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张拉篇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张拉篇

7、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预制构件的施工。

7.1.2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7.2 预应力筋及其制作

7.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丝、钢绞线、螺纹钢筋等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丝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的规定;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螺纹钢筋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的规定。有涂层的预应力筋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口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的要求。

7.2.2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按合同要求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等进行检查外,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1、钢丝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先从每批中抽查5%且不少于5盘,进行表面质量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对该批钢丝逐盘检查。在表面质量检查合格的钢丝中抽取5%,单不少于3盘,在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从同批未试验过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丝为不合格。

2、钢绞线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组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则应逐盘取样进行上述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3、螺纹钢筋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100t,对表面质量应逐根目视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全部各项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4、预应力筋的实际强度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预应力筋的检验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用作拉伸试验的试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在对预应力筋的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

5、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进场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验;对预应力材料用量较少的一般桥梁工程,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或由生产厂提供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7.2.3预应力筋应保持清洁,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使其产生机械损伤和有害的锈蚀。进场后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且宜存放在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的仓库内;在室外存放时,不得直接堆放于地面,应支垫并遮盖,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介质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7.2.4预应力筋制作室的下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墩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张拉工作长度等因素。

2、钢丝束两端采用鐓头锚具时,宜采用等长下料法对钢丝进行下料。

3、预应力筋的下料,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7.2.5高强钢丝的鐓头宜采用液压冷鐓,鐓头前应确认钢丝的可鐓性。钢丝鐓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7.2.6制作挤压锚时,模具与挤压锚应配套使用,挤压锚具的外表面应涂润滑介质,挤压力和挤压操作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的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2-5mm。

钢绞线压花锚成型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的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不小于设计值。

7.2.7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且当采取整束穿入孔道内时应预先编束,编束时应将钢丝或钢绞线逐根理顺,防止缠绕,并应每隔1-1.5m捆绑一次,使其绑扎牢固、顺直。

7.4 管道

7.4.1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预应力筋的孔道宜由浇筑在混凝土中的刚性或半刚性管道构成,或采取钢管抽芯、胶管抽芯及金属伸缩套管抽芯等方法进行预留。设置于混凝土中的刚性或半刚性管道不应有漏浆现象,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能在浇筑混凝土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原有的形状,并能按要求传递黏结应力。

7.4.2管道的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刚性管道应是壁厚不小于2mm的平滑钢管,且应具有光滑的内壁并可被弯曲成适当的形状而不出现卷曲或被压扁;半刚性管道应是波纹状的金属管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且金属波纹管宜采用镀锌钢带制作,壁厚不宜小于0.3mm。

2、金属波纹管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规定;塑料波纹管的制作材料、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的规定。

7.4.3 管道的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场时除应按合同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尚应对其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渗漏及抗弯曲渗漏等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的规定。

2、管道应按批进行检验。金属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钢带生产厂的同一批钢带所制造的产品组成,累计半年或50000m生产量为一批,不足半年产量或50000m也作为一批的,则取产量最多的规格;塑料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10000m。

3、检验时应先进行外观质量的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他指标的检验。当其他指标中有不合格项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对该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4.4波纹管在搬运时应采用非金属绳捆扎,或采用专用框架装载,不得抛摔或在地面上拖拉。波纹管在存放时应远离热源及可能遭受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影响的地方,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在室外存放时不得直接堆于地面,应支垫并遮盖。

7.5 混凝土浇筑

7.5.1浇筑混凝土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11.1条的规定外,尚应对预埋于混凝土中的锚具、管道和钢筋等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浇筑。

7.5.2浇筑混凝土时,宜根据结构或构件的不同形式选用插入式、附着式或平板式等振动器进行振捣。对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的承托、预应力筋锚固区及其他预应力钢束与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振捣;对先张构件应避免震动其碰撞预应力筋;对后张结构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垫板等的稳固性,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7.5.3用于判断现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强度的混凝土试件,应置于现场与结构或构件同环境、同条件养护。

7.6 施加预应力

7.6.1预应力张拉用的机具设备和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筋的张拉宜采用穿心式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或放张宜采用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张拉千斤顶;张拉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与千

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产品,其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标定精度应不低于1.0级。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产品配套使用,并应在使用前进行校正、检验和标定。

2、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使用,标定应在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1)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2)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3)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

4)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3 采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张拉力时,测力传感器应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每年送检一次。7.6.2施加预应力之前,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及结构或构件需达到的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已具备经批准的张拉顺序、张拉程序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经培训掌握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以及能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

2、锚具安装正确,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或龄期)。

7.6.3对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安装时,工具猫应与前端的工作锚对正,工具猫和工作锚之间的各根预应力筋不得错位、扭绞。实施张拉时,千斤顶与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2、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施工中需要对预应力筋实施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规定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3、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也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其偏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对环形筋、U形筋等曲率半径较小的预应力束,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宜通过试验确定。

4、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5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尚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计算公式:

6、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锚具变形、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和接缝压缩值,应不大于设计规定或不大于表7.6.3所列容许值。

