 、
10kHz 、20kHz ,测量各频率时的周期和正波的宽度(或占空比),用内容(2)的方法作曲线。
(4) 选择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为三角波,频率为500Hz 、1kHz 、1.5kHz 、测量各个频率时的
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周期。
2.观察李萨如图形并测频率
用两台信号发生器(一台为本组专用,一台为公用)分别接y 轴和x 轴(x 轴选择外输入),取4/33/22/11/、、、=y x νν 时,测出对应的x y f f 和,画有关图形并求公用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1.(1)测量示波器自备方波输出信号的周期
时基ms/cm 0.10.20.5波形厘米数/cm 10.2 5.1 2.2周期ms 1.02
1.02
1.10
表1
哪种时基测出的数据更准确?为什么?
答:0.1cm/ms 更为准确,因为时基越小,读数带来的误差就越小,数据也就越准确。
解释不太好.
(2)选择信号发生器的对称方波接Y 输入,信号频率为200Hz~2kHz ,测量对应频率的厘米数、周期和频率。
发生器频率/Hz 2004006008001000厘米数/cm 5.0 5.1 3.5 2.6 5.2周期/ms
5.00 2.55 1.70 1.30 1.04测量频率/Hz 200.00
392.16
588.24
769.23
961.54
X轴时基/ms/cm 10.50.50.50.2
发生器频率/Hz 12001400160018002000厘米数/cm 4.4 3.8 6.4 5.7 5.1周期/ms
0.880.760.640.570.51测量频率/Hz 1136.361315.791562.501754.381960.78
X轴时基/ms/cm
0.20.20.10.10.1
表2
以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x 轴,示波器测量的频率为y 轴,作出的y-x 曲线图
图5 对称方波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示波器测量的频率曲线图
斜率本相同。
与示波器测量的频率基说明信号发生器的频率,984.0 k
(3) 选择信号发生器的非对称方波接Y 轴,频率分别为200Hz 、500Hz 、1kHz 、2kHz 、5kHz
、
10kHz 、20kHz ,测量各频率时的周期和正波的宽度(或占空比),用内容(2)的方法作图。
占空比也应列出来!
表3
发生器频率/Hz 2005001k 2k 5k 10k 20k 正波宽/cm 1.00.9 1.0 1.00.8 1.00.9波形厘米数/cm 5.0 4.2 5.2 5.1 4.1 5.0 5.0周期/ms 5.000 2.100 1.0400.5100.2050.1000.050测量频率/Hz 200.00476.19961.541960.784878.0510000.0020000.00
x轴时基/ms/cm
10.50.20.10.050.020.01
以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x 轴,示波器测量的频率为y 轴,作出的y-x 曲线图
图6 非对称方波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示波器测量的频率曲线图
斜率本相同。
与示波器测量的频率基说明信号发生器的频率,991.0 k (4) 选择信号发生器输出为三角波,频率为500Hz 、1kHz 、1.5kHz 测量各个频率的上升时
间、下降时间及周期。
表3
2. 观察李萨如图形并测频率
公共信号发生器频率约为500Hz
v x /v y 11/222/33/4v x /Hz 500499498500499v y /Hz
500
998
299
750
665
思考题
1. 用示波器测量时间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是:把测量时间的转化为测量长度,把较难的测的物理量转化为容易测量的物理量。
缺点是:用荧光屏
读数误差太大,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有较大偏差。
2.在本实验中,观察李萨如图形时,为什么得不到稳定的图形?
答: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不稳定,导致 y x V V /不为一个确定的有理数。
以致得不到稳定的图形。
3. 假设示波器Y
轴输入一个正弦电压,所用的水平扫描频率为120Hz ,在荧光屏上出现三个稳定完整的正弦波形,
那么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多少?这是否是测量信号频率的好方法?为什么?
答:输入信号频率约为360Hz 。
如果只要求粗略测量信号频率时,这种方法是可以的,因为方法简便,易于
测量。
但如果要求的测量精确度比较高时,这种方法就不适合了,因为荧光屏上的读数误差是比较大的,无法进行精确测量。
发生器频率Hz 5001k 1.5k
上升时间ms
1.80.90.6下降时间ms 0.250.120.08周期/ms
2.05 1.020.68X轴时基/ms/cm
0.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