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上《好读书,读好书》word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九年级语文《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 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有益的书籍。
2. 如何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相关资料。
2. 学生阅读的书籍样品。
3.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书?为什么我们要读好书?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素养。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阅读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有益的书籍。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并做好阅读笔记。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认为的好书,并分享阅读心得。
2. 开展“阅读周”活动,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多本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邀请作家或图书馆员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书籍和阅读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看是否能够坚持每天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定期组织阅读测试,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好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和好处。
分享一些优秀的书籍推荐,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和目标。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好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和价值。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好书推荐。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成功的阅读案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
使用书籍和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实际的阅读资源。
使用阅读计划和目标表格,帮助学生制定和跟踪自己的阅读计划。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讲解“好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二:分享优秀的书籍推荐,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步骤三: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和目标。
步骤四: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好书推荐。
步骤五: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计划和心得进行评价和指导。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看相关的视频和阅读材料,了解“好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活动二: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好书推荐。
活动三: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计划和目标,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评价一: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制定合理的目标。
评价二: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提升自己。
评价三:对学生的书籍推荐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4.2 教学反馈反馈一: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反馈,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
反馈二: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反馈,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反馈三:对学生的书籍推荐进行反馈,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读书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好读书读好书。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课文讲述了哪些读书的好处?(2)作者为什么说“好读书,读好书”?3. 合作探讨学生分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观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好读书读好书的理解。
4. 课堂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5. 重点字词学习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好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等环节。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阅读体验表达。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最近阅读的好书,并互相推荐。
2. 开展读书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九、家长沟通1.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情况。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髙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髙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难点1、指导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2、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教学过程一、看名人怎样读书1.名人名言:各小组从图书馆,从网上或其他渠道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分组交流。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一刘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一一欧阳修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一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一一李苦禅“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一一臧克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一高尔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一一普希金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一一惠普尔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一一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一莎士比亚2.名人与读书:同学们整理自己收集的名人读书经验,写上自己的评析和学习体会,办一期手抄报,比一比,看谁办得最精彩。
让我们看看一些名人怎样读书:朱熹“三到读书法”: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侣导“三到读书法”。
他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是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仅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记忆深刻。
孙中山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确是中山先生的一大嗜好。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探讨如何做到好读书读好书。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做到好读书读好书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进行阅读。
(3)教授学生如何做到读好书,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2)生活引导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进行阅读。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好读书,读好书》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3.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读书观。
4.了解网上阅读的重要性。
5.通过学习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的水平。