表7.6.3 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容许值

7、在预应力筋张拉、锚固过程中及锚固完成后,均不得大力敲击或振动锚具。预应力筋锚固后需要放松时,对夹片式锚具宜采用专门的放松装置松开;对支撑式锚具可采用张拉设备缓慢地松开。

8、预应力筋在实施张拉或放张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应力筋两端的正面严禁站人和穿越。

9、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及放松时,均应填写施工记录。

7.8 后张法

7.8.1采用金属或塑料管道构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孔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且其内横截面积应不小于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倍;对于长度大于60m的管道,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面积比是否可以进行正常的压浆作业。

2、管道应按设计规定的坐标位置进行安装,并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使其能牢固地置于模板内的设计位置,且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不产生位移。管道与普通钢筋重叠时,应移动普通钢筋,不得改变管道的设计坐标位置。固定各种成孔管道用的定位刚进的间距,对钢管不宜大于1.0m;波纹管不宜大于0.8m;位于曲线上的管道和扁平波纹管道应适当加密。定位后的管道应顺平,其端部的中心线应与锚垫板相垂直。

3、管道接头处的连接管宜采用大一级直径的同类管道,其长度宜为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连接时不应使接头处产生角度变化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发生管道的转动或移位,并应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的渗入。塑料波纹管应采用专用焊接机进行热熔焊接或采用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结构连接器连接。当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进行孔道压浆时,管道的所有接头应具有可靠地密封性能,并应满足真空的要求。

4、所有管道均应在每个顶点设排气孔及需要时在每个低点设排水孔。压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应是最小内经为20mm的标准管或适宜的塑性管,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塑料结构扣件,长度应足以从管道引出结构物外。

5、管道安装完毕后,其端口应采取可靠措施临时封堵,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

6、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8.1的规定。

表7.8.1 后张法管道安装允许偏差

制孔时,钢管表面应光滑,焊接接头应平顺。抽芯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0.4-0.8MPa时为宜,抽拔时不得损伤结构混凝土。抽芯后,应采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方法对孔道进行检查,如发现孔道堵塞或有残留物或与有临孔有串通,应及时处理。7.8.3预应力筋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筋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或之后穿入孔道,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的位置应准确;孔道内应畅通,无水和其他杂物。

2、宜将一根钢束中的全部预应力筋编束后整体穿入孔道中,整体穿束时,束的前端宜设置穿束网套或特制的牵引头,应保持预应力筋顺直,且仅应前后拖动,不得扭转。对钢绞线,可采用穿束机逐根将其穿入孔道内,但应保证其在孔道内不发生相互缠绕。

3、对在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之前安装在孔道中但在表7.8.3的规定时限内未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仿佛的措施,直至压浆。

表7.8.3 未采取防腐蚀措施的预应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

4、预应力筋安装在管道中后,应将管道端部开口密封防止湿气进入。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时,在养护完成之前不应安装预应力筋。

5、在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的结构或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均应对全部预应力筋、管道和附属构件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

6、对在混凝土浇筑前穿束的管道,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查出可能被损坏的管道。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将管道上所有非有意留的孔、开口或损坏之处修复,并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检查预应力筋能否在管道内自有移动。

7.8.4锚具、夹片和连接器在安装前,应擦拭干净,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具和连接器的安装位置应准确,且应与孔道对中。锚垫板上设置有对中止口时,应防止锚具偏出止口。安装夹片时,应使夹片的外露长度基本一致。

2、采用螺母锚固的支撑式锚具,安装时逐个检查螺纹的配合情况,应保证在张拉和锚固过程中能顺利旋合拧紧。

7.8.5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张拉之前,宜对不同类型的孔道进行至少一个孔道的摩阻测试,通过测试所确定的μ值和k值宜用于对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的修正。摩阻损失的测试方法见附录C2.

2、张拉时,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或龄期)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28d弹性模量的80%。

3、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的方式对称张拉。

4、预应力筋应整束张拉锚固。对扁平管道中平行排放的预应力钢绞线束,在保证各根钢绞线不会叠压时,可采用小千斤顶逐根张拉,但应考虑逐根张拉时预应力损失对控制应力的影响。

5、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筋和和螺纹钢筋可在一端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应根据施工计算的要求采取两端张拉或一端张拉的方式进行,当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小于或等于L/2(L为结构或构件长度)时,应采取两端张拉;当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大于L/2时,可采取一端张拉。

2)、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交错设置在结构或构件的两端。

3)、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时张拉,或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

6、后张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规定;可按表7.8.5-1的规定进行。

注:1、表中σ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2、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等工作应基本一致。

3、超张拉数值超过本规范第7.6.3条规定的最大超张拉应力限值时,应按该条规定的限值进行张拉。7、后张预应力筋断丝及滑移的数量不得超过表7.8.5-2的控制数

表7.8.5-2 后张预应力筋断丝、滑移限制

注:1、钢绞线断丝系指单根钢绞线内钢丝的断丝。

2、超过表列控制数时,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

他束预应力值,但必须满足设计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

8、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对夹片式锚具,锚固后夹片顶面应平齐,其相互间的错位不宜大于2mm,且露出锚具外的高度不应大于4mm。锚固完毕并经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时应采用砂轮锯,严禁采用电弧进行切割,同时不得损伤锚具。

