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和腰扭伤 一对难兄弟
- 格式:pdf
- 大小:110.23 KB
- 文档页数:1
腰肌劳损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概述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劳损导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腰肌劳损的困扰。
腰肌劳损不仅会导致身体疼痛,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工作效率。
影响因素腰肌劳损的发生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姿势不良: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会增加腰肌的负荷,导致腰部肌肉疲劳和劳损。
2.缺乏锻炼: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需要通过锻炼来维持,长期缺乏锻炼会增加腰肌劳损的风险。
3.超负荷工作: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举重运动会对腰部肌肉造成过度负荷,导致劳损。
4.腰部受伤:意外受伤、扭伤或者拉伤会导致腰部肌肉劳损。
影响及症状腰肌劳损会给人们带来以下影响和症状:1.腰痛:腰肌劳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痛,这种疼痛可以是钝痛、刺痛或者隐痛,并且可能会向下延伸至臀部、大腿甚至是下肢。
2.活动受限:腰肌劳损会导致腰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活动。
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弯腰、转身或者举起重物。
3.疲劳和虚弱感:腰肌劳损使得腰部肌肉难以保持正常的力量和稳定性,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和虚弱。
4.神经受压:在严重的情况下,腰肌劳损可能会导致神经受压,出现坐骨神经痛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诊断与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诊断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腰部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姿势、运动范围和压痛点。
2.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X光检查、CT扫描或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腰部结构和可能的异常情况。
治疗1.休息:对于轻度的腰肌劳损,休息是必要的,可以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和康复训练等,可以改善腰肌劳损的症状,并提高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3.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腰肌劳损,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腰肌劳损别名: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病因腰肌劳损的病因1.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职业原因需长期弯腰操作者,或因姿势不正,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被牵拉状态,久之腰肌产生慢性损伤,出现腰痛。
2.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受伤肌肉未得到充分修复后遗慢性腰痛.3.少数为腰椎有先天性畸形,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4.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症状腰肌劳损的症状腰肌劳损主要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2。
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
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4。
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腰肌劳损的检查1。
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2.年老或骨质疏松患者检查:可选择ECT检查,骨密度检查,目前有观点认为骨质疏松也可致慢性腰痛。
诊断腰肌劳损的诊断腰肌劳损的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触诊时腰部肌肉会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进行X线检查时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腰椎结核、慢性韧带损伤、肾脏疾患等相鉴别。
中年以上妇女,尚须与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相鉴别。
治疗腰肌劳损的治疗(一)腰肌劳损西医治疗方法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
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目前存在较多的理疗方式,包括电磁、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通过声、光、电、热等作用于人体,起到疏筋活络的作用。
腰肌劳损能根治吗怎么办
养生导读:不少老人在困惑腰肌劳损能根治吗怎么办的问题,这样的担心很实际,大家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如此上心,那么养生之道就为您详细介绍腰肌劳损能根治吗怎么办怎么治疗等一系列问题,看看吧。
腰肌劳损的原因是什么?
腰肌劳损是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
鉴别这两个病最简单的就是前者疼痛局限在腰部,后者会有疼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小腿或是脚。
引起出现腰肌劳损的病因有很多方面,如急性腰扭伤后及长期反复的腰肌劳损,治疗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都会引起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与气候环境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肌劳损。
常见的诱发出现腰肌劳损的病因有腰椎退行性脊椎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和棘上、棘间韧带慢性腰肌劳损的损伤三种。
腰肌劳损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的腰肌劳损的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
急性发作时,各种腰肌劳损的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可有下支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目感。
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腰肌劳损的症状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
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1.引言1.1 概述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多数由于长期过劳引起的肌肉疲劳或受到损伤引起。
该病症以腰痛、僵硬、酸胀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医学中,腰肌劳损被认为是由于肾阳不足、经络失调、气血不畅等内外因素综合导致的。
