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51.24 KB
- 文档页数:3
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术治疗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行鼻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共计10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治疗时间为2023年2月-9月,按照其入院时间早晚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行鼻内窥镜术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对比。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优异,P<0.05。
结论:经过鼻内窥镜术治疗后,可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且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窥镜术;不良反应鼻窦炎伴鼻息肉疾病在耳鼻喉科中经常可以见到,且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具体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等多种原因有关[1]。
患有该疾病时,主要会出现鼻塞、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
临床上主要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常规术后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现阶段主要选择进行鼻内窥镜术治疗[2]。
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按照其入院时间早晚分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行鼻内窥镜术治疗,研究时间在2023年2月-9月。
对照组共有2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0岁,平均年龄(40.33±4.71)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6年,平均病程(4.73±1.27)年;观察组共有2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45.31±4.77)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3.79±1.61)年。
2组信息差异小,(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即术前一周和3天分别对其使用鼻腔喷雾剂和阿莫西林药物,且术前应该引导其完成相关的CT检查和其他身体检查,为定好鼻息肉的位置后,展开手术治疗,术后开展抗生素治疗。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并对疗效进行评估。
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范围为20-60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
3.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抗生素、可待因、鼻腔冲洗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清除鼻窦息肉,术后采用口服抗生素、鼻腔冲洗等药物治疗。
3.4 观察指标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鼻窦CT、鼻内镜检查,观察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缓解情况,评估疗效。
四、研究结果4.1 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经过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明显改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相对较慢,效果不如观察组明显。
4.2 观察组鼻窦CT、鼻内镜检查结果良好经过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鼻窦CT、鼻内镜检查显示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缓解情况良好,息肉明显减小或消失,鼻窦粘膜炎症减轻;而对照组患者的鼻窦CT、鼻内镜检查结果没有明显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六、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并且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71例疗效观察
路庆旺;申慧玲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32)1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12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51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1%.手术并发症为眶内淤血4例,术后并发症为鼻腔粘连6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操作熟练准确,术后定期随访,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路庆旺;申慧玲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36500;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3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9;R765.41
【相关文献】
1.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杨云
2.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J], 方黎;乔国梁;孙焕吉;卢永田
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周俊
4.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J], 魏玉泉
5.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J], 王会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对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一、轮廓化鼻内镜手术的原理及优势轮廓化鼻内镜手术是一种通过鼻孔进入鼻腔和鼻窦,利用鼻内镜和显微镜操作,进行精细清理和重建鼻窦解剖结构的手术方式。
相比传统的鼻窦手术,轮廓化鼻内镜手术有以下优势:1. 术中可视性好:鼻内镜和显微镜的使用,使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鼻窦内部的病变情况,精确定位和处理病灶。
2. 术中操作精细:通过显微镜放大的视野,医生可以进行微创手术,精细地清理和修复鼻窦结构,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 术后恢复快: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减少。
二、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在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中的应用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是一种复杂的鼻窦炎类型,常常伴随鼻息肉的生长和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常规鼻窦手术,但是难以根治鼻窦炎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轮廓化鼻内镜手术的出现,为治疗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1. 有效清理和重建鼻窦结构: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可以更加精细地清理鼻窦内的病变组织和息肉,并且可以重建鼻窦的通道和解剖结构,减少鼻窦内的病变物滞留,降低了病变复发的可能性。
2. 减少术后并发症:传统的鼻窦手术切开破坏了正常鼻窦结构,易导致出血、粘连等并发症,而轮廓化鼻内镜手术的微创性质和精细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临床研究分析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在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中的显著临床疗效。
以一项最新的研究为例,通过对100例伴息肉难治性鼻窦炎患者分别采用轮廓化鼻内镜手术和传统鼻窦手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轮廓化鼻内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感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好。
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治疗体会。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接受了抗菌素加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局部滴鼻抗生素与激素,本研究选用鼻炎灵滴鼻液,本品为复方制剂,含有复方阿米卡星,扑尔敏等[3]。
滴药时患者平卧,头部后仰80°,将药液沿鼻缘周围缓缓滴入双侧鼻腔内,滴入药后,后仰5~10 min,然后平躺10~20 min,儿童1次/d,成人1~2次/d,1次1支。
②观察组我们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
取患者卧位头抬高0°~15°,用1%丁卡因15 ml及01%的腺上激素1 ml混合,棉签浸湿之后用于麻醉鼻道,中鼻道,嗅裂,再将2%的利多卡因在鼻腔进行局部的黏膜下注射麻醉。
在手术进行中在鼻内镜的帮助下对鼻息肉进行摘除,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定范围的病变切除。
术后我们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在2~4 d取出患者鼻腔填塞物,取出之后还要持续至少连续4 d的换药,药物滴鼻也要持续治疗1~2个月,手术后约6个月可以恢复。
此外,在术后我们还会给予鼻腔微波治疗,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持续20 min左右,连续治疗2个星期。
1.3 判断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且无任何息肉等阻塞情况,在清理鼻腔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的脓性分泌物。
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内镜检查的时候发现窦口内黏膜部位有轻度红肿症状,在清洗鼻腔的时候发现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
无效:症状没有出现改善的现象,内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术后鼻腔粘连,窦口出现了狭窄甚至是闭锁的现象,且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流出[4]。
分析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将鼻内镜手术与药物结合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中,对两种方式结合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鼻通气时间、鼻粘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5%,与对照组12.5%相比,明显更低(p<0.05)。
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为耳鼻喉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以脓涕、鼻塞、鼻粘膜充血、头痛等为临床常见症状[1]。
慢性鼻窦炎可同时合并鼻息肉,临床对此病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但术后若未给予相关对症处理,会增加复发几率。
近年来关于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的报道多有出现,本研究将鼻内镜手术与药物结合用于我院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中,取得不错效果。
报道见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数据收集时间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以治疗意愿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
男47例,女33例,年龄28.5~43岁,平均(34.59±4.28)岁,慢性鼻窦炎窦筛骨质病理分级为Ⅰ至Ⅳ级。
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比较意义。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诊断标准。
排除:手术禁忌症者;药物过敏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两组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方法:术前归于抗感染药物静滴,对鼻腔进行盥洗2周。
行局麻,选择鼻内镜Messerklinger术式,将息肉摘除,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行筛泡、钩突切除,随后开放筛窦、额窦、蝶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