教学重点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通过朗读、阅读、写作、竞赛等一系列“好读书,读好书”活动,提高文学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活动准备: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查找相关的小故事。
根据班级人数随机分组课时安排:二课时活动过程第一环节:阅读综合性学习四P127一、看名人怎样读书二、你说我说说读书三、“网上阅读“大家谈四、与书籍结伴而行五、阅读《参考资料》第二环节:分组活动一、名言大家猜: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A.刘向B.韩愈C.陈寿D.庄子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 )A.黄遵宪B.沈括C.蒲松龄D.梁启超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 ( )A.福斯科洛B.高尔基C.罗曼罗兰D.歌德4.书本——它是未来的纲领。
( )A.列宁B.马克思C.赫尔岑D.林德内5.倘只看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 )A.鲁迅B.梁启超C.赵树理D.李大钊6.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 )A.李白B.孔子C.孟子D.鹿善继7.有些书是不该被人们忘却的,但不该被人们记住的书是没有的。
( )A.高尔基B.苏霍姆林斯基C.奥登D.车尔尼雪夫斯基名言积累:1.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书到用时方恨少。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名人论读书: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九年级语文《好读书读好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好读书读好书》。
讲解:分析读书的重要性,阐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方法等理论知识。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
2.2 教学手段PPT:展示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辅助讲解。
视频:播放与主题相关的短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籍:提供相关书籍推荐,让学生课后阅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读书的重要性,阐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 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讲解:15分钟实践:20分钟总结: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时的积极性。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阅读心得: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阅读心得。
阅读笔记:内容丰富,有深度,能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心得:观点明确,有独到见解,能体现出学生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教材:《好读书读好书》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参考书籍:提供适合九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
网络资源: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视频等资源。
5.2 教学资源使用原则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和运用资源。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一、教学( 一) 本元合性学的主是“好,好”,内容比多,有看“名人怎么;你我;有网上大家;与籍伴而行⋯⋯一如何能上完呢 ?怎才能上得有趣呢 ?关于网上的可以把留学生思考,其网上已是一种,无需太多,只需要引学生有地,能明辨是非就可以了,而的在慢慢地减少,名著的就更少了⋯⋯合考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放在好,好上,学生关于的名言使学生明确好的重要性,养成好的。
名著知分,激学生的趣,拓展学生面。
( 二) 学生分析然是初三的学生了,但由于他之前没有养成的,名著知知之不多,甚至作品主人公都不太清楚,如果他来介名著内容,然是有很大度。
因此,置合理的度,提高他的趣更重要,因此,在堂中一个名著大比拼的,学生反映名著很懂,因此,教他的方法很重要。
( 三) 、教学目1、使学生明确好的重要性,养成好的。
2、激学生的趣,拓展学生面;3、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地。
二、教学程1、学生关于的名言( 学生前收集关于的名言,增加累,同一步明确的重要性,受到熏陶 )2、名人读书的小故事古代名人读书故事韦编三绝 ( 孔子 ) 囊萤映雪 ( 车胤、孙康 ) 凿壁偷光 ( 汉代匡衡 )现代的有:鲁迅嚼辣椒驱寒外国的有:马克思写《资本论》(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名人发奋读书的小故事,明白只有经过苦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激励、启发学生发奋读书 )3、名著知识大比拼名著是经得起时间筛选留下来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分为抢答题 (10 题) 和必答题 (8 题) 。
第一关:抢答题规则:全班共分四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举手抢答,举手最快者获得答题的权利,答对加 10 分,答错不扣分,不可以补答。
共有十道题。
第二关:必答题规则:四小组轮流答题,答对按其题面所设分数算分,答错不扣分,共有八道题。
(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好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阅读现状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4、名人谈读书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好读书读好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理解作者的观点。
3. 讨论读书的重要性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和作者。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分享自己的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
2. 个人反馈: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和作业,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好读书读好书》的文本。
2. 与主题相关的辅助阅读材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源。
4.2 教学材料1. 阅读笔记本:学生用于记录阅读理解和思考。
2. 作业纸:学生用于完成课后作业。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2周:阅读课文《好读书读好书》。
2. 第3-4周: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讨论读书的重要性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5.2 时间安排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每周课时:2节。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亲身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
设计人:张玉萍王可伟张晶备课时间:11.6 上课时间:11.13
一、学习目标:
【活动目标】
◇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二、重点难点:
◇向学生介绍关于读书的图书,提供有关读书的网址,让学生去阅读和访问◇按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三、活动指导:
本次学习包括四项活动内容,多数活动又包括若干小项,不要求每项都做,可以由各小组自行选择活动项目但写作和口语交际的项目,至少各做一项
四、活动过程:
◇关于“看名人怎样读书”这一活动主题包括三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编辑《名人读书名言》首先是搜集,其次是编辑,再次是仿写第二项是出有关“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学生搜集,还要写出对读书经验的评析和体会,这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有现实意义第三项是“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也是搜集,再分头讲,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关于“你说我说说读书”就当前有关读书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提高认识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怎样看待“读图时代”?第三个问题:“下边的阅读模式好不好?为什么?”对待它的正确态度,一是让它与时俱进,渗透新的阅读理念;二是限制它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某些体裁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但要有正确导向
◇关于“与书籍结伴而行”举办“读书沙龙”、“给朋友推荐一些好书”,相对比较简单,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布置学生活动起来就可以了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需要教师多作指导,读书计划力求切实可行,读书作文力求个性化、有创意
