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57 M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颜色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颜色的美丽及其意义;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2.激发学生对颜色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颜色相关的图片、画册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
2.导入新课《美丽的颜色》,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第二节: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些颜色?(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意境和情感?(3)你认为诗歌中的颜色和情感有没有联系?2.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个颜色,描述它的特点,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节:展示与分享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效果。
第四节:巩固与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诗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颜色的美丽和意义?2.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创作,如绘画、摄影等,展示给大家欣赏。
第五节:课堂小结1.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颜色的特点和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颜色,并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感知颜色,培养审美能力;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摄影展等,拓展对颜色艺术的理解。
课堂评价:1.学生对颜色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进行创作;3.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案执教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执教者:授课时长:45分钟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
本文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以及她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坚韧精神。
文章不仅展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美丽,还体现了居里夫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还能感受科学之美,培养探索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然而,对于科学领域的文章,部分学生可能感到陌生或缺乏兴趣。
此外,学生可能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仅限于其科学成就,而对其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和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要生字词,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理解文章对居里夫人发现镭过程的描写及其科学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体会科学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对居里夫人发现镭过程的描写及其科学精神,体会科学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和科学精神,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洞察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居里夫人的图片和简要生平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她有哪些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感受她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二. 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2.感知全文,理解何为”美丽的颜色”3.品析人物精神品质,探索文章主旨4.把握“传记”的特点并品味语言三. 教学重点1.感知全文,理解何为”美丽的颜色”2.品析人物精神品质,探索文章主旨四. 教学难点1.品析人物精神品质,探索文章主旨2.把握“传记”的特点并品味语言五.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等六.教学工具PPT、西沃白板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的照片,提问:同学们对这位肯定不陌生,是谁呢?生齐答xxx师:对,LISA因其姣好的容貌,过硬的专业能力被不少人奉为“女神”,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法国的“女神”,(出示课文标题)在这之前,老师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的字词是否过关。
出示练习题。
2.初步感知“美丽的颜色”师:非常好,这是一篇自渎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那老师就直入主题,第一个问题:“美丽的颜色”是什么颜色?生:......师:引导总结“美丽的颜色”既指镭的颜色,又指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美好品质3.①品析人物精神品质师:很好,那么为什么这个颜色是美丽的呢?生:......师:引导总结,这个颜色是凝聚了科学精神,是居里夫人在不断探索中得到的。
那么居里夫人有哪些品质呢?请在原文中勾画并用四字短语概括(小组讨论)生:......师:总结并板书(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热爱科学、无私奉献、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并让学生齐读②探究主旨师:很棒!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了居里夫人这些可贵的品质,那接下来,老师想让同学们独立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生:......师:引导总结:本文正是通过描写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赞美了居里夫人可贵的精神品质4.①品析体裁师:那么这篇课文《美丽的颜色》是什么文体呢?生:.......师:对,是一篇传记,那么我们读名人传记,是要读它的什么呢?生:.......师:很好,读名人故事(板书故事),学习名人的精神,也就是说要读出这个名人给我们的启发、启迪(板书启发),为我们未来的路汲取人生的营养,树立人生的标杆。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它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
部编教材以核心主题来组建单元,本单元以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为主,单元导读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传记的能力。
本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内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本篇文章在本单元中是要把握传记的特点,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因此,《美丽的颜色》主要的学习目的不仅仅在于这一文章中所体现出的传记的特点及其写法,更在于感受人类历史上对科学的热爱及执著追求。
本文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棚屋(工作环境、条件设备)第二部分:7-19 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漫长而又枯燥)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课标分析本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
这些课文,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也是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感情充沛,内涵深刻,艺术表达上各有特点。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传记的特点,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传记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尝试在写作中借鉴运用,提高审美能力。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科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广受世人爱戴。
其女艾芙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传》, 无疑是我们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最佳途径。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1、欣赏文质兼美的传记作品,初步了解人物传记“真实性”的特点。
2、能勾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角度体味本文语言的情味,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
3、通过圈画、研读关键词句,归纳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格,理解作者的情感。
4、研读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概述《美丽的颜色》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属自读课文。
本课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精神品德基本能读懂,甚至对“美丽的颜色”这一标题的内涵也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理解,所以说,再把文本教学引向故事内容和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其实也就是在教学生自己已经懂得或能够掌握的东西。
但如果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者”来对待,让学生自主质疑,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重温文本内容,整体把握传主的主要事迹和品德精神,又能摸清学情,很巧妙地达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美丽的颜色》这篇文章,写的是居里夫妇提炼镭、发现镭的美丽颜色的过程,展示的是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即品德精神上的美丽颜色,所以,“美丽的颜色”勾连了人物故事和人物思想境界。
这样,给出方法,做出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可以认真思考文本的美丽,教学简洁又突出重点。
四、教学策略与选择通过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传记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直奔内容,少有思考语言风格和传记写法的。
自读课,也要从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等四个因素去确定教学内容,而不是做放任自流的阅读。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平凡的世界”,语文要素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表现了她对科学的坚守与乐观的态度。
文章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居里夫人的敬意和赞美。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人物情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学生能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和人文精神,学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人物情感。
2. 探究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词汇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问答法: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过程和逻辑关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理解,提高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居里夫人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的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提高其分析和批判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实验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科学实验的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教案标题:美丽的颜色教材版本: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含义和表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丽事物的热爱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会用合适的词语描述颜色的美丽和特点。
2. 理解并欣赏诗歌、散文中运用颜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
2. 学生绘画用品和纸张。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不同颜色物体,感受颜色的美丽和特点。
2. 提问:你觉得红色和蓝色有什么不同?它们给你什么感觉?Step 2 学习课文(30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美丽的颜色》,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和意义。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选择一种颜色或者物体,并用诗歌或者散文描述它的美丽和特点。
展示给全班。
Step 3 欣赏诗歌和散文(2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带有色彩感的诗歌或散文录音,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颜色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Step 4 创作绘画作品(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颜色或物体,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其美丽和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5 总结课堂(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强调颜色对表达情感和美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关注和欣赏美丽的颜色。
教学扩展:1. 分组进行颜色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2. 学生自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分析其中颜色描写的手法和效果。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
本篇文章在本单元中重点是要把握传记也能刻画得灵活生动。
