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园林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中外园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将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由围墙、大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组成。
其中,苏州的园林尤为出名。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而著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奇巧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园林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整个园林由亭台楼阁、游廊、假山、水池等构成,呈现出一幅精细而可爱的画卷。
拙政园体现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注重虚实结合和雅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与中国园林相比,欧洲园林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该花园以其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设计而著称。
整个花园由几何形状的花坛、水池和喷泉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突出了欧洲园林的特点,强调规划和几何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景观的精心布局和细节的关注。
这些特点使得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外园林在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和高度的艺术性,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和内敛的美感;而欧洲园林则更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以及对细节和视觉效果的追求。
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
然而,中外园林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背景,强调山水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欧洲园林则通过人工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其次,它们都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无论是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式,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和氛围。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中外园林赏析随着居住水平的日渐提高,一些京城人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庭院,园林也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国拥有久远的园林文化,其中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纵观世界园林发展史我们可以对其本土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庭院景观设计,中式、日式、美式和德式的景观设计是目前最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四种风格,现在就重点对中国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解析苏州拙政园由明正德4年王献臣初建,史书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设计,当时林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夫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其主要特点有: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号称“太阳王”的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兴建的凡尔赛宫苑,规模宏大,手法多变,成为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巅峰之作。
凡尔赛宫苑占地面积巨大,规划面积1600公顷,如果包括外围大林园的话,占地面积将达到6000多公顷,东西向主轴长约3公里,建造历史26年,很多地方修改多次,力求精益求精。
宫苑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
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
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
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
勒诺特尔的园林构建风格统治了欧洲近百年时间,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这两个园林布局可看出中外园林的着重点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园林讲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力图在园林中创造一个小自然,务求将园林“诗意”化,使林中有山有水,山水相依,而且造园人都希望自己设计的园林是一座活的即能与外界的大自然产生能量,物质的交换。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1. 中国——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迷人的设计而闻名。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通过精心安排的景观、石雕、假山、水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注重空间布局和光线的运用,使人感到宁静、放松。
2. 英国——凡特公园凡特公园是英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英国园林之母”。
凡特公园以其宏伟的庄园、浪漫的湖泊、多样的花卉和植物而闻名。
凡特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打造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优雅、浪漫的氛围。
凡特公园的特点是注重花卉的种植和庭园的布局,使人感到愉悦、舒适。
3. 法国——凡尔赛宫花园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花卉而闻名。
凡尔赛宫花园注重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通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坛和喷泉,营造出一种庄重、华丽的氛围。
凡尔赛宫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建筑和雕塑的配合,使人感到肃穆、庄重。
4. 日本——岚山竹林岚山竹林是日本京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壮观的竹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岚山竹林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径、庭院和庭园,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岚山竹林的特点是注重竹林的种植和布局,使人感到神秘、宁静。
5.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以其广阔的草地、湖泊和多样的植物而闻名。
中央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步道、广场和花坛,营造出一种活力、欢乐的氛围。
中央公园的特点是注重公园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使人感到活力、愉悦。
6. 意大利——梵蒂冈花园梵蒂冈花园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花园之一,位于梵蒂冈城墙内,以其宁静的环境和精美的植物而闻名。
梵蒂冈花园注重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
梵蒂冈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使人感到庄严、肃穆。
一、园林的定义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1.游憩;2.居住;3.精神享受;4.保护和改善环境;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1.信息文明;2.工业文明;3.农业文明;4.原始文明。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风土民情。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1985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项申报成功。
27项「世界文化遗产」、7项为「世界自然遗产」、4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二、园林美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内涵:社会、自然、艺术美。
1.自然美:具备形式美的事物,其以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
2.艺术美:造园家借助山水花木等形象实体,按照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的艺术化了的园林美。
3.社会美:园林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主人或创作者的思想倾向。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
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中外园林鉴赏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国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显现出“人工化”的痕迹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迥然不同。
