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设计元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26.7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性设计元素分析

甲居藏寨——嘉绒藏族

地理气候: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丹巴县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呈垂直带分布。山顶与河谷的气温相差24℃以上。年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温度4.4℃,8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2.4℃。每年12月开始至次年3月,4500米的高山路面会结冰,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墙体甲居藏寨的建筑外部形态正因受到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住宅多是墙体

厚重,一般为500-600mm。表现出“实多虚少”的外形特征,在向阳面开小窗,

窗口断面呈梯状,内宽外窄,以便更好地吸收高原上的阳光。

地形条件:甲居藏寨地处大金川河河谷地带,坐落在亚肖山腰向山麓、河谷延伸地带,地质地貌较为复杂。地形以山脉河谷为主,其中有着较为丰富的云母矿藏,在河坝附近有小块河谷台地散落其间,海拔从亚肖山山顶的3400多米到金川河谷的1800米左右,相对高差较大,立体气候特征较为明显。

布局藏族村落的布局可分为联排式和散点

式。联排式的布局多出现在较平坦的地段,如山

谷、河岸、或沿公路两侧,类似于今天城市居住

区中的联排式住宅。而甲居藏寨中的住居因其地

形,布局多为散点式。所以甲居住居多成群聚房,

少则三、五户,多则十几户。十几户甚至上有百

户。其特点可以看出建筑是沿等高线横向展开空

间布局,其形态结合地形,自由伸展,形成组团

的形式围绕。

正是由于甲居藏寨依山而建的独特地形,当地居民在一代代的建造过程中对其单体和群体布局注重了对地形的利用:

(1)在单体方面,当地存在高差时,将低的部分平整为地下一层,作为牲畜栏,牲畜栏的顶部将作为一层平面的地面,这样不但减少了土方量,还或用了

地形的优势,将人与动物生活的层面进行有效的分离,营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2)在建筑群体方面。当地形的高差较大时,除了在建筑单体上采取上中方法外,在与地势较低的人家进行衔接时,是地下一层的平台与以下的一层屋顶

齐平。这样的话,将高差大的地段平整为四个台阶,即可以将两座建筑放下,以

此类推,更多的单体也可以照这方法排列下去。而当地势相对较为平缓的地方时,

将地下一层所处的平台上种植庄稼再在庄稼的下个平台处建筑另一处民居,这样

做的好处不但是利用了高差建造民居,而且李永乐在两个建筑之间平整的地块上

种植庄稼,使得各家外出路程缩短,省时省力。

自然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独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中深变质岩系和变质矿物,发育不同序次与尺度的地质构造,风格各异的河流景观,虫草、天麻、花椒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和野兔、盘羊、松鼠等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以及苹果、李树、梨树、核桃树等各种果树掩映其中。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是甲居藏寨的先天优势。

选址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在布局选址上建筑基址周围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

因而背山面水,靠近河口等水草、鱼类丰富之地;要有充足的阳光日照,背阴

向阳;要避开风口;生产工具较低,因此要尽量利用地势,减少土方量。

材料甲居藏寨是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该藏区人民

是十分重要的。就从它的建筑材料上来说它就是就地取材型。利用片石作主体墙

面的材料,利用粘土砌筑夯土墙及屋顶材料。这虽然是当地各种原因条件所限制,

但是仍体现了地区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嘉绒藏族主要生活在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和甘孜州的部分地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据说是由当地部落先民与吐蕃移民、戍边驻军融合后形成的。嘉绒藏族文化古老,语言中仍保留有古藏语的成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其在生活方式、服饰、民风习俗以及建筑文化上不同于牧区藏族,尤以建筑文化为最。

建筑整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融入进了它的历史中,

其中尤为翘楚的就是建筑文化。嘉绒藏族的建筑主要

以民宅和碉楼为主,同时建筑在形式、外观上与地域

自然环境、历史、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屋子四角有玛尼堆(尖角,顶端有白色石英石(藏民视之为吉

祥石,可以趋吉避凶))。

藏居的厕所往往是一个凸出墙面的小单间,秽物直接掉落到屋

外,堆积备肥。反正藏居的分布都不密集,不会影响邻里的关系。

宗教信仰: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即大约东汉顺帝时期(126年),吐蕃地区最原始的佛教——雍仲本教,就由吐蕃传入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吐蕃文化的传入和对嘉绒藏族古代先民的影响始自东汉,印度佛教则晚于8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文化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长期影响,印度佛教(早期是雍仲本波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绒藏族。

图案墙壁上有很多藏传佛家的经典壁画,比如说菩萨,吉

祥兽等。檐下墙面涂有红、黑、白三色的带状条纹,据说这三

种颜色分别来源于牛肉、牛毛和牛奶,象征着藏民生活中最重

要的东西(也有说法是分别代表观音、文殊、金刚菩萨)。墙面

下方还用白色涂出雪山似的图案。楼房周边及屋顶插着大大小

小的经旗,还挂着长长的经幡。

色彩色彩上以红色、白色、黑色为主。甲居藏房的木质构架

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2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

白色相间。白色的元素体现了嘉绒藏族人民的尚白心理和对白

石崇拜。除了主体色调,建筑其他部分的颜色更是缤纷多彩。

如门、窗户的装饰色彩非常艳丽,与泥土色的墙面、黑或白色的窗边饰形成一种对比,同时,家家户户平台上种植的五彩花卉又与彩色花窗起到了呼应,颇具独到之处。