《美丽的颜色》主要的学习目的不仅仅在于这一文章中所体现出的传记的特点及其写法更在于感受人类历史上一颗为科学执着的探索之心。
文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到 6段),集中描绘简陋恶劣的工作环境场所。
第二部分,(7至 19 段),记速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科研工作。
第三部分,( 20到 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的场景。
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既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妇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旺盛的时期,大部分的学生都对传主居里夫人比较了解。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传记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阅读较复杂的传记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读传记文学,能够丰富他们的阅历,增强他们的信念。
当然,读传记文学,在感受到传主的精神气质之后,我们更希望学生以现在的眼光,根据现在的时代背景对人物的选择、经历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拥有自己的思考,当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
因此,让传记文学真正成为孩子们灵魂的向导。
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2.把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生动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
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居里夫人是一位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了解作者:本书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美丽的颜色》的主旨,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他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象征意义。
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生活美好事物的发现。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景色描写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情感。
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美。
作者简介: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开拓者,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美丽的颜色》摘自她的自传,描述了她在简陋的实验室中发现镭的美丽颜色时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美丽的颜色》课文PPT课件,包含玛丽·居里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科学背景。
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环境下的色彩变化。
学生作业本、笔、观察记录表、“我眼中美丽的颜色”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玛丽·居里的照片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科学成就。
2. 通过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好奇和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玛丽·居里的生平和《美丽的颜色》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发现镭的描述。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绚烂”、“晶莹”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色彩描写、细节描写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象征意义:讨论自然景色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象征如何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相联系。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课题:美丽的颜色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理解作者将叙述与引用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居里夫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3、体会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
4、学习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守、乐观、淡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守乐观、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练意志,热爱科学。
(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知道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留在心里,便是永恒。
历史上的伟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生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丽的。
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作家,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2、了解居里夫人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著名科学家。
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伟大科学家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3、作品链接本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一书的第13章,内容是居里夫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发现新放射元素的过程。
(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于人物传记。
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
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学会根据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学会根据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心怀敬仰,走进美丽颜色在第2课《首届诺贝尔颁发》一课中,我们得知,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许多科学家穷尽一生也未必与它有缘,但有一位女性,却在一生中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她是谁呢?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初读课文,体悟美丽人格1.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探索镭艰苦而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2.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体现居里夫妇探索镭过程中“艰苦”和“快乐”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艰苦:①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没有方法补救。
(环境恶劣)②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天气寒冷)③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辛苦劳累)快乐:①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②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教案名称:《美丽的颜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科学传记的叙事特点和人物描写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人物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科学精神的赞美,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尊重和兴趣,培养求真务实和勇于探索的品质。
教学重点:科学传记的叙事结构和语言特色。
文章中对居里夫人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深刻描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对居里夫人科学探索过程的描写及其意义。
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写作表达个人对科学精神和探索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美丽的颜色》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居里夫人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介绍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科学传记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人物分析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居里夫人的生平和科学成就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艾芙·居里的生平和《美丽的颜色》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叙事节奏和情感色彩。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叙事结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人物分析: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居里夫人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散文中的描述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居里夫人科学探索过程的理解。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科学精神和探索过程的感悟。
语文
八年级上9.美丽的颜色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感受科学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忍、忘我的人格魅力。
2.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感受科学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忍、忘我的人格魅力。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不是很多,但部分字需要教师跟学生多加提醒,比如:“炽”字念chì,不是zhì。
在词语教学中,由于本课的词语偏于口语化,可以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与口语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教学
本组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用典型事件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阅读,在教学中,要适时提醒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标注在文中的空白处,从而养成总结人物品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拿笔记录自己的所悟和所感。
3.情感教育
关于情感教育,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不欺负弱小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保护自己,爱护同学,推己及人。
导学任务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 炽热(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沸腾(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触目(chù) 踱步(duó)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提取:通过溶剂(如乙醇)处理、蒸馏、脱水、经受压力或离心力作用,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如组成成分或汁液)。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教法建议】生字词教学相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不必那么详细,但是对于一些难写的字也需要做提示、做示范,使学生养成认真识记的习惯,生字可以在课堂上记住,提高学习效率。
3.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妇的次女,《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4. 玛丽·居里简介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5.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居里夫人传》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左明彻译。
有删改。
题目是编者加的。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居里夫人传》由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突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一起来看看居里夫人背后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哪几段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请概括他们工作环境的特点。
明确:第1-6段记述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
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工作,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他们大部分的工作都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2.详细记述居里夫妇工作状态的是哪几段?请你说说他们提炼镭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第8-19段;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当发现分工工作效率更高之后,居里夫人做“男子的职务”,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她“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日复一日地做着提炼工作。
3.当居里夫人提炼出镭之后,居里夫妇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当镭被提炼出来后,这对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工作者却十分平静,他们只是静静地欣赏他们的科研产物,观赏它美丽的颜色。
(三)再读课文,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