因此,辨证施治成为治疗腰肌劳损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辩证论治的角度,探讨名医们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的经验和验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名医的经验,本文将介绍腰肌劳损的概念和病因,以及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腰肌劳损的基本概念和病因,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介绍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施治、调理阴阳、活血化瘀等方法。
最后,我们将探讨名医们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的验方设计和选择,以及验方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腰肌劳损的常见病因和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同时,通过掌握名医们的治疗经验和验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为腰肌劳损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帮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对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并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讨论。
首先,在2.1小节中将介绍腰肌劳损的概念和病因,包括对腰肌劳损的定义、常见病因以及引发腰肌劳损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其次,在2.2小节中将阐述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对辩证治疗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解析。
结论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总结。
首先,在3.1小节中将说明验方设计和选择的重要性,包括对验方设计的步骤和原则进行介绍,并对选取合适的验方进行讨论。
其次,在3.2小节中将探讨验方的应用和效果,包括对验方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和相关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名医辩证论治腰肌劳损验方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腰肌劳损的医学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指的是腰部肌肉的劳损和疲劳。
它是由于腰部肌肉长时间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而导致的,常见于长时间坐姿工作人群、过度运动和不当的体力劳动。
腰肌劳损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僵硬和疲劳感等,并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了解腰肌劳损的医学术语对于正确预防和管理这种损伤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腰肌劳损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时强调对于腰肌劳损的重视和管理的必要性,以帮助受损者更好地保护腰部健康。
总之,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深入了解腰肌劳损的医学术语,对于预防和应对腰肌劳损将有更全面的认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腰肌劳损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讨论腰肌劳损的定义、症状和原因。
在结论部分,将提供一些腰肌劳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并强调对腰肌劳损的重视和管理的重要性。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腰肌劳损这一概念进行简要的概述,包括该病症的定义、常见症状及其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的介绍。
然后,会对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使读者清楚本文的框架和目标。
正文部分将从腰肌劳损的定义开始阐述。
我们将详细描述腰肌劳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涉及哪些肌肉和组织,以及其可能导致的症状和不适。
紧接着,我们将探讨腰肌劳损的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过度用力或劳作、肌肉发育不均衡、脊柱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原因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腰肌劳损产生的根本原因。
结论部分将重点介绍腰肌劳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我们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例如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等,以帮助读者预防腰肌劳损。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及其适用条件和效果。
最后,我们将强调对腰肌劳损的重视和管理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腰肌劳损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医骨伤科》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
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患者日常生活也要注意,尽可能不要穿带跟的鞋,避免症状加重,康复锻炼,平时注意最好睡硬板床。
中医学名慢性腰肌劳损其他名称腰背肌筋膜炎所属科室外科 - 神经外科发病部位腰骶部主要症状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解剖生理腰部脊柱[1]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腹腔,一般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既必须承受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又需要从事着各种复杂的运动,故腰部在承重和运动时,因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奇弯腰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段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2]。
腰背部的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骼关节和腰背两侧骶棘肌。
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
慢性腰肌劳损根据情况分析,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
1. 斜方肌:三角形阔肌,起自颈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止于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外侧半。
其上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肩胛骨固定时,单侧收缩可使头颈部偏向同侧而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颈后仰。
2. 背阔肌:三角形阔肌,以用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缘以及腰背筋膜后层。
肌纤维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该肌能内收,内旋,后伸肱骨。
