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菜肴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茶的实验报告1. 引言茶是中国传统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不同的煮法和品尝方法下,茶的风味和口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探究不同煮法对茶叶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用不同的方法煮茶并进行品尝比较。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 茶叶:选取了两种不同品种的绿茶作为实验材料。
- 水:使用同一种类型的纯净水。
- 炉具:使用电磁炉作为烧水工具,保持火力稳定。
- 器具:使用相同的玻璃杯作为茶叶冲泡容器。
2.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玻璃杯,并预热杯子。
2. 冲泡茶叶:将相同量的茶叶放入玻璃杯中。
3. 烧水:使用电磁炉烧水至适宜的温度。
4. 冲泡方法:- 方法一:将适量的热水冲泡在茶叶上,轻轻搅拌约3分钟后倒掉,保留泡过茶叶的水。
- 方法二:先烫一次茶叶,倒掉,然后再冲入适量的热水,在茶叶中搅拌可酌情加减时间。
5. 品尝比较:- 正确品尝茶叶的方法:先闻香气,然后品尝滋味,最后注意茶叶的回甘。
- 将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茶水分成两份,标注好。
- 分别品尝两种茶水,对比其香气、滋味和回甘。
3. 实验结果3.1 茶叶外观两种茶叶外观均为绿色,但表面的茶叶形状有微小差异,一种茶叶较为细长,另一种茶叶较为扁平。
3.2 品尝结果3.2.1 方法一的茶水品尝结果- 香气:具有明显的草香和清新味道。
- 滋味:茶汤颜色清澈,滋味鲜爽,带有微苦的味道。
- 回甘:回甘持久,略带甜味。
3.2.2 方法二的茶水品尝结果- 香气:具有相对浓郁的草香和花香气味。
- 滋味:茶汤颜色稍浑浊,滋味醇厚,相对较苦。
- 回甘:回甘明显且较为持久。
4.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品尝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煮法对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回甘均有影响。
2. 方法一获得的茶水香气较清新,滋味较为鲜爽,回甘持久但略带甜味。
3. 方法二获得的茶水香气相对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明显且较为持久。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冲泡方法导致茶叶中化学成分的释放和变化。
茶叶在中餐中应用的原理茶叶的种类和特点•绿茶•黄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茶叶的健康功效•提神醒脑•解毒养颜•抗氧化•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促进代谢茶叶的入菜方式1.蒸–蒸茶饭–蒸茶鸡2.炒–干煸茶树菇–炒茶叶3.涮–茶涮牛肉–茶叶涮豆腐4.煮–茶叶煮鸭蛋–茶叶煮猪肉片茶叶入菜的原理•茶叶的香气能提供独特的风味•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和风味•茶叶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持菜肴色泽和营养价值•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增加菜肴的鲜味感和提高食欲茶叶在不同菜品中的应用案例茶叶烹制荷叶蒸饭•原料:荷叶、茶叶、米饭等•步骤:1.先用茶叶和水煮制成茶汤2.把茶汤和水混合后加入米饭中蒸熟3.换取出来的茶叶蒸饭具有清香的茶叶味道茶叶煮鸭蛋•原料:茶叶、鸭蛋等•步骤:1.将鸭蛋放入锅中煮熟2.在另一个锅中加入适量的茶叶和水煮沸3.将煮熟的鸭蛋放到茶汤中继续煮10分钟4.捞出鸭蛋后剥壳,茶叶的香气会渗透到鸭蛋中茶叶炒茶叶•原料:茶叶、食用油等•步骤:1.先在锅中热油,放入茶叶翻炒2.炒至茶叶略微变色后取出3.炒制后的茶叶可作为配菜、点缀或混入其他菜肴中结论茶叶作为一种具有丰富香气和健康功效的食材,在中餐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通过蒸、炒、涮、煮等方式,茶叶能够为菜肴提供独特的风味,增加菜肴的口感和风味。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持菜肴色泽和营养价值,茶碱和咖啡碱则能增加菜肴的鲜味感和提高食欲。
茶叶的应用可以使菜品更加丰富多样,也能带来健康和享受的同时。
第1篇一、引言绿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香气和健康益处而深受人们喜爱。
茶艺作为一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艺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绿茶茶艺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冲泡技巧以及品鉴方法,以期提升个人的茶艺修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绿茶的起源、发展及分类。
2. 掌握绿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3. 熟悉绿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
4. 提高个人茶艺实践能力,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三、实验材料1. 绿茶:碧螺春、龙井、黄山毛峰等。
