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问题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61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C 2.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参考答案:A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参考答案:D 4.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 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参考答案:D 5.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参考答案:B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参考答案:A7.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
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参考答案:D 8.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参考答案:C 9. 物质世界是()。
A、单一的B、多样的C、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辨证统一D、各种孤立现象的总和参考答案:C10. 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
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参考答案:B11.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参考答案:D 12. 科学证明人脑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作业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
医生说:“可以。
”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
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
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
”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2009年6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631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共 5 页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正确答案漏选或错选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B、“存在就是被感知”C、“理在事先”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万物皆备于我”2.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暨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本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为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E、人类历史进程中具体的某些阶段是可以超越的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5.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E、“好好学习,天天向上”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殃及池鱼”说明(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静止参考答案: 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 C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 、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 B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C 9. 事物的度是指()。
A 、事物的临界点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 、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 C 10. 质变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A)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C)。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20分。
)1、真正的哲学就是真正反映了客观世界普遍规律的哲学。
请判断:(A )A、对。
B、错。
2、哲学能够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请判断:(A )A、对。
B、错。
3、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6、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外因则是无关紧要的。
请判断:(B)A、正确B、错误7、矛盾只是人们思考问题时一种方法,现时生活中并不存在矛盾。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8、“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实践”。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10、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那就是物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3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D )。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 B )。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1.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3.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4. “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5.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6.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7. 《国语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8. 哲学上的本体论是指()。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认识论问题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9.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0. 当今世界上四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B、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C、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1.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2. “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表示这种态度的是()。
A、吉登斯B、哈贝马斯C、詹姆逊D、德里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3. 英美中学联盟列出了20本必读书,其中一本就是()。
A、《共产党宣言》B、《论联合政府》C、《国家与革命》D、《德意志意识形态》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4. 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B、实用主义C、科学主义D、历史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表述为:()。
A、学习—学习—再学习B、传播—运用—发展C、学习—运用—传播D、实践—认识—实践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
A、物质B、认知C、科学D、实践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唯物史观B、辩证统一C、对立统一D、人类中心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8.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B、敌我矛盾和人民部矛盾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9. 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A、自力更生,奋发图强B、发展生产,改善生活C、解放思想,实事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0. 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思想基础是:()。
A、自力更生B、发展生产C、唯物史观D、实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1. 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B、GDP的增长速度C、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D、吸引外资的多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2. 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是:()。
A、GDPB、实践C、生产力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实践C、增长D、人本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协调发展D、统筹兼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5.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6.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7. 对哲学的物质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8. 作为哲学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3.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诡辩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5. 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6. 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7.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8.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9.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