9、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锚具应采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当需长期外露时,应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7.9后张孔道压浆及封锚

7.9.1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否则应采取避免预应力筋锈蚀的措施。

7.9.2后张预应力孔道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15.4条的规定。

2、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不得含有氯盐、亚硝酸盐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成分。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中高效减水剂一等品的要求,其减水率应不小于20%。

3、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I级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15.8条的规定。

4、水不应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中不得含有35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宜采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清洁饮用水。

5、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碱量0.75%以上的高碱膨胀剂。

6、压浆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比表面积应大于350㎡/kg,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6.0%。

7.9.3采用压浆材料配制的浆液,其性能应符合表7.9.3的规定。

表7.9.3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浆液性能指标

注:1、有抗冻性要求时,宜在压浆材料中掺用适量引气剂,且含气量宜为1%-3%

2、有抗渗性要求时,抗氯离子渗透的28d电量指标宜小于或等于1500C。

7.9.4用于后张孔道压浆的设备性能符合下列规定:

1、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其叶片的速度不宜小于10m/s,最高线速度宜限制在20m/s以内,且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2、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亦应具有搅拌功能,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

3、压浆机应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其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其25%-75%的量程范围内。不得采用风压式浆泵进行孔道压浆。

4、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中采用的真空泵应能达到0.10MAa,的负压力。

7.9.5孔道压浆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工地实验室对压浆材料加水进行试配,各种材料的称量(均以质量计)应精确到±1%。经试配的浆液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应满足7.9.3的要求后方可用于正式压浆。

2、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干净并应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和塑料管道在必要时亦应冲洗清除附着于孔道内壁的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存在的油污等,可采用已知对预应力筋和管道五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后进行冲洗;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走。

3、应对压浆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和积水。

7.9.6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书香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空压入;对结构或构件中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应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进行压浆。同一管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打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

7.9.7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0min,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

7.9.8对水平或取现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对超长孔道,最大压力不宜超过1.0MPa;对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且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一个不小于0.6MPa 的稳压期,该稳压期的保持时间宜为3-54min。

7.9.9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在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抽真空,真空度宜稳定在-0.06~-0.1MPa范围内。真空度稳定后,应立即开启孔道压浆端的阀门,同时启动压浆泵进行连续压浆。

7.9.10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制作留取不小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d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OS法)》(GB/T17671)的规定执行;质量评定方法可参照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执行。

7.9.11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温度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处理,浆液中可适量掺用引气剂,但不得掺用防冻剂。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7.9.12压浆后应通过检查孔检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

7.9.13压浆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固端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保护或防腐处理,需要封锚的锚具,应在压浆完成后对两端混凝土凿毛并将其周围冲洗干净,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应采用与结构或构件同强度的混凝土并应严格控制封锚后的梁体长度。长期外露的锚具,应采取防锈措施。

7.9.14对后张预制构件,在孔道压浆前不得安装就位;压浆后,应在浆液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移运和吊装。

7.9.15孔道压浆应填写施工记录。记录项目包括:压浆材料、配合比、压浆日期、搅拌时间、出机初始流动度、浆液温度、环境温度、稳压压力及时间,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尚应包括真空度。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篇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篇: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前期准备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公路桥涵建设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顺利进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本文主要介绍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现场勘测 1.对施工区域进行现场勘测,确定施工范围和地形地貌条件,尤其要注意河流、山体等地质条件 2.测量地形地貌图,确定桥涵设计和施工方案,绘制详细施工图 3.确定施工材料和订购数量,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需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用地和土地征用 1.根据勘测结果,确定桥涵用地范围,土地征用前要征求相关村委会及政府部门的意见 2.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如发通知、协议签署、拆迁补偿等 3.建筑用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土地性质为平地和轻微坡地、地形条件相对平坦、地质勘测无或基本无特殊施工条件 三、材料采购和进场 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品质可靠、价格合理的材料供应商 2.采购前要审核供应商的资质和货源情况,同时签订明确的合同

3.材料进场后,要逐一核对数量、品种和质量,将不符 合要求的材料及时退回供应商 四、现场调查和监测 1.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周边环境情况,制定防护 措施 2.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时采取措施,杜绝影 响附近交通和居民生活 3.对涵洞的地质、水位、压力等进行监测,尤其对基础 部位需监测变形情况 总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做到 周密细致,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和社会危害,并尽可能降低工程施工和造价风险。 第二篇: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基础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保证公路桥涵质量的重要保障。接下来本文主要介绍桥涵基础施工的技术规范。 一、基础施工准备 1.施工前需对基础施工现场进行勘测测量,了解地质信息、水位情况等关键数据 2.确定土壤密实度,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基础 类型,对基础类型要进行审核和验收 3.落实岩石爆破方案和爆破现场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基础开挖 1.基础开挖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确定挖掘 范围和界定基础底边线 2.开挖时要先挖准基础底部,保证基础底面平整无裂隙 3.对基础底部进行仔细的清理和检查,保证基础底部质 量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2020年6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标准,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 50-2011)同时废止。 为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做好实施后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修订解读如下: 一、背景资料。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往往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多样的结构形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很高;原规范发布后,随着我国公路桥涵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特别是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创新项目的实施,不断涌现出“四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桥涵施工经验,同时对安全、质量、环保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确保桥涵施工安全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修订了规范。 第二,“守则”的定位和作用。 规范内容包括公路桥涵常用材料、钢筋通用技术、混凝土与预应力工程、支架模板制造、钢桥、各类桥梁结构施工、特殊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施工质量、安全环保措施等,涵盖公路桥涵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验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等全过程。