◇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四项活动都要求进行口语交际,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便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写作写作前,可以对这些应用文的格式和要求,作简单介绍,或者介绍适宜的书,让学生阅读,以便写起来心中有数至于关于读书的作文,可以写成故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起来难度大些,指导务必到位
【活动评价】
◇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积极与同学交流平时就注意读书,这次活动又很积极的学生当然要表扬,对平时读书少,但这次活动中有进步的学生也勿忘给予鼓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用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用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来相互评价◇活动评价要紧密结合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是活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搞离开作文和口语交际的活动评价
【有关资料】◇关于读书的12种声音
这些声音,本来是不同时、不同地而发出的,而现在,当它们都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需要分辨的是它们各自对于我们的不同意义……下面这些说法的排列完全是无序的,你如果需要有一种秩序,就只能自己动脑、自己用心,按照自
己的标准赋予它们一个秩序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这个秩序和其中的涵义都是不一样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1883—1924):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够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英国达雷姆大主教理查德·德·伯利(1281—1345):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1868—1951):你熟悉翻动书页时所发出的声音吗?如果你无法从中辨析出命运的颤音和结局的征兆,这说明你还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英国诗人(后入美国籍)威斯坦·休·奥登(1 907—1973):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中国诗人何其芳(1912—1977):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里面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881—1942):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密切,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而今天,文字又开始慢慢站了起来人们看报纸更多地是垂直地拿着从上向下读,而不是平摊在书桌上读;而电影和广告则以一种独裁的强制方式把文字竖立了起来……
[写作导航] 好读书读好书
怎样写读后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书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而写读后感则更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事了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无疑“感”是核心,“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
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所以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读后感应力求入情入理、新鲜、活泼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动于中而发于辞”,只有深受启发,确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总之,写好一篇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别人的观点,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较为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范文赏析] 读《简爱》有感
公元1846年,在英国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座牧师住宅二楼的窗前,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的姑娘在窗外,是一片了无生机的墓地,墓地尽头是一望无际的长满石楠的荒原窗前的姑娘正在奋笔疾书,用她的悲苦和怨愤、激情和想象,构建着一个既是内心也是外界、既是微观也是宏观的独特世界,叙述着一个朴实无华、真实感人的故事,塑造着一个生而不幸、历尽艰辛、敢于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少女这位姑娘就是夏洛蒂·勃朗特
所有的本文经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简爱》暑假这几日无聊,便又拿出来仔细读了一遍,算是重温
小说平实的叙述,既不像昆德拉牢骚满怀的议论,也没有村上小说里徘徊的阴沉之气我的心情随着主人翁在字里行间跌宕起伏读完之后,感慨满腹……
很多的偶然,组成了人生的必然人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若说有内在的连贯性,那也只是人内在的修养喜好,对人生的态度、性格等等与外在客观环境不断磨合的本真那是人之成为人的内存的决定,也是人性光辉的所在,是平凡里的闪光点
我做过许多假设,假设简不是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遭遇到种种不幸,假设她在所受教育期间的困难使她屈服倒地,假设她不是在罗彻斯特家当家庭教师,或者出走之后永不回头,那又如何?这许多的不确定,组成了简的一生,而从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课堂上,教师总会教育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人生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大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又是如此的简单——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任何人对未来是未知的,所以,你只能保证自己的选择是适合自己的,却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完美的生命历程的选择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怎么走都是一生所以,《简爱》吸引我的不是简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而是她在历经生命的过程中熠熠灼目的人格魅力
对正义的执着,含着坚韧的倔强,这是简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对于朋友与亲人,尤其是爱情,一种含蓄的热烈,执着而不偏执的温和,把更多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融入爱的体验中,这是简对善良和爱的理解我庆幸简遇到的罗彻斯特是言行刻板却不失淳朴之人,否则,他们的爱情肯定走样,这仅仅是我的见解
简·爱这个孤苦伶仃、无财无貌的小人物,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克服了贫穷、苦难、习俗、荣辱、金钱、“神恩”等等阻碍,追求到自己心目
中的幸福生活文章最后,简爱已从一个弱者变成了强者,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了,和经过自责忏悔的罗彻斯特,在心灵上已经完全平等在财力上,特别是体力上,双方的强弱地位已经发生互换,笼中鹰得请麻雀觅食,现在那个大男人得依靠这个小女人了,这也是作者对男女平权的一种愿望和奢求显而易见,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团圆,这是艰苦奋斗、顽强追求的结果,也是人性取得胜利的果实读完之后,我感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想来此类经典的小说,像《安娜卡列尼娜》,像《德伯家的苔丝》,让后世所缅怀的,感动的,除了故事本身,突出的都是人性的光辉那是对爱的执着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和实践,而这些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也最容易忽视的
我愿意像简·爱那样生活着
五、自测:
[文题集萃]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读书使人(可填充实、快乐等等)
3.拿起你的笔来,写下你的读书故事,让同学们分享你读书的喜怒哀乐,或发表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审题思路]
例如:读书使人此题为半命题作文,学生写作前先要全盘考虑后补充完整题目首先考虑文体,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因为要填的的词语是你下面写作的重心,所以要考虑好哪一个方面你最有东西可写如写记叙文,在充实、快乐、两个词语中选择,很显然,充实和快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写作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如写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了简单地写出你拥有的论据,看哪一个充分,哪一个有话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