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99
昆明地铁空载试运行脱轨事故一、案例概况事故简介〔黑场字幕〕2021年1月8日,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南段,列车在空载试运行中发生脱轨事故,事故造成司乘人员了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动画表现2021年1月5日,昆明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南段,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连续空载试运行。
1月8号上午9时09分,一列由2名值班司机值乘的列车在行至地铁南段春融街站至斗南站上行区间,隧道与高架桥过渡段30m905米处时,与一扇侵入线路左侧的防火门发生碰轧,导致头车1〔位数:一声〕位台车左侧车轮脱轨并侵入限界,进而导致与门框发生碰撞,造成驾驶室车顶上方通风单元坠落掉入驾驶室,砸在2名司机身上,当场造成一名司机死亡、一名轻伤的人身伤亡事故。
经现场调查,事故被定性为施工质量问题。
二、案例分析经事故调查组调查,造成昆明地铁空载试运行脱轨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高架与地下隧道过渡段处防火门坠落,侵入行车线路限界。
而防火门坠落的原因,经认定是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要求进行安装造成的。
此次事故发生后,有声音将矛头指向了城市根底设施建设的“高速〞化和“献礼〞化。
根据工程的公开信息显示,昆明地铁建设周期原方案为5年,但不知为何将本应5年的建设周期压缩至了3年。
有专家表示,“我们一直在为过去的教训埋单,却很少从教训中获得警示。
如果根底设施建设失去最根本的平安保障,还能称得上是‘根底’设施吗?〞三、相关知识1 根底建设,本为百年大计,决不能为任何特殊因素所干扰,坚决树立质量为先的施工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大前提下追求效率。
根底工程建设,一旦因工期紧张而无视质量,最终换来的可能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2 纵观每一起事故,几乎均能从人的自身找到问题,即——每个人能否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作业标准的要求进行作业。
地铁事故案例篇一:地铁运营事故案例一、运营事故案例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发生时间:2021年9月22日18时11分发生地点:三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事故类型:违章违纪事故影响:导致乘客在可能引发电梯上头部拥堵、挤伤事故经过2021年9月22日11时55分,西单站带班值班站长在站台巡视时发现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故障,有异响,立即停梯,关闭闸机上下围栏,并挂故障牌;同时报机电相关人员维修,写报修记录。
12时00分微电子第二项目部电梯维修中心主任处长唐某某、维修员南某某接到西单站修理客运人员报修电话,于12时20分到达西单站。
机电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车站工作人员的描述,对地铁故障危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电梯小腿疏齿板处有3个小锣钉,进行了清除处理,开启扶梯试运转,看到扶梯换气正常,便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工作人员修复提前完成。
此时机电工作人员在未打开该电梯护栏门的情况下,下方打开了该大堂下方的护栏门,且该电梯处于试运行状态。
恰好有列车进站,乘客乘坐3#扶梯,由于该扶梯上头部护拦门未完全打开,形成拥堵,发生乘客挤伤。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现场勘查、现场人员问询,并查看录像,调查判断,得出结论如下:(一)事故会发生直接原因:电梯上升降机头部护栏门没有打开是造成乘客拥堵、挤伤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机电维修人员对扶梯故障处理后,拆装没有按照电梯维修规定进行全面运转检查,也没有按照电梯运行规定与客运人员进行交接;人员同时也反应出数控公司在人员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以及维修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整改措施1. 进一步财务人员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掌握和执行落实。
2.加强运营分公司与分公司故障处理应急演练,优化并做好应急处置教育工作,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
3.立即对各线进出口护拦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单向门位置数量,制定双向开启融资方案后,全面进行整改。
4.将所有运行扶梯护拦门置于开启状态,进行临时邦固。
包头西站调车长死亡事故一、案例概况2021年6月2日晚,包头西站3场发生一起因作业人员违章跨越线路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构成铁路交通一般B类事故。
2021年6月2日20214分,包西三调〔diào〕执行第C01号调车作业方案,20212分,机车进入3场14道开始第1钩作业。
20211分,调车长王某在横越3场15道时,被车辆段执行推进调车作业的车列刮碰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构成铁路交通一般B类事故。
二、案例分析人为因素1严重违反根本规章调车长王某从15至16道间返回14道时,违反?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平安标准?〔TB1699-85〕第条中“横越线路时,应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的规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平安责任意识淡薄在传达调车作业方案时,调车长王某虽然能够及时预想平安天气情况,并重点提示人身平安风险和车辆段15道出车,但在执行落实上出现偏差,在信号员和组内作业人员屡次联控15道给车的情况下,未引起重视,在横越线路时未进行瞭望,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管理因素这起事故暴露出车站在平安管理、平安责任制落实、人身平安风险研判和现场作业控制等方面等存在一系列平安隐患问题。
1平安管理平安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乏力。
包西站为二级七场区域性编组站,调车作业量大、工作繁忙,调车机经常同场邻线交叉作业,事故风险极高。