“规范”以我国桥涵建设实践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为基础,吸收了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四新”技术,旨在体现“安全、耐用、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桥涵建设理念,用以指导各级公路新建、改扩建桥涵工程建设,确保桥涵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三,“守则”的特点。 内容全面、技术先进、适用性强。 公路桥涵多采用梁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箱涵等形式。 与铁路、市政工程相比,公路桥涵结构形式多样,墩台基础形式多样。规范增加了不锈钢钢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制节段逐孔拼装、墩台预制安装、海上大截面梁预制安装等内容,与国外同类规范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规范相比,基本涵盖各类桥涵工程,适用的桥型、结构、施工方法和技术更加全面、系统和丰富。 《规范》总结近年来我国桥涵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设计、施工、施工、养护、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转化、推广、吸收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大量采用“四新”技术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力争达到“规范”中技术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部分关键技术或指标的要求。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①K、U为系数,对应于《桥规》附录G-8中的k、μ系数。C为张拉控制应力,单位为MPa;E为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程序开始时需要输入这4个参数。 ②X为当前计算段的钢绞线长度,单位为m;J为当前计算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桥规》中单位为rad,本程序中直接输入角度即可,直线时输入0。计算过程中需要循环输入X和J的值。 ③S为累计伸长量,单位为m;P为当前计算段的平均张拉应力,单位为MPa;Q为计算段张拉端的张拉应力,单位为MPa。 ④如果是两端张拉,必须由两端向中间计算。 ⑤X输入0时表示计算结束,随后显示总伸长量S(即累计伸长量)。 ⑥如果要显示中间计算结果P、Q和本计算段钢绞线的伸长量,可适当修改源程序。 四、千斤顶标定及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1、千斤顶和测力计校验周期应符合《桥规》第128页规定,即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2、千斤顶标定后怎样根据试验报告中给出回归方程来计算油表读数 在先张法空心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梁板型号多样,每种梁板中的钢绞线根数可能不一样,在后张法梁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每束钢绞线的根数不尽相同,因此计算张拉各阶段的油表读数时,应该对应每种型号的梁板或每种钢绞线束分别进行计算。 例如给出某个千斤顶的回归方程为Y=0.0219X-0.3134,其中Y为油表读数,X为荷载级别。设计中给出的各项参数为:张拉控制应力Ycon=1395MP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为Ep=195000Mpa,钢绞线截面积为A=140mm2。则计算得张拉控制力为195.3KN。 假设某种型号的先张法梁板有8根钢绞线,并且为整体张拉,则整体张拉控制力195.3×8=1562.4KN,由于是由2个千斤顶张拉,因此每个千斤顶的张拉控制力为781.2KN。对应10%、20%、50%、100%张拉阶段的张拉力分别为78.12KN、156.24KN、390.6KN、781.2KN,把这4个值分别代入回归方程得本千斤顶各张拉阶段得油表读数。 后张法计算原理同上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同时废止。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主编单位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原规范的条文部分共26 章,本次修订新增加了一章:第18 章“钢混组合结构”。修订后条文部分共27 章。原规范有26 条术语,本次修订增加了4 条,修订后为30条。原规范有17个附录,本次修订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为11个附录。 (2)对有关章节的编排和内容作出了适当调整。将原规范第19章“钢桥”调整为本规范的第8 章“钢结构工程”;将原规范第8 章“钻(挖)孔灌注桩”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9章“灌注桩”;

将原规范第12章“明挖地基”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13 章“基坑”;将原规范第13 章“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拆分调整为本规范的第14章“浅基础、承台”和第15章“桥墩、桥台”;将原规范第14章“砌体”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16 章“圬工结构”;将原规范第16 章“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17章“梁式桥”;将原规范斜拉桥中的“矮塔斜拉桥”修改为“部分斜拉桥”;将原规范第20章“海洋环境桥梁”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22章“海上桥梁”;将原规范第22章“涵洞”和第23章“通道桥涵”合并调整为本规范的第24章“涵洞、通道”。 (3)“施工测量”一节中,适当增加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将“GPS 测量”修改为“卫星定位测量”。 (4)“钢筋”一章中,取消了HPB235、HRB335 两种钢筋,增加对HRBF400、HRB500、HRBF500 等钢筋的施工技术要求。 (5)“模板、支架”一章中,增加了对支架是否预压的技术判定条件。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公路建设中,对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的总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公路交通安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施工前准备:包括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对工程设计方案的研究与确认,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等。 2. 施工管理:包括施工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进度管理。施工组织管理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车辆和设备的调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与配合。质量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和安全教育。进度管理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及时调整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的完成。 3. 施工工艺:包括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桥涵结构施工工艺和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等。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回填和加固;桥涵结构施工工艺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和施工预应力等;河道治理施工工艺要求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流调整、泥沙清淤和防护措施等。 4.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查与整改,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与备案。质量检查要求对施工