2. 茶具:茶壶、茶杯、公道杯、茶匙、茶巾等。
3. 热水:符合冲泡绿茶的水质要求。
四、实验步骤(一)绿茶的加工工艺1. 采摘:绿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间一般为春季。
2.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红。
3. 揉捻: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4. 干燥:通过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干燥定型。
(二)绿茶的冲泡技巧1. 水温:绿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绿茶的品质。
2. 茶具:选用适合绿茶的茶具,如瓷壶、瓷杯等。
3. 投茶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一般以茶具的1/3-1/2为宜。
4. 泡茶时间:绿茶的泡茶时间较短,一般为2-3分钟。
(三)绿茶的品鉴方法1. 观色:绿茶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呈黄绿色。
2. 闻香:绿茶香气清新,具有独特的花果香。
3. 品味:绿茶滋味鲜爽,回甘持久。
4. 赏形:绿茶茶叶形态各异,如碧螺春呈螺旋状,龙井呈扁平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绿茶的加工工艺、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
绿茶的冲泡过程中,水温、茶具、投茶量和泡茶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绿茶的品质产生影响。
同时,绿茶的品鉴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绿茶的色、香、味、形,提升个人的茶艺修养。
六、实验总结本次绿茶茶艺实验使我们对绿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茶艺实践能力。
一、实验目的为了了解和感受我国大学食堂的美食文化,提升同学们的饮食品味和生活质量,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品尝,对大学食堂的美食进行鉴赏,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菜品及特色。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我国某知名大学食堂三、实验对象与方法实验对象:我国某知名大学食堂的各类美食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食堂的装修风格、环境卫生、菜品摆放等情况。
2. 品尝法:品尝各类菜品,从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鉴赏。
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对食堂美食的满意度。
四、实验过程1. 观察法进入食堂后,我们首先观察到食堂的装修风格简约大方,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各类菜品摆放整齐,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
2. 品尝法(1)色:食堂的菜品色彩丰富,有鲜艳的蔬菜、肉类、海鲜等,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2)香:食堂的美食香气扑鼻,无论是炒菜、炖菜还是汤品,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味:品尝了多种菜品,有麻辣、酸甜、咸鲜等多种口味,满足了不同同学的需求。
(4)形:食堂的菜品造型美观,既有传统的炒菜、炖菜,也有新颖的凉菜、甜品等。
3. 问卷调查法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我们向同学们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了解他们对食堂美食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食堂的美食表示满意,认为菜品种类丰富、口味多样、价格合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品尝了10种菜品,包括炒菜、炖菜、凉菜、汤品等,其中最受欢迎的菜品有麻辣香锅、红烧肉、清蒸鱼等。
2. 实验分析(1)麻辣香锅:麻辣香锅是食堂的招牌菜品,以其独特的麻辣口味和丰富的食材深受同学们喜爱。
(2)红烧肉:红烧肉色泽红亮,肉质鲜嫩,口感醇厚,是食堂的经典菜品之一。
(3)清蒸鱼:清蒸鱼保留了鱼的鲜美和营养,肉质细嫩,汤汁清淡,是同学们喜爱的健康菜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我国某知名大学食堂的美食进行了鉴赏,发现食堂的菜品种类丰富、口味多样、价格合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
实验名称:红烧肉的制作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家庭厨房实验人数:2人一、实验目的1. 学习红烧肉的制作方法,掌握红烧肉的烹饪技巧。
2. 了解红烧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效果。
3. 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二、实验材料1. 主料:五花肉500克2. 辅料:生姜、大葱、八角、桂皮、香叶、冰糖、料酒、生抽、老抽、食盐、食用油三、实验步骤1. 准备食材:将五花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生姜切片,大葱切段。
