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处理讲座 - 信丰中学 网站首页
- 格式:ppt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物理课堂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探究发布时间:2021-03-29T05:08:44.63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3期作者:刘明海[导读] 质疑是思维运行的开端,是创新和创造的开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高中物理学科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刘明海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摘要:质疑是思维运行的开端,是创新和创造的开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高中物理学科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
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1.改进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在以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物理基础内容的记忆理解程度,通常会习惯性地借助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会通过自己的言语讲述的形式按照教材的基础内容顺序对学生进行地毯式的教学,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够被动地进行听讲式吸收[1]。
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且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吸收理解,从而造成了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学习效率的降低。
信丰中学2016级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周练试卷(六)命题人:高二化学命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6小题,合计48分)1.下列说法或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D )A.焓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相关因素,多数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B. 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C.PM2.5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D.天津塘沽储存危险品仓库着火,消防员立即用大量水和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2.已知反应FeO(s)+C(s)= CO(g)+ Fe(s)的△H>0,(假设△H,△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B. 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C. 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常温常压下,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为3N AB. 0.1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Na+ 数目为0.1N AC.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 AD.常温下,1 mol Fe与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为3N A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常温下,pH=3的硫酸溶液的c(H+)与pH=11的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相等B.中和0.1 mol·L-1醋酸与中和0.01 mol·L-1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同C.向NH4Cl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增强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中c(OH-)增大,导电能力增强5.在T℃时,硫化氢的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2S HS-+H+、HS-H++S2-,若使溶液的pH减小,则下列选项一定正确的是( C )6. 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
我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了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2节《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一、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呈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进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悟"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过程正是这样一个非常好地呈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进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纳问题引导探究、老师引导同学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觉》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试验、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究过程为脉络来支配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老师实施探究式教学供应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学问作了适当调整(含挨次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觉过程和分析、评价试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肯定的思索方法基础,且同学的观看、思维、规律推理等力量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肯定的感性熟悉。
但对试验设计的各种力量(语言表达、试验分析、深化思索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
3、学习任务分析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觉过程;教学难点:科学试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同学不仅要把握生长素发觉的过程,更要把握对简洁试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力量,感悟科学发觉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信丰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2013年9月修订)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我校的实际,制定我校教学常规.第一章计划第一条:学期初,教务处根据上级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要求,制定本学期教务工作计划,提出本学期教学要求,制定实施工作目标的措施。
第二条:开学一周内,各年级组教育研究组在组长主持下,制定本组教学计划。
教研组提出教研课题及一学期的中心工作,年级组制定适合本年级特点的教学管理计划,备课组计划应将教学内容安排到每一周,备课组活动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安排好统一教学进度、公开教学、竞赛活动。
计划应按时交教务处,活动记录反馈表应及时交教科处。
第三条:班主任、学科教师要根据学期计划和考试安排,制定切合实际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对学生情况、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确定教学进度,提出本学期教学目标,制定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班主任工作计划交政教处。
第二章备课第四条: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开学初,教师要熟悉大纲,掌握大纲对所教年级的要求;其次要统览教材,了解教材内在联系;三要认真研究每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根据班级层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五条: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不备课不准上课。
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提倡单元备课。
教案要分课时写,每节课要写明:①课题;②教学目的;③教学方法、手段;④重点、难点;⑤教学过程;⑥课后作业布置。
年轻教师还应有导入新的引言、板书设计及教学小结。
教案书写整洁清晰,条理分明。
教案上应标明备课的节次及上课的时间.第六条:教案要体现教师的特色和风格,独立思考,讲究方法,反对照本抄袭参考书和其它备课资料,用创新思维去设计特色教案.例如:①“设计理念——设计特色—-教学过程-—体验感情——课后反思”;②“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升华——教学手记"等。