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抽查和检测,对问题进行整改;验收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对施工成果进行检查和评定,合格后进行备案。 5. 施工安全防护:包括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施工人员安全防护要求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要求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提高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同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还可以促进公路桥涵施工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推动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3650—2020》解读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做好实施后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工程的建设经常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施工时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很高;原规范发布后,随着我国公路桥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随着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创新工程的实施,“四新”技术不断涌现,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桥涵施工经验,同时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保障桥涵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和作用 《规范》内容包括公路桥涵常用材料,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通用技术,支架与模板、钢桥制造,各类桥型结构施工、各专项施工、特殊条件施工及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措施,涵盖了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验收的全过程,与公路桥涵相关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等规范,共同形成了公路桥涵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以我国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为依托,吸纳了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四新”技术,旨在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桥涵工程建设理念,用于指导各级公路中新建、改建和扩建桥涵工程的施工,保证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三、《规范》的特点 (一)内容全面,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公路桥涵多采用梁式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以及钢混组合结构、箱涵等形式,相较铁路、市政工程,公路桥涵类型和结构种类繁多,墩台基础形式多样。《规范》增补了不锈钢钢筋、钢混组合结构、预制节段逐孔拼装、墩台预制安装、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等内容,与国外同类规范相比,特别是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相比,基本涵盖了所有各类桥涵工程的内容,适用的桥型、结构及其施工工法、工艺更加全面、系统、丰富。 《规范》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转化、提升和吸收,大量采纳了“四新”技术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力求实现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规范》的部分关键技术或指标,例如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特殊环境条件技术措施、智能设备、施工监控技术、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性能指标等均高于国外相应标准。但受国内施工管理和制造业水平所限,构件现浇、预制、安装精度指标较先进发达国家低,高性能材料(如高强钢、耐候钢、UHPC等)应用较少、水平较低,存在一定差距。

全桥总体预应力张拉顺序

第一节全桥总体预应力张拉顺序 3.1.2 张拉顺序说明

(1)预应力张拉顺序根据设计图确定,未指明张拉顺序的根据两端对称、先张拉靠近截面形心、尽可能不使混凝土产生过大拉应力的原则,并考虑作业效率而确定。 (2)本工程总的张拉顺序为先盖梁一半→中横隔梁一半→本跨全部箱梁(包括内幅和外幅)的一半→盖梁剩余部分→中横隔梁剩余部分→箱梁剩余部分。 (3)盖梁的首批张拉必须在箱梁混凝土施工完后才能进行,因相互独立,盖梁与盖梁之间不分顺序,视张拉作业效率而定。 (4)联跨与联跨之间,张拉不分顺序,每联跨的内幅桥与外幅桥之间,先外幅后内幅。 (5)联跨与联跨之间接合处的盖梁必须等该盖梁上两联跨箱梁都进行完第一批张拉后才能进行剩余束的张拉。 (6)每联跨之间盖梁的二次张拉按照由箱梁中心往外的顺序进行,比如0~4 号联跨上层盖梁的二次张拉顺序为:2 号墩盖梁→3 号墩盖梁→1 号墩盖梁;0 号和4 号墩盖梁则需等4~13 号跨和7~0 号跨都进行完第一次张拉后则能进行剩余束张拉。 第二节主要技术标准 (1)融侨大道道路及排水工程设计图(桥施)(市02-07);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1995); (6)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7)VLM 预应力锚具体系设计施工手册(2002 版)。 第三节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具体工程施工项目及数量,如表1-1。工程施工项目及数量表1-1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二)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二) 1.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概述 -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一项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公路桥涵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 该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新建、改建、扩建、加固和修缮等工程,包括桥梁、隧道、涵洞、边坡防护等建筑物。 - 该规范的实施可以保证公路桥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助于提高公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机构、施工现场布置等内容,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 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旨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 施工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 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施工后的环境修复等方面,旨在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 施工验收标准:包括施工质量验收、安全验收、环境验收等方面的标准,旨在确保施工达到规范要求。 3.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应用 -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公路桥涵施工的重要参考标准,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 在施工完成后,应当进行施工验收,确保施工达到规范要求。 - 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管