2. 热锅凉油:在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加热至油温五成热。
3. 炸五花肉:将切好的五花肉块放入锅中,中火炸至表面金黄,捞出沥油。
4. 炒调料:锅中留少量油,加入生姜片、大葱段、八角、桂皮、香叶炒香。
5. 炒糖色:加入适量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呈深红色。
6. 下五花肉:将炸好的五花肉块放入锅中,翻炒均匀。
7. 加调料:加入料酒、生抽、老抽、食盐,翻炒均匀。
8. 加水:加入足够的水,没过五花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9. 收汁:待五花肉炖至软烂,汤汁浓稠时,打开锅盖,用大火收汁。
10. 出锅:将炖好的红烧肉盛出,撒上葱花即可。
四、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一道美味的红烧肉。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红烧肉的烹饪技巧,如炸五花肉、炒调料、炖煮等。
红烧肉色泽红亮,肉质软烂,味道鲜美,深受家人喜爱。
五、实验心得1. 红烧肉的烹饪过程中,炸五花肉是关键步骤,要控制好油温和火候,使五花肉炸得外焦里嫩。
2. 炒糖色时,要小火慢炒,以免糖色炒焦。
3. 炖煮五花肉时,要小火慢炖,使肉质更加软烂。
4. 掌握好调料的用量,使红烧肉味道鲜美。
5.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能,培养了生活自理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一道美味的红烧肉,使我们掌握了红烧肉的烹饪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烹饪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能。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烹饪技巧,为家人制作更多美味的佳肴。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蔬菜烹饪的基本方法,提高烹饪技巧。
2. 了解不同蔬菜的烹饪特点,学会根据食材特点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
3. 丰富饮食结构,提高膳食营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食材:黄瓜、西红柿、胡萝卜、洋葱、青椒、土豆等。
2. 实验工具:刀、砧板、锅、铲、漏网等。
3. 实验步骤:(1)准备食材:将黄瓜、西红柿、胡萝卜、洋葱、青椒、土豆等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片。
(2)烹饪方法:①炒菜:将锅加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待油热后放入切好的蔬菜,快速翻炒至熟。
②炖菜:将锅加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放入切好的蔬菜,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至熟。
③蒸菜:将切好的蔬菜放入蒸笼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蒸至熟。
④凉拌:将切好的蔬菜放入盐水中浸泡,捞出沥干水分,加入适量的调味料拌匀。
(3)装盘:将烹饪好的蔬菜装盘,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味。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炒菜:炒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其特点是口感爽脆,营养不易流失。
在炒菜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避免蔬菜过度烹饪,影响口感和营养。
2. 炖菜:炖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烹饪方法,适用于多种蔬菜。
在炖菜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过度烹饪,使蔬菜口感变差。
3. 蒸菜:蒸菜是一种健康的烹饪方法,能够保留蔬菜的原汁原味。
在蒸菜过程中,要注意时间,避免蔬菜过度蒸煮。
4. 凉拌:凉拌菜是一种清爽的烹饪方法,适合夏季食用。
在凉拌过程中,要注意调味,使菜品口感丰富。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蔬菜烹饪的基本方法,了解了不同蔬菜的烹饪特点。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火候、调味和烹饪时间,以保持蔬菜的口感和营养。
此外,我们还要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丰富饮食结构,提高膳食营养。
炒青绿茶实验报告引言绿茶是一种以茶叶鲜叶为原料,经过揉捻、发酵、炒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
炒制是绿茶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炒制青绿茶的过程,了解炒制对茶叶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炒制条件。
实验步骤材料准备1. 鲜嫩的青绿茶叶2. 可调节火力的电磁炉3. 干燥的炒锅4. 温度计5. 计时器6. 炒茶所需的配料(可选)实验流程1. 将磨好的电磁炉调到中火,等待锅热。
2. 把茶叶均匀地倒入锅中,利用锅炒茶,同时不断翻炒茶叶。
3. 在炒制的过程中,注意控制火力和炒茶的时间。