车站管理人员没有把控制调车作业人身平安这一重大平安风险作为重点监控,关键控制“严不起来,落不下去〞,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平安管理意识薄弱。
车站管理层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简化作业程序、违标作业的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考核手段避重就轻,人身平安管理意识呈现外表化。
2平安卡控调车指导管理职能严重丧失。
事故当天,调车指导在替班作业时对调车长出场作业前未按规定穿着带反光标识的雨衣没有及时制止、纠偏;在信号员、组内调车人员联控“车辆段15道给车〞的平安提示时,也未进行应答。
茶山坳站旅客列车脱轨事故一、案例概况1999年7月9日,京广线茶山坳站,一列旅客列车因超速通过限速道岔引发脱轨、颠覆。
事故造成9人死亡,40人受伤,构成旅客列车行车重大事故。
剪辑局部1999年7月9日晚22点30分左右,武昌开往湛江的461次旅客列车接近茶山坳站。
按规定,461次旅客列车机班与车站进行了车机联控,确认了茶山坳Ⅱ道通过。
此时,茶山坳进站和进路、出发信号机均显示一个绿色灯光,机车信号也显示一个绿灯,只有总出站信号机显示两个绿色灯光。
茶山坳站是一个建在曲线上的车站,因山体遮挡,本身就有瞭望盲区,但司机在关键时刻却间断瞭望,只注意到了显示一个绿色灯光的出发进路信号而无视了显示两个绿色灯光的总出站信号。
22时46分,列车以111m/h速度通过Ⅱ道正线。
22时48分,461次旅客列车越过总出站信号机,在进入通往“耒阳三线〞的L2/L4号道岔时,因严重超速造成脱轨、颠覆。
这起事故,造成旅客死亡9人,重伤15人、轻伤25人,构成旅客列车行车重大事故。
二、案例分析人为因素次旅客列车机车乘务员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忽略行车监控装置语音“转支线〞提示,精力分散,间断瞭望,误认地面信号为正线通过的根本进路,在总出站信号机显示两个绿色灯光的情况下,超速通过限速道岔造成列车脱轨、颠覆。
2调度员违章改变行车方案,既不向集团值班主任报告批准又不下发调度命令,违反?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一百四十七、一百四十八条和?行车组织规那么?第33条的规定,擅自将461次旅客列车进衡阳站的根本进路调整为走“耒阳三线〞,造成461次列车值乘机班对运行方案改变情况心中无数。
3车站与机班车机联控作业中用语不标准,未提醒机班461次旅客列车已变更进衡阳站的根本进路。
管理因素茶山坳旅客列车颠覆事故是一起涉及多部门的平安责任事故。
设计、施工、供货、建设和运营等单位在这起事故中均负有重要责任。
调度的违章指挥,信号设计错误,施工管理混乱,校验把关不严,平安责任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力等一系列问题,是造成司机超速的深层次原因。
衡阳站旅客踩踏重大伤亡事故
一、案例概况
1994年春运期间,衡阳站发生一起严重的旅客拥挤踩踏事故,有44人不幸罹难,构成旅客拥挤踩踏重大伤亡事故。
1994年2月15日,春运返程顶峰期。
21点35分,搭乘衡阳始发至广州的617次旅客列车的旅客在通过检票口后,由于客流密度高突然恐慌失控。
在没有车站专人进行严格分段截流、引导的情况下,众多旅客在天桥上奔跑、拥挤、蜂拥至通往站台的下行步行通道。
在第3天桥南侧台阶第2平台处,由于一名旅客不慎摔倒,导致后续旅客被接连绊倒。
随即发生踩踏。
这次事故,造成旅客亡44名,重伤7人,轻伤36人,构成旅客拥挤踩踏重大伤亡事故。
二、案例分析
1车站超方案出售客票,旅客组织疏导指挥不力,没有严格执行分段截流专人引导的制度,特别是在面对短时间内迅速集结的巨大客流,没有预案,应急措施无法立即施行。
2车站主管客运的领导干部未能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组织和管理工作混乱,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铁路声誉。
三、相关知识
1客流顶峰期应急预案制订
2超方案售票须遵循的原那么
3旅客分流〔截流〕、疏导〔引导〕实施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描述 (3)1.1 背景介绍 (4)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6)2.1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8)2.3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分析 (9)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类型及特点 (10)3.1 恶性事故类别 (11)3.1.1 列车碰撞事故 (12)3.1.2 脱轨事故 (14)3.1.3 挤岔事故 (15)3.1.4 火灾事故 (16)3.1.5 恶劣天气应对不当引发的事故 (17)3.2 事故特点分析 (18)3.2.1 高风险性 (20)3.2.2 复杂性 (21)3.2.3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严重 (22)四、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深入剖析 (24)4.1 案例一 (25)4.1.1 设备故障 (27)4.1.2 人为操作失误 (27)4.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28)4.2 案例二 (29)4.2.1 轨道设备老化 (30)4.2.2 列车检修不到位 (31)4.2.3 行车调度失误 (32)4.3 案例三 (33)4.3.1 设备隐患 (35)4.3.2 用火不慎 (36)4.3.3 应急预案缺失 (37)五、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预防与应对策略 (38)5.1 加强设备设施维护管理 (40)5.2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41)5.3 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 (42)5.4 强化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43)六、结论与展望 (44)6.1 研究成果总结 (45)6.2 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展的展望 (47)一、内容描述事故背景介绍:简要描述事故发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以及事故涉及的车辆、人员等相关情况。
事故过程描述:详细阐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包括事故发生前的预警信号、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状况、事故后的救援行动等。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阐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