[3]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
1.骶棘肌:为腰背部最强厚的肌肉。
该肌以一个总腱起于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向上纵行排列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分为外、中、内3条肌柱。
急性腰扭伤怎么办腰肌扭伤的症状腰部肌肉是一组复杂的肌肉和韧带结构,包括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骶棘肌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腰部支撑系统。
这些肌肉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姿势和稳定性。
当我们坐着或站立时,腰背部的肌肉会收缩以抵抗重力对头部、脊柱、肋骨和骨盆的作用。
这不仅能控制身体向下传递的重力,而且能帮助我们保持直立的姿势。
然而,由于这些肌肉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荷,所以十分容易受伤。
腰肌扭伤常常发生在骶棘肌这个部位,这是腰部肌肉中最容易受伤的部分。
损伤通常发生在骶骨附着点、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
有时候,肌腹中部的肌肉也会发生撕裂。
这些撕裂或者扭伤,腰部肌肉是人体最核心和强大的肌肉群之一,它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行走、站立和坐姿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我们的身体稳定和力量传递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腰部肌肉的健康状况却常常被忽视,很多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坐姿不当,不注意力量训练,导致腰部肌肉功能逐渐衰弱,再加上生活中的意外状况,腰部肌肉损伤概率增加。
在这些损伤中,腰肌扭伤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了解腰肌扭伤的成因、治疗方式以及预防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文|宗军通常是由于力量使用过猛、动作不当或者是搬运重物时的不慎造成的。
当腰部肌肉扭伤后,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疼痛,甚至连站立、行走都会感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腰肌扭伤的治疗与康复当我们患上急性腰肌扭伤时,只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一般都可以完全康复。
药物治疗对于急性腰肌扭伤,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消炎镇痛药物、肌肉松弛剂和维生素。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此外,镇静剂也可以在需要时使用,以帮助患者舒缓神经,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
卧床休息在急性期,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腰部的肌肉和韧带正在进行自我修复,需要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腰肌劳损的常见治疗方法腰肌劳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
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腰肌劳损中医辨证治疗“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
“肌筋膜性腰痛”它是由腰背筋膜、骶棘肌、腰骶髂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劳损或肌肉纤维织炎等引起。
俗称为”急性腰扭伤”“闪腰”“腰肌劳损”。
下面就“肌筋膜性腰痛”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和平时的自我保护。
腰骶关节(腰椎与骶椎之间的关节)为人体直立性脊柱活动的枢纽,为活动性腰椎转变为固定性腰椎的过度区。
为维持腰骶关节的稳定性,该部位有许多深浅不同位置各异的韧带,如前纵和后纵韧带,棘上和棘间韧带,黄韧带等。
骶髂关节(骶骨和髂骨之间关节)也是由方向不一,长短不齐,交错复杂的韧带予以稳定。
这些韧带受到重力和外力冲击,都可能发生扭伤和撕裂,当人体弯腰持重时,背伸肌和臀大肌大力收受仍不能应付外力时,一部分外力可能被传到腰骶关节骶髂关节的韧带,均可引起韧带的扭伤和撕裂,而引起腰痛。
腰部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也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
可以急性发作,也可以慢性发病,可以引起腰部的急慢性疼痛。
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也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急性腰肌劳损病人有剧烈的腰部肌肉疼痛,腰部僵直、活动明显受限的症状。
如果未经治疗,在发病的前几天内可以出现症状越来越重的趋势。
稍稍活动则引起疼痛明显加重,受到影响的肌肉有明显的痉挛,腰后方可以有广泛的压痛。
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劳累和受寒可以加重。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腰背部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这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期病人的症状没有急性期那么严重,但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可以给病人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病人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病人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查要点和治疗方法腰痛是指下背、腰骶部及臀部的疼痛,是门诊患者常见的症状。
下腰痛只是一种症状,亦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
急性腰扭伤多发于青壮年。
常发生于腰部突发性的活动以后,如弯腰提重物时姿势不正确、重心离躯干过远;几个人抬重物动作不协调或一人突然失足;腰部活动范围过大造成腰部软组织过度牵拉或撕裂等。
腰扭伤主要累及肌肉及韧带,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痛,不能做任何动作,腰部有撕裂或折断感,受伤次日往往疼痛更重。
检查发现腰肌痉挛呈板样强直,患者不愿做任何动作,压痛点大多在骶棘肌处,但较广泛而模糊,直腿抬高试验大多阴性。
治疗以休息为主,平卧硬板床,配合以消炎止痛药物,压痛点可用局部痛点注射等,但往往需数天才能减轻。
好转后在腰围外固定下离床活动,逐步开始腰背肌锻炼。
在急性期不宜做理疗和推拿等治疗。
腰肌劳损患者常无外伤史,一般认为是经常发生的轻微性损伤逐渐积累所致,也有少数患者是起源于急性腰扭伤。
长期的弯腰工作,工作时姿势不正常或处于特殊体位,做费力的工作,往往会引起腰痛。
其特点是症状轻,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疼痛性质常为隐痛、钝痛或腰无力。
检查时常可有较明显的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嵴后部或骶骨后面,有时有多处压痛点。
治疗以理疗、推拿为主,压痛点可做局部注射,并进行腰背肌锻炼。
对于某些患者如能纠正工作时的不良姿势,可能更为有效。
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是指附着在胸、腰、骶椎棘突上的韧带(在颈部则称项韧带)。
在脊柱屈曲时,棘上韧带处于最外层,最容易被暴力所伤,使部分韧带纤维撕裂或自棘突上被轻微掀起。
久之即发生剥离及断裂,局部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到后期可见小血管壁增厚、神经纤维变性甚至钙盐沉着。
棘上韧带损伤好发于胸5~8及腰2~4等,压痛点往往极为明显和固定于棘突之上,而其他部位无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