4. 炒制过程中可以根据所需口味添加适量的配料。
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以下数据:- 炒制时间- 炒制温度- 使用的火力大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炒制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观察了不同炒制条件对青绿茶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些结论:1. 炒制时间:炒制时间不同会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
炒制时间过长,茶叶会变得枯黄,口感苦涩;炒制时间过短,茶叶颜色较浅,口感欠佳。
最佳炒制时间为15-20分钟。
2. 炒制温度:炒制温度也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茶叶受损,色泽发黄;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茶叶口感变差。
最佳炒制温度为180-200摄氏度。
3. 火力大小:适当调节火力大小可以控制茶叶的品质。
火力过大容易炒焦茶叶,火力过小则无法炒制出香味和色泽。
最佳火力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炒制青绿茶的过程和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
合理控制炒制时间、温度和火力大小可以制作出品质优良的绿茶。
另外,不同的茶叶品种可能对炒制条件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探索。
参考文献[1] 绿茶制作方法[EB/OL]. 2019-06-20[2] 茶叶工艺学[M]. 徐娜.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不再是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而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科学和营养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深入研究烹饪技术,提高菜肴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烹饪研究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对烹饪技术的改进提出建议。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营养成分的影响。
2. 研究不同调料对菜肴口感和风味的贡献。
3. 分析烹饪过程中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
4. 提高烹饪技术,开发新型菜肴。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 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等。
- 新鲜肉类:猪肉、牛肉、鸡肉等。
- 海鲜:虾、蟹、贝类等。
- 调料:盐、糖、酱油、醋、料酒、葱姜蒜等。
设备:- 炒锅、蒸锅、烤箱、微波炉、电子秤、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烹饪方法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1)选取同一种食材,分别采用炒、蒸、煮、烤、微波等烹饪方法进行处理。
(2)测量并记录每种烹饪方法处理后的食材营养成分。
(3)分析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营养成分的影响。
2. 调料对菜肴口感和风味的影响实验(1)选取同一种食材,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盐、糖、酱油、醋、料酒等调料。
(2)品尝并记录每种调料组合的口感和风味。
(3)分析不同调料对菜肴口感和风味的影响。
3. 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实验(1)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观察并记录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分析烹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3)提出预防措施,确保烹饪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4. 新型菜肴开发实验(1)根据实验结果和市场需求,设计新型菜肴。
(2)制作并品尝新型菜肴,收集反馈意见。
(3)对新型菜肴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烹饪方法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营养成分的影响存在差异。
例如,炒菜过程中食材的营养成分流失较多,而蒸、煮、烤等烹饪方法对营养成分的保留效果较好。
2. 调料对菜肴口感和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调料组合对菜肴口感和风味的影响存在差异。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某种菜品的制作方法。
2. 培养烹饪技巧和创新能力。
3. 提高生活品质,丰富餐桌文化。
二、实验名称(如:红烧肉的制作)三、实验时间(如:2022年10月15日)四、实验地点(如:家中厨房)五、实验材料1. 主料:- (如:五花肉500克)- (如:生姜、大蒜、葱等)2. 辅料:- (如:生抽、老抽、料酒、糖等)- (如:干辣椒、八角、桂皮等)3. 工具:- (如:炒锅、锅铲、碗等)六、实验步骤1. 准备食材:将五花肉洗净切块,生姜、大蒜、葱切好备用。
