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土地利用与驱动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14卷第09期 南方农业 2020年3月Vol.14 No.09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r. 2020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问题[1]。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内容[2]。
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发展规律以及产生变化的驱动因素,通过分析驱动因素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作用机制,能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提供有力支撑[3]。
目前学者们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的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4-8]。
但是任何一种地类的变化都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基于此,以长武县作为研究区域,探讨和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探测识别影响该区域用地时空演变的各驱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对指导未来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与处理研究中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长武县自然资源局,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将长武县土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八大类。
并选取了高程等十一个驱动因子并将其重命名,如表1所示。
其中高程(DEM )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坡度及坡向数据是根据Arcgis 的表面分析模块计算得到;距离因子是通过Arcgis 的欧式距离分析模块计算得到;人口数据、社会经济、降雨量等社会统计数据主要通过查阅咸阳市年鉴、长武县年鉴以及咸阳市和长武县政府工作报告等获得。
1.2 研究方法1.2.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描述单一地类动态变化时采用的模型[9],能反映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和变化速率。
其数学表达式为式1~3。
()()(),1,1/100%21i i t i t i LA ULA LA TRL T T −=×− (1)()()(),2,1/100%21i i t i t i LA ULA LA IRL T T −=×− (2)()()(),2,1,1{()()}/100%21i i i t i t i t i LAULA LA ULA LA CCL T T −+−=×− (3)式中:TRL 为新增速率,IRL 为减少速率,CCL 为变化速率,LA 为监测初期某一类面积,ULA 为末期面积。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国际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其研究方法、主要发现以及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然后重点分析了近年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我们对LUCC过程和机制的理解。
文章还讨论了LUCC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更好地应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带来的全球挑战。
二、LUCC变化的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驱动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对LUCC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变化上。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LUCC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是LUCC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用地需求都在不断扩大。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会导致土地覆盖的改变。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也是LUCC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服务业等用地类型转换。
同时,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使得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政策和制度因素也对LUCC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政策的调整、土地制度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
例如,一些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科技进步也对LUCC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吴大放;姚漪颖;刘艳艳;刘毅华;陈绮娴;陈浩龙【摘要】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查询法、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从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分析了1996-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阐述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得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急剧扩张而导致耕地大量减少,耕地从1996年的129 286 hm2下降到2012年的84 567 hm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单一动态度接近7.1%.通过对广州与其他发达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导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天河区和越秀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增加率呈现较高水平.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广州市未来土地利用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业用地之间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广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2)006【总页数】10页(P166-175)【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持续化;广州市【作者】吴大放;姚漪颖;刘艳艳;刘毅华;陈绮娴;陈浩龙【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广东广州510055;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1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引起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学者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作为研究的热点[1]。
基于遥感的郑州市农用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段金龙;张学雷;张凯【摘要】The use patterns of land resources had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engzhou.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past 20 year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M data of Zhengzhou in 1988 and 2009,focusing on the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driving fo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tudy period,the area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ransportation land had a substantial increase,with the increase rates of 183. 40% and 123. 39%, while the agricultural land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rate of 4. 11%, indicating that the urbanization of Zhengzhou was visib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utilization in every region was calculated by analyzing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Zhengzhou,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Zhengzhou city had the highest decrement,up to 159. 01 km2.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oci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hanges,including policy factors,demographic factors and economic factors.%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郑州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支持下,对郑州市1988年和2009年的TM传感器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分析了该市的土地利用情况,重点评价了农用地的变化情况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郑州市的城镇建筑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增加率分别为183.40%和123.39%;同时农用地大量减少,减少率为4.11%,郑州市的城市化进程明显.通过对郑州市不同区域的农用地分析,计算了各区域的农用地利用相关系数,发现郑州市区的农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达到159.01 km2.研究认为,影响农用地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以社会因素为主,包括政策因素、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1)003【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遥感;农用地;郑州市;城市化;驱动力分析【作者】段金龙;张学雷;张凯【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7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加深,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不断增长都造成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
土地利用变化论文:基于RS与GIS的银川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文摘要】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是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典型区域的个案研究是认识全球环境变化的必要途径,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的高速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LUCC)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1989年至2010年间的五期Landsat TM影像和第一次土地调查编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4年),通过人机交互解译得到五期土地利用数据集。
辅以同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并对未来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20年间银川市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较大改变,耕地和建设用地呈明显增长趋势,水域、未利用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河流面积基本稳定。
(2)银川市1989~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均未超过300(上限400);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量和变化率来看,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英文摘要】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s a major caus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Case study in typical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land use changes resear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nd use and development reasonably.After reviewing land use change (LUCC) research progresses, the Yinchuan, the capital city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as subject to pilot to carry ou...【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LCM模型驱动力趋势预测银川市【英文关键词】LUCC LCM module driving forces trend prediction Yinchuan【目录】基于RS与GIS的银川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摘要4-5Abstract5-6第一章绪论12-28 1.1 LUCC研究理论概念简介12-14 1.2 LUCC的研究意义14-15 1.3 LUCC的研究内容15-17 1.4 LUCC研究进展17-20 1.5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20-22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2-28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8-32 2.1 自然条件28-29 2.2 社会经济概况29-32第三章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数据处理32-37 3.1 数据的收集32 3.2 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建立的具体步骤32-37第四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分析37-48 4.1 变化幅度37 4.2 数量变化37-39 4.3 结构变化39-40 4.4 地类转移40-42 4.5 变化矩阵分析42-43 4.6 地类转化统计43-45 4.7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45-48第五章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48-59 5.1 人文驱动力分析48-59第六章银川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预测59-65 6.1 转移矩阵计算59-60 6.2 精度分析60-61 6.3 对比分析61-63 6.4 预测分析63-64 6.5 小结64-65第七章结论与展望65-677.1 主要结论657.2 研究不足65-667.3 工作展望66-67参考文献67-73附录73-82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82-83致谢83-84。