理模式,提高公路桥涵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4.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意义 - JTGT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规范公路桥涵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提高公路桥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 该规范的实施可以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提高公路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 该规范的实施可以推动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确保公路桥涵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涵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桥涵施工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负责人对工程应进行自检,在工程完成后应配合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1.0.4 桥函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交底、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本规范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1.0.5 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成熟的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加速实现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 1.0.6 桥涵施工应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或减少环境污梁,保护环境。 1.0.7 桥涵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1.0.8 桥涵工程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0.9 公路桥涵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为建立测量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三维控制测量。 2.0.2公路GPS控制测量GPS control survey of ihghway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0.3跨河水准测量river-crossing leveling 视线长度超过规定,跨越江河(或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的水准测量。 2.0.4施工测量construction survey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恢复道路中线、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 2.0.5竣工测量final survey 工程竣工后,为编制竣工文件,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的一次全面测量的作业。 2.0.6围堰coffer dam 用于水下施工的临时性挡水设施。 2.0.7锚锭anchor 将系于水中船只或双壁钢围堰的缆索固定的临时构造物。 2.0.8围幕法排水ring curtain wall de-watering 用以隔断水源,减少渗流水量,防止流沙、突涌、管涌、潜蚀等,在基坑边线外设置的一圈隔水幕。 2.0.9地基subsoil 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 2.0.10加固地基consolidated subsoil 用换土、夯实、有机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等方法加固处理的地基。 2.0.11天然地基natural subsoil 未经加固处理或扰动的地基。 2.0.12沉入桩penetrated pile 钢、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柱状构件,经锤击、振动、射水、静压等方式沉入或埋入地基而成的桩。 2.0.13贯入度pentration 锤击沉入桩时,根据锤的种类取每锤或每分钟桩的贯入量,以mm/击、mm/min计。 2.0.14灌注桩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 在地基中以人工或机械成孔,在孔中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2.0.15大直径桩large diameter pile 本规范把直径大于等于2.5m的钻孔灌注桩界定为大直径桩。 2.0.16PHP泥浆PHP mud 丙烯酰胺泥浆即PHP泥浆,以膨润土、碳酸钠、聚丙烯酰胺的水解物和锯木悄、稻草、水泥或有机纤维复合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泥浆。 2.0.17摩擦桩friction pile 主要靠桩表面与地基之间的磨擦力支承荷载的桩。 2.0.18支承桩bearing pile 主要靠桩的下端反力支承荷载的桩。 2.0.19沉井基础open caisson foundation 上下敞口带刃脚的空心井筒状结构物,下沉水中到设计标高处,以井筒作为结构外壳而建筑成的基础。 2.0.20地下连续墙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用专用的挖槽(孔)设备,沿着深基础或地下构筑物周边,采用泥浆护壁,开挖出具有一定宽度(或直径)与深度的沟槽(或孔),在槽(或孔)内设置钢筋笼,采用导管法浇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墙(或桩柱)段,依次施工,以某种接着方式连接成一道连续的地下钢筋混凝土墙,作为基坑开挖时防渗、挡土、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支护以及直接成为承受垂直荷载的基础结构物的一部分。这种地下墙体即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2.0.21导墙guide wall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一本2011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由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以下简称新《桥规》)是根据《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39号文)的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对《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进行修订而成,适用于各级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重点突出了技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规定了公路桥涵工程施工中应遵守的准则、技术要求以及对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原则,并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协调配套,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新《桥规》在原规范基础上新增加了4章:第13章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第20章海洋环境桥梁,第25章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第26章工程交工,修订后条文部分共26章。 2新《桥规》增加了环氧涂层钢筋、高性能混凝土、真空辅助压浆、无粘结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桩底后压浆、膜袋围堰、钢拱桥、斜腿刚构桥、拓宽改建梁桥拼接施工、大型箱梁整孔预制安装、钢索塔、矮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自锚式悬索桥、波形钢涵洞、涵洞接长、加筋土桥台等内容。

3对混凝土工程,依据近年来新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对原规范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和调整:对水泥的含碱量提出了明确要求;集料的有关指标按方孔筛标准列出,原规范为圆孔筛;列出了粗集料的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和吸水率等指标要求;对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混合材料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增加了耐久性指标的要求;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作出了修改。 4对钢筋的机械连接、后张预应力管道材料、挖孔灌注桩、沉井、斜拉桥、悬索桥、钢桥、海洋环境桥梁施工相应技术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5在安全施工方面,主要对桥涵工程施工场地的规划和临时设施的设置、机具设备和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水上作业、施工现场用电、起重吊装施工、防火、季节性施工、爆破施工,以及在特殊地区进行桥涵工程施工时的安全进行了较明确的规定;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对防止水土的污染和流失、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以及对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予以规定。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4明挖地基 5沉入桩基础 6灌注桩基础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_共10篇.doc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_共10篇 范文一: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1基础GBJ124-88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2JTJ002-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3JTJ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4JTJT0901-981: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示规范 5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JTJ00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7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8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9JTGT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10JTG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11JTGTB06-01-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12JTGTB06-02-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13JTGTB06-03-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14JTGTB07-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15JTGA03-2007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 16交通部2007年第30号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17交通部2007年第35号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 18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 19GB917.1-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 20GB917.2-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21勘测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22JTGT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23JTJ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24JTGTC21-01-2005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 25JTG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26设计公路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7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8JTGD4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29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最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最新)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一、钢筋的加工: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当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3、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4、钢筋的弯制和端部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5、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形状应符合设计规定。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被箍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HPB235级钢筋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HRB335级钢筋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设计对弯钩的形状未规定时,可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规定加工。 6、钢筋加工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二、钢筋的连接:

1、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绑扎接头仅当钢筋构造复杂施工困难时方可采用,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可不大于32mm;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2、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应错开布置。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对绑扎接头,两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接头形式 受拉区受压区 主钢筋绑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焊接接头 50 不限制注:,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绑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 ,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 ,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3、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焊接接头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但电渣压力焊仅可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质量验收标准按本规范附录A1执行。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悬索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悬索桥 19.1一般规定 19.1.1本章适用于主缆采用平行高强钢丝制作的大跨径地锚式悬索桥及自锚式悬索桥的制造、安装、架设施工。 19.1.2 施工准备除满足第3章的要求外,还应根据悬索桥的构造和施工特点,预先编制经济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有计划地做好构件的加工、特殊机械设备的设计制作和必要的试验工作。索股、索鞍、索夹应严格执行国家或部颁的行业标准和规定制作,并应进行检测和验收。 19.1.3 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控。在不同施工阶段应对主缆线形、索塔偏位及桥面线形等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并和实际测量数据比较,把两者误差控制在容许范围内,确保施工质量。 19.1.4 本章根据悬索桥施工的基本特点对主要事项作出规定,其余有关事项应按本规范相应章节的规定执行。 19.2 锚碇 19.2.1 重力式锚碇 1 重力式锚碇明挖基础施工除按本规范第13章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在坑外和坑底要分别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积留在坑内而引起塌方或基底土层破坏。原则上应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0~300mm土层用人工清理,不得破坏坑底结构。如采用爆破方法施工,应使用如预裂爆破等小型爆破法,尽量避免对边坡造成破坏。 2)对于深大基坑边坡处理,应采取边开挖边支护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支护方法应根据地质情况选用。 2 重力式锚碇沉井基础施工按本规范第11章有关规定执行。 3 重力式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施工除按本规范第12章有关规定执行外,还

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逆作法”进行基坑开挖时必须进行施工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监测、水工监测、地下连续墙体监测、土工监测及内衬监测。 2)基坑开挖前对地下连续墙基底基岩裂隙应进行压浆封闭,减少地下水向基坑渗透。 19.2.2 隧道式锚碇 1 隧道式锚碇在隧道开挖时除按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在附近选取一地质相似的地方进行爆破监控试验,对爆破施工方案各参数(钻爆孔数、防震孔数、爆破分段数和爆破间隔装药量、爆破结构布置、半孔率、超爆时差等)进行试验和修正,以正式确定爆破方案,指导施工。 2)开掘施工时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严格控制爆破。 3)应选择合理的循环开掘进尺,宜用多断面或分台阶开挖;不宜采用全断面开挖。 4)锚洞支护施工应遵循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支护紧跟开挖面,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及开挖面的裸露风化时间,保持围岩的稳定。 5)爆破实施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物要进行严密观察,对地表沉降量及洞室收敛量定期观测记录。 6)施工衬砌工程时应保证防水层质量,在施工防水层前应对锚喷混凝土表面进行严格检查处理,保证初期支护基面没有钢筋、锚杆、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并用砂浆找平。对于向下倾斜的隧道锚如地下水较丰富应采取必要的引水措施将水引入集水沟内,在衬砌混凝土施工缝处沿隧道轴线方向预埋止水板。 2 岩锚施工 1)岩锚孔宜采用破碎法施工,在成孔过程中注意对钻孔深度和孔空间轴线位置的检查和记录。达到设计深度后,用洁净高压水冲洗孔道并采取有效方法将钻渣掏出。 2)锚索下料时宜采用砂轮机切割。穿束时必须设置定位环,保证锚索在孔中位于对中位置,同时注意避免锚索扭转。 3)岩锚杆就位后应及时进行压浆。 19.2.3 锚碇锚固体系施工 1 型钢锚固体系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张拉篇

7、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预制构件的施工。 7。1.2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7.2 预应力筋及其制作 7。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丝、钢绞线、螺纹钢筋等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丝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的规定;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螺纹钢筋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的规定。有涂层的预应力筋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口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的要求. 7。2。2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按合同要求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等进行检查外,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1、钢丝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先从每批中抽查5%且不少于5盘,进行表面质量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对该批钢丝逐盘检查。在表面质量检查合格的钢丝中抽取5%,单不少于3盘,在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从同批未试验过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丝为不合格。 2、钢绞线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组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则应逐盘取样进行上述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3、螺纹钢筋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100t,对表面质量应逐根目视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全部各项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4、预应力筋的实际强度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预应力筋的检验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用作拉伸试验的试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在对预应力筋的拉伸试验中,应同时测定其弹性模量. 5、对特大桥、大桥或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钢丝、钢绞线和螺纹钢筋,进场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检验;对预应力材料用量较少的一般桥梁工程,其预应力钢材的力学性能,可仅进行抗拉强度检验,或由生产厂提供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7.2.3预应力筋应保持清洁,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使其产生机械损伤和有害的锈蚀.进场后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且宜存放在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的仓库内;在室外存放时,不得直接堆放于地面,应支垫并遮盖,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介质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7.2.4预应力筋制作室的下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墩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张拉工作长度等因素。 2、钢丝束两端采用鐓头锚具时,宜采用等长下料法对钢丝进行下料. 3、预应力筋的下料,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7.2.5高强钢丝的鐓头宜采用液压冷鐓,鐓头前应确认钢丝的可鐓性。钢丝鐓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7。2.6制作挤压锚时,模具与挤压锚应配套使用,挤压锚具的外表面应涂润滑介质,挤压力和挤压操作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的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2-5mm。