2. 热锅凉油:将炒锅置于火上,倒入适量食用油,加热至油温5成热。
3. 炸肉块:将五花肉块放入锅中,炸至表面微黄,捞出沥油。
4. 炒调料:锅中留少量油,放入生姜、大蒜、葱爆香。
5. 加入主料:将炸好的五花肉块放入锅中,翻炒均匀。
6. 调味: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糖等调料,翻炒均匀。
7. 加水炖煮:加入适量温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
8. 炖煮过程:期间可适当调整火候,防止糊锅。
9. 调味收汁:待肉块炖至熟透,汤汁浓稠时,加入干辣椒、八角、桂皮等调料,翻炒均匀。
10. 出锅装盘:将炖好的红烧肉盛出,装盘即可。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一道美味的红烧肉。
2. 分析:- 在炸肉块时,火候不宜过大,以免外焦里生。
- 炖煮过程中,火候应保持小火,使肉块炖至熟透。
- 调味时应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使菜品更具特色。
八、实验心得1. 在烹饪过程中,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要学会根据食材和调料的特点调整火候。
2. 烹饪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烹饪技巧。
3. 做菜要注重食材的新鲜度,这样才能制作出美味的菜品。
4. 在烹饪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出了一道美味的红烧肉,通过实践,我掌握了红烧肉的制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烹饪技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尝试新的菜品,丰富自己的餐桌文化。
第1篇一、实验背景烹饪作为一门技艺,不仅关系到食物的美味,更与营养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烹饪方式对食材营养和口感的影响,我们开展了烹饪方式实验。
本次实验选取了炒、煮、蒸、炖、烤等五种常见的烹饪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找出最健康的烹饪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烹饪方式对食材营养和口感的影响;2. 探索健康、营养的烹饪方法;3. 为日常烹饪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了同一种蔬菜(如青菜)和同一种肉类(如猪肉)作为实验食材;2. 实验方法:(1)炒:将食材切好,用少量油快速翻炒至熟;(2)煮:将食材放入水中,煮至熟透;(3)蒸:将食材放在蒸笼中,蒸熟;(4)炖:将食材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水和调料,用文火炖至熟透;(5)烤:将食材放在烤盘上,用烤箱烤至熟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营养损失情况(1)炒:在炒的过程中,食材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2)煮:煮的过程中,部分营养素会溶解在水中,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3)蒸:蒸的过程中,食材的营养素损失较少,但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可能随蒸汽流失;(4)炖:炖的过程中,食材的营养素损失较多,特别是长时间炖煮会导致部分营养素流失;(5)烤:烤的过程中,食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可能发生氧化、焦化,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口感评价(1)炒:口感爽脆,香味浓郁;(2)煮:口感软烂,但可能失去食材的原味;(3)蒸:口感鲜美,保持食材的原味;(4)炖:口感浓郁,但可能失去食材的原味;(5)烤:口感焦香,但可能影响食材的营养价值。
五、结论1. 蒸、煮两种烹饪方式对食材营养素的损失较小,是较为健康的烹饪方法;2. 炒、炖、烤三种烹饪方式对食材营养素的损失较大,但口感较好,可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3. 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高温烹饪时间,以降低营养素的损失。
六、建议1. 在日常烹饪中,根据食材和口味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2. 尽量缩短烹饪时间,减少营养素的损失;3. 合理搭配烹饪方式,保证营养均衡。
实验一绿茶蒸鱼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菜肴世界闻名而茶业的色香味形既是菜肴调和香味,又能促进食欲,防治某些疾病,增强人体健康,是之后能够花名菜的又一特色,而且不同地区,名扬所长。
茶叶具有芳香和吸附的特殊性能,用来作鱼的调料能有效降低鱼腥味和增
强鱼的鲜爽度.
通过做绿茶蒸鱼的实验,使我们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于实践中,并且能让我们更加熟练掌握茶菜肴的知识以及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绿茶5克、生油10克、食盐1茶匙、黄酒1茶匙
三制法
1、茶叶用100ml开水泡2分钟,滤出茶叶,茶汤备用
2、鱼杀好,由鱼肚切至背部,但不完全切开
3、把鱼排在腰园盘,抹上黄酒等配料腌10分钟,把茶叶放入鱼腹,茶汤倒入盘边,抹上生油、葱花、姜丝,将鱼蒙上微波炉膜放入微波炉内蒸7-8分钟.
