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_刘纪远等
- 格式:pdf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10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对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
然后,本文将深入探讨驱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驱动、经济驱动、社会驱动和自然驱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将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中国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多源数据融合和空间分析技术,以揭示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
我们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通过变化检测算法识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这些遥感影像来源于多个卫星平台,包括中国资源卫星、美国陆地卫星等,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我们整合了社会经济数据、自然地理数据以及政策文件等多维度信息。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人口、GDP、产业结构等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自然地理数据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来源于中国气象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
我们还收集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相关政策文件,以揭示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0引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框架是在1990年由美国全球变化委员会首次提出的,并第一次对该类研究给予研究名称、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J2016001);邯郸学院校级重点项目(16103)。
第一作者简介:胡悦琴,女,1996年出生,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
通信地址:056000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学院北路530号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学院,E-mail :*****************。
通讯作者:马燕飞,男,1983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地理信息技术与环境遥感。
通信地址:056000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学院北路530号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学院,E-mail :************.cn 。
收稿日期:2019-06-19,修回日期:2019-07-24。
中国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胡悦琴,马燕飞,张伟科(邯郸学院地理系,河北邯郸056005)摘要:为了揭示21世纪初的10年,中国陆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基于全球30m 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陆地区域和流域尺度上,对10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森林和耕地为主,其中草地、耕地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140413、20480、692km 2,裸地和人造地表的面积增长的比较明显,增长了99645、26302km 2;草地—裸地、草地—森林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灌木地和人造地表的变化速率最大,达1.80%。
各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不同,大部分流域以草地、耕地和森林为主。
区域内草地、裸地和人造地表类型的变化明显,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大且活跃,自然因素的影响较为持久和稳定。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人类活动作为主导因素所导致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通过地球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利于科学界为制定全球变化策略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支撑。
”2010月10月21日,在京召开的国家“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项目启动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纪远作上述表示。
该项目是“973”全球变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正式启动的19个项目之一。
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是土地科学领域的热点,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伴随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而逐渐开展起来的,90年代初,两大国际组织IGBP和IHDP都把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内容,制订了LUCC等研究计划。
2002年,IGBP(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和IHD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两大国际组织对以往IGBP 和IHDP的研究计划进行了总结,将从前的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计划和GCTE(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计划进行整合,提出了今后10年的土地计划,并提出了土地变化科学(Land Change Science)概念。
[1]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如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为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
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
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卓成刚;刘秀慧【摘要】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are the focus of research on land use transition. In this paper, we take 9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 with using land us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Jiangxi Statistical Yearbook as the data source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ith using the methods of singularity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and the transfer matrix. We then ifnd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direction of land use and the transfer between different land types were analyzed.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opulation chang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idents' life and policy, with aim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重点。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1期2014年1月V ol.69,No.1January,2014收稿日期:2013-10-06;修订日期:2013-011-03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B02B00);水利部公益项目(20110103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Foundation: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No.2012BAB02B00;Public Welfare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China,No.201101037;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作者简介:吴琳娜(1980-),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研究。
E-mail:wulinna1998@通讯作者:杨胜天(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研究。
E-mail:yangshengtian@54-63页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吴琳娜1,2,杨胜天1,刘晓燕3,罗娅1,4,周旭5,赵海根1(1.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3.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4.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01;5.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反映人类活动程度的重要因子,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是揭示人类活动程度的有效方式。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获取北洛河流域1976年、1998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全面分析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