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力求体现出严谨、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
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园林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通过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让山水风光、自然气息渗透入园林建筑,使人们在建筑环境中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天趣。
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上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将形成空间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别表现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使人们看到了空间局部的交错,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空间,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一、中国苏州园林——拙政园。
要是说中国园林啊,拙政园那可是必须得唠唠的。
你一走进拙政园,就好像走进了一幅活脱脱的江南水墨画。
先说这布局,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但又不是那种让你晕头转向的迷宫,而是充满惊喜的那种。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都被安排得那叫一个巧妙。
比如说那小飞虹廊桥吧,就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水面上,你从桥上走过,看着桥下的流水和周围的花草,感觉自己都变得文艺起来了。
还有那借景的手法,真的绝了。
站在园内的某个角落,透过一扇窗户或者一个门洞,就能看到远处的塔啊、山啊,就好像把外面的世界都拉进了这个园子。
这就好比是你在自己家,通过一个魔法窗户,能看到远方的美景,是不是超酷?拙政园里的植物也是各有各的美,不同季节去都有不一样的景色。
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满园子都是粉粉嫩嫩的,像个花仙子的住所;到了秋天,银杏叶变黄了,地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都舍不得用力踩呢。
二、法国凡尔赛宫园林。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那可是相当霸气啊。
这园林就像是路易十四给全世界展示法国有多牛的一个大舞台。
一进去,那中轴线就像一把剑一样直直地通向远方,两边的对称布局,整齐得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方阵。
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篱,像绿色的城墙一样。
那些喷泉啊,在阳光的照耀下,喷起的水花就像一串串钻石在飞舞。
特别是那个阿波罗喷泉,阿波罗神像站在战车上,周围的水像是他驾驭的骏马奔腾而起的水花,这画面,感觉阿波罗随时要带着整个园林飞向天空呢。
凡尔赛宫园林的大草坪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绒毯,在上面走,你都觉得自己像是个贵族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而且啊,园林里到处都是雕塑,那些雕塑就像一个个凝固的历史故事,在向你诉说着法国的辉煌过去。
这里还有好多条宽阔的大道,走在上面,你就想象自己是当年的法国皇室成员,穿着华丽的衣服,周围一群侍从跟着,那种感觉,真的是又威风又有范儿。
三、日本京都龙安寺石庭。
日本的龙安寺石庭可有点像个禅意满满的神秘小世界。
中外古典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中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就是要让观赏者在游园时,通过景语的媒介作用,获得体验与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知,同观赏对象进行心灵的悟对与交流,由情景交融达到身心愉悦乃至精神上的升华。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
1.游憩;
2.居住;
3.精神享受;
4.保护和改善环境;
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IFLA)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
1.信息文明;
2.工业文明;
3.农业文明;
4.原始文明。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
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
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
风土民情。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1985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项申报成功。
27项「世界文化遗产」、7项为「世界自然遗产」、4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
二、园林美
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
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内涵:社会、自然、艺术美。
1.自然美:具备形式美的事物,其以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
2.艺术美:造园家借助山水花木等形象实体,按照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的艺术化了的园林美。
3.社会美:园林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主人或创作者的思想倾向。
空间营造手法:
对景、隔景、障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
景观的欣赏:选择观赏的位置、距离、角度;把握观赏时机;把住景观特点;融情于景、以景观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一、生成期:商周、秦汉;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三、全盛期:隋唐;四、成熟期:宋元;五、高峰期:明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以山水为地貌基础,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使园林具有独特韵味、突出意境。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天人合一";③中国园林漾溢着诗情画意;
④拥有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
中国的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江南园林的显著特征:1.规模较小(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颐和园4400亩);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园林要素的处理:
⑴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⑵花木配置: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苏州园林多奇花珍木。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⑶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三大名石(皱、漏、瘦、透):上海豫园-玉玲珑;绉云峰;瑞云峰。
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主要内容: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
(2)勒诺特尔园林艺术特色:①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园中体现着一种夸张而极端的对称与规整;②规模宏大;③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
④花园的构图,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横轴和一些次要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
⑤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
⑥以静水为主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
⑦植物季相色彩丰富。
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
⑧园林小品众多。
三、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
(一)差异:造园理念、园林的构成要素、园林的布局形式。
1.造园理念:中:顺从自然------西:改造自然;
2.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国:山林湖泊是园林的主体;西方:建筑统率园林;
3.园林的布局形式:中:自然式;西方:规则式;
(二)形成原因:
1.起源不同
中国:发源于自然(囿);西方:果园、菜地;结果:自然式---规则式
2.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儒道互补;西方:唯理:自然美是有缺陷的。
--黑格尔《美学》
3.城市规模与规划布局的差异;中国:统一中求变化;西方:变化中求统一(一)十大名花:
·牡丹--花中之王;月季--花中皇后;梅花--花魁;杜鹃--花中西施;·山茶--花中珍品;水仙--凌波仙子;荷花--花中仙子;兰花--天下第一香
·桂花—金秋娇子;菊花--花中隐士。
(二)中国人赏花情趣与特点
1.形神兼备:内秀,恬静,清幽,淡泊
2.比兴寄托:“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三)中国花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一、花文化是中国传统花卉业的宝贵财富
二、看清形势,扬长避短 1.国外学习: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泰国
2.发展民族花卉:日本樱花、牡丹
三、抓住特色,迎头赶上梅花、蜡梅、桂花、中国兰、米兰、珠兰、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