4. 爆炒鱼卵:将葱花,姜,鱼卵,油,盐等调味剂放入加热的锅中爆炒至八分熟,铺在鱼身上.进行设当的装饰后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分钟.
四审评结果
绿茶蒸鱼,外观整齐,初入口中顺滑香味足,细嚼独具绿茶独特的清香与鲜味,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实验二茶香鸡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茶集防病、治病,药食功效于一身,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从《神农本草》、《神农食经》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历代古籍对此都有不少记载。
以茶入菜,则是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把茶的营养价值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融会贯通后创造出来的又一养生保健之道。
《晏子春秋》云:“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晋书》则说“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由此可见,以茶入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香鸡的烹饪技术就是其中一道经典之作.通过茶香鸡的实验,使我们了解了具有中国特色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掌握了茶香鸡的烹饪技术.
二实验材料
嫩鸡1只、乌龙茶2.5克、白糖、黄酒、盐、生油少许
三制法
1、鸡洗净后放入盘中,在鸡身抹上油、盐等,鸡腹中塞上茶叶,腌30
分钟
2、把鸡蒙上微波炉膜,放入微波炉内蒸10分钟
3、鸡斩体放盘,加上点缀即可
(注:茶叶铺于鸡肉下面)
四审评结果
茶香鸡,独具乌龙茶独特的清香与韵味,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鸡肉的味道比较清淡,没有油腻味.
实验三茶叶虾
一、实验目的
通过做绿茶蒸鱼的实验,使我们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于实践中,并且能让我们更加熟练掌握茶菜肴的知识以及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明虾250g 配料:乌龙茶10g 鸡精少许盐少许生姜少许炸粉少许
三、实验步骤:
1.将虾洗净,把虾的须须去掉,在虾背上划一道(这便于虾入味的前期工作哦)。
2.把准备好的虾放入已放有姜片烧开的水中焯一下。
(水中要放少许盐哦,还有虾不要焯太久,虾的颜色变红即可)
3.将焯好的虾放入乌龙茶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
(时间越长,茶叶的清香便会与虾的鲜味结合的更好哦!)
4.最后一步啦!将茶水滤干,放入炸粉,放入少许鸡精,把虾、茶叶、炸粉搅拌均匀,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可。
选用新鲜的河虾,洗干净后在中间切一刀,配以上等铁观音和秘制酱料爆炒。
虾肉弹牙爽口,还有一股清新的茶叶香味。
别忘了把茶叶也吃进肚子,吸收了鲜虾味道又被炒得松脆无比的茶叶吃起来非常特别,食后口齿留香,甘香怡人。
实验四茶叶蛋
一、实验目的:
探究茶叶蛋的制作过程、满足口舌之欲。
二、实验器材:
水,鸡蛋24只,茶叶约15克,香料若干,盐,蜂蜜,味精、不锈钢锅,加热设备,捞网等。
三、实验步骤:
1 鸡蛋洗净入锅,加水至淹没鸡蛋止,开大火烧开,约10分钟捞起,放入凉水中散热。
2 锅中重新注入水,放茶叶,香料(大约为花椒、大料、茴香、香叶、桂皮等等各一小撮,因为是调味品商店随手乱抓的,见什么抓什么,故具体数目及种类不详),盐,味精,蜂蜜(荒唐家里没有糖。
)各少许,加热。
3 将煮熟的鸡蛋表面敲出裂纹,置入调好的卤料中,以没顶为准,大火烧开。
4 烧开后改微火慢熬约10个小时,端出,实验完毕。
四、实验结果:
鸡蛋表皮红褐,蛋白色泽朱褐,纹理清晰,蛋黄呈青褐色,茶香醇厚,味道鲜美。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煮鸡蛋时水开后要改小火,否则鸡蛋容易爆壳。
2 调制卤汁时注意掌握咸淡。
3 微火慢熬时注意水被烧干。
六、实验结论:
若将茶叶成本降至正常水平,则自己动手卤制的茶叶蛋完全可称得上是物美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