新疆地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冯雪力;吴世新;陈红【摘要】以20世纪80年代末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库及2000年、2005年两期新疆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析模型及马尔科夫过程,分析新疆近1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各地类间的转移变化状况,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最后采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并对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耕地面积处于上升状态,其年变化幅度最大;林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部分主要被开发为耕地;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域面积不断增加.工矿居民建设用地增加迅猛.由马尔科夫过程预测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后,草地、林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等是驱动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0(028)003【总页数】7页(P224-230)【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马尔科夫过程;GIS;新疆【作者】冯雪力;吴世新;陈红【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1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其相关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1~5]。
LUCC驱动力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原因、内部机制和过程,预测其未来变化发展的趋势与结果,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对策[6]。
收稿日期:2004-11-05;修订日期:2005-03-04作者简介:袁丽丽(197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管理。
E -mail :yuanlily@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袁丽丽(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该文简介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对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力;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F29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3-0051-05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比例和空间结构及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宋启林指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即城市空间结构,它离不开对土地的依托,同时也是城市土地利用物质和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是同质的[1]。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一直是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形态学和规划学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城市地理及经济领域需要研究企业布局的最大利润问题,产生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地域结构理论、地租理论、门槛理论及空间均衡理论等,国外开始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以解决城市社会及环境等问题为宗旨的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理论,如以解决城市过分密集庞大而产生的有机疏散理论以及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星座城市等规划理论,对城乡一体化、郊区化、城镇群、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区等城镇蔓延发展形态的分析研究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混合功能区理论等。
总体而言,国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侧重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过程、动力机制和增长控制3方面,并形成了历史形态学派、区位经济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及政治经济学派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派系[2]。
( 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
题目(中文)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题目(英文)Analysis of land-use chang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in
Mianyang
院系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_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____胡彩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0612410145
指导教师_____文星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讲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ΟО九年五月
目录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5)
3.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记录 (9)
4.本科生毕业设计评审表(指导教师用) (10)
5.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 (11)
6.本科生毕业设计评审表(活页)(评阅教师用) (12)
7.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表(活页)(评阅教师用) (13)
8.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表 (14)
9.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 (15)
10.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终审表 (16)
11.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7)
12.填表说明 (18)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记录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纸张不够可加页。
本科生毕业设计评审表(指导教师用)*包含对设计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目的等评价*优秀(100>×≥90)、良好(90>×≥80)、中等(80>×≥70)、及格(70>×≥60)、不及格(×<60)。
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表1(指导教师用)
包含对论文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是否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1注:优秀(100>×≥90)、良好(90>×≥80)、中等(80>×≥70)、及格(70>×≥60)、不及格(×<60)。
院系:学生姓名:学号:评语
院系:学生姓名:学号:评语: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表
(答辩小组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
注:答辩小组成员及分值:各答辩小组成员签名紧随其所给分值。
纸张不够可另附页。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终审表
注:总评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40%+评阅教师评阅成绩×30%+答辩成绩×30% 答辩委员会最终评定成绩:
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院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月日
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第五十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填表说明
本管理材料所有表格中注明签章处,可以是签名,也可以是盖章;如果是注明签字处,只能手写签字,不能盖章。
学生答辩成绩表只有一张表,参与同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教师各自独立为该生答辩情况评分,平均成绩为该生答辩成绩。
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各专业实际要求,尽量考虑专业特点打分,原则上不得改动本材料中评价标准。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任务起止日期
通常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起止日期不得提前至大三,个别学生因为实际情况已经提前开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应先向所在院系申请,由所在院系审核属实后,填写任务实际开始时间;其余任务开始时间均填写学校统一要求时间(见学校每年下发关于启动毕业设计(论文)的通知)。
终止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第8学期前4周时间。
2、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在下发任务时,该栏要求学生在选定题目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该题目即将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原则上必须是所学专业综合知识与能力训练相关的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否则选题不予通过。
开题后对选题有所调整的,由所在院系严格审查,并完成相关手续后报教务处备案。
3、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此栏主要由指导教师填写,提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如文献图书查阅、毕业设计(论文)篇幅要求等。
4、阶段计划
阶段计划可以以月为单位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大致规划毕业设计(设计)在各阶段应完成哪些方面的任务。
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1、选题依据
此栏首先要求所填写内容反映出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其次要求学生在查阅图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所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要求全面详细,国外研究现状要求充分体现最新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2、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此栏要求学生概要介绍所选题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果与任务书研究内容相同,则可以在任务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作简要介绍,如果与任务书研究内容有所变化,则需要详细填写研究内容,并注明为何会有此变化,并提供更题手续。
预期目标要求明确,必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是本科生可以达到的目标。
3、研究方案
要求填写详细的研究方案,在同样条件下,可根据所填写方案重复并得到相同的预期研究结果。
4、工作进展安排
此栏进展安排是对任务书阶段计划的具体化;每一阶段时间内,要体现明确的工作任务,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能按时完成。
5、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应对选题依据、工作进展安排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明确表示是否同意该选题开题。
三、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记录
指导教师每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后,应及时填写该表,每位学生指导记录不得低于6次。
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表
答辩评分表每位毕业生一份,所有参加答辩的评委教师根据本表评分依据打分,由答辩秘书统一记录各评委所评定的成绩,将平均分作为该生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意见由答辩小组组长组织本组所有成员讨论商议后如实填写。
五、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
要求答辩秘书如实填写,记录答辩小组所有成员各自给分情况并要求每位参与评分成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