中学教学参考教学经纬68 (中旬)2010.4总第47期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江西信丰县九渡中学(341621) 刘小剑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给我们物理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挑战。
根据多年多媒体教学经验,笔者就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常采用课本、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过程创设一些情境,则教师便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如我在讲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时,在讲新课前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水资源,主要展示了南极洲的积雪,黄山雾凇,钱塘江的潮水,早晨的大雾,冰箱壁上的霜等一系列情景。
通过这组情景展示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态的水,还让学生见识了祖国大好河山,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扩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将所授的内容在课前准备好,在课堂上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形象地把内容展示出来。
同时,我们还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控制演示的速度,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解说,或是可以重复演示,作为复习巩固之用,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赢得了不少时间,因而,在课堂上可以使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加详尽,课堂练习容量更为广泛、有趣,新知识的巩固更为有效,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
清华教育在线THEOL系列教学软件北京清元优软科技有限公司2009-7目录一、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概述 (2)二、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建设方案 (6)三、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系统与资源描述 (9)第一部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 (9)第二部分精品课程申报、建设与评审平台 (14)第三部分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 (19)第四部分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 (21)第五部分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22)第六部分国内外开放课程资源 (26)第七部分数据共享方案 (30)四、技术路线、硬软件环境要求 (31)一、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概述高校用户一览表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在国内170余所知名院校中得到成功应用,其中包括985工程院校15所,211工程院校60余所,原国防科工委院校10余所以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多所,部分如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泰山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青海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石河子大学、大连铁道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青岛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
二、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建设方案“质量工程”在特色专业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模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信息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丰中学2016级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周练十命题人:赖坚审题人:邱钱英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6题,合计48分)1.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B. 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 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D. 1mol N2与3mol H2反应制备NH3,共转移6N A个电子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燃烧热)B.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C.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NH4+、S2-、Cl-B.c(H+)/c(OH-)=1×10-12的溶液中:K+、Na+、CO32-、NO3-C.中性溶液中:K+、Fe3+、Cl-、SO42-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ClO-、SO42-、I-4.在A(g)+2B(g)⇌3C(g)+4D(g)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 = 0.3 mol/(L·S)B. v(B) = 0.5 mol/(L·S)C. v(C) = 0.8 mol/(L·S)D.v(D)= 1 mol/(L·min)5.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平衡常数(Ka、Kb)、溶度积常数(Ksp)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
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B. Ka(HCN)<Ka(CH3COOH),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C. 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等体积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先产生BaSO4沉淀,则Ksp(BaSO4)> Ksp(BaCO3)D. 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均增大6. 加热下列物质的稀溶液,可能使离子浓度总数减小的是(不考虑溶液的挥发)()A. Fe2(SO4)3B. CH3COOHC. Ca(HCO3)2D. NaOH7. 某温度下,体积和pH都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与意义 (3)二、总体目标与规划 (4)2.1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5)2.2 创建规划与分阶段实施 (6)三、基础设施建设 (8)3.1 计算机网络及硬件设施升级 (9)3.2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10)3.3 校园监控与安全防范系统完善 (11)四、信息化教学与应用 (12)4.1 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13)4.2 在线课程及远程教育推广 (14)4.3 教学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 (16)五、智慧校园管理与治理 (17)5.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优化 (18)5.2 校园数据治理与数据分析应用 (19)5.3 校园公共服务与自助服务创新 (20)六、特色与创新 (21)6.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2)6.2 文化建设与品牌形象塑造 (24)6.3 国际交流与合作示范 (25)七、保障措施与支持政策 (27)7.1 资金投入与保障机制 (28)7.2 政策支持与引导措施 (30)7.3 技术支持与专业人才培养 (31)八、实施步骤与时间节点 (32)8.1 项目启动与需求调研 (33)8.2 方案设计与论证 (34)8.3 项目实施与监测评估 (36)九、总结与展望 (37)9.1 实施成果与效益分析 (38)9.2 发展前景与挑战应对 (39)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时代潮流。
创建智慧校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构建智慧校园生态系统,实现校园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升级转型,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我们将努力实现校园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教学和科学化决策,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1 编写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