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认识我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知识梳理】从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和;②自然条件的变化,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③从越南引进在江南推广;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2、表现:①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
2、棉织业:从兴起的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烧制的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朝的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和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纸币(1)产生: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
3.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否发生过转移?如果是,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经济重心南移”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和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是如何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单元测试: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各小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2、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难点(1)理解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2)运用历史资料和分析方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1、先秦时期(1)北方地区: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业发达,以种植粟、麦等为主。
(2)南方地区:长江流域的农业也有一定发展,但相对北方较为落后。
2、秦汉时期(1)北方: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发达。
(2)南方:随着秦和西汉对南方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发展,但仍落后于北方。
3、魏晋南北朝时期(1)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破坏。
(2)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4、隋唐时期(1)北方:经过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
(2)南方: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5、宋元时期(1)北方:在宋辽、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经济再次受到破坏。
(2)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
6、明清时期(1)南方: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工商业市镇。
(2)北方:虽然北方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与南方相比仍有差距。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心南移的现象;(2)掌握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3)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3)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及原因;(2)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地理位置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出现了重心南移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让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4. 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某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2)分析我国某一北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案例,探讨其发展困境。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 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 思考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均衡,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2.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1.南方商业的繁荣。
2.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56页-57页,第一标题“南方农业的发展”,认真回答问题1.发展条件:①战乱较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③条件的变化。
2.农作物品种的引进:3.农业产量的提高:①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粮仓。
②居粮食产量首位。
③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㈡.阅读教材57页-58页第二标题“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认真回答问题1.丝织业的水平提高:蜀地丝织品,江浙丝织品。
2.棉织业的兴起:从兴起,时发展到。
3.瓷器业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的发展:朝的业居当时世界。
㈢.阅读教材,57页-60页第三标题“南方商业的繁荣”,认真回答问题1.商业都市的发展:最大都市是和。
2.海外贸易的发展:①、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设立管理海外贸易。
3.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
②南宋:与并存③纸币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发展。
4.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标志:①南方经济在经济中的地位超过了。
②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特别是地区。
【建构知识网络】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稻的引进与推广;成为重要粮仓;产量居粮食。
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丝织业胜过;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瓷器;北宋兴起的,后成为。
造船业居世界,、的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货币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表现。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阶段特点。
(2)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表现。
2、难点(1)深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结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经济逐渐发展,但整体上北方仍占据经济重心的地位。
2、隋唐时期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唐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显著发展,水稻产量大幅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再次大规模南迁,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两宋时期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逐渐超过北方。
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了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发展。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4、统治者对南方的重视和开发,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5、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三)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方面的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南方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2、农作物品种增多水稻成为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还种植了多种经济作物,如茶叶、棉花等。
3、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出现了许多新农具,如秧马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水利工程的兴修南方修建了众多水利工程,保障了农业灌溉。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史料分析法:运用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江南地区的美景、古代农业生产场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方式。
(3)提问:为什么江南地区会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阐述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史料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七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掌握两宋期间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华史实2. 经过研究南方的发展促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教课要点】两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迪、研究。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两宋从前,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域,南方相对来说发展迟缓,以后,因为人们的生产力日趋发展,江南地域获得了很好的开发,也是因为江南地域的条件优势,本来的经济重心也渐渐的由北向南发展。
【教课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 阅读教材 56页-57页,:“南方农业的发展”,回答以下问题1.江南农业发展较快的原由:①南方较少。
②很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
③南方自然条件。
2. 从越南引进优秀品种。
3. 农业产量的提高:①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成为重要粮仓。
有“,”的谚语。
②______居粮食产量首位。
③______的栽种扩展到长江流域。
的栽种也有很大发展。
㈡. 阅读教材 57页-58页,“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回答以下问题1. 南方的业和业有很大发展。
2. 制瓷业:浙江哥窑烧制的瓷器。
有名的瓷都是镇。
3.造船业:东南沿海的 ____ 、____ 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㈢. 阅读教材, 57 页-60 页“南方商业的发展”,回答以下问题1. 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______和______。
2.国外贸易的发展:① ______、______是有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建立 _________管理国外贸易。
3.钱币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先期在地域出现的。
4.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朝中后期,到达成。
标记: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______特别是 ______地域。
二、展现提高、深度研习类型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的繁华商业都市对外贸易钱币三、反应训练、稳固提高1.今日我们餐桌上入口的泰国米饭很受人们欢迎,其实,我国早在宋朝时就引进了水稻的优秀品种占城稻,它引自于()a .泰国b、朝鲜c、越南d、印度2 .从海南岛盛行的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域是在()a .北宋b、南宋c、元代d、明朝七年级历史教课设计a .隋朝b、唐代c、北宋d、南宋4 .若是你是宋朝期间管理国外贸易的官员,你的职务是()a .节度使b、盐运使c、市舶使d、宣政使5 、有名的冰裂纹瓷器是以下哪个窑生产的()a :越窑b:邢窑c:哥窑d:弟窑6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a: 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
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2、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
宋时棉织业由发展到东南沿海。
3、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浙江______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时,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
出现了和。
、宋朝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
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和,远达和。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管理对外贸易。
6、前期,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
纸币的产生。
7、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四、合作探究、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198%99878802%唐朝392041432%14829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网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3)网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五、达标拓展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A、日本B、越南、朝鲜D、阿拉伯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①④D、②③④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临安D、泉州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北宋的四川地区B南宋的四川地区北宋的汴梁地区D南宋的临安地区、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B、苏州、景德镇D、明州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唐朝中后期B、北宋、南宋D、元朝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A蕃市B市舶司蕃学D蕃坊8、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珍贵的拍品,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以案例分析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变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
(2)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化。
(3)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案例,如南宋时期的苏州、杭州等,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课
件www.5yk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
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2、
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
宋时棉织业由
发展到东南沿海。
3、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浙江______烧制的
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时,
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和。
出现了
和。
5、宋朝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
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
和
,远达
和。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
,管理对外贸易。
6、
前期,
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
纸币的产生。
7、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四、合作探究
、
材料一:朝代南方
北方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网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3)网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五、达标拓展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A、日本B、越南c、朝鲜
D、阿拉伯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广州
c、临安
D、泉州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5、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
B、苏州
c、景德镇
D、明州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A.
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8、
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
它应该出自(
)A.越窑
B.哥窑
c.邢窑
D.景德镇9、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A.交子
B.铁钱
c.信用卡
D.支票六、构建知识网络:
类
别朝代发
展
成
就农业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兴盛纺织业
1、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北宋南宋1、
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2、浙江哥窑烧制
瓷器;造船业1、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
繁荣商业都市1、
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2、出现了对外贸易1、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2、对外贸易范围扩大:3、设立,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
货币1、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南宋,纸币与铜钱并行,叫。
2、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1)w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2)为什么宋朝时期这个部门这么兴盛?:
课
件www.5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