公路交通施工标准规范

公路交通施工标准规范 篇一:现行公路工程标准及相关规范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及相关规范(7.7更新) 一、公路工程通用标准 1、GB124-88 1988-12-01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2、GB50162-92 1993-05-01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3、GB5768-1999 1999-06-0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4、GB/T50283-99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5、JTG B01-2003 2004-03-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JTJ002-87 1988-01-01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7、JTJ003-86 1987-01-01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8、JTJ004-89 1990-01-01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9、JTJ005-96 1997-01-01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10、JTJ/T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1、JTJ/T0901-98 1:1 000 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式规范 二、勘察设计规程 1、GBJ22-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2、JTJ011-94 1995-01-0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JTJ061-99 1999-12-01 公路勘察规范 4、JTJ062-91 1992-06-01 公路桥位勘察设计规范 5、JTG C30-2002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6、JTJ063-85 公路隧道勘测规程 7、JTJ064-98 1999-05-0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规范 8、JTJ065-97 公路摄影测量规范 9、JTJ066-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规程 1、JTJ013-95 1996-10-0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终报批稿)《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JTJ014-97 1997-10-0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GB50092-96 1997-05-01 沥青路面设计及验收规范 4、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Word全版本) 5、JTJ015-91 1992-02-0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6、JTJ016-93 1993-12-01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7、JTJ017-97 1997-10-0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8、JTJ018-97 1998-03-01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四、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及规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题库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题库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护筒的埋置深度在旱地或筑岛处宜为 ~4m ~4m ~5m ~3m 答案: A 2、钻孔灌注桩的护筒顶宜高于地面 答案: B 3、护筒埋设后应核对其位置,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倾斜度不得大于1%; A、3cm B、4cm C、5cm D、6cm 答案: C 4、水下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 ~4m ~5m ~6m ~7m 答案: C

5、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孔底沉淀厚度,对于直径≤的摩擦桩,其厚度应 A.≤100mm B.≤150mm C.≤200mm D.≤300mm 答案: A 6、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时应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当桩孔直径D<时,宜为~220mm ~200mm ~220mm ~200mm 答案: A 7、人工挖孔桩作业时,规范要求当孔深大于时,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 D25m 答案: A 8、混凝土采用泵送时,泵送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答案: B 9、自高处向模板内直接倾卸混凝土,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答案: C 10、当张拉中使用的千斤顶使用超过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验; 个月或200次 个月或200次 个月或300次 个月或300次 答案: D 11、压浆时,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 答案: B 12、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在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的稳压期,该稳压期宜为 ~3min ~3min ~5min ~5min 答案: D 13、后张法实测项目中,张拉伸长率允许偏差为 A.±4% B.±5% C.±6% D.±8% 答案: C 14、钢筋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个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预制梁部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预制梁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20题) 1、主筋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受拉区接头面积不超过钢筋总截面面积的 %。 【答案:50(见P13,4. 3.2)】 2、混凝土用砂根据细度模数可分为细砂2.2~1.6、中砂、粗砂。 【答案:3.0~2.3,3.7~3.1 (见P28,6.3.3)】 3、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来确定,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静距的;在两层或多层密布结构中,最大粒径不得超出钢筋最小静距的1/2,同时不得超过 mm。 【答案:3/4,75.0 (见P30, 6.4.4)】 4、混凝土的总含碱量在一般桥梁中不得超过 kg/m3,对大桥、特大桥、重要桥梁不宜大于 kg/m3。 【答案:3.0,1.8 (见P33, 6.8.5)】 5、集中拌合混凝土,混凝土配料中,水泥及干燥状态下的掺合料配料误差不得超过,粗细集料不得超过,水及减水剂不得超过±1。 【答案:±1,±2 (见P34, 6.9.1)】

6、公路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热期施工时,宜采用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其入模温度不宜高于℃。 【答案:5,28 (见P38,6.13.2)】 7、混凝土应制取试件,对于每片梁板长16米以下取1组、16-30米取组、31-50米取组。 【答案:2,3 (见P46, 6.16.5)】 8、预应力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性能。 【答案:重复使用(见P51,7. 3.3)】 9、公路工程中,采用夹片式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和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时,张拉到控制应力时持荷 min锚固。 【答案:5 (见P51,7. 3.3)】 10、张拉千斤顶额定吨位宜为张拉力的倍,且不得小于倍。 【答案:1.5,1.2(见P53,7.6. 1)】 11、压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应是最小内经为 mm的标准管或适宜的塑料管,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者塑料扣件,长度足以从管道引出到结构物以外。 【答案:20(见P57,7.8. 1)】 12、预应力张拉时,压力表应为防振型,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倍,标定精度不宜低于1.0级。 【答案:1.5~2.0 (见P53,7.6. 1)】 13、控制张拉以控制应力为主,测量伸长量